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10T09:51:15.8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6期作者:周新花[导读] 分层教学法能够带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甘肃东乡731400

摘要: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实行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领略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实行分层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本质上对语文知识进行合理地定位和认识。在形成了正确的学习观念下,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分层教学法能够带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成为了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就要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生动和形象的教学氛围中,这会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分层教学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在实行针对性教学模式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并展现出一定的语文素养。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也是需要引起教师关注的重点。在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1.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则对所学习内容形成准确理解和认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2.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实行针对性教学策略,这是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准确定位的根本。学生在跟上教师讲课步伐的情况下,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开展分层教学,师生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关系,保证了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

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知识认知层面,让学生的知识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才会保证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学生收获语文学习的果实,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比如,教师以小学语文《触摸春天》为案例,学生在学习上如果存在困难的话,就可以引导其掌握其中比较基础的内容,掌握“径、畅、磕”等字。面对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从阅读层面出发,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领略作者的情感;面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就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让学生关注文章写作手法,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模式,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和优质。在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表达和思考。 A层次的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接受能力,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扩宽学生知识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重点提高。面对小学语文学习,为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完善,就可以让这类学生自主学习其中的生词,为学生提供引领和帮助。 B层次的学生,可能在阅读上存在问题,教师则要进行点拨,也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学生学习提供空间。教师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C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引导其获得充足的学习信心。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流利地背诵课文、在面对C层次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应给予鼓励。

3.对课堂评价进行分层。

教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面对课堂评价的时候,也需要在其中融入分层教学概念。在合理的教学评价下,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收获喜悦。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展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困生评价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评价模式,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降低,教师找出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以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案例,面对学困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应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学习信心,并展现出良好的朗读能力。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下,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要合理展现出分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为学生诠释一个生动和形象教学画面。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评价上都需要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在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引领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古丽娜·阿努瓦尔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2]海生贵浅谈小学语文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

[3]杨崇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分层尝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精品文档 .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 要求,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这无法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明白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是基于一定的基础、并遵循相关的规律;旨在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伴随一定的能量转化,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去分析化学反应,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利用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变化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层层分析、逐步推理来证实自己的假设,处理好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推理法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组织学生去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树立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最新浅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浅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叶圣陶老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 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

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 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预习的习惯(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每个老师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读书3遍,勾画生字新词,生字表里的生字组词1-2个,数自然段,简要回答课后的问题,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浏览、有感情朗读等等),读书批注的习惯(中段开始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可以是勾画好词佳句,简单的批注自己的体会等等),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全体教师要对语文素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全新的理念,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继往开来,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潜心课程改革,改变“少、慢、差、费”这一长期困扰语文界的尴尬局面,真正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提高语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6T13:41:45.09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范会国[导读] 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61000 摘要:音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能力,初中音乐课堂如何正确对待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会对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将音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音乐核心素质。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而言,体现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使其拥有基本的素养及能力,其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比,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 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其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个体的素质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与传统的“知识”、“技能”相比,核心素养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知识、技能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学科领域,或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其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掌握对应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而素养并非针对某个特定的学科知识或某项专业技能,而是促使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其最终指向是学生的生活目标、社会活动及个人发展。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成长为更为健全的个体,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再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以上论述,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每个国家在制定宏观的教育决策时,均会从社会需求出发,体现出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核心素养体系中包括信息素养、科学技术素养、创新素养等,针对这一价值定位,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无论哪个国家,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均涉及到有利于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细化到具体素质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合作能力等等,这些素养会直接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价值、个人综合竞争力等产生直接影响。 3.注重生活品质与生存质量。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生存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在未来的社会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还要注重学生个人品质、文化素养及精神境界,这些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二、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音乐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包括口琴、竖笛、电子琴等,课堂上应用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意志品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合适的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鼓励其为乐曲进行伴奏,要求学生尽量做到音准、节奏准,并有意识地注意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情绪的变化适当调整节奏,手脑并用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乐器的演奏技能。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初中阶段学校会组织各种合唱比赛,每个学生参赛要有较强的协作精神,才能保证良好的合唱效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节奏掌握变化的旋律及音量,并统一音色发出和谐的和声,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音乐的完美性,学生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素养。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音乐可以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并且学生的气质、风度、个性等也会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音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矫正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音乐课堂上学生美德的培养。音乐课堂上的歌曲通常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再配合具有诗情画意的歌词,对情操产生直接影响,以对学生的情感、道德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显性的,是不可量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人性、体验情感,感受音乐作品中真、善、美的力量。与乐曲相比,一首歌曲的歌词更易于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不同的歌曲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及喜悦,从而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更是一项具有严谨的课程结构的科学,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将这种艺术化的、科学化的音乐课堂转化为具体化、通俗化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提高其指导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9073735.html,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陆绮雯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7期 摘要: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而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主阵地,肩负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升的使命,因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语言运用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听力,积攒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听力练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辨别语音、理解语言的意思、评价话语,简而言之就是能够使用听去辨别这个世界,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语文听力的培养,这与目前义务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存在欠缺,不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我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进行锻炼。 例如:在进行《棉花姑娘》这节课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篇文章的朗读磁带,并且请学生们听教师与其他学生的示范朗读,在听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体会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且使学生能够在认真听文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住文章的内容,而且,学生在将听得基础打好之后,语文学习当中对于语言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上来,从而积攒了学习语言的能力;在进行《棉花姑娘》的教学当中,我还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品读其他学生的发言,提升听课过程中听的能力,从而提高上课的专心度,使上课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听的能力进行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及时提取听到语言当中的有效信息,为语言文字的应用打下基建,同时,将听的基本功打扎实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体现。 二、口语,锻炼语言表达

核心素养与化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与化学教学设计 1引言 随着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领域重新受到重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由于人才的稀缺,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偏向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全面化。它不仅要求一个人在专业的岗位上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强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具备基本的素质。在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最初的思想源头,也标志着“素质教育”正式在中国开始实施。素质,是人原本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质量或品质,具有本源性、根基性、潜在性、综合性等特征[1]。实际上,素质也是可以培养的。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提高,而个体的素质就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的结合体,素养通过个体的素质体现出来。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即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2]。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笔者就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来讨论怎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 2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2.1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有没有素质,跟这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相关。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都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有关。素质是人的稳定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以某些生理和心理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为基础发展形成的,能够作为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蕴含着个体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潜能),是人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4]。而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学生在德、智、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 解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形成一些惯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培养。 一、融洽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

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二、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除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应用于学生与人交际的目的以外,我们决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语文在诸多学科当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例如,在《海上日出》教学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再让学生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云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爱到美的熏陶。 这样,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深刻内涵,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积累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 教学设计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 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比如本案例中的5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桂花雨》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在导入环节,播放紫桂花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桂花的世界,直观感受桂花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赏花品情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雨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

化学核心素养教学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大提 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还要重 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实践某一学科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该学科特征为基础的理论 知识、专业技能、品质以及学习经验的综合。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和叠加,而是渗透了学 生的主观意识,将其成功转化为一种思考方式。 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要求,将化学知识转 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 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 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 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 的实际问题。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明白物质 产生化学变化是基于一定的基础、并遵循相关的规律;旨在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 质是伴随一定的能量转化,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去分析化学反应, 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利用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变 化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层层分析、逐步推理来证实自己的假设,处理好观点、证据、结论 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推理法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组织学生去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在 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树立勇于 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化学有关的社 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立足于化学教材,高度整合和利用教材内容 第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化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一改传统的课堂 教学权威地位,转化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 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课堂表现时间。 第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对化学教学有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质培养是小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教育教学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将学生身心发展放在首位;在课程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语文基础。需要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 识字写字教学,应着重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自由书写汉字的能力;如:像“林”、“双”这类字时,学生往往容易将左边的最后一笔的点写成捺,用普通方法不厌其烦地讲解,总是收效甚微。通过不断琢磨,我用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想象的方法,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双”字时,我让学生把两只手紧挨在一起,平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每只手指是否都一样长?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挨在一起的大拇指或小拇指最短。我接着说:就像这个“双”字一样。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本次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师的我培训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要注重学生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现详细的把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以培养“基础能力”为主,人们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大多是在语文课中学习和发展的。但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不仅与各学科课程一起承担着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任务,还在学科课程结构上,为适应核心素养培养而发生变化,最后要走向跨学科的开放和综合,也就是从最初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学习,发展到包含学科特殊能力的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集思考力、判断力、人格品性、价值追求等多项核心素养要素的综合性学习。所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其语文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只是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学行为发生改变。这些变化说明,语文教学仅仅抓住学科素养是不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人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需要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落实,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 1. 更重“实践”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经验及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它依托于具体任务和领域的实践,由实践经验反思进而形成适应具体问题情境的实际能

力。因此,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语文学科学习既是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又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的“知识技能”维度是外显的,是可检测的,但“过程与方法”维度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却是内隐的,需要以语文实践来训练和培养。教师要转变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为,不再仅以“授受式”教学,因为单纯关注语文知识、考试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表达、沟通等,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要创设更多让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实践。此“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的标准,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呈现。 2. 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避免“知识”被异化为“符号”,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知识产生的过程,既要明确学什么,又要明确怎样学,更要明确学得如何。基于这三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应更为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应更为宽广,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更多开放和创意的答案,并分析答案中蕴含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语文教学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 文教学策略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的。 一、发展核心素养,从目标制定开始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后归属点。设立科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实。因此,制定好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 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学段目标(课标中本学段的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本册教材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培养的能力点。 2.认真学习“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培养的能力点; 3.认真研读文本,明确本课包含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点,明自我们可以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的哪些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方法; 4.深入了解本班学生实际学情(学生能力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 二、发展核心素养,在课堂实践中落实 语文教学要思考教学的切入点和课型选择两个问题。找准教学切入点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篇文章,往往有多个教学切入点。一个切入点就是解读文本的一个角度。如深圳的刘俊祥老师在《穷人》一文中挖掘出了10个教学切入点,认为可以围绕文本内容、环境描写、“情节”描述、情节脉络、小说的情节重点来展开教学,也可以抓住文章的描写方法、文章的语言特色来展开教学,还可以寻找作家创作源头展开教学或是对比阅读展开教学。选择切入点时,和和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学情、师情等,努力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教学点。 选择好课型。在了解各种课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在琳琅满目的课型中找到一个最适介的很重要。而“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这两种最基础、最实用的课型。“以文带文”可以“一篇精读带一篇略读”和”一篇精读带多篇略读”。这里的略读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整篇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断。内容要优化整介,取舍要得当。 读写联动课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让读与写相互联系,小断轮动,相互交林。“读写联动”读一篇写一篇(片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介,读中学写。要说明的是,“读写联动”课一定要寻找读写之间的价值点。 三、发展核心素养,努力实践“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努力实践“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首先是重视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 一是变“讲课文”为“学语言”。 二是变“读课文”为“学阅读”。根据小同的文本特点或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该类文体的阅读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