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互相融合论文

在我国古代就有这样的例子,王维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颇负盛名的画家。他很完美地 将艺术与文字融为一体。宋苏东坡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的典型。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这样一幅画面: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 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这样一幅美妙的,静逸的,又不失动态美的画卷在诗中呈现。国画大家也经常见到,在国画中也经常配上题诗 ,诗与画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这样把美术和语文巧妙地互相融合,互相吸收,互相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二、小学美术与音乐的互相融合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给人以动态的美感,他是流动的,跳跃的。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相对静止,更多的 是眼睛看到的直观美感。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 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 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 所会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
浅谈写作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教学

周刊88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每个学生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成长。
美育教育在众多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学习中形成综合性极强的宽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含量,进而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美术学科最具有着审美能力最强的学科,它与写作具有着相同属性的特点,比如,观察思考、图文转换、动手能力、欣赏能力等等,二者的整合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给作文给予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作文美术;整合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改也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每个学生需要一、激发学生写作审美的乐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效果非常明显。
比如,我在给学生讲“叶贴画”描述,并且还展开了联想和想象,之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叶贴画”作粘贴到班级的园地里。
在语文课的时候,我又让学生们把自己完成“叶贴画”的过程感受说出来,这下学生们把自己亲自的过程都争先恐后地叙述起来了,比如,“枯叶的采集”“画面设计的灵感”“叶贴画中的点晴之笔”“作品创作的遗憾之处”……都倾吐出来了。
于是我让他们把今天自己说的用文字整理出来,一个非常美妙的作文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过后,我又把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讲评指导,把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传阅,通过这样处理后,班级的学生写作热情极度高涨,激发了学生们对美术与作文的结合极大的兴趣。
由此,通过美术的灵感和审美转化成作文指导成了一个最美的妙招和策略。
二、充分利用教材指导作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材所选文本很多都是画图的,这样更加小学生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思维,加强了学生们的理解程度,这些图面从表层看具有着美术的特征,从内在的看具有着语文的内涵,鉴于小学生,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美术教材,他们都能看到很多插图,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都要结合教学把插图进行文字转化,这一过程就是属于由画面转化成为作文的过程。
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杜晓丽陈卓

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杜晓丽陈卓发布时间:2021-09-09T05:54:51.233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月中32期作者:杜晓丽陈卓[导读] 语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能够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且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格塑造,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美术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将美术与语文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魅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能力提升。
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看到关于美术的插画,这可以对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方便学生记忆与学习。
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镇元木小学杜晓丽陈卓河南禹州 461670摘要:语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能够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且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格塑造,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美术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将美术与语文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魅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能力提升。
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看到关于美术的插画,这可以对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方便学生记忆与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将美术与语文进行有效的融合,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学语文;融合策略引言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全面教育的普及,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并且许多学校已经将该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
小学教学中,美术与语文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美术可以将不同场景中的情感以及文字描述形象地展示出来,而语文则可以对不同场景进行具体描述,美术与语文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学科与语文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

小学美术学科与语文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摘要:美术学习融合语文学科知识,可以体会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艺术中渗透文学,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获得提升。
本文从美术学习多个领域融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与文学的熏陶下,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扩散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育本来就涵盖着提高学生感知技能、培育学生审美兴趣的教育内涵,如果老师把语文课堂和美术教育有机融合,就可以使他们借助美术方式感受语言文字中的美感,特别是当他们在阅读诗文后,能够通过优美的语言形象,学生会们完全沉浸在文学作者所描绘的画面里,感觉就像是身临其境。
另外,老师把语文课堂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动漫紧密联系,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作用,一举两得。
一、渲染背景,在情境中重构历史记忆革命历史题材类课文,无论是从叙述的历史事件,还是从文章的词句表达、叙述方式来说,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部分学生对中国百年来革命历程和革命先辈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知之甚少。
因此,教师可利用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辅助教学。
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中蕴含大量的革命历史知识,和此类课文内容联系紧密,互相观照,互为补充,为学生了解文章所处的真实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提供了学习支架。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红色美术经典作品,对必要的历史知识进行铺垫,创设表达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实现生本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身临其境,重现历史画面,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精神实质。
在课堂上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老师们根据“勇斗鬼子”这一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们在文中找到描述雨来语言、行为的词语。
并让孩子抓住“抹了一下鼻子”“摇摇头”“咬着牙”的画面进行思考,感受雨来所遭遇的困难和展示出的顽强精神.这是对雨来的正面刻画。
在他们寻找描述人物言论、行为的词语中,呈现出一幅美术作品《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使他们看到图上少年、军民的衣着与动作。
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

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 张 侃 李国瑞美术图画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象,学生在欣赏美术图画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通过动手绘制图画,学生还能感受到各种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
一、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融合的意义语文教学本身包含提升学生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内容,教师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能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理解语言文字之美,尤其是在学习诗歌时,借助美丽的图像,学生会沉浸在诗歌描绘的场景里,犹如身临其境。
此外,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动漫紧密结合,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效果,一举两得。
二、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一)通过图画理解诗词诗人往往会在古诗中描绘清新、美丽的场景,好的古诗甚至能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
如果教师能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恰当利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讲解《咏鹅》这一古诗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白鹅嬉水图》,这幅画一出现在屏幕上就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笔者边朗读古诗,边指着画中的不同部分,引导学生借助画理解诗。
读到“白毛浮绿水”时,笔者指向了鹅,立刻有学生感到疑惑:“为什么不说‘白鹅浮绿水’,而要说‘白毛浮绿水’呢?”这说明学生在听笔者朗读诗歌时,不仅在听,还结合着图画在思考。
笔者没有立刻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展示出另一幅描绘白鹅的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说到‘白毛’,大家有什么感觉?如果老师说‘白鹅浮绿水’,大家又有什么感觉呢?”有几位学生站起来,看着笔者展示的白鹅图画描述了自己对“白毛”这一词的体会,还有几个学生谈了谈对“白鹅”这一词的体会。
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白毛”让人感觉更有美感,而“白鹅”让人想到鹅的体积,缺乏美感,不符合古诗含蓄美的特点。
(二)通过漫画增强课堂趣味性漫画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许多学生会在课下讨论漫画书的内容。
小学古诗文和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古诗文和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几点思考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和美术作为其中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需要得到重视。
通过将两个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可以强化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深入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并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成长。
当前,小学古诗文和美术融合教学的实践也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例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都将学科融合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要求将古诗文和美术融合教学作为必修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
同时,许多学校和教师也开始探索古诗文和美术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因此,小学教师们应积极探索小学古诗文和美术融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然而,由于学科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小学古诗文美术融合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教师对于古诗文和美术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了解不够,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学生在接触古诗文和美术作品时,也存在着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相应的教育措施和课程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小学古诗文和美术融合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学习成果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通过拓展教学手段,利用数字教材、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媒介资源展示与本课程主题相关的山水、花鸟、人物和景物画作,同时播放相应的古诗文音频,激发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在绘画课上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文学创作,以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深层次的融合。
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分析

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分析【摘要】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以绘本为载体,探讨了绘本在语文与美术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绘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绘本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绘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更好地结合语文和美术学科,实现教育目标,值得深入思考。
未来,可以通过更多跨学科项目的实践来促进绘本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综合分析表明,以绘本为载体的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有益支持。
【关键词】绘本、小学、语文、美术、融合、学科、教学、跨学科、综合素养、挑战、分析、展望、结论、综合、未来、提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过对绘本在小学教育中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克服困难,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
对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绘本在语文与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作用机制,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在语文与美术学科中的综合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揭示绘本在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语文与美术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研究旨在探讨绘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用,探讨绘本在小学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意义绘本作为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载体,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绘本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和美术的积极性。
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课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课的实践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审美感悟,只有有效发挥好艺术教育的作用,真正推进“减负”,才能让学生切实享受到“减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通过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教学,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促使学生在情感、认知、道德、审美等身心各方面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1.艺术课程的内部融合一节好的美术课只有让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切实感受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体验才算成功,在常规课堂里,会适当的引入影视短剧来进入课题,或和孩子们来一段舞台小剧来烘托课堂主题,当孩子们在艺术创作时,让音乐与作画进行和谐搭配,也可以适当渲染讲课内容的气氛,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艺术实践。
一年级的孩子存在有写字不协调,画画下笔不稳定,画本中常常会有“小蚯蚓”一样的字或线条出现,因此,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一节随堂控笔线条的训练,在练习线条的变化时,让学生去理解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变化:笔直的线条、流水般的波浪线、锯齿起伏的折线、螺旋状的曲线等。
在这过程中用到了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声线起伏:有快的、慢的、强的、弱的、婉转的,感受节奏的紧密和疏松,感受作画时线条的曲直、韵律、排列、疏密等变化,创作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启发下,让学生的创造力无限发挥(图一)。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程,可以让孩子们练习线条的控笔,为写字和画画进行量的积累。
(图一)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也为艺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格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本学期的学科融合课程中,本着以美术学科本位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与生活紧密联系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笔者尝试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美术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课例本学期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校内菜园,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曾经种过的蔬菜,相互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情感上达到一定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对于一些学科的教学有
着跨学科融合的要求,其中美术融合语文目前是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
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还可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进行小学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教学对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自身成长来说都是
十分重要的。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的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还处在初级
的发展阶段,一些学校还存在应付教学任务的心理,在融合课程上存
在的问题比较多。
因此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以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对
国内外有关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进行了
阅读和梳理,为本文后续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支撑。
同时笔者也从自己
任教的小学中抽取了一个低年级班、一个中年级班和个高年级班来对当代的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了解到目前融合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本文认真分析了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
教学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
接着,全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该研究论题进行阐述:第一,对小学美术与
语文融合的教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第二,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
的现状与问题成因进行了探究,分析了问题成因主要是语文教师缺乏
相应的美术素养和美术教师缺乏相应的文学素养。
第三,对小学美术
和小学语文融合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小学美术和
语文的共通性,新课标的不断推动以及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第四,对小学美术和语文融合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笔者抽取了低、中、高年级的各一个班对其融合课程进行了观察,主要包括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实践操作以及教学案例的详解,从而对低年级的先说后画,中年级的日记画和高年级的古诗成语画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成效进行了总结,对于学生来说,其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其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校园来说,其有助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