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实验
呼吸运动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家兔的呼吸运动,分析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探讨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以及呼吸运动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由呼吸肌的舒缩运动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共同完成。
呼吸运动的主要调节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肺牵张反射调节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家兔作为实验动物。
2. 实验器材: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等。
3. 实验步骤:(1)麻醉家兔,背位固定,剪去颈部与剑突腹面的被毛。
(2)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
(3)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连接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和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呼吸运动。
(5)观察并记录正常呼吸曲线。
(6)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7)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8)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9)注射乳酸,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正常的呼吸曲线呈周期性变化,曲线上升阶段为吸气,下降阶段为呼气。
吸气时肺扩张,剑突软骨上升,拉着剑突软骨的细线放松;呼气时肺缩小,剑突软骨下降,细线紧绷。
2. 增加无效腔后的呼吸运动增大气道长度后,家兔的呼吸张力增强,呼吸频率增加。
增加的气道长度等于增加的无效腔,气道加长使得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加深加快。
3. 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后的呼吸运动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呈现明显的慢而深的呼吸。
这是因为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当剪断双侧迷走神经以后,中断了左右两侧的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道路,肺扩张反射的生理作用就被完全消除,故呈现明显的慢而深的呼吸。
呼吸的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探究呼吸对人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3. 通过实验验证呼吸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人体在不同呼吸方式下的生理变化,验证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志愿者(20名,男女各10名,年龄18-25岁,身体健康)2. 实验器材:秒表、血压计、心率计、呼吸测量仪、氧气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志愿者分为四组,每组5人。
2. 实验步骤:a. 第一组:正常呼吸组。
志愿者正常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 第二组:深呼吸组。
志愿者进行深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 第三组:屏气组。
志愿者尽力屏住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第四组:过度呼吸组。
志愿者进行过度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 数据处理:将每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呼吸方式下的生理指标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组:- 呼吸次数:每分钟16-20次- 心率:每分钟60-100次- 血压: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 氧气浓度:21%- 二氧化碳浓度:0.04%2. 深呼吸组:- 呼吸次数:每分钟10-15次- 心率:每分钟70-90次- 血压:收缩压85-110mmHg,舒张压55-75mmHg - 氧气浓度:22%- 二氧化碳浓度:0.03%3. 屏气组:- 呼吸次数:0次- 心率:每分钟100-120次- 血压: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100mmHg - 氧气浓度:18%- 二氧化碳浓度:0.05%4. 过度呼吸组:- 呼吸次数:每分钟25-30次- 心率:每分钟50-70次- 血压:收缩压70-95mmHg,舒张压45-65mmHg- 氧气浓度:23%- 二氧化碳浓度:0.02%六、实验分析1. 正常呼吸组:在正常呼吸下,人体生理指标稳定,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正常范围。
呼吸运动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呼吸运动实验观察和验证人类的呼吸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肺内压力降低,胸腔扩张,从而使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肺内压力增加,胸腔收缩,将空气排出体外。
实验材料:呼吸运动实验箱、呼吸带、呼吸运动传感器、计数器。
实验步骤:1. 将呼吸运动传感器固定在胸部,确保其与呼吸运动实验箱相连。
2. 在实验箱内放置呼吸带,并将呼吸带固定在胸部。
3. 将呼吸运动传感器与计数器相连。
4. 呼吸运动实验开始后,观察计数器数据的变化,并记录下吸气和呼气的次数及时间等相关数据。
5. 改变实验条件,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再次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吸气和呼气的次数及时间数据,可以绘制不同条件下的呼吸运动曲线图。
呼吸运动曲线图的特点如下:1. 吸气过程一般较为短暂,时间较呼气过程短。
2. 呼气过程一般较为持续,时间较吸气过程长。
3. 吸气和呼气的幅度一般相等,但也会受到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
实验讨论:1. 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改变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可以观察到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
当呼吸频率增加时,呼吸运动曲线中的吸气和呼气次数相对增加,呼吸运动速度加快。
当呼吸深度增加时,呼吸运动曲线的幅度增大,呼吸运动的强度增加。
2. 呼吸运动的规律性: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吸气和呼气的次数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一般保持适当的比例。
3.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呼吸运动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感知到体内各种化学物质浓度的变化,然后发出指令来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以保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4. 呼吸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呼吸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
通过呼吸运动的变化,可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进而调节血液循环。
呼吸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2. 通过实验观察呼吸运动的生理现象,加深对呼吸运动调节的理解。
3. 掌握呼吸运动的测定方法和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它是由呼吸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是:当肺容积增大时,肺内压力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当肺容积减小时,肺内压力升高,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受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呼吸机、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麻醉机、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麻醉:将家兔放入麻醉机内,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2. 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机,调节呼吸参数。
3. 分离气管:将气管分离干净,连接张力传感器,观察呼吸运动曲线。
4. 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5. 记录膈肌放电:将引导电极插入膈肌,连接计算机采集系统,观察膈肌放电情况。
6.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通过调节呼吸参数,观察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7. 观察并分析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注射不同浓度的CO2和N2,观察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呼吸运动曲线:呼吸运动曲线呈现周期性变化,上升阶段为吸气,下降阶段为呼气。
通过调节呼吸参数,可以观察到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的变化。
2. 观察肺牵张反射:当肺容积增大时,呼吸运动曲线上升,肺容积减小时,呼吸运动曲线下降。
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有调节作用,当肺容积增大时,肺牵张反射使吸气运动减弱,肺容积减小时,肺牵张反射使呼气运动减弱。
3. 观察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注射CO2后,呼吸运动曲线上升幅度增大,频率加快;注射N2后,呼吸运动曲线上升幅度减小,频率减慢。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呼吸运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机制。
3. 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通过呼吸肌节律性运动使胸廓节律性地扩大或缩小,从而实现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主要包括化学因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生理盐水、棉线、纱布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取一只家兔,称重后,用剪刀剪去耳缘静脉上的毛。
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2. 气管插管:在兔颈部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记录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3.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a. 观察正常呼吸曲线:记录家兔在正常条件下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
b. 观察CO2吸入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气管插管向家兔吸入一定浓度的CO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c. 观察N2吸入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气管插管向家兔吸入一定浓度的N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d. 观察无效腔增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手术方法扩大家兔的无效腔,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e. 观察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剪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4. 实验结束:完成所有实验步骤后,将家兔恢复至正常状态,进行解剖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在正常条件下的呼吸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节律均匀,通气量适中。
2. CO2吸入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吸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节律变浅,通气量增加。
这是因为CO2是一种化学刺激物质,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中枢兴奋,从而增加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
1.2 实验原理
1.2.1 正常呼吸过程
1.2.2 呼吸调节机制
1.2.3 实验设备
1.2.4 实验步骤
1.3 实验结果分析
1.3.1 实验现象观察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1.4 实验结论及意义
1. 实验目的
开展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探究呼吸运动对人体的重要性及呼吸调节的相关机制。
1.1 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
研究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呼吸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原理
1.2.1 正常呼吸过程
通过呼吸运动,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维持细胞健康。
1.2.2 呼吸调节机制
呼吸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两种主要机制,分别负责响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1.2.3 实验设备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呼吸频率计、肺活量计等,用于记录和测量呼
吸运动数据。
1.2.4 实验步骤
详细介绍实验中的步骤,包括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
1.3 实验结果分析
1.3.1 实验现象观察
观察实验过程中呼吸运动的变化,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呼吸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4 实验结论及意义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呼吸运动调节对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呼吸运动评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生理机制。
2. 掌握呼吸运动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呼吸运动评估结果,评估受试者的呼吸功能。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主要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
评估呼吸运动有助于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20名年龄、性别、体重相似的志愿者。
2. 实验仪器:呼吸功能测试仪、肺功能测试仪、血压计、体温计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受试者安静休息10分钟,记录基础血压、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2. 使用呼吸功能测试仪,记录受试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肺活量等指标。
3. 使用肺功能测试仪,记录受试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等指标。
4. 对受试者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胸廓、呼吸肌等部位的形态和功能。
五、实验步骤1. 受试者取舒适体位,平静呼吸。
2. 使用呼吸功能测试仪,记录受试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肺活量等指标。
3. 使用肺功能测试仪,记录受试者的FEV1、FEV1/FVC等指标。
4. 对受试者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胸廓、呼吸肌等部位的形态和功能。
5. 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
六、实验结果1. 受试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肺活量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受试者的FEV1、FEV1/FVC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3. 受试者的胸廓形态、呼吸肌功能良好。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呼吸功能良好,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
2. 呼吸运动评估是了解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 在进行呼吸运动评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步骤。
- 确保受试者安静、舒适。
- 准确记录各项指标。
生理实验报告_呼吸运动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生理现象。
2. 探讨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
3. 分析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由呼吸中枢控制,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呼吸运动适应机体的生理需求。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呼气两个过程,其调节机制涉及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肺牵张反射等多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20%氨基甲酸乙酯、CO2、乳酸、生理盐水、棉线、纱布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四、实验步骤1. 麻醉与固定:取一只家兔,称重后,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麻醉成功后,将家兔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 颈部手术:剪去颈部与剑突腹面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
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 呼吸运动记录:用橡皮管插管一个侧管通过马利氏气鼓连于压力转能器,然后与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相应端口连接。
气管插管的另一侧管口开口于大气,调整其口径使记录的呼吸运动有一定幅度。
再调节生理机能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的放大倍数、记录速度,使描记的呼吸曲线疏密及振幅均匀适宜。
4. 观察指标:记录呼吸频率和幅度。
5. 实验分组:- 对照组:观察正常呼吸运动。
- CO2吸入组: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 乳酸吸入组: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乳酸,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 迷走神经切断组: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呼吸运动规律,呼吸频率和幅度稳定。
2. CO2吸入组: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增大,表明CO2对呼吸运动有刺激作用。
3. 乳酸吸入组: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增大,表明乳酸对呼吸运动有刺激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运动,呼
吸的频率和深度能随内、外环境条
件的改变而改变,这都依靠神经系 统的反射性调节来实现。
a
5
• 【实验对象】
家兔:尊重和善待生命;像对待患者一样的态度对实验动
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关怀。
• 【 实验器材和药品】
• 器材: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张力换能器、哺乳动 物手术器械1套、兔台、气管插管、动脉夹、注射器、 50CM长橡胶管、听诊器、钠石灰瓶、碳酸钙瓶
a
9
a
10
称重、麻 醉
➢ 称重后麻醉 25%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4ml/kg 耳缘静脉注射。
a
11
a
12
家兔固定和剪毛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a
14
颈部手术
❖ 颈部正中切口—分 离软组织—暴露气 管
❖ 钝性分离气管,底 下穿棉线备用
❖ 气管倒T形切口,插 入Y形气管插管,棉 线固定
a
15
气管插管
环状软骨下1cm ,做倒T型切口
呼吸肌的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与缩小,即呼 吸运动。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导致PO2降低或伴有PCO2增高的病理过程。呼吸衰竭时的 主要血气标准是PCO2低于8.0KPa2(60mmHg),伴有或 不伴有PCO2高于6.7kPa(50mmHg)。
,方法同上,直至出现肺水肿表现。
a
28
• --当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气管内有泡沫样
液体溢出、两肺出现湿性罗音等肺水肿体症时,
• --处死动物---取肺---称重、求肺系数
• 对照组也处死---取肺---称重、求肺系数.
a
29
开胸取肺
• 动物打开胸腔; • 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止肺水肿液渗出; • 在结扎处以上切断气管; • 小心将心脏及其血管分离(勿伤及肺),把肺取
a
16
图 气管插管术示意图
a
17
图 气管插管术示意图-示气管切口
a
18
图 气管插管术示意图-示固定插管
a
19
a
20
a
21
• 二、连接装置:
• 1、张力换能器挂到剑突下的腹部皮肤上-----选择“输入 信号”1通道“张力”—呼吸运动
• 2、进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实验项目---呼吸运动的调节 • 3、记录并保存实验曲线; • 4、调节实验参数、并固定; • 5、实验过程做好标记; • 6、实验前要有正常呼吸曲线做对比。
【实验原理】
一、呼吸生理 1、呼吸运动及其形成机制 2、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二、呼吸衰竭:定义及其发病原因 1、肺通气功能障: (1)限制性通气不足、 (2)阻塞性通气不足 2、弥散障碍; (1)肺泡膜的面积减少 (2)肺膜的厚度增加 (3) 通气/血流比值
a
3
呼吸实验有关的背景知识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验结果标记、打印、讨论分析,书写 实验报告
呼吸曲线描记
图1 家兔呼吸运动的实验曲线
a
34
•
【 注意事项】
1、麻醉要适量,注意观察动物呼吸 2、气管插管前注意把气管内清理干净后再插管。 3、作完每一项目后,必须等待动物呼吸完全恢复正常
刹米。
a
24
急性实验性肺水肿
• 实验目的
通过复制家兔实验性肺水肿,观察肺水 肿的临床表现,并分析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a
25
• 实验原理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肺间质有过 量液体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内,称为肺水肿。引起 肺水肿最常见原因是左心室心力衰竭。水肿液积聚 于肺泡腔内,使肺肿胀有弹性,质变实,重量比正 常增加2~3倍。
输入静脉 。 • 继续输液生理盐水,10-15滴/分钟输入。以便必要时重复
给药。 • 对照组:不给肾上腺素,其他同上.
a
27
• 密切观察:
• ①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急促,呼吸曲线有否变化。 • ②气管内是否有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溢出。 • ③肺部是否出现湿性罗音(听诊器)。 • 如果,肺水肿表现不明显时,可重复使用肾上腺素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静脉大量滴注生理盐水并 注射肾上腺素导致急性肺水肿。
a
26
• (二)、急性实验性肺水肿模型的复制(P97)
• 分组:实验组,对照组 • 实验组: • 颈外浅静脉插管,连接静脉输液管, • 生理盐水量(100ml/kg), • 速度: 以180-200滴/min • 在即将输完时向输液管内加入0. l%肾上腺素(1ml/kg)
出, • 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水份后称重计算系数 • 肺系数计算: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
正常肺系数为4-5。
a
30
实验预期结果
• 1. 呼吸:正常时无异常,当大量快速输液时变为 浅快呼吸。注射肾上腺素后呼吸暂停。
• 2. 血压:正常时无异常,当大量快速输液时,血 压升高。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急剧升高。
• 3. 粉红色溢出液:当大量快速输液、注射肾上腺 素后出现粉红色溢出液。
• 4. 取出肺观察:肺比正常的肺大,肺内水肿液形 成明显。
• 5. 可见兔子从口鼻或气管插管的通气孔中流出粉 红色泡沫样液体
a
31
思考
• 大剂量快速输注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 引起急性肺水肿的机制
a
32
a
33
【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 药品: 25%乌拉坦、肾上腺素、乳酸、尼可刹米、生理盐水、 盐酸
a
8
【实验步骤】
• 一、动物准备:
• 1、抓取(正确抓取方法) • 2、称重 • 3、麻醉(25% 乌拉坦 4ml/kg) • 4、固定 • 5、备皮:颈部、剑突下 • 6、气管插管 • 7、分离颈外浅静脉(呼吸衰竭插管用) • 8、剑突下呼吸明显处丝线固定、连接张力换能器
实验七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与实验性急性呼吸衰竭
a
1
【实验目的】
• 1、学习气管插管方法; • 2、学习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实验方法; • 3、观察神经因素、体液因素等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4、学习复制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动物模型; • 5、观察家兔急性呼吸衰竭时的呼吸运动变化并分析其病理
生理学机制。
a
2
a
22
a
23
• 三、观察项目 • (一)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 1、正常呼吸曲线(呼吸频率和幅度); •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5、气管狭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橡皮管夹闭2/3- 3/4 ); • 6、窒息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7、乳酸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耳缘静脉注射2ml乳酸 • 8、尼可刹米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耳缘静脉注射1ml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