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第一部分第五章第三节修辞练习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修辞2、语境二、填空题1、()是我国修辞学史上的萌芽时期。
2、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宋代陈騤的《()》。
3、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作用。
6、修辞主体的修养包含()、()和()三个方面。
三、选择题1、晋代陆机的()主张排除用滥的命意和文辞。
A、《史通》B、《文则》C、《文赋》2、吕叔湘、朱德熙的()推动了广大群众学习修辞的热潮。
A《语法修辞讲话》B、《修辞概要》C、《现代汉语修辞学》3、修辞的目的是()。
A、修辞美化文辞B、提高表达效果C、消除语法错误4、“古老的高原跳动着一颗青春的心脏”属于表达()A、违背逻辑规律B、突破逻辑约束C、犯了语法错误5、修辞是一种()活动。
A、模仿性B、创造性C、固定性三、判断题1.为了表达的需要,人们有时突破逻辑的束缚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这说明修辞可以不讲逻辑。
()2.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新闻报道不可用修辞。
()3.修辞是一种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创造活动,与修辞主体的思想品德没什么关系。
()4.句子成分倒装性于典型的语法研究范畴,在修辞学中讨论它是不适合的。
()5.“望山兴叹”来源于“望洋兴叹”。
“但望洋”是连绵词,只表音,不能拆开解释,而“望山”却是复合词,所以“望山兴叹”是生造词语,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五、分析题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词语的修辞效果。
【原文】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划行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
(泰牧《花城》,见同名散文集)【改文一】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错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修辞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①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很多。
你知道哪些?高考常考:二、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比喻的种类种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词喻体(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 ,, 一样”等联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
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修辞 (讲义 知识点+练习+答案 )

修辞一、了解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补充的修辞方法:通感、互文、引用、用典、反语、双关、起兴、比兴、谐音等修辞方法的特点、一般的修辞作用和效果二、熟悉修辞考点的常见题型1.客观题:比较判断后选择。
2.主观题:修辞手法分析、修辞表达效果分析三、修辞——主观题有关试题题干及答案的比较A.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
“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B.2021年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5 分)答案: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C.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D.2020年新高考海南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5分)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四、必备知识:(1)下列句子所用比喻修辞与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比喻修辞,相同的一项是()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
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如象棋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
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
修辞部分练习题

修辞部分练习题思考与练习(一)P467一、什么是修辞?二、修辞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三、结合实例谈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四、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有什么关系?五、修辞与逻辑有什么关系?六、有人说,修辞就是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你对此有何看法?思考与练习(二)P479一、锤炼词语包括那些内容?二、怎样使词语艺术化?三、1983年高考有一道语文题,评分标准定得比较严,多数考生得了零分。
有的省市请求放宽标准,教育部回电:“评分从严,少数人得分属正常情况”,后又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
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改。
四、下面句子中有的词语运用得好,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表达效果。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②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③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⑤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五、在下列句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①溪涨清风()面,月()繁星满天。
数只船()浦口,()声笛起山前。
②在那(万木竞秀、万木葱茏)的盛夏,当多情的香江(送走、迎来)满天的朝霞,古老的(共和国、神州)啊,你为何这般激动,(印、刻)满沧桑的脸上闪着晶莹的泪花。
喜悦吧,母亲!欣慰吧,(娘啊、妈妈)!漂泊的游子就要回家。
③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咆哮)吧,风!(咆哮、闪耀)吧,雷!(闪耀、怒吼)吧,电!把一切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六、根据修辞的需要,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之处。
①各位老师和学生出入校门要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②(大毒枭)因遭拦截迫降,在埃民庄园里爆炸。
虽说窃机逃窜未成,但这个大毒枭此举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中级汉语写作课教案

中级汉语写作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目的: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适用对象: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中级学习者。
1.2 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3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运用汉语语法和词汇进行写作。
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写作基本技巧2.1 写作准备讲解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题、收集素材和构思等。
练习: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思路拓展和初步构思。
2.2 写作结构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
练习:根据主题,编写一个简单的文章结构。
2.3 表达方式讲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等。
练习:根据主题,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进行短文写作。
第三章:写作技巧提升3.1 词汇运用讲解如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词汇,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练习:根据主题,使用不同的词汇进行短文写作。
3.2 语法运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汉语语法,避免常见的错误。
练习:根据主题,注意语法运用进行短文写作。
3.3 修辞手法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练习:根据主题,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短文写作。
第四章:写作实践与修改4.1 写作练习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短文写作。
练习:根据主题,完成一篇短文写作。
4.2 同行评审学生之间互相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练习:互相评审并修改一篇短文。
4.3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练习:根据教师反馈,对短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五章:写作策略与技巧5.1 写作策略讲解如何制定写作计划和时间管理。
练习:制定一个写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一篇短文。
5.2 写作技巧讲解如何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练习:运用写作技巧,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短文。
5.3 写作心得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
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写作心得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公开课

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复习导入1.1 课程回顾回顾已学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比拟等。
强调修辞手法的目的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句或作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心得。
1.3 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提出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第二章:比喻修辞手法2.1 比喻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
强调比喻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2 比喻的种类讲解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不同类型的比喻。
给出例句,让学生理解和区分各种比喻的特点。
2.3 比喻的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练习编写比喻句,并相互分享和评价。
第三章:拟人修辞手法3.1 拟人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或行为的修辞手法。
强调拟人的目的在于使抽象或无生命的事物更加生动有趣。
3.2 拟人的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拟人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练习编写拟人句,并相互分享和评价。
3.3 拟人句的例子给出拟人句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拟人的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取拟人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章:夸张修辞手法4.1 夸张的定义与特点解释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性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
强调夸张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强调事物的特殊性。
4.2 夸张的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夸张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练习编写夸张句,并相互分享和评价。
4.3 夸张句的例子给出夸张句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夸张的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取夸张的特点和意义。
第五章:排比修辞手法5.1 排比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排比是通过重复相同的句式或结构来强调事物的修辞手法。
强调排比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事物的并列性。
5.2 排比的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排比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完整word版)六年级修辞讲解与练习

第一讲: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一、考点: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1>明喻(甲像乙)例: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昔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喻“猫爪子印”)非比喻句: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表示列举)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2、拟人:(比拟)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
作用:把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浅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3)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现代汉语-修辞(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修辞(课后答案)第一篇:现代汉语-修辞(课后答案)现代汉语—修辞思考和练习一(172页)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
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第一种说话欠妥。
它的弊病是把修辞看作单纯的文字技巧,贬低、缩小了修辞的功用。
不可否认,修辞是要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咬文嚼字的,可这只不过是它的部分功用。
修辞还要研究句式的调整、修辞格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与同义手段选用的关系等,单单在文字上雕琢是不够的。
第二种说法虽然比第一种说法扩展了修辞的功用,然而也不尽合适。
选用同义手段提高表达效果虽然离不开对词句的雕琢,然而修辞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积极的语言手段,涉及面很广,不是“雕琢词句”所能全面概括的。
在说,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雕琢问题,思想内容的锤炼更为重要,不要把修辞看作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问题,更不是“卖弄”。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
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超常”是修辞特点之一。
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但这要紧紧依靠语境的配合和制约。
双关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不管是利用词语意义,还是借助语音条件,总是以语境为前提的。
这不必举例。
“种”是个动词。
它可以用“花草、树木、药材”等做宾语,这是正常的语法结构,如果以“希望、理想、精神、意志”做它的宾语,是搭配不拢的,但是,在甲乙两件事连说的语境里,后一种用法却可“起死回生”,产生别开生面、含义深厚的表达效果。
如说:“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的“种”同“希望”拈用到一起,不仅不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