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2021(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与地形
的关系。第6题,由图可知,④处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量最大。
答案:5.A 6.D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刷习题 巩固提升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2个,依次是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 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 布图。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如何表示某地的人口分布格局? 提示:某地的人口密度大小可以反映该地的人口分布格局。 问题2 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提示: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 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问题3 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极大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方法技巧]
口诀记忆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微思考] 举例说明政府的人口政策、宗教和地方习俗是如何改变一个国家 或地区人口分布的? 提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政策,城市人口变稀疏;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 地,人口稠密;春节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变稀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本章整合

【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三类功能区布局要求及图中各区域的区位特征
判断, 高新技术 产业区应离市中心相对 较远 ,靠近风景区,环
境优美、洁净,故为图例乙;临空产业区应以 机场 为核心,布局在机场
周边地区,故为图例丙;港口物流区应靠近 渤海 沿岸港口,故为图例甲。
第(2)题,图示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有三个区域,其中偏北部化工区靠
近 港口物流区
;偏南部化工区靠近 港口 ,偏西部化工区靠近多
条交通干线,交通便利;偏南部和偏西部两个化工区邻近 大港 油田区,
原料丰富,原有化工产业基础好,故①②正确;同一个地区内市场、劳动力、
资金和技术因素相差不大,不是化工区规划选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故③
④错误。
专题二 城镇类综合题答题思路
1.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自然 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和;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河运便捷;地处 条件 沿海,海运便捷 社会经 临近公路、铁路(位于公路、铁路枢纽),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高 济条件 (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 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 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的、 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 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面积要求。 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5)留有发展余地。 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国内城镇空间布局的解决措施 (1)建立分区中心,完善功能分区。分区是指城镇中一定的区域,可以是行 政分区;可以是以某种特色进行的分区,如北京“多中心”发展模式中提到的 各种分区;可以是规模适中的组团,以组团分区或相邻几个社区组合进行分 区。多中心共同发展可有效引导城镇经济的均衡发展。 (2)优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基础建设(如公路、铁路、机场、通 信、水电煤气等),而且包括社会性基础设施(如教育、科技、医疗卫生、 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功能分区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城镇 的发展方向。一要保证完整配套的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在区域内的生活需 求;二要保证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注重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本章整合

C.平时假期短,回家机会少
D.传统观念的影响
思路导引第(1)题,春节前,大量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回家乡与家人共度
传统节日——春节,与家人团聚,这是
因素引起的人口流
动;春节后,大量的人外出务工和经商,这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的人口流动,属于
因素。第(2)题,春运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
人口不在本地就业,其根本原因是
的原因 水源充足等),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等
2.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商品流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
有利 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 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
发展等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社会
③改变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 的地理分布。新大陆被发现后,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促进了新大陆资源 的开发利用,使人类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物质能量保障。如美洲大陆的金矿、 银矿、铜矿、石油、铁矿、铝矿等,这些都为世界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变 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典题2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
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
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2)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
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
(3)“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 A.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 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课件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1)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 交流 的场所,常在乡村中心。公共空 间包括公共建筑、街巷、水井、池塘和广场等。 (2)居住区: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主要由房屋和 院落 组成。 (3)生产区:是 农业 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等。 3.影响因素: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 及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乡 村空间结构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读图,完成 (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图中甲、乙图例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
C.住宅区,绿化区
D.工业区,绿化区
(2)在城市功能分区中,用地面积最大的是( )
A.工业区
B.住宅区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3 图中F、G两地适合建商业区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提示:G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发展商业活动。 问题4 A、B、C、D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并说明高级住 宅区在该地发展的原因。 提示:A 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 上风向、河流上游)。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课堂小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甲处成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 运用资料,并结合
影响因素。 实例,解释区域资 源环境承载力、人 [人地协调观]学会区分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复活节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应该如何适应 环境和资源?
提示: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 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循 环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不是资源 缺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小呢? 【答案】不是。如日本资源贫乏,但其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开放性强,充分利用优良港口等有利条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 运用资料,并结合
影响因素。 实例,解释区域资 源环境承载力、人 [人地协调观]学会区分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复活节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应该如何适应 环境和资源?
提示: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 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循 环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不是资源 缺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小呢? 【答案】不是。如日本资源贫乏,但其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开放性强,充分利用优良港口等有利条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1节课件20张

课堂(kètáng)小 结
一、人口增长(zēngzhǎng)模式
1.人口(rénkǒu)增长特 点
持续性—— 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阶段性—— 即经历了“高高低”到
“高低高”再到“低低低” 的过程。
2021/12/3
李世森
12
第十二页,共21页。
课堂(kètáng)小结 2.人口增长模式(móshì)及特点
2021/12/3
计划生育
李世森
第十八页,共21页。
老年人口比重 (bǐzhòng)过大,出现 人口老龄化问题,带 来劳动力不足、社会 福利开支增鼓励加生、育,青移壮民18 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
课程(kèchéng)总结
1.持续性与阶段性
人口(rénkǒu)的增长
人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口增原始型:高高低
长 人口的增长模式
传统型:高低高
(zēngzhǎng)
现代型:三低
的 模 式 与 地 区 分 2021/12/3
发达国家:现代型 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发达国家:衰退性—人口老龄化
发展中国家:增长性—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过多
李世森
19
第十九页,共21页。
美国201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明,2010年4月1日,居住在美 国的人口为3.087亿人,较2000年增长2 730万人,增长率为9.7%,低于 上世纪最后10年美国人口13.2%的增长率,与1980年至1990年美国人口 9.8%的增长率基本(jīběn)持平。据此回答2~3题。
(人口)死亡率=(同期(tóngqī)死亡人口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 *10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实例
交通运输 条件
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
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 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展的重要保障
有利于经济发展
主要分析人口数量、人口 高素质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有 人口状况
质量、人口增长情况等 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条件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越发达, 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土壤、水源 要意义
等自然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 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有利于农业 的发展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 美国东北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
自然资源条 件
的数量、品质、分 布状况以及资源的 地域组合状况
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 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 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答案 ①交通一体化 ②车辆导航调度 ③毗连区 ④大陆架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实例
气候、地形、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
纽,
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第(3)题,不同意
我国企业继续在西欧多国大量建设海外仓的理由可从西欧地
区
、交通便利、建设成本高等方面分析。西欧面积较小
且以
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海外仓的成本较高;经济发达,地
价高,建仓成本高。
思路导引答案 适应市场 运费 市场 信息技术 市场 欧洲中部 交 通网络 面积小 平原 题目答案 (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效率提高,运费降低(物流成本降 低);接近市场,物流时效提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 外仓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市场分析、物流追踪等),利于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 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 (3)西欧面积较小且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海外仓会造成浪 费;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