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中考复习大纲

1.关于地球形4.同赤道平行的线,叫__________。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_________。
经线与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呈_______方向,纬线呈________方向。
5.本初子午线也称_________,通过英国伦敦____________天文台原址;赤道也称_________,是__________半球的划分界线。
6.经度如何划分?纬度如何划分?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
赤道以北直至90°纬线称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赤道以南直至90°纬线称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
7.东西半球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如何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_________往东至__________为东半球,_________往西至________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北为北半球,__________以南为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__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_______半球。
状和大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很规则的球体 B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C地球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______。
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__千米。
3._________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________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________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8.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比较内容比较项目指示方向长度是否相等0°线为哪一条经度和纬度怎样划分是全圆还是半圆经线纬线9.读经纬网图,回答:(1)图中,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2)写出点A、B的经纬度(3)在图上标出点E(东经160°,北纬60°)的位置(4)点A在点D的________方向,点D在点C的________方向(5)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最新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教学文案

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20XX年XX月摘要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 without direction , thereis no life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划分五带的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本文介绍了___的三个知识点:天体系统的级别、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面是对每个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和改写:1.天体系统的级别:介绍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等级别,重点介绍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共同特征。
同时指出地球是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介绍了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并指出太阳辐射能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同时介绍了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对地球的影响,如黑子影响降水量,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地球磁场等。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比较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等特征。
同时介绍了晨昏线、时间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北京时间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介绍了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和运动特征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___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4) 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的物体偏向左边,北半球的物体偏向右边。
夏至在6月22日。
5)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由于黄赤交角为23°26′所导致的。
秋分在9月23日,春分在3月21日,冬至在12月22日。
当太阳直射点在23°26′N时,___和秋分发生。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
春分在3月21日,此时赤道向北;夏至在6月22日,此时北回归线向南;秋分在9月23日,此时赤道向南;冬至在12月22日,此时南回归线向北。
7) 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或秋分日,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全球昼夜等长。
8) 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
中图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速成纲要

中图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速成纲要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1.地球形状特点?(p2)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____略鼓,不很规则的__体。
2.地球平均半径:( ) 地球赤道周长:( ) 地球表面积:( )3.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
赤道周长约___千米。
4.____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___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___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5.同赤道平行的线,叫____。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____。
经线与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呈____方向,纬线呈____方向。
6.本初子午线也称______,通过英国伦敦________天文台原址;赤道也称____,是____半球的划分界线。
7.经度如何划分?纬度如何划分?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____,用字母__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____,用字母__表示。
赤道以北直至90°纬线称____,用字母__表示;赤道以南直至90°纬线称___,用字母__表示。
8.东西半球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如何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和____组成的经线圈,____往东至____为东半球,____往西至____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___以北为北半球,____以南为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__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__半球。
9.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指示方向、长度是否相等、0°线为哪一条、经度和纬度怎样划分、是全圆还是半圆)10.读P19图C的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c图中,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2)写出点甲、乙、丙点的经纬度。
(3)在图上标出点丁(东经20°,北纬40°)、点戊(60°E,30°N)的位置。
(4)点甲在点乙的____方向,点甲在点丙的____方向。
(5)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会考复习提纲2013.6必修一1、(1)天体系统的级别: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昏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
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中图版中考地理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居民与聚落

起源地
分布地区
基督教 公元 1 世纪 _西_西亚亚__
_欧_欧洲洲__、美洲、非洲和 大洋洲
伊斯 公元 7 世纪初
兰教
_阿_阿拉拉伯伯__半岛 亚洲_西_西部部__和东南部、 非洲_北_北部部__和东部
公元前
佛教
_古_古印印度度__
6 世纪至前 5 世纪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节 聚落
知识点 1:城市和乡村★★
( D)
(2)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
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D)
A.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
⇨ 例1思路分析 第(1)题,由题目可知,“桃花源”描述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人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活动。 第(2)题,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3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知识点 1:三大人种★★★
人种
主要特征
主要分布区
黄色 皮肤呈黄色,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 亚洲_东_东__部和_东_东南南
人种 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 部、美洲
_欧_欧__洲、西亚、中
肤色浅白,眼睛呈碧蓝色、褐色或浅
白色
亚、南亚以及非洲的
灰色、浅褐色,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
知识点 4: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不利影响
措施
出现_住_住房房紧紧张张__、失业率增
人口增长过快
实行生育调控政策
加、交通拥挤、_环_环境境污污染染__等
人口停止增长, 引起_人_人口口老老龄龄化__和劳动力 采 取 鼓 励 生 育 政
中图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简)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系统资料第五章认识大洲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1.亚洲: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3/4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⑤河流最多,有“巨河之洲”之称⑸、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中国位于东亚。
2、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占世界总人口的3/5。
2.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1亿。
西亚和南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非洲最高)3、南亚和西亚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4、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5、经济发展差异韩国和新加坡是新兴的的工业化国家,他们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被称为“黑色金子”。
亚洲的新加坡人口密度最大,蒙古最小。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最大的机场。
第六章认识区域第一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2、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北连东亚,南邻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梳理

地球的公转
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公转方向
太阳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交替、 产生的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极夜
极昼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观察北半球的昼 夜长短情况如何?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 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9.关于大洲和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北美洲是西半球上最大的洲 • B.非洲是东半球上最大的洲 • C.北冰洋全部在南半球 • D.南极洲全部在北半球
1.3 海陆变迁
海陆变化示意图
泛大陆 泛大洋
分裂,漂移
2亿年前
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1.35亿年前
继续漂移
现在
南极大陆
6500万年前
观察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非洲大 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D.魏格纳认为南美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 陆的凹进部分相吻合是大陆漂移的证据
2.我国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 (D )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全
C 9.当北京夜长大于昼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 A.赤道以北地区
B.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 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 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C 10.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C 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划分五带的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围越小,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围越大,容越简单。
1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7、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常用的图例)18、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9、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21、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省漠河以北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为49个纬度;最东端在与乌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西跨经约60个经度。
3、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邻国有14个(熟悉);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的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岛、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海峡、琼州海峡等。
我国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200千米,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熟悉掌握)、5个自治区(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市、天津市、市、市)、2个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为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9、人口特点;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地理界线:的--的腾冲一线。
10、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1.5%,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8.5%,为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分布在自治区。
11、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民族。
记忆方法: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12、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13、民族政策:①各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
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计算公式: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2)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是盆地和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主要有平原和丘陵,海拔多在500以下。
(能在图上找出)3、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岭;南岭。
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4、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5、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有“黑土地”之称。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世界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盆地:海拔较低,部低山丘陵起伏,仅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丘陵、辽东丘陵。
8、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岭—淮河一线分布。
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
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知道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关系。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岭—淮河一线分布。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1、知道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
主要出现在冬季。
13、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区(、、、、、、、、、、);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能在图上找出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的和的湖口,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
1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能在图上找出来)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的河口和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
16、能在长江流域图上找出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
能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出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17、长江年平均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变缓,航运价值较高。
18、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泥沙,中游黄土疏松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19、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省。
洞庭湖分布在省,太湖分布在省。
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定义: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水资源:水资源使一种重要的资源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存在问题:旱涝灾害、水土配合欠佳、水污染和水浪费解决措施: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合理利用、节约利用、防治水污染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多,且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边远省区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季风区:耕地、林地西部陆地区:草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多样化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400等降水量线:东南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西北部:草地——畜牧业森林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解决措施: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大力发展和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工业工业的重要性: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矿产资源与工业: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作用:工业的“粮食”石油: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作用: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工业的“血液”铁矿: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分布:分布广泛,以、、储量最大特点:贫矿多,富矿少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特点:P23产业部门:电子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