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合集下载

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功能性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物理性质以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通过合成这些具有特殊特性的聚合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1. 离子聚合法:该方法通过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使单体与功能基团进行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聚合物。

例如,通过酯化反应将含有羧基的单体与含有醇基的单体反应,得到聚酯。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成药物缓释系统中的聚酯。

2. 共聚合法:共聚是指两种或多种单体在聚合反应中同时参与,合成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聚合物。

例如,通过丙烯腈、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合,可以得到具有耐高温性和抗溶剂性的聚合物。

3. 接枝聚合法:通过在已有聚合物链上接枝新的单体或功能基团,使聚合物获得新的性质和功能。

例如,将含有活性基团的单体接枝到聚合物链上,可以改变聚合物的表面性质,提高其润湿性和抗污染性。

二、功能性聚合物的应用1. 医药领域:功能性聚合物在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药物缓释系统的聚酯、聚醚等材料,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提高药效。

另外,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也可以用于修复组织和制备人工器官,如聚乳酸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降解聚合物。

2. 能源领域:功能性聚合物在能源领域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都是利用聚合物作为电极材料来储存和转化能量。

此外,通过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合物,还可以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膜材料,用于提取和转化能源。

3. 环境保护领域:功能性聚合物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例如用于水处理的吸附剂。

通过合成具有特定吸附性能的聚合物,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另外,具有阻燃、耐热性能的聚合物也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和电子产品,提高其耐久性和安全性。

总结: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是一个多样化且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通过选择适当的合成方法,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聚合物,应用于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

催化剂转移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催化剂转移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催化剂转移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即催化剂转移缩聚法(CTP),对其与传统合成方法区别、反应机理和优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Suzuki催化转移缩聚法。

标签:超支化聚合物;催化剂转移缩聚法;Suzuki催化转移缩聚法1 概述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球状结构和大量的活性端基,因而具备低粘度、高溶解性、高反应性及修饰性等特点,使其在光电材料、涂料及药物载体等领域备受关注。

2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一般有ABn型单体缩聚法、自缩合乙烯基聚合法、开环聚合法、偶合单体法等。

ABn (n≥2)型单体缩聚法由Flory首先提出,是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优点在于工艺简单。

但存在反应易凝胶化、易发生旁支反应、易发生环化反应等缺点,合成产物结构难以控制,官能团无序分布,分子量分布很宽。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法(SCVP)由Frechet首次提出,可以很好避免交联反应和凝胶的出现,常用乙烯基类单体,可引入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等活性聚合手段。

开环聚合法建立在SCVP法的基础上,由Suzuki首先提出,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聚合过程不需除去小分子副产物就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超支化聚合物。

开环聚合现有报道较少,选用单体有限,常用有环状氨基甲酸酯、环氧化物、内酯等单体。

这些方法大多本质上是逐步聚合机理,反应过程较复杂,很难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分散性进行有效的控制。

3 催化剂转移缩聚法催化剂转移缩聚法(Catalyst Transfer Polycondensation,CTP)利用催化剂活化聚合物链端官能团,与单体进行反应,然后转移催化剂到延长后的聚合物末端,使其遵循链式缩聚机理。

与逐步聚合机理相比,催化剂转移缩聚中单体之间不会发生发应,只与链增长中心发生反应,容易实现高分子量、低分散性的控制合成。

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哪些种类

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哪些种类

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哪些种类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材料。

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聚合方法包括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气相聚合和固相聚合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聚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 溶液聚合溶液聚合是将单体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添加引发剂引发反应,使单体逐渐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制备高分子溶液或胶体。

2. 悬浮聚合悬浮聚合是在搅拌的情况下将单体悬浮在惰性液体中,引发剂添加后,单体在悬浮液中聚合形成高分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高分子微球等颗粒材料。

3.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将亲水性单体和疏水性单体分散在水相中,通过表面活性剂稳定形成乳液,然后引发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高分子乳液及胶体颗粒。

4. 气相聚合气相聚合是通过气相反应使单体在气相中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薄膜、聚合物涂层等。

5. 固相聚合固相聚合是将单体固态或溶解于固体载体中,通过热辐射或化学活化,使单体在固相中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固体表面制备高分子膜、功能化材料等。

各种聚合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领域,选择合适的聚合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获得所需的高分子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聚合方法可以相互结合,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引发剂选择等手段,实现更精细的高分子结构控制,拓展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聚合物的聚合方法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以获得理想的高分子产品。

随着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聚合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化学工程揭秘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

化学工程揭秘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

化学工程揭秘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科学家们在化学工程领域不断探索并研究新的材料合成方法。

这些新型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电子、能源、环保等。

本文将揭秘一些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介绍其制备工艺及应用。

一、聚合物材料合成方法1.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聚合物材料的方法。

它通过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单体,使其在反应过程中逐渐聚合形成聚合物。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就是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的。

2.溶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是将单体溶解在溶剂中,加入引发剂或光引发剂,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逐渐聚合形成聚合物。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举例来说,聚酯和聚酚等材料常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

二、无机材料合成方法1.沉积法沉积法是一种通过在底物上逐渐沉积材料的方法。

它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溶液沉积等多种形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薄膜、纳米颗粒等材料。

例如,气相沉积法常用于制备硅薄膜和二氧化钛薄膜。

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溶胶与凝胶逐渐转化为固体材料的过程。

溶胶指由溶剂中分散的颗粒或分子组成的胶体体系,凝胶则是指由溶液中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体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陶瓷材料、气凝胶等。

铝氧凝胶就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三、纳米材料合成方法1.气相法气相法是通过在气相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它包括气相沉积、气相凝胶法等。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高纯度、均匀分散的纳米材料。

氧化铝纳米颗粒常使用气相法进行合成。

2.凝胶法凝胶法是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常采用凝胶法进行制备。

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材料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合成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将被不断探索和发展。

生物聚合物的生产和合成方法

生物聚合物的生产和合成方法

生物聚合物的生产和合成方法生物聚合物是指通过生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淀粉、醋酸纤维素、蛋白质、DNA、RNA等。

这些生物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丝绸、生物医学材料等行业。

对于生物聚合物的生产和合成方法的研究,不仅能够推动生物医学材料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开发。

一、生物聚合物的来源生物聚合物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天然来源,比如淀粉、醋酸纤维素、蛋白质等。

这些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是许多生物医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种是经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的合成生物聚合物,这种生物聚合物一般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功能,例如大力水手蛋白、聚乳酸(PLA)等。

二、 1、天然生物聚合物的生产1.1、淀粉的生产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

目前淀粉的工业化生产主要是采用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合成出淀粉。

制备出来的淀粉比较纯净,但是支链淀粉的含量比直链淀粉少,需要进一步的提纯和加工。

1.2、醋酸纤维素的生产醋酸纤维素是一种由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经醋酸酯化反应制成的聚合物,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水性等特点。

目前工业生产醋酸纤维素主要采用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过醋酸酯化处理后,制成醋酸纤维素。

其中,木质素作为最常用的天然纤维素原料之一,能够生产出特别优质的醋酸纤维素。

1.3、蛋白质的生产蛋白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从南极的海洋生物到发酵微生物都可以产生大量的蛋白质。

其中牛奶、大豆、鸡蛋、乳清等均为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在蛋白质的生产过程中,目前最常用的是通过发酵技术生产蛋白质。

例如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生产靶蛋白,或者利用真核表达系统在哺乳细胞中表达蛋白质等。

2、基因工程生物聚合物的合成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改良生物体的性状和特性,还可以合成出新的生物聚合物。

例如在酵母菌中导入具有聚乳酸合成酶基因,可以合成出聚乳酸(PLA);在大肠杆菌中导入大力水手蛋白(SP1)基因,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大力水手蛋白。

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聚合物是一种由相同或不同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当今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主角之一。

聚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材料、电子、能源、食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

一、聚合物的合成方法1.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常用于制备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的反应过程通常需要引入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芳基过氧化物等,使稳定的自由基引起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是一种高效的合成方法。

2.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是一种通过阴离子引发剂引发的聚合反应,多用于合成聚合物的开环聚合。

阴离子聚合的反应机理是通过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触发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环氧化合物作为单体,并以硼酸、乙酰胺等作为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具有高效、具有选择性、温和的反应条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材料。

3.阳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是一种通过阳离子引发剂引发的聚合反应,多用于非共轭单体的聚合,如乙烯、丙烯等的聚合。

阳离子聚合反应的机理是通过阳离子引发剂引发联合聚合反应,实现单体之间的连接。

阳离子聚合反应具有高效、具有化学和立体选择性的特点,但需要在富有阳离子的催化剂存在下反应。

4.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是一种通常采用聚醚多元醇、聚醚二醇、聚醚醚酮、聚醚酰胺、芳香族二元醇或酚等为原料,经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成本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高分子材料、粘合剂和油漆。

二、聚合物的应用1.聚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在医药领域,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用途。

聚丙烯、聚乙烯、聚乳酸、聚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可以作为药物输送体系,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效期。

此外,聚合物还应用于人工血管、骨替代材料、手术缝合线、修复皮肤等领域。

2.聚合物在电子、能源领域的应用在电子和能源领域,聚合物也被广泛地应用。

聚合物共混的方法

聚合物共混的方法

聚合物共混的方法
聚合物共混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材料,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或特性。

以下是常见的聚合物共混方法:
1. 机械混合:将不同的聚合物通过物理研磨、搅拌或研磨等机械作用混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于柔软或流动性较好的聚合物,如塑料薄膜。

机械混合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有时会导致剪切破坏聚合物结构,降低材料性能。

2. 溶液共混:将不同的聚合物溶解在共溶剂中,然后混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于可溶解性较好的聚合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共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其它溶剂。

溶液共混的优点是能够混合均匀,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共溶剂的浓度来控制混合物的性能。

3. 熔融共混:将不同的聚合物在高温下熔融混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于熔点较低的聚合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熔融共混的优点是混合均匀,操作简单,但有时会导致相分离或破坏聚合物结构。

4. 共聚合: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体共同聚合成聚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体之间具有亲和力或相容性的情况。

共聚合可以通过改变单体的比例来调节共混物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聚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共混时需要进行适当的配方和条件选择,以确保混合物的稳定性和性能。

新方法合成共轭聚合物

新方法合成共轭聚合物

合成共轭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光电特性,在有机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新的方法用于合成共轭聚合物的示例:1.聚合物化学反应:聚合物化学反应是合成共轭聚合物的常用方法。

例如,苯并噻吩
(P3HT)等共轭聚合物可以通过Grignard金属试剂和卤代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合成。

2.交叉偶联聚合法:这是一种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将不同的单体连接起来合成共轭聚合物
的方法。

常见的交叉偶联反应有Stille偶联、Suzuki偶联、Sonogashira偶联等。

3.多元官能团反应:利用多元官能团反应可以在一个反应中连接多个单体,形成具有高
度共轭结构的聚合物。

例如,Knoevenagel缩合反应可以合成共轭聚合物。

4.有机催化聚合:近年来,有机催化聚合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方法,通过有机小分子催化
剂引发聚合反应,避免了传统金属催化剂的毒性和残留问题。

5.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反应,合成具有
共轭结构的聚合物。

6.电化学聚合:电化学聚合是一种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共轭聚合物的方法,可以在无溶
剂条件下进行,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

7.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这是一种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结构的方法,通过原子转移自由
基聚合反应,可以实现精确的聚合物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合成共轭聚合物需要根据所需的性质和应用选择适合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

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共轭聚合物,具体的合成方案需要根据研究目标进行设计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印迹的步骤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聚合反应
Nature Biotechnology,2002,20,884
(1)在一定溶剂(也称致孔剂)中,模板分子 (即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依靠官能团之间 的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主客体配合物
(2)加入交联剂,通过引发剂引发进行光或 热聚合,使主客体配合物与交联剂通过自 由基共聚合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高联的刚 性聚合物
(3)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1)预定性,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备不同的 MIP,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2)识别性,即MIP是按照模板分子定做的, 可专一地识别印迹分子。
(3)实用性,即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分子识 别系统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受体与 激素相比拟,但由于它是由化学合成的方 法制备的,因此又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所 不具备的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而表现出 高度的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
10.3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 Macroinitiator and Macromer
大分子引发剂(Macroinitiator):指在 分子链上带有可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 的活性中心(主要为自由基)的高分子 化合物。
¾20世纪50年代,Shah用临苯二甲酰与过氧 化钠反应制得聚临苯二甲酸过氧化物;
分子识别 设想 首次合成 发展
酶/底物 抗原/抗体 激素/受体 Pauling 抗原为模板合成抗体,1940
Wulff, MIP, 1972
Mosbach, Nature ,1993
分子印迹技术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分子印迹技术也叫分子模板技术(Molecular template technique),最初出现源于20世纪40年代 的免疫学。
自由基聚合,因此都有可能制备结构明确的嵌段 聚合物。 与离子聚合比较,自由基聚合对杂质敏感性小, 合成路线简单并易于控制。
大分子单体(Macromer): 指在分子链上带有可聚 合基团的均聚物,分子量一般为数千至数万。
1974年由美国化学Milkovich首次提出。
一、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Synthesis of macroinitiator 大分子偶氮化合物
特点:在合成单分散性树枝状聚合物、提纯和标征等方面 优越于发散法,每步增长过程涉及的反应官能团数目较少。
但随着增长级数的增加,在中心点的反应基团所受的 空间位阻增大,对反应进一步进行有阻碍,聚合物的代数 较少。
树形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中心有核 内部有空腔,大量支化单元 表面均匀分布可修饰的官能基团
树枝形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Synthesis of Dendrimers
从从多官能团内核出发,通过支化基元逐步重复生长, 形成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树枝状三维大分子。
核心出发逐步引入单体。代数高,分子量大;易有缺陷, 产物与反应物不易分离
分散法
收敛法 构造外围分支,由核心连接。空间位阻,速率慢; 缺陷 少,产物与反应物易分离。
大分子单体的特点是每一个骨架重复单元上都带有 一个支链,大分子链有极高的接枝密度。
大分子单体的均聚可以用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 主要是前二者的报道
10.4树枝状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
Dendrimer and Hyperbranched Polymer
树枝状聚合物: 具有规则的和可控制的 支化结构,通常经常多 步连续合成来制备。
缺点:反应增长级数愈大,所需反应的官能团数目愈 多,增长反应越不易完全,易使分子产生缺陷。
2. 收敛法 Convergence Method
从所需合成的树枝状聚合物分子的边缘部分开始,逐步 向内进行。首先合成树枝状聚合物的一部分,形成一个楔 形物,然后将这些楔形物与中心分子连接,最后形成树枝 状聚合物。
三种途径制得 ¾ 带取代基的低分子偶氮单体法
带取代基的偶氮单体与具有官能团 的聚合物或单体反应。
与聚合物反应
与单体反应 Reaction with the Monomer
Y-□-N=N-□-Y + (n+m)M
(M)n □-N=N-□-(M)m
¾ 聚合物的基团转换法 如:Hill采用类似偶氮二异丁腈合成中的 水合阱路线,首先将双酮化合物聚合,然后 将聚合产物氧化得到聚偶氮二异丁腈(n≥4)
超支化聚合物 :分子支化结构不完善, 难以控制。
两者性质的相似点:分子结构的表面上都有很 高的官能度; 在有机溶剂中都有很大的溶解度; 与相应的线形分子相比,熔体和溶液都有较低 的黏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受分子结构的影响等。
1952年,Flory在论文中提到超支化聚合物的概念, 并写进《Polymer Chemistry》教科书中;(由于此类 聚合物缺乏优良的力学性能,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对支 化聚合物的不正确理解,被认为无实际用处;缺乏表 征手段。) 1990年,kim和Webster以3,5-二溴苯基硼酸为单体 制备出首例超支化聚合物; 人们发现超支化聚合物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 被重新提出来,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四、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
• 高分子催化剂 • 光学材料 • 药物缓释剂 • 加工助剂 • 分子自组装 • 液晶 • 大分子引发剂和交联剂
10.5分子印迹技术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
分子印迹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 起来的一种化学分 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 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钥 匙”的“人工锁”技术。是近年来基于分子识别 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 研究领域。因此分子印迹技术也被称为制造 “塑料抗体”的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的制备
⑴ 溶液聚合方法:用光照或加热的方式引发 自由 基进行溶液聚合,聚合后将形成的块状聚合物研磨成 一定大小的无定型的颗粒.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比 较费时. ⑵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采用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 联剂及致孔剂在柱内直接聚合成整体柱.这是较简便 的方法.
⑶ 悬浮聚合法: Matsui将印迹分子及单体溶 于氯仿,加入有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用悬浮 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球形印迹聚合物.
体积、形状、功能基以及分子量都 可以在分子水平精确控制-单分散性 高度支化,具有规整,精致的完 美结构,高代数呈球形。 纳米级尺寸。 良好的溶解性,低的黏度。
分子识别 催化剂、 传感器 氧化还原特性
低黏度、高溶解性
能量和电子转移 内部受体 封装 胶团
外部受体
纳米层、聚合液晶、超分子
树形大分子的应用 超分子化学的应用 催化剂方面的应用 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光学方面的应用 其他方面的应用
1972年,wulf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制备出分子印 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使这方面的研究产生了突破性进展,但其 应用仅限于催化领域,而在分子识别领域的应用 没有展开 ,发展缓慢。
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 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 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 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 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 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
大分子过氧化物 Macromolecular Peroxides 通常的制备方法与有机过氧化物的制备类似, 在过氧化物或氧、臭氧的作用下起氧化反应引 入过氧基。
¾ 过氧化酰类
¾ 改性过氧化酰类 ¾ 过氧化酯类
¾过氧化醚类 R 、R′基团可以为脂肪类或芳香类,改变其结构 可以改善过氧化物的引发活性、抗爆性、溶解性等。
10.2 基团转移聚合 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¾1983年由美国杜邦公司的O. W. Webster等人首先报 道; ¾ 除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和配位阴离子型聚合外的 第五种连锁聚合技术
基团转移聚合概念 Concept of 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如:苯乙烯的阴离子活性聚合中,加入烯丙基氯为 终止剂,可得烯烃型大分子单体; 而加入甲基丙烯酰氯,则得丙烯酸型大分子单体 1974年,美国化学家Milkovich在发明大分子引发剂时 提出的合成方法:
三、大分子单体的表征 Characterization of Macromonomer
困难: 1. 无法完全分离出真正含可聚合官能团 的大分子单体;
二、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Synthesis of Macromonomer
主要通过在低聚物分子链末端引入可聚合的基团来实 现,主要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以及 基团转移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等。
¾ 阴离子聚合法
主要利用烯类单体(如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 经过链引发和链增长达到预定的分子量后,加入不饱 和卤化物使活性链终止,从而引入不ched Polymers
一、超支化聚合物的概念
ABx(X≥2) 型的单体的缩聚反应生成 可溶性的高度支化的聚合物。这种聚合 物不是完美的树枝状大分子,而是结构 有缺陷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称为超支 化聚合物。
二、超支化聚合物的特点
• 结构高度支化 • 分子内带有大量官能团 • 分子内存在三种类型的结构单元 • 较低的粘度 • 良好的溶解性
2. 无法精确测定官能团
四、大分子单体的聚合 ¾ 大分子单体的聚均 1.大分子单体均聚的特征: ①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高(Mn=103~104),在聚合物体系中
活性种的浓度很低;
②大分子单体链端可聚合基团的反应活性比同 样的低分子单体的基团要低,因为空间位阻碍 了分子间碰撞的机会; ③如果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会产生链转移反 应,其反应概率随大分子单体聚合度的增加变 大。
是以不饱和酯、酮、酰胺和腈类等化合物为单体, 以带有硅、锗、锡烷基等基团的化合物为引发剂, 用阴离子型或路易士酸型化合物作催化剂, 选用适当的有机物为溶剂, 通过催化剂与引发剂之间的配位,激发硅、锗、锡等原子 与单体羰基上的氧原子结合成共价键,单体中的双键与引 发剂中的双键完成加成反应,硅、锗、锡烷基团移至末端 形成“活性”化合物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