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 移动通信 重点 总结(小抄)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10lg(P2/P1)dB。
)mdB。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mdB=10lg(功率P0.001P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概论1、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
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例:寻呼系统。
5、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
故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相结合。
例:手机。
(FDD: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TDD: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
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例:对讲机。
7、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9、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移动通信总结(推荐3篇)

移动通信总结第1篇一方面,大大缩短了RRU和天线之间馈线的长度,可以减少信号损耗,也可以降低馈线的成本。
有时候成本比性能更加重要,如果一项技术需要花很多钱,但是带来的回报少于付出,它就很难获得广泛应用。
RAN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就是成本压力带来的结果。
在D-RAN的架构下,运营商仍然要承担非常巨大的成本。
因为为了摆放BBU和相关的配套设备(电源、空调等),运营商还是需要租赁和建设很多的室内机房或方舱。
大量的机房=大量的成本于是,运营商就想出了C-RAN这个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总结第2篇光复用传输链路中的光电转换器,也称为WDM波分光模块。
不同中心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是不会互相干扰的,所以彩光模块实现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路传输,大大减少了链路成本。
采用无源WDM方式,虽然节约了光纤资源,但是也存在着运维困难,不易管理,故障定位较难等问题。
第三种,有源WDM/OTN方式。
在AAU站点和DU机房中配置相应的WDM/OTN设备,多个前传信号通过WDM技术共享光纤资源。
如下图:看完了前传,我们再来看看中传(DU↔CU)和回传(CU以上)。
主要有两种方案:移动通信总结第3篇大大宽宽的机柜,有好几层机框,然后每层机框插了很多的单板。
单板很薄很轻,面板是塑料的,很容易坏。
这个设备,名字就叫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注意:之所以图上面写的是“MSC/VLR”,是因为VLR是一个功能实体,但是物理上,VLR和MSC是同一个硬件设备。
相当于一个设备实现了两个角色,所以画在一起。
HL R/AUC也是如此,HLR和AUC物理合一。
后来,到了。
是的没错,2G和3G之间,还有一个——就是GPRS。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第一章知识点:1.、1G、2G和3G代表性的标准制式。
1G:AMPS ,TACS2G:GSM和窄带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2、移动通信中面临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是何原因?同频、临频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构成干扰邻道干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双工、单工、半双工第二章知识点:1、阴影效应(怎么产生)、多径效应(概念)、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产生多普勒频移(计算)、慢衰落、快衰落、相关带宽(时延扩展)、相关时间(多普勒频移)、相关距离等概念阴影效应:由地形结构引起,表现为慢衰落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阻挡体比传输波长大的多的物体产生多径衰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展宽⏹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2、信道衰落:慢/快衰落;大/小尺度衰落;(非)频率选择性/衰落;(非)时间选择性衰落;(非)空间选择性衰落第三章知识点:1、语音编码方案(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2、QPSK、OQPSK和π/4QPSK信号的星座图及相位跳变路径及相位的最大跳变量。
3、π /4 QPSK调制原理。
设起始附加相位 θk=0 ,比特流为 1 1 -1 1 1 -1 -1 -1,用π/4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机,确定发送期间相位θk 和Uk 、Vk 。
(π/4QPSK 调制原理及载波相移如下所示)LPFLPF差分相位编码S/P S IS QU kV ksin c tωcos c t ω∑S QPSK (t )+-输入数据kU 'k V '4、MSK 调制方式及其相位轨迹图第四章知识点: 1、抗衰落三大措施(分集、均衡、信道编码各自作用)– 分集: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 当传输的信号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它在时域表现为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
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之间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本文将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几个重点方面:蜂窝网络、物联网、5G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的安全性。
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一种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许多小的覆盖区域的通信系统。
每个覆盖区域都由一个基站所覆盖,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
蜂窝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蜂窝网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GSM和CDMA。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标准,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主要在北美地区使用。
2. 物联网物联网是将传感器、设备、物品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网络。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可靠的无线连接,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地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物联网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性。
3. 5G技术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将在传输速度、延迟、连接密度等方面实现比4G更大的提升。
5G技术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的实时交互。
与4G相比,5G技术还具有更低的时延,这对于实时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非常重要。
,5G技术还将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如网络切片、大规模MIMO等,以提升整体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4.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是保护用户隐私和通信内容不被侵犯的重要方面。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各种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第二代GSM、CDMA TDMA第三代WCDMA、CDMA2000、CDMATD-SCDMA2.移动通信的分类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Ps:SDMA 空分多址第二章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3.什么是阴影衰落?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7.预测模型适用围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第三章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2.话音编码技术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
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包括移动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架构和应用领域等。
一、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网络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通信。
它不受时空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等操作。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G、2G、3G和4G。
1G时代主要采用模拟信号进行通信,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多媒体应用的需求;2G时代引入了数字信号技术,实现了通话的加密和信号的复用,开启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3G时代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下载应用等;4G时代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为视频通话、高清直播等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移动通信的技术架构移动通信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通过基站向移动终端提供信号覆盖,包括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基站和无线传输等。
核心网则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移动交换中心、位置寻址中心和服务控制中心等。
四、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社交媒体使用等;在商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为手机支付、移动办公、移动医疗等提供了支持;在工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场景;在公共服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用于应急通讯、城市管理等方面。
五、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G技术的商用推广,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物联网的普及,实现无线设备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实现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移动通信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重点总结
(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可缩印,你懂的)
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中至少又有一方式处在运动中进行的通信。
2.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全双工半双工
3.电波传播方式:直射反射散射绕射折射
4.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
5.多径衰落参数:1.多径效应在时域上引起信号的时延扩展,使得接收信号的时域波形展宽,相应的在频域上规定了相关带宽性能。
当信号带宽大于相关带宽时就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2.多普勒效应在频域上引起频谱扩展,使得接收信号的频谱产生多普勒扩展,相应的在是遇上规定了相关时间性能。
多普勒效应会导致发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信道特性发生变化,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
3.散射效应会引起角度扩展。
移动台或激战周围的本地散射以及远端散射会使不同位置的接收天线经历的衰落不同,从而产生角度扩散,相应的在空间上桂东林相关距离性能,即空间选择性衰落。
6.相关带宽: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当其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信号的各个频率具有恒定的增益和线性相位,这个频率范围远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
7.性质:当码元速率较低信号带宽元小于相关带宽时,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个频率分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则信号波形不失真,此时的衰落为平坦衰落否则各频率分量的变化不一致波形失真频率选择性衰落。
8.相关带宽的意义:a从频域来看,多径现象将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即信道对不同频率成分有不同的响应b在相关带宽内信号传输失真小若信号带宽超过相关带宽将产生较大的失真和码间串扰c信号传输速率受相关带宽的限制
9.相关时间:信道冲击响应维持不变的时间间隔的统计平均值
10.相关距离:信道冲击响应维持不变的空间间隔的统计平均值,在相关距离内信号经历的衰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11.多径衰落信道分类:A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当信道带宽大于发送信号的带宽,且在带宽范围内有恒定增益,且线性相关,则接收信号就会经历平坦
衰落过程(Bs<<Bc,Ts>>信道时延扩展)。
当Bs>Bc,Ts<信道时延扩展时,不同的频率信号获得不同的增益,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B. Ts>>Tc,Bs<Bd时,信道冲击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快衰落,反之,Ts<<Tc,Bs>>Bd(多普勒扩展)
12.移动通信网是承载移动通信业务的网络,主要完成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由空中网络(无线网络,完成无线通信)和地面网络(有线网络,完成有线通信)组成。
13.移动通信下的干扰: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近端对远端干扰
A同频干扰:同频小区之间设计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干扰,方法:合理增加同频复用距离。
B邻道干扰:相邻的或邻近频道之间的干扰。
措施:减小发射机的带外辐射,提高接收机的邻频道选择性,避免相邻频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使用c互调干扰:由传输设备中的非线性电路产生,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长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对通信系统造成干扰的现象。
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和接收机互调干扰d阻塞干扰e近端对远端干扰:措施:两个移动台多用频道拉开必要间隔;移动台端加自动功率控制,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14.大区制:优点: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容量小,基站频道数有限,覆盖区域范围受地形等限制。
小区制:优点:频率复用,频率利用率高;组网灵活,用户容量大。
缺点:同频道干扰,越区切换。
15.信道分配法:分区分组分配法(为避免三阶互调干扰在每个无限区应采用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未考虑到邻道干扰)和等频距分配法
16.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小区分裂(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小小区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的降低天线高度和发射机功率);小区扇区化(使用定向天线减小同频干扰,提高系统容量);覆盖区域逼近方法
17.多信道公用技术(计算公式):a.呼叫话务量A=Ct0(爱尔兰Erl)(每小时平均呼叫次数*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小时))b.呼损率B=(A-A’)/A c.每用户忙时话务量Aa=(CTK)/3600
c.系统所能容纳用户数M=A/Aa
d.没信道所能容纳用户数m=M/n=(A/n)/Aa=(A/Aa)/n
e.信道利用率就是每个信道平均完成的话务量=A(1-B)/n
18.在相同信道数,相同呼损率条件下,多信道共用与单信道共用相比,信道利用率明显提高。
19.基本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网-服务区-MSC区-位置区-基站小区(若干个是分级的)
2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画图)VLR:存储用户位置信息的动态数据库HLR:原籍位置寄存器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21.越区交换:将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发生)。
分类:硬切换(新链路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链接)和软切换(及维持旧的链接又同时建立新的链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就连接)
越区切换准则: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效应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22.分集技术:是一种典型抗衰落技术,接收端对接收端收到的经过多个相互独立路径传输的信号(携带统一信息)进行特定处理,来减小衰落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23.分:空间分集,频率,时间,极化,角度,场,发射分集;集:选择合并,等增益合并,最大比合并。
24.合并:最大比合并(有最大信噪比,各路加权)>等增益合并(各路相加,加权系数改为一)>选择合并(从接收的多路信号中选择最高信噪比分支)25.空间分集(利用相据足够远的不同天线产生的电场相互独立)时间分集(超过信道相干时间间隔重复发信号)频率分集(若干载波同时传送,频率间隔>=相关带宽,选择性衰落)极化分集,角度,场,发射分集
*** 智能天线-空间角度分集;多天线阵-空间位置分集;交织-时间分集;调频-频率分集;直接序列扩频-频率分集。
26.自适应均衡技术:对移动新到特性进行均衡,矫正信道的传输函数使其满足
无失真传输条件。
(另一种抗摔落技术)目标是消除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和时间选择性衰落,实质是传输信道的反向滤波器。
27.RAKE原理:使用相关接收机组,对每个路径使用一个相关接收机,各相关接收机与同一期望(被接收的信号)的一个延迟形式相关,然后,、这些相干接收机的输出根据根据他们的相对强度进行加权,并把加权后的各路输出相加,合成一个输出。
28. RAKE与一般时间分集的区别:延时不能由人为决定;分集的阶数不确定;需要估计多径的到达时刻,并确定有哪几路多径完成合并。
29.均衡与RAKE的异同:均衡是一种时间隐分集,它从多径中选取一条最佳路径的信号并通过均衡器抵消其他路径的信号,采用选择式分集的方法;RAKE接收则是一种时间显分集,采用最大比率合并将各多径信号进行有效合并;均衡希望多径数最少,时延小,RAKE希望可分辨的多径数量多;均衡通过小号粗ISI 来提高SINR,RAKE通过分离多径,合并来对抗多径衰落。
30.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原理略)
容量比较:CDMA>TDMA>FDMA。
1:1/9:1/16 (一般情况下CDMA是FDMA 的8-10倍)
31.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
(BS:BTS+BSC,BSS:MSC+OMC+HLR+VLR+AUC+EIR)(重点P154 图形和功能。
)
32.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MCC+NMSI(MNC+MSIN);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CC+NDC+SN
33.频率与频道:上行:890-915Mhz 下行:935-960mhz 载频间隔是0.2MHZ 共有124对载频下频段890+0.2N 上频段:935+0.2N 共有992个物理信道p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