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A.B.C.D.【解答】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根据两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容器内氮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故其个数之比也不会变化,仍然为是;故选:C。

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可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2A2B,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酸性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C.硝酸镁样品(含有一种杂质)14.8g,溶于水,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沉淀5.5g,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MgSO4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解答】解:A、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 N2O4 B. NO2 C. N2O D. CH42.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A. 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4.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 2H2):(O2):(CO2):(H2O)=2:5:4:2。

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5.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2F2O3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SO2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6.我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卷及答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卷及答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2.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3.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氮气分子B .反应结束后催化剂质量增加C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D .参加反应的N 2和H 2的质量比是1:34.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 2)是一种固态肥料,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X ,则X 的化学式为 A .N 2B .H 2C .CO 2D .NH 35.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不变 B .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炭的质量小 C .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质量变小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6.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

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锌和硫酸铜溶液:4Zn Cu?S0+=Zn 4SO +CuB .铁在纯氧中燃烧:2Fe+2O ⇒燃烧2FeO C .通电分解水:22H 0⇒通电222H O +D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424NaSO BaCl BaSO 2NaCl +=+ 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10.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二、实验题11.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2、纯净物M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M的化学式可能是()A.Na2CO3 B.NaHCO3C.(NH4)2SO4D.(NH4)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2H2O2═2H2O+O2C.S+O2↑SO2 D.Fe+O24O3Fe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5、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致癌物叫苯并芘,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X+23O220CO2+6H2O,则苯并芘的化学式为()A.C20H12 B.C20H6C.C20H12O2D.C20H6O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7、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8、从化学方程式S+O2SO2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B.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A.1.8g B.3.6g C.7.2g D.14.4g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B.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种纯净物都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Al+Fe3O4Fe+ Al2O3。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 .“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肌(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 COB. N2C. O2D. H2【答案】B【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详解】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C:2-2=0, H:8-4x2=0, N:2+2x2-0=6, 0:2x4-2x2-4x1=0,所以3 个X 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

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 D .二氧化氮【答案】D【解析】【详解】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3.已知“、了、・•・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D. 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子分解为原子,故分子一定发生改变,正确;B.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C.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错误;D. 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C。

4.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 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根据元素守恒,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停电时,在烛光下看书学习是常有的事,长时间在烛光下看书,你的鼻孔会聚积一些黑色物质—炭黑。

此事实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A .碳元素B .氢元素C .氧元素D .铁元素2.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质量增加了 B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了 C .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后质量增加了D .氢氧化钠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了 3.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MgOB .氯化氢—HClC .氧气—OD .氧化铜—CuO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KClO 32MnO 加热KCl+O 2↑ B .2KClO 3加热2KCl+3O 2↑C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 D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5.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化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 .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C .守恒观:1g 红磷和1g 氧气反应,生成2g 五氧化二磷D .结构观: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故两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不同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2524P+5O O P 点燃B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Hg+O ↑C .硫在氧气中燃烧:22S+O SO ↑点燃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343Fe+2O Fe O 点燃7.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B .原子的种类C .分子的数目D .物质总质量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镁原子( )A .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B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C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9.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各相关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Cu+4HNO =Cu NO +2H O (+2X ↑)。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故A 、B 、C 均正确,D 错误。

故选D 。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 A .H 2O 2=====MnO 2H 2O +O 2↑ B.C +O 2=====点燃CO 2↑ C .4P +5O 2=====点燃2P 2O 5 D .4Fe +3O 2=====点燃2Fe 2O 3解析:H 2O 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A 错误;C 燃烧的反应中反应物里有O 2,生成的CO 2后不加气体符号,B 错误;Fe 在O 2中燃烧的生成物是Fe 3O 4,不是Fe 2O 3,D 错误;只有C 正确。

故选C 。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C DA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解析:磷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选A。

4.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31∶[5×(16×2)]∶[2×(31×2+16×5)]=31∶40∶71,故A错误。

故选A。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电解水反响的微观表示图中取得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是分子的重新组合B.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C.该反响的反响类型为分解反响D.该反响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2.某物质R完全熄灭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有关该反响,有以下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①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能够含有氧元素①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①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①假定4.6 g R完全熄灭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一切化学反响都是遵照质量守恒定律的B.镁在空气中熄灭,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响也遵照质量守恒定律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响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响也是遵照质量守恒定律的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动,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契合质量守恒定律的4.以下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选项是〔〕A.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熄灭,火星四射——4Fe+3O22F2O3B.硫在氧气中熄灭,收回淡蓝色火焰——S+O2SO2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外表出现白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D.红磷在空气中熄灭,发生少量的白烟——4P+5O22P2O55.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发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A. KMnO4MnO2B. K2MnO4MnO2C. KMnO4MnO2K2MnO4D. KMnO4K2MnO46.有关2H2+O2扑灭2H2O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2g氢气和1g氧气在扑灭条件下反响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扑灭条件下反响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扑灭等于水7.以下关于S+O2SO2的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扑灭条件下反响生成二氧化硫B.参与反响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响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与反响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8.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实际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 56tB. 58.3tC. 70tD. 72.9t9.依据乙炔气体完全熄灭时的反响:2C 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2H2):(O 2):(CO2):(H2O)=2:5: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已知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Δ↑。

把12克NaHCO3和Na 2CO 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4.4克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30%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6克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B 【解析】 【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1681064462xy 2.2g 3.1g↑∆固体质量差1681064462===x y z 3.1gx=8.4g y=5.3g z=2.2g【详解】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2.2克,故A 不正确;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12g-8.4g100%=30%12g⨯,故B 正确;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4克,故C 不正确;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468.4g 100%+(12g 8.4g)100% 3.9g 84106⨯⨯-⨯⨯=,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g100%=32.2%12g⨯,故D 不正确。

故选B 。

【点睛】=100%⨯碳酸钠的质量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质量。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3种分子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3 2【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共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H2B.Cl2C.NaOH D.Na2CO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C .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H O+O CO +H O 催化剂CH 2O+O 2CO 2+H 2O 。

【详解】A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B 、根据O 2、CO 2、H 2O 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正确;C 、四种物质中,只有CO 2、H 2O 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

5.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Cl 2 B .H 2C .NH 3D .HCl【答案】A 【解析】 【详解】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

故选A 。

6.某金属单质 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X 的用量/g Y 的用量/g 生成X 2Y 的质量/g 1 7.4 1.6 8.0 29.6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0g ﹣9.6g=2.4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g:2.4g=4:1.故选A.7.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 正确;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故选:C。

8.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A.14:11 B.11:14 C.11:7 D.7: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Ca (OH )2+CO 2═CaCO 3↓+H 2O ,分别设出CO 和CO 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解: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 ,CO 2的质量为y ,100=44y x y x :y=14:11。

故选A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 .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 .12 g 碳和16 g 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错误。

B .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C 变为CO 2气体,其中的H 元素变为H 2O 蒸汽逸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错误。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蒸汽。

D .C+O 2CO 2。

12 g.由方程式可知12g 碳和32 g 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氧气的质量是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

可生成22g.错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0.髙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 2FeO 4Δ2X+4K 2O+3O 2↑,则X 的化学式是A.Fe B.FeO C.Fe2O3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1.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 B.CO2C.H2D.CO【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可以推出X化学式为CO2,故选B1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B.甲是一种化合物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13.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催化剂高温2N2+3CH4。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6×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