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及急诊血管成形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具(ppt共26张)

表)
项目
指导
面瘫 凝视 上肢运动 下肢运动 失语(右侧偏瘫) 失认(左侧偏瘫)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 具(PPT2 6页)
让患者露齿 观察眼睛水平运动
无症状(对称) 轻度(稍微有些不对称) 中重度(明显不对称)
无 有
坐下:90度伸展手臂 仰卧:45度伸展手臂
仰卧:30度抬腿
让患者执行两个连续的动作:“闭 眼”“握拳”
5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 具(PPT2 6页)
严重残疾,卧床、失禁,要求持续的护理及关注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 具(PPT2 6页)
0 完全无症状
mRS评分
尽管可能会有轻微症状,但患者自脑卒中后,没有察觉到任何新发生的功能 受限和症状。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 具(PPT2 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具(PPT26页)
患者能够不需别人帮助下穿衣、行走、吃饭、如厕、准备简单食物、购物、本地出行等。
溶栓前、溶栓1小时后、溶栓24小时后评分
SECTION TITLE
你能动下手臂吗?(病觉失认)
能够独立穿衣、如厕、吃饭等,但是更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协助完成。
或情感),但可继续从事所有脑卒中以前从事的工作、社会和休闲活动。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具(PPT26页)
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职责和活动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具(PPT26页)
患者有由脑卒中引起的某些症状,无论是身体上还是认知上(比如影响到讲话、读书、写字;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常用评分工具(PPT26页)
前向血流部分灌注,小于50%下游缺血区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ppt课件

.
18
第三节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 动脉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年龄18-80岁 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功能症状持续
30min以上者且在治疗前未缓解。 发病6小时内 NIHSS 4-25分(后循环不受NIHSS限制?) 造影发现不可取栓的动脉闭塞,且为责任病灶; . 静脉溶栓治疗的指证 1.诊断缺血性卒中并有检测到神经功能缺损 2.发病3小时内 3.年龄≥18岁
.
4
静脉溶栓的禁忌症
1.3个月内有过头颅外伤或脑卒中(程度?)
2.症状提示为SAH
3. 7天内有过无法压迫部位动脉的穿刺
4.有颅内出血病史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
6.近期有过颅脑或脊髓的手术史
在动脉溶栓时间窗内的可采用rtPA,静脉和动脉总 量不能超过0.9mg/kg
动脉内溶栓药物的总量不超过0.6mg/kg或者22mg
.
30
术中肝素化
采用了rtPA溶栓药物的患者,术中肝素化用量减半 (未使用溶栓药物的仍然为常规用量),即首剂肝 素的毫克数为患者体重公斤数的1/3,第二次为首剂 的1/2,以后每小时为5毫克肝素直至手术结束
.
27
动脉取栓具体方法
1.右侧股动脉穿刺 2.通过动脉血管入路将导引导管置入脑血管 3.造影确定责任血管及病变部位 4.微导丝及支架微导管穿过血栓 5.取栓支架送至病变处释放并放置≥5分钟 6.缓慢退出微导管及支架(可重复3次)直至血栓取
出
.
28
第四节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本操作 规范
管室C臂拍片) 腰穿(怀疑SAH并CT阴性)
.
12
EEG(怀疑癫痫)
虽然应该检查,但不应该耽误静脉溶栓的尽早进行, 除非怀疑有凝血机制障碍疾病,患者使用了肝素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03
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患者筛选与评估
快速识别
通过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生 物标志物等手段,快速识别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评估病情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 积和侧支循环等指标,全面评估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筛选适合治疗的患
者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因、发病时 间窗和禁忌症等因素,筛选适合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治疗时间窗
指南强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重要性,建议在发病后尽快进行血管内治疗,最好在发病6小时内 开始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
指南指出,在进行血管内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像学检查结 果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血管内治疗。
实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团队,包括神
围手术期管理要点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术后管理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04
指南推荐意见及实践 建议
推荐意见概述
血管内治疗适应人群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指南推荐使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血栓切除术和颅内血管成形术等,适用于大血管闭 塞引起的脑卒中。
推动技术发展
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血管内治疗技术 的发展和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指南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包括症状出现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 方面的限定。
医疗机构要求
指南对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医疗机构提 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设备设施、专 业人员等方面的规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件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全面关怀服务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干预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加强患者教育
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和自我管理能力。
完善随访制度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生活质量,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剂(rt-PA),以溶解血
栓并恢复血流。
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 短、症状严重的患者,但 需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手术、创来自、脑出血等。并发症与风险
溶栓治疗可能引发颅内出 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 ,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
注意事项
避免过快、过度降压,以免引起脑血流灌 注不足;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相互作用。
调脂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中作用
调脂药物种类
他汀类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主要调脂药物。
调脂目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降低目标。
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危害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 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缺血性脑卒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 件
急性脑梗机械取栓ppt课件

13
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14
血栓形成
.
15
栓塞
.
16
黄金时间窗:
3 -- 4.5 小时
白金时间窗
0 -- 3 小时 脑卒中急救——
院前急救与院中绿色通道无缝 对接让患者在3 小时内到达 医院——溶栓治疗——血管再通
.
17
“时间就是大脑” ———规范化的处理流程和 治疗方案才能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更 少的留下后遗症。
.
26
• 2013年,Broussalis团队发表机械取栓装置
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121例患者接受新
型取栓装置治疗,并前瞻性注册记录研究发
现,支架取栓装置的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
Merci装置(82% vs. 62%,P=0.013)。支
架取栓组90天时mRS≤2分者比例明显高于
Merci取栓组(65% vs. 35%,P=0.002),
.
18
<4.5H CT平扫
4.5-6H
6-8H
不明时间窗
后循环<24H
CT平扫+CTP+CTA、MRI+DWI+PWI+MRA 影像指导评价有缺血半暗带
CT平扫
DSA,备皮、导尿,签署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
静脉溶栓:签 署知情同意书
静脉溶栓
联合治疗
动脉溶栓
大动脉闭塞静脉溶栓失败 复查CT
6小时以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
28
.
29
.
30
• 以solitaire支架置于血栓远端完全释放,同 时回撤支架和微导管,反复取栓,一般最多 三次。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流程PPT培训课件

内部使用
8
微导管造影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造影剂对缺血区血脑屏障的毒性反应(剂量依赖) 1ml注射器向微导管内推注0.3-0.5ml的50%造影剂, 此时不进行造影
• 闭塞血管内所承受的推注压力 2.5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推注0.30.5ml入微导管进行造影
1. Microcatheter Contrast Injections During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May Increas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isk. Stroke. 2008;39:3283-3287. 2. Microcatheter contrast injections during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creas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isk. J NeuroIntervent Surg 2010;2:115-119.
内部使用
16
操作步骤
4.将Solitaire™ FR送进微导管
保护鞘头端 ①
②
微导管毂
输送导丝柔软段
输送导丝强支撑段
松开Y阀,将保护鞘置于微导管毂前段,直至确认鞘前端就位①,顶在内壁。 固定Y阀然后将Solitaire™ FR血流再通装置推送进入微导管,待推送导丝柔软 部分(银色)完全进入微导管②,再前进10cm后移除导入鞘。
持续推进Solitaire™ FR 直至其远端放射显影标 记超过血栓(不要推出 导管),与微导管 marker重合
尽量确保血栓位于支架 有效长度的中后段。
5.2支架近端标记距血栓近端至少11mm
警告:如果推送过程中遇到额外阻力,应停止推送,确认受阻原因,在阻力存在下强行推送可能导致装置破坏和/或患者受损害
(医学课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PT演示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治疗
神经保护剂可通过减低脑 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 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 损伤。 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损 伤的药物(神经保护剂) 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 血缺氧的耐受性。
(I级推荐,B级证据)
.
引自:《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
诺新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李敬诚、周华东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年,第13卷,第5期,263-265
讨论
• 国外研究发现,ICAM-1基因敲除的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后,其微循环障碍和梗 死灶体积均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1,2〕,说明如果能在缺血早期阻断白细胞和 内皮细胞间的黏附过程,则可能使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减轻、范围缩小。 • 我们的研究提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能抑制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a、 CD18、LFA-1的表达,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具 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95 90 85 80 75 70 89.69
75.16
有效率(%)
65
治疗组 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和有效组病例有效率分别为461/514,360/479。经Z检验,P<0.00001, 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
熊建华、周曙华等,中国药师,2011年,第14卷,第10期,1481-1483
.
临床应用——简明处方资料
用法用量(说明书)
肌注:40-80mg/次,一次/日 静注:40-80mg/次,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 静滴:40-80mg/次,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500ml稀释,一次/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能够从此项 治疗获益的患 者不到3%
静脉溶栓
2004年,Hacke对当时已有的6项rtPA静脉溶栓试验进行 汇总分析,发现发病3-4.5小时的患者亦可能从溶栓获 益。(Lancet, 2004, 363: 768)
2008年,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Ⅲ(ECASS Ⅲ)将 溶栓时间窗扩展到4.5小时
容易发生脑出血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中心环节
尽早尽快恢复血液循环 尽量减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病变程度和范围
时间就是大脑
争取时间 挽救大脑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一项对53个研究共计2066例患者进行的Meta分 析显示血管再通与临床结局良好以及死亡率降 低显著相关
为血管再通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
静脉溶栓
我国存在较多问题
溶栓不规范 院前院内时间延误 医生及患者对溶栓效果的怀疑
静脉溶栓
美国平均溶栓比例达8.5%左右
中国脑卒中治疗评估协作组在62家医院参与下对 64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溶栓治疗患者仅 占1.9%
我国AIS患者仅有16%在发病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而 院内从影像学检查到溶栓治疗时间显著长于美国或 加拿大时间,平均为85.5分钟
到达医院并具备溶栓条件的患者非常有限 研究显示即使应用r-tPA治疗,前循环大血管近端
闭塞脑卒中患者,90天内残死率仍达60%-80%
N Engl J Med 2013;368:893-903 N Engl J Med 2015;372:11-20
J Intern Med. 2010 Feb;267(2):209-219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1995年美国神经疾病及卒中研究院(NINDS)
rt-PA静脉溶栓试验
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3小时内静脉tPA溶栓治疗 奠定了证据基础
标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时代
静脉溶栓
3小时时间窗
3小时内溶栓是 有效、安全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性取栓及急诊血管成形术
2019/7/3
.
1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 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疾病 存活患者不同程度残疾遗留率高达75%
2012年,卫生部调査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人口 超过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机械取栓及急诊血管成形 术为急性脑卒中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
自2015年1月以来
世界著名临床医学杂志,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陆续 发表关于机械取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 机对照研究
N=316 (cases), The trial was stopped early because of efficacy N Engl J Med. 2015 , 372(11):1019-30.
髙再通率 无需使用溶栓药物:减低了出血风险 进一步延长了治疗时间窗(6-8小时) 对于溶栓禁忌的病例,如近期手术或凝血功能异常者血管
内机械性方法可能是唯一选择
机械取栓
可能存在的问题
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穿孔以及颅内出血 闭塞血管再通后远端血管的栓塞 对设备、人员及材料的要求更高
动脉溶栓
其不足之处 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高 启动时间延迟 耗费时向长 有些栓子药物难以溶解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2019/7/3
机械取栓
采用机械手段开通血管比单纯动脉溶栓具有优势 再通时间更快,可在器材到达病变部位后数分钟取得血管
再通,而动脉溶栓可能要长达120分钟 再通率更高,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具有更
许多患者错失溶栓良机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再通与再灌注治疗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有几方面的优势 可以通过微导管直接在血栓内部注射溶栓药物 局部溶栓药物浓度更高 减少了溶栓药物剂量,理论上可以降低全身或
颅内出血并发症 同时导丝操作有一定的碎栓作用 动脉溶栓时间窗超过静脉(6小时)
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又一大里程碑 (N Eng J Med 2008, 359, 1317)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允许在发病3-4.5小 时内使用rt-PA治疗
AHA/ASA(美国)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指南2013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有其局限性:治疗时间窗窄、效率低 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小时,事实上能在时间窗内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治疗即再灌注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恢复脑灌注之前 每一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
经突触以及7.5英里长有髓神经纤维 对症支持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血管再通 使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恢复血液供应 再灌注 处于缺血状态的组织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液供应
血管再通后,处于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获得再 灌注,避免坏死发生,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机体反应的复杂性
大动脉的再通并不一定产生有 效的组织再灌注
其原因
多发性的微Biblioteka 塞 无复流现象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时间窗
太晚的血管再通
不会产生有效的组织再灌注 甚至发生再灌注损伤,加重脑水肿 引起出血性转化 近段血管完全再通而远端组织灌注不良时特别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现状
同欧美国家相比
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损失主要由卒中造成 为全球唯一的“红色警示区” 脑卒中造成的负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 脑卒中造成的DALY损失超过缺血性心脏病,为世界之首
缺血性脑卒中本质
脑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 局部脑组织缺血或梗死
N=196 (cases)
N Engl J Med. 2015, 372(24):2285-2295
N=500 (cases) N Engl J Med. 2015, 372(1):11-20
静脉溶栓
2004年,Hacke对当时已有的6项rtPA静脉溶栓试验进行 汇总分析,发现发病3-4.5小时的患者亦可能从溶栓获 益。(Lancet, 2004, 363: 768)
2008年,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Ⅲ(ECASS Ⅲ)将 溶栓时间窗扩展到4.5小时
容易发生脑出血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中心环节
尽早尽快恢复血液循环 尽量减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病变程度和范围
时间就是大脑
争取时间 挽救大脑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一项对53个研究共计2066例患者进行的Meta分 析显示血管再通与临床结局良好以及死亡率降 低显著相关
为血管再通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
静脉溶栓
我国存在较多问题
溶栓不规范 院前院内时间延误 医生及患者对溶栓效果的怀疑
静脉溶栓
美国平均溶栓比例达8.5%左右
中国脑卒中治疗评估协作组在62家医院参与下对 64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溶栓治疗患者仅 占1.9%
我国AIS患者仅有16%在发病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而 院内从影像学检查到溶栓治疗时间显著长于美国或 加拿大时间,平均为85.5分钟
到达医院并具备溶栓条件的患者非常有限 研究显示即使应用r-tPA治疗,前循环大血管近端
闭塞脑卒中患者,90天内残死率仍达60%-80%
N Engl J Med 2013;368:893-903 N Engl J Med 2015;372:11-20
J Intern Med. 2010 Feb;267(2):209-219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1995年美国神经疾病及卒中研究院(NINDS)
rt-PA静脉溶栓试验
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3小时内静脉tPA溶栓治疗 奠定了证据基础
标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时代
静脉溶栓
3小时时间窗
3小时内溶栓是 有效、安全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性取栓及急诊血管成形术
2019/7/3
.
1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 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疾病 存活患者不同程度残疾遗留率高达75%
2012年,卫生部调査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人口 超过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机械取栓及急诊血管成形 术为急性脑卒中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
自2015年1月以来
世界著名临床医学杂志,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陆续 发表关于机械取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 机对照研究
N=316 (cases), The trial was stopped early because of efficacy N Engl J Med. 2015 , 372(11):1019-30.
髙再通率 无需使用溶栓药物:减低了出血风险 进一步延长了治疗时间窗(6-8小时) 对于溶栓禁忌的病例,如近期手术或凝血功能异常者血管
内机械性方法可能是唯一选择
机械取栓
可能存在的问题
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穿孔以及颅内出血 闭塞血管再通后远端血管的栓塞 对设备、人员及材料的要求更高
动脉溶栓
其不足之处 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高 启动时间延迟 耗费时向长 有些栓子药物难以溶解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2019/7/3
机械取栓
采用机械手段开通血管比单纯动脉溶栓具有优势 再通时间更快,可在器材到达病变部位后数分钟取得血管
再通,而动脉溶栓可能要长达120分钟 再通率更高,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具有更
许多患者错失溶栓良机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再通与再灌注治疗
血管再通及再灌注策略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有几方面的优势 可以通过微导管直接在血栓内部注射溶栓药物 局部溶栓药物浓度更高 减少了溶栓药物剂量,理论上可以降低全身或
颅内出血并发症 同时导丝操作有一定的碎栓作用 动脉溶栓时间窗超过静脉(6小时)
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又一大里程碑 (N Eng J Med 2008, 359, 1317)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允许在发病3-4.5小 时内使用rt-PA治疗
AHA/ASA(美国)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指南2013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有其局限性:治疗时间窗窄、效率低 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小时,事实上能在时间窗内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治疗即再灌注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恢复脑灌注之前 每一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
经突触以及7.5英里长有髓神经纤维 对症支持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血管再通 使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恢复血液供应 再灌注 处于缺血状态的组织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液供应
血管再通后,处于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获得再 灌注,避免坏死发生,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机体反应的复杂性
大动脉的再通并不一定产生有 效的组织再灌注
其原因
多发性的微Biblioteka 塞 无复流现象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
时间窗
太晚的血管再通
不会产生有效的组织再灌注 甚至发生再灌注损伤,加重脑水肿 引起出血性转化 近段血管完全再通而远端组织灌注不良时特别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现状
同欧美国家相比
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损失主要由卒中造成 为全球唯一的“红色警示区” 脑卒中造成的负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 脑卒中造成的DALY损失超过缺血性心脏病,为世界之首
缺血性脑卒中本质
脑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 局部脑组织缺血或梗死
N=196 (cases)
N Engl J Med. 2015, 372(24):2285-2295
N=500 (cases) N Engl J Med. 2015, 37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