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呼吸运动变化实验报告(3篇)

呼吸运动变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呼吸运动变化。

2. 探究不同浓度二氧化碳(CO2)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 分析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家兔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受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生理性因素,其浓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呼吸运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探讨二氧化碳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约2.5kg)1只。

2. 仪器:呼吸运动监测仪、气体分析仪、气管插管、注射器、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家兔置于安静的环境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用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运动监测仪和气体分析仪。

2. 正常呼吸观察:记录家兔在正常情况下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3. CO2浓度变化实验:a. 将家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容器内注入不同浓度的CO2气体,分别为0%、5%、10%、15%和20%。

b. 在不同浓度CO2气体环境中,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c. 每次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观察:家兔在正常情况下的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呼吸深度适中,节律均匀。

2. CO2浓度变化实验:a. 0%CO2: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呼吸深度适中,节律均匀。

b. 5%CO2:呼吸频率约为80次/分钟,呼吸深度加深,节律加快。

c. 10%CO2:呼吸频率约为100次/分钟,呼吸深度明显加深,节律明显加快。

d. 15%CO2:呼吸频率约为120次/分钟,呼吸深度极度加深,节律极度加快。

e. 20%CO2:呼吸频率约为140次/分钟,呼吸深度极度加深,节律极度加快。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家兔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均呈上升趋势。

2. 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兔的呼吸运动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和节律加快。

呼吸的小实验报告(3篇)

呼吸的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探究呼吸对人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3. 通过实验验证呼吸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人体在不同呼吸方式下的生理变化,验证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志愿者(20名,男女各10名,年龄18-25岁,身体健康)2. 实验器材:秒表、血压计、心率计、呼吸测量仪、氧气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志愿者分为四组,每组5人。

2. 实验步骤:a. 第一组:正常呼吸组。

志愿者正常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 第二组:深呼吸组。

志愿者进行深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 第三组:屏气组。

志愿者尽力屏住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第四组:过度呼吸组。

志愿者进行过度呼吸,记录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心率、血压、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 数据处理:将每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呼吸方式下的生理指标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组:- 呼吸次数:每分钟16-20次- 心率:每分钟60-100次- 血压: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 氧气浓度:21%- 二氧化碳浓度:0.04%2. 深呼吸组:- 呼吸次数:每分钟10-15次- 心率:每分钟70-90次- 血压:收缩压85-110mmHg,舒张压55-75mmHg - 氧气浓度:22%- 二氧化碳浓度:0.03%3. 屏气组:- 呼吸次数:0次- 心率:每分钟100-120次- 血压: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100mmHg - 氧气浓度:18%- 二氧化碳浓度:0.05%4. 过度呼吸组:- 呼吸次数:每分钟25-30次- 心率:每分钟50-70次- 血压:收缩压70-95mmHg,舒张压45-65mmHg- 氧气浓度:23%- 二氧化碳浓度:0.02%六、实验分析1. 正常呼吸组:在正常呼吸下,人体生理指标稳定,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正常范围。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呼吸运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机制。

3. 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通过呼吸肌节律性运动使胸廓节律性地扩大或缩小,从而实现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主要包括化学因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生理盐水、棉线、纱布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取一只家兔,称重后,用剪刀剪去耳缘静脉上的毛。

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2. 气管插管:在兔颈部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记录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3.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a. 观察正常呼吸曲线:记录家兔在正常条件下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

b. 观察CO2吸入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气管插管向家兔吸入一定浓度的CO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c. 观察N2吸入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气管插管向家兔吸入一定浓度的N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d. 观察无效腔增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通过手术方法扩大家兔的无效腔,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e. 观察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剪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的变化。

4. 实验结束:完成所有实验步骤后,将家兔恢复至正常状态,进行解剖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在正常条件下的呼吸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节律均匀,通气量适中。

2. CO2吸入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吸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节律变浅,通气量增加。

这是因为CO2是一种化学刺激物质,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中枢兴奋,从而增加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
1.2 实验原理
1.2.1 正常呼吸过程
1.2.2 呼吸调节机制
1.2.3 实验设备
1.2.4 实验步骤
1.3 实验结果分析
1.3.1 实验现象观察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1.4 实验结论及意义
1. 实验目的
开展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探究呼吸运动对人体的重要性及呼吸调节的相关机制。

1.1 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
研究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呼吸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原理
1.2.1 正常呼吸过程
通过呼吸运动,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维持细胞健康。

1.2.2 呼吸调节机制
呼吸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两种主要机制,分别负责响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1.2.3 实验设备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呼吸频率计、肺活量计等,用于记录和测量呼
吸运动数据。

1.2.4 实验步骤
详细介绍实验中的步骤,包括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

1.3 实验结果分析
1.3.1 实验现象观察
观察实验过程中呼吸运动的变化,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呼吸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4 实验结论及意义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呼吸运动调节对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课程:机能学实验临床医学系2017 级01 班组员:【实验目的】掌握理论:1.缺O2、CO2增多、增大无效腔、不完全窒息、切断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

掌握操作:1.家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分离神经等)。

2.呼吸运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

【实验原理】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机体摄取02,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中枢节律活动的反应。

呼吸运动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

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可以直接或通过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于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的O2,CO2和H+水平,血液中的PaO2,PaCO2和[H+]的变化又可以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内环境中PaO2,PaCO2和[H+]的相对稳定。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肺牵张反射是其感应器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

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发放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抑制吸气中枢活动,停止吸气而呼气。

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传入冲动减少,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使呼气停止,再次产生吸气,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

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

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实验动物】家兔【实验步骤】1.动物称重,麻醉,固定2.颈部手术,气管插管,分离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3.减去胸部的皮毛,在胸廓呼吸肌上连接张力换能器,记录家兔呼吸的节律和幅度4.给予各种刺激,观察呼吸的变化:a)吸入N2b)吸入CO2c)50cm胶管(增大无效腔)d)将气管插管上端侧管半夹闭,造成动物不完全窒息5-10min解除夹闭,待动物呼吸正常后进行后续实验e)剪断一侧迷走神经f)剪断双侧迷走神经g)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5.打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a)吸入N2(滴速调节器开3/4)由图形及数据可见,吸入N2后,与正常呼吸相比:一开始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变小;后来呼吸频率保持加快,但呼吸幅度加深;最后解除N2后呼吸逐渐恢复正常。

呼吸运动观测实验报告(3篇)

呼吸运动观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基本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

2. 分析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如生理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氧浓度、pH值等)和病理因素(如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等)。

3. 掌握呼吸运动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或缩小,从而完成吸入和呼出气体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基本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外周感受器和效应器等多个方面。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氧气气体发生器、pH计、温度计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家兔,麻醉后固定于实验台上。

2. 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的气管,连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3. 生理信号采集:通过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家兔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

4. 实验分组:将家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正常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或pH值不同的生理盐水。

5. 数据采集:记录各组家兔在实验过程中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家兔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相对稳定。

2. 实验组家兔在不同浓度二氧化碳气体作用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逐渐增加,呼吸节律逐渐加快。

3. 实验组家兔在不同浓度氧气气体作用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逐渐降低,呼吸节律逐渐减慢。

4. 实验组家兔在pH值不同的生理盐水作用下,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相似。

六、讨论1. 呼吸运动的基本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浓度是影响呼吸运动的主要因素。

2.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外周感受器和效应器等多个方面。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由呼吸中枢调节的,主要通过调节呼吸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实现。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由神经元组成。

呼吸中枢对于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调节,另一种是被动调节。

主动调节是指呼吸中枢根据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当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时,呼吸中枢会增加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以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反之,当血液中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时,呼吸中枢会减少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被动调节是指呼吸中枢受到一些身体反射的调节。

其中最重要的是呼吸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呼吸化学感受器散布在主动脉体和延髓等部位,能感受到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呼吸化学感受器会通过神经传递给呼吸中枢,使其增加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反之,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呼吸化学感受器会减少刺激,呼吸中枢相应减少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反射机制,如肺组织器官和呼吸肌的反射。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呼吸运动测量仪、呼吸频率计、磁力键、呼吸波形检测系统等。

2. 实验步骤:(1)使用呼吸运动测量仪测量实验对象的呼吸运动。

(2)使用呼吸频率计测量实验对象的呼吸频率。

(3)使用磁力键刺激呼吸化学感受器,观察实验对象的呼吸反应。

(4)使用呼吸波形检测系统观察实验对象的呼吸波形。

实验结果:实验对象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会随着呼吸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变化。

当磁力键刺激呼吸化学感受器时,实验对象的呼吸频率会增加。

呼吸波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实验结论:呼吸运动受到呼吸中枢的主动和被动调节。

主动调节主要是根据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被动调节主要是通过呼吸化学感受器等身体反射来调节呼吸运动。

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呼吸化学感受器可以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波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呼吸运动生理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生理机制。

2. 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呼吸运动的变化,加深对呼吸生理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由呼吸中枢支配,受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其深度和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CO2、O2、H+、肺牵张反射等。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乳酸、CO2、氮气、注射器、橡皮管、气管插管等。

2. 实验器材: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止血钳、刺激电极、20%氨基甲酸乙酯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2. 建立呼吸记录系统: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呼吸传感器,记录呼吸频率和幅度。

3. 观察正常呼吸运动:观察家兔正常呼吸曲线,记录呼吸频率和幅度。

4. 改变呼吸运动:a. 增加无效腔:通过改变气管插管长度,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b. 改变CO2浓度:吸入CO2气体,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c. 改变O2浓度:吸入氮气,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d. 改变H+浓度:静脉注射乳酸,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e. 剪断迷走神经:观察剪断一侧和两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的变化。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运动:家兔正常呼吸曲线呈周期性变化,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60次,幅度约为2cm。

2. 增加无效腔:无效腔增加后,呼吸频率和幅度均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3. 改变CO2浓度:吸入CO2气体后,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4. 改变O2浓度:吸入氮气后,呼吸频率和幅度无明显变化。

5. 改变H+浓度:静脉注射乳酸后,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

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

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

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

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

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

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

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外静脉等),以防出血。

二、为便于自身对照及互相对照,气管插管的侧管口径应自始至终保持一致。

讨论题
一、分析各项实验结果,缺O2及CO2增多时对呼吸的影响机制有何不同。

二、迷走神经在节律性呼吸运动中起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