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

XXXXXXXXXXXX学院

建筑材料

教案本

学年 20XX-20XX 第 2 学期课程建筑材料

教材建筑材料

班级专业

总计划课时本学期计划课时教学系(部)教研室

任课教师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绪论

0.1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例如:砖瓦、水泥、砼、木材、钢材等。

这些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没有这些材料,我国的基本建设将一事无成。

0.1.1.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

(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般占到60%到75)

结构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施工各占1/3

某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A=10200平方米,总投资为13.26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87.5万元,

占了总投资的66%。所以,在我国进行体制改革,强调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选择和

使用材料,提出坚固、耐久和造价低廉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才能投标的成功

(成本低、工期短、质量好)

0.1.2建筑材料与建筑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建筑结构就是按材料来分类的。例如:钢结构、木结构、

砖石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建设要求更高的质量。在工业化的现代建筑中要

求建造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建筑物,如:大跨度厂房、高层建筑、桥梁、海港以及给排水、

采暖通风系统。然而,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水平显然是受生产水平的限制的。

例如:美国最大的拱桥长达D=226m,为钢结构;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10

层,高达442m;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3层,高160m。

0.1.3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能否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不仅影响着工程造价,还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大材

小用,优材劣用,显然会增加工程造价,但如果错误的选用材料,轻则降低工程

质量,重则造成事故,甚至房倒楼塌,这在工程中并不是罕见的。

例如:

(1)1965年电影“上海姑娘” 中,由于不恰当采用了东北某工程比较成功的沥青配

方,用在南方某地建筑工地中的沥青防水工程,以致在太阳暴晒下发生沥青流淌

事故,造成全面返工。

(2) 湖北大型水电工程—丹江中水库,由于不重视、不讲究科学施工(大跃进

年代)出现重大事故。经检查发现有2426条裂缝,其中贯穿性裂缝17条。结果

炸掉几千万方砼,添加了2m厚的砼防水渗板才解决问题。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按组成成份分类: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二、按建筑功能分类

1.结构材料承受荷载:主要用于基础(椿)、墙、柱、梁、屋盖等

2.围护结构防风挡雨、保温隔热

3.防水材料防水、防渗(雨水、地下水)作用

4.装饰材料达到美观,起装饰作用:用于地板、外墙、天花板。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第三节建筑材料课程的任务

对于各种材料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生产组成结构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

从材料科学出发,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成份、结构、性质。通过结构改造,可改。

变其性质,如:硅铝陶瓷就是通过结构改造(由硬脆的陶瓷变成有韧性、高强度、

耐高温的陶瓷)并成功制造出陶瓷发动机。由于省却了冷却系统,大大减轻了自

重,并降低了成本。

第四节建筑材料的学习方法

一、从思想上适应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体

建筑材料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特点是:名词多、概念多、

叙述性内容多,理论性不强,是经验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功课。

二、培养自学及思考能力

根据学校规定,每门课要有一部分内容安排自学。因此,课堂上只讲基本原理、

主要概念、重点和难点,叙述性较强的,同学们能看懂的,就不再详述。

三、重视实践环节

加强动手能力。实验课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认真对待。不参加实验,

不交实验报告,不得参加考试。

教学

目标

了解建筑材料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徐变、材料的强度等级,材料的冲击韧性,材料的硬度,磨损,导热性,比热; 教学

重点

建筑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耐久性; 教学难点 密度,视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空隙率,孔隙率,含水率计算,建筑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通常必须考虑的最 基本的、共有的性质。因为土木建筑材料所处建(构)筑物的部位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人 们对材料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所起的作用就不同,要求的性质也就有所不同。

第一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1. 材料的密度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ρ=m/v

式中:ρ—密度, g/cm3 或 kg/m3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

测试时,材料必须是绝对干燥状态。含孔材料则必须磨细后采用排开液体的方法来测定 其体积。

2. 材料的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0—材料的体积密度, g/cm3 或 kg/m3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0—材料的体积体积,cm3 或 m3

3. 材料的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00V m =ρ

'

0'0V m =ρρ

ρ0

001-=-=V V V P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0,—材料的堆积密度, g/cm3 或 kg/m3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或 m3

4. 孔隙率

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率P 按下式计算: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

V0—材料的表观体积,cm3 或 m3

ρ0—材料的表观密度, g/cm3 或 kg/m3

ρ—密度, g/cm3 或 kg/m3

5. 空隙率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其堆集体积中, 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空隙率P , 按下式 计算:

ρ0—材料的表观密度;ρ0,—材料的堆积密度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空隙率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 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据

%100)1()1(0'0'00'00'0'

?-=-=-=ρρV V V V V p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与水接触时,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而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对这两种现象来说,前者

为亲水性,后者为憎水性。

材料具有亲水性或憎水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的分子结构。亲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

亲合力,大于水分子本身之间的内聚力;反之,憎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小于水

分子本身之间的内聚力。

2.材料的吸水性

材料能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吸水性。吸水的大小以吸水率来表示。

质量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量占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百分比,并以wm

表示。

体积吸水率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并以WV表示。

3. 材料的吸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4. 材料的耐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衡量材料

耐水性的指标是材料的软化系数KR

5. 材料的抗渗性

抗渗性是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工程中许多材料常含有孔隙或其它缺陷,

材料两侧的水压差较高时,水可能从高压侧通过内部的孔隙、孔洞或其它缺陷渗透到低压侧。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6. 抗冻性

材料吸水后,在负温作用条件下,水在材料毛细孔内冻结成冰,体积膨涨所产生的冻胀压力

造成材料的内应力,会使材料遭到局部破坏。

三、与热有关的性质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围护材料要遮风挡雨,又要使室内保持一定温度。随着当前现代化建筑标。

准的不断提高,普遍采用空调采暖设备,因此材料的热学性质直接影响能耗

第二节材料的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材料在应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剪、抗弯(抗折)强度等。

2其他力学性质

第三节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的耐久性是泛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受各种内在或外来自然因素及有害介质的作用,能

长久地保持其使用性能的性质。

材料在建筑物之中,除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之外,还经常要受到环境中许多自然因素的破

坏作用。

这些破坏作用包括物理、化学、机械及生物的作用。

化学作用包括大气、环境水以及使用条件下酸、碱、盐等液体或有害气体对材料的侵蚀作用。

机械作用包括使用荷载的持续作用,交变荷载引起材料疲劳,冲击、磨损、磨耗等。

生物作用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作用而使材料腐朽、蛀蚀而破坏。

教学

了解石灰、石膏、水玻璃的主要技术性质

目标

教学

气硬性材料的几个区别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或继续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称为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不仅能

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或继续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称为水硬性无机

胶凝材料。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有:石灰、石膏、菱苦土和水玻璃。

2.1 石灰

天然碳酸岩类岩石——(石灰石、白云石)经高温煅烧,其主要成分CaCO3分解为以CaO

为主要成分的生石灰。

石灰的熟化和硬化

1.石灰的熟化和“陈伏”

工地上使用石灰时,通常将生石灰加水,使之消解为消(熟)石灰—氢氧化钙,这个过程称

为石灰的“消化”,又称“熟化”:

生石灰烧制过程中,往往由于石灰石原料的尺寸过大或窑中温度不均匀等原因,生石灰中残

留有未烧透的的内核,这种石灰称为“欠火石灰”。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这一过程

称为石灰的“陈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有一层水分,与空气隔绝,以免碳化。

2石灰的硬化

石灰浆体在空气中逐渐硬化,是由下面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的:

(1)结晶作用:游离水分蒸发,氢氧化钙逐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

(2)碳化作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钙结晶,释出水分并被蒸发:

三.石灰的技术性质

(1)可塑性好(2)硬化慢、强度低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2.2 水玻璃

水玻璃俗称泡花碱,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组成,属可溶性的硅酸盐类。

2.2.1水玻璃的硬化

液体水玻璃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无定形硅酸凝胶,并逐渐干燥而硬化。

2.2.2 水玻璃的技术性质

(1)粘结力强。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2)耐酸性好。硬化后的水玻璃,其主要成分是SiO2,具有高度的耐酸性能。

(3)耐热性高水玻璃不燃烧,硬化后形成SiO2空间网状骨架,强度并不降低。

2.2.3 水玻璃的应用

(1)用作涂料,涂刷材料表面

(2)配制防水剂

( 3 ) 配制水玻璃砂浆。

2.3建筑石膏

2.3.1、石膏的原料与生产

生产石膏的原料有天然的二水石膏、无水石膏、硬石膏、以及工业副产品:废料---化学石膏。

2.3.2凝结硬化快:

凝结时间很短(几分钟就凝结,七天完全硬化)对现场施工不利,是个缺点(要求初凝>30)

分,终凝30分钟

2.3.3建筑石膏的技术要求

2.3.4建筑石膏的特性

(一)凝结硬化快(二)微膨胀性(三)抗火性好

教学

了解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及凝结硬化;

目标

教学

理解硅酸盐水泥的侵蚀方式;

重点

教学

掌握各种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及验收规程。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第三章水泥

3.1概述

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呈粉状,加水拌合后成为一种可塑性浆体,经一系列物理化学

变化后,由可塑性浆体变为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散粒材料胶结成整体。水泥不但能在空气

中硬化,而且能在水中更好的硬化,保持并继续增长强度。

水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海港、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是三大建材之一。国外

包括建筑塑料为四大建材。

水泥品种很多,但从其性质和应用考虑,硅酸盐水泥是最基本的,其他水泥是在硅酸盐水泥

基础上加入混合材料或改变其矿物组成而得。因此,本章重点讨论硅酸盐水泥。

水泥发明于1824年,至今已有70多种,但主要的为五大水泥。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2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

硅酸盐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它以硅酸钙为主要成份的硅酸盐类,故称硅酸盐水泥。

水泥发展史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可以简单的概况为一句话:两磨一烧。即将石灰石、粘土、铁粉等按一定

比例配合磨细,放入窑内煅烧至部分融熔形成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共同磨细,即成硅酸盐水

泥。

3.2.1定义,生产及矿物组成

1.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可归纳为一句话:两磨一烧。即生料制备(生料粉磨),熟料煅烧和水

泥粉磨。

2.矿物组成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通过1450C 0煅烧后,熟料中主要形成四种矿物。

硅酸三钙23SiO CaO ?(S C 3)含量37~60%

硅酸二钙22SiO CaO ?(S C 2)含量15~37%

铝酸三钙323O Al CaO ?(A C 3)含量7~15%

铁铝酸四钙32324O Fe O Al CaO ??(AF C 4)含量10~18% S C 3—主要矿物,水化速度快,水化热高,早期强度高(强度最高,含量最多)是决定水泥 性能和标号的主要成份。

S C 2—水化速度慢,水化热小,早强低,后期强度高,是保证水泥后期强度增长的主要矿物。 A C 3—水化速度最快,早期水化热最大,早期强度发展快,但强度不高,后期强度没什么发 展,体积收缩。

AF C 4水化速度较快,水化热不高,强度在早期发挥,后期没什么发展强度不高,较A C 3小 水化热:A C 3>S C 3>AF C 4>S C 2

水化速度:A C 3>AF C 4>S C 3>S C 2

水化强度:S C 3>S C 2>A C 3>AF C 4

3.2.2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1.水化

硅酸盐水泥与水作用后生成的主要硬化物有:

水化生成物:水化硅酸钙(50%)称为托勃英来石凝胶,是强度的主要成份。2)(OH Ca (25%) 水化铝酸三钙、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和难溶的水化硫铝酸钙等五种水化物。

2.水泥凝结硬化的机理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关于水泥凝结硬化的机理,有两种一直争论着的理论来解释着胶凝材料的凝结硬化过程。1882

年法国吕查德提出了结晶理论,1893年德国人提出胶体理论。(微观分析出现后,证明了两

者都有联系。)

水泥水化机理是很复杂的,它不单是各个矿物在水化中存在不同的性质,各个矿物之间还有

相互影响。

水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初始反应期:溶解和水化

(2)凝结期(加速期)—6~8小时,15%水泥水化

(3)硬化期—几年~几十年

3.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1)矿物组成

(2)水泥的细度

(3)加水量

(4)龄期(时间)

(5)外加剂

(6)养护条件

3.2.3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为了正确使用硅酸盐水泥,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必须了解它的技术性质。

1.密度与堆积密度

2.细度

3.标准稠度用水量

4.凝结时间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5.体积安定性

6.强度与强度等级

7.水化热

3.2.4 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

1.侵蚀

(1)软水侵蚀

(2)盐类的侵蚀

(3)酸性腐蚀

(4)强碱的腐蚀

2.侵蚀的防止

(1)根据工程的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或适当掺加混合材料,减少可腐蚀物质的 浓度,防止或延缓水泥的腐蚀。

(2)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采取措施减少水泥石结构的孔隙率,特别是提高表面的密实度, 阻塞腐蚀介质渗入水泥石的通道。

(3)在水泥石结构的表面设置保护层,隔绝腐蚀介质与水泥石的联系。

3.3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3.3.1混合材料(addition material )

凡在水泥中掺入的一部分的矿物材料都称为混合材料,混合材料分为活性混合材料(水硬性 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填充性材料或惰性材料)。

(一)活性混合材料—水硬性混合材料

活性混合材料与水调和后,本身不硬化或硬化很慢,强度很低,但在2)(OH Ca 溶液中会发 生显著的水化作用。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1.粒化高炉矿渣(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

2.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3.粉煤灰

(二) 活性混合材料(Inactive addition )—填充性混合材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不具有水硬性,它与水泥成份不起作用,或化学作用很微弱,只起填充的作 用。掺入它起调节水泥标号,增加水泥产量及降低水化热等作用。

天然—石英粉、石灰石粉、粘土

人工—块状高炉矿渣

3.3.2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少量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 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

2.矿渣硅酸盐水泥(Portland blastfurnace-slag cement )

(1).具有较强的抗软水、海水侵蚀和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

①熟料少,水化物2)(OH Ca 也少(抗软水侵蚀主要是2)(OH Ca 被溶解)大

②矿渣消耗大量的2)(OH Ca 是解除水泥石腐蚀的内因条件。

∴适用于水工和海港工程。

(2).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率大

(3).环境温度对凝结硬化影响

(4).水化热较低 (5).耐热性好—低结晶水化物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6).保水性不好,泌水性大

(7).抗冻性、抗渗性差

(8).干缩性大

3.火山灰硅酸盐水泥(Portland pozzolanic cement)

凡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按水泥成品重量均匀地加入20~50%火山灰质的混合材料,并按需

要加入适量石膏,磨成细粉,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允许掺加

不超过混合材总量的1/3粒化高炉矿渣代替部分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ortland flyash cement)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粉煤灰掺入量为20~40%,并允许掺入混合材总量1/3的粒

化高炉矿渣,此时混合材总量可达50%,但粉煤灰掺量仍不得超过40%)加入石膏磨细制成

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5.复合硅酸盐水泥

3.4其他品种水泥

3.4.1大坝水泥(低热水泥)

3.4.2白色水泥和彩色水泥

白色硅酸盐水泥简称为白水泥,以氧化铁含量低的石灰石,白泥,硅石为主要原料,经

1500~1600℃煅烧,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熟料,

加入适量的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白水泥中如掺入耐碱的矿物颜料,可得各种颜色的水泥。

白水泥的物理性能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

3.4.3快硬硅酸盐水泥

快硬硅酸盐水泥制造方法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主要是控制和调节矿物组成即可获得。快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硬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差别,主要在于其矿物组成不同

3.4.4膨胀水泥

膨胀水泥是由无机胶凝材料和膨胀剂混合制成的,这种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具有膨胀的特点(膨

胀作用是由于水化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膨胀性物质,如水泥硫铝酸钙等,因为是在硬化初期进

行的,所以不致引起有害应力。)

3.4.5高铝水泥

高铝水泥为铝酸盐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习惯上往往称为铝酸盐水泥或矾土水泥。

铝酸盐水泥是一种快硬早强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它适用于军事工程,紧急抢修工程,严寒下

冬季施工以及要求早强的特殊工程(如军事工程上筑碉堡等)。

3.4.6抗硫酸盐水泥

抗硫酸盐水泥它适用于同时受硫酸盐侵蚀,冻融和干湿作用的海港工程,水工工程和地下建

筑工程。

3.5水泥的应用与储运

见表3-10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及组成材料的作用;

理解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

教学

重点

混凝土拌和物的主要技术性质及验收规程

教学

难点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4章水泥混凝土

4.1概述

从广义上来讲,砼是由胶凝材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如:水泥、沥青、

水玻璃、树脂等)颗粒状集料及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合水拌制的混合物,经硬化后成为人工

石材,简称为砼。

4.1.1砼发展简史

从1824年至今,砼已有了178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砼技术出现了几次突破:

1856年,法国人朗皮波特用加筋技术造了一条水泥船,用钢筋来增强砼,弥补了砼抗拉、抗

折强度小的缺陷。

1887年,科伦提出了钢筋砼的计算方法;

1905年,美国人富勒氏提出了水泥砂石理论级配曲线(认为砼可以做得更密实,强度更高。

即寻求水泥砂石的理想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以配制密实度最高的砼,及强度高的砼)

50年代后,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建筑业砼技术出现了新的高潮,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

断涌现,但其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砼的强度,减轻砼的重量,降低成本以满足高强、轻质、

多功能、经济耐久的要求。总的来说50年代后的四大发展方向:

①轻质高强

②扩大材料来源,降低能耗

③发展复合材料

④提高外加剂性能

4.12.混凝土分类

1.按表观密度分类

(1)重混凝土大于2600千克每立方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2)普通混凝土1950~2600千克每立方

(3)轻混凝土小于1950千克每立方

2.按用途分

3.按强度等级分

低强混凝土

中强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超强混凝土

4.按生产和施工方法分类

4.1.3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特点

(1).资源广(原料丰富)

砼原料的用量中占80%的是砂石。砂石一般可就地取材,水泥的原料是粘土、石灰石,其

分布也很广。砂虽不算很丰富,但可用废料制成陶粒来代替,水更是不成问题。

(2).新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3)可配制不同性质的混凝土

(4)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5)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6)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4.1.4普通砼的组成材料

普通砼是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的。砂石在砼中起骨架的作用,称为骨料(分粗、细骨料,

又叫集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细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成为砂浆,砂

浆又包裹粗骨料,形成砼。砼在硬化前,水泥浆在砼拌合物中一方面起润滑作用,赋予砼一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定的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另一方面,水泥浆起胶结作用,硬化的水泥浆将骨料胶结为坚

实的整体。骨料一般不与水泥起化学作用,主要作为骨架,且可减少水泥硬化所引起的收缩。

构造—水泥、水、砂石拌合物凝固后的砼,称为普通砼。

4.1.5砼的基本技术要求

1.和易性—为满足施工要求,使砼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便于运输、浇灌、拌合的性能,以保

证砼的质量均匀及密实。

2.强度—为满足承受设计荷载要求,砼硬化后在正常养护条件下至规定龄期,能达到设计要

求的强度。

3.耐久性—满足长期使用要求,硬化后的砼应具有所处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如:抗渗性,。

抗冻性,抗蚀性,抗磨,耐热等(承受压力水作用的砼需具抗渗性能;遭受反复冰冻的砼,

应具有抗冻性能;遭受环境水侵蚀则应具有抗蚀性能;处于高温环境,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能。

4.经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使各种砼做到经济合理,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建筑材料教案(精编)

《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 (指导性模板Ver1.0版本) 课程负责 人 课程团队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基础必修()专业必修() 公共选修()专业选修() 授课专业填写专业及专业方向名称学生层次 专业教师 课内学时总学时:36 ;周学时:;总学分: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课外学时 及 内容设计合作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自主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授课时间2015 -2016 学年;第1学期;第周至第周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教学资源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筑材料》, 吕智英,徐英等.湖北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课程代码:社,2011年9月 《参考资料名称》,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其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站等,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 《书名》,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教学环境 简要说明课程/项目课内及课外教学的环境设计,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等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学环境的安排与设计等。

教案首页 此项内容可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按照课次或课程/项目单元填写,由各系部自行制定统一要求。 课次/单元1 学时 2 周次 第教学 周 知识单元第1 章,第1~5 节 教学题目绪论 教学环境设计 与组织安排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理论知 识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技术标准和学习方法;掌握建 筑材料的分类 专业技 能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道 德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 通识能 力认识建筑材料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难点: 建筑材料的种类。 解决方法:用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工系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学期:教材名称: 建筑材料理论+实践课 建筑材料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手段:讲授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绪论 (1)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 (2)理解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预算的影响 建筑材料工程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定义 教学过程 授课顺序 1 2 模块 课前准备 复习 授课内容教学组织 1、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 需要时间(min) 2 3引入世界著名的建筑建筑材料的定义20 1、建筑材料的概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入建筑材料的 10 念及分类 2、建筑材料对建定义及分类 分别从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 量、建筑工程造价及资源消耗分20 讲授内容设工程的影响 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3、建筑材料的发对建筑材料的历史回顾,展望建 48 展筑材料的发展前景 4、建筑材料与建联系实际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实 10 筑技术的关系 5、课程学习的目 用对施工技术的影响 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意义10 的 讨论答疑提问:新型建筑学生回答;5

5小结 以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入课程的内 容,对建筑材料进行基本的了解。 5 6 7 作业 教学反思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在多媒体结 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手段:讲授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理解材料的有关热工性质 2、掌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的含义、影响因素 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反映意义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反映意义 教学过程 授课顺序模块授课内容教学组织需要时间 1、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 1课前准备2 2、清检学生人数。 2 3复习 引入 高中物理 密度 密度的概念 密度相关数据的测量 3 5 (一)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况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ρ=m/v) 1、基本物理性质 4讲授内容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况下单位25 体积的质量(ρ 0=m/v )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

对话建筑材料教案首页(完整19年)

教师姓名黄良正授课班级市政工程1711,市政工 程1713 授课 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2019年9月8日课时 数 2 授课章节/ 实训项目 名称 水泥基础知识与新型水泥(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泥的种类与生产 2、掌握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3、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4、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掌握水泥材料的基本性质,能够认识、辨别材料。掌握硅酸盐 水泥的技术性质 素质拓展 目标 基础知识的合理利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教学难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教学内容 更新补充 无 使用教具 仪器 无课外作业补充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Ⅰ、复习: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哪些材料,有哪些认识? Ⅱ、新课导入:现阶段土木工程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哪一种材料? Ⅲ、新课 一、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水泥:是一种多组分的人造矿物粉料,它与水拌和后成为塑性胶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系列分类: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 专用水泥——专门用于某些工程的水泥:如道路水泥、中低热水泥、砌筑水泥等。 特性水泥——某种性能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彩色水泥、膨胀水泥等。硅酸盐水泥系列——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经共同磨细而成 二、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类型及代号 1.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类型及代号 硅酸盐水泥——Ⅰ型硅酸盐水泥:不掺混合材料的,代号P·Ⅰ。 Ⅱ型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代号P·Ⅱ 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四、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五、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七、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1、听课要求 2、作业要求 3、出勤要求 4、实验要求 5、成绩评定办法 Ⅳ、小结 通过对材料基本分类和基本性质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流程,并根据工程上对材料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材料。 Ⅴ、作业补充习题

建筑材料教案

XXXXXXXXXXXX学院 建筑材料 教案本 学年 20XX-20XX 第 2 学期课程建筑材料 教材建筑材料 班级专业 总计划课时本学期计划课时教学系(部)教研室 任课教师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绪论 0.1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例如:砖瓦、水泥、砼、木材、钢材等。 这些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没有这些材料,我国的基本建设将一事无成。 0.1.1.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 (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般占到60%到75) 结构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施工各占1/3 某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A=10200平方米,总投资为13.26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87.5万元, 占了总投资的66%。所以,在我国进行体制改革,强调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选择和 使用材料,提出坚固、耐久和造价低廉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才能投标的成功 (成本低、工期短、质量好) 0.1.2建筑材料与建筑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建筑结构就是按材料来分类的。例如:钢结构、木结构、 砖石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建设要求更高的质量。在工业化的现代建筑中要 求建造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建筑物,如:大跨度厂房、高层建筑、桥梁、海港以及给排水、 采暖通风系统。然而,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水平显然是受生产水平的限制的。 例如:美国最大的拱桥长达D=226m,为钢结构;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10 层,高达442m;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3层,高160m。 0.1.3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教案头 1.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2.1.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2.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2.1.3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比强度 2.3.2材料的变形性质 2.3.3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 4.1 教案头 4.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4.1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冀教小学科学六下册《1常见的建筑》教案 (2)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2017年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B(工程监理专业) 一、课程简介 开课系(部)、建筑工程系教研室:材料教研室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教材: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建筑材料》课程为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检测程序、方法等检测技术,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正确判断质量优劣和合理选择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掌握建筑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了解材料在储运、验收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能够根据材料检测结果判断质量合格程度;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技术及相应的标准规定。 三、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沥青与防水材料、保温与隔热材料、建筑塑料与涂料、建筑钢材、玻璃和陶瓷等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能、技术要求和应用范围,以及建筑材料的实验和有关材料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实践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根据检测报告鉴别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并能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选择建筑材料。对因建筑材料而引起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程序。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1、了解建材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了解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 3、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 参观建材市场,让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产品及市场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项目一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各性质的涵义,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并能联系工程中的实际和应用研究和改进材料的性质并对后面具体材料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及其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 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应重点熟悉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包括密度、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以及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概念。 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掌握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及抗冻性的概念。掌握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构造对材料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的影响。 3、材料的热学性质: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材料的热学性质与材料保温性能的关系。 4、材料力学性质和材料的耐久性:着重了解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强度,试验条件对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及材料强度等级的划分;着重了解材料耐久性概念。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特殊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材料的孔隙率与材料的各种性质之间的关系;中空玻璃为什么比同厚度的实心玻璃保温性能好;课堂讨论:保温材料为什么保持干燥状态保温效果好。 2、实训项目:材料基本性质测定 (三)教学重点: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质。 项目二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教案头 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强度、比强度 材料的变形性质 硬度与耐磨性 材料的耐久性 ,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教案头

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 { 第三章、混凝土砂石骨料教案头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 教案 授课课题:建筑工程法律基础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点与考点相结合,让学员对建筑法律法规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能学以致用,懂得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且顺利的掌握考点,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 教材:《江苏省建设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 施工员(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习题集》 教学重点、难点:《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两个“管理条例”等 教学方法:1.根据重难点、考点结合课讲解、适当穿插典型案例或习题 2.习题集讲解 3.划出教材中的考点、重难点(课后需要记忆、巩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 6课时 教学效果保障措施:每节课后可适当从题库中抽取典型例题,围绕知识点来强化讲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对于本书 第六章 建筑法律法规课程 分配时间如下安排: 知识点讲解 3课时 习题集讲解 2课时 教材知识点划分 1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分成三个层次,即了解、熟悉、掌握。 第一节: 掌握 “黑白合同”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熟悉 目前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 建设施工合同的概念、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 掌握 证据的特征、分类、种类、保全

证据的收集及证明过程 了解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第三节: 掌握 工程索赔的概念及工程工程索赔应符合的条 熟悉 工程量签证的形式、法律性质、签证中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 工程量的概念、作用及性质、工程量签证的概念 第四节: 掌握 影响工期的因素、工期索赔的目的及分类 熟悉 建设工程竣工日期及实际竣工时间的确定、顺延工期的知识、建设工程停工的情形 了解 工期的概念 第五节: 掌握 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初步教案模板讲课讲稿

建筑初步课程教案 第一章建筑概论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的功能和处理手法,熟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怎样认识建筑 ?主要内容:建筑及其范围,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的词义及其来源,建筑的范围,建筑包括技术艺术两方面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的范围,熟悉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熟悉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和特点,建筑材料的发展对结构的影响,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问题与应用:了解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基本的建筑材料,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第三节建筑空间 1 .主要内容: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的概念,空间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空间组织,空间限定,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与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3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空间的特点,掌握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第四节建筑与环境

1 .主要内容:聚居需要环境,建筑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早期聚落遗址中反映出的对环境的要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建筑环境的内与外的关系,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地区的关系,建筑环境与文脉的关系,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 3 .问题与应用:熟悉建筑环境的各种特点,掌握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了解一些典型生态建筑的类型。 第五节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1 .主要内容:建筑设计工作和学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设计的步骤,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建筑设计的具体步骤,了解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课后练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教案头

绪论 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 教学手段和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1.建筑材料的分类 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 1.1按化学成分分类: 1.1.1 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 非金属材料:天然材——、花岗 瓷和玻璃——砖、瓦、卫生瓷、玻璃 无机胶凝材料——灰、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 1.1.2 有机材料: 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 1.1.3 复合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 1.2按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砖、材、砌块、钢材、混凝土 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 饰面材料:墙面砖、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 吸音材料:多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 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 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瓷

2.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竹、粘土 器、铁器时代—— 金字塔(2000-3000 BC):材、灰、膏 万里长城(200 BC):条、大砖、灰砂浆 布达拉宫:材、灰砂浆 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材、灰砂浆 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 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 中国,1898 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 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 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 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 3.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 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3.3发展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抹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开发集结构、保温、装饰为一体的外墙复合板材。 4.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法 4.1作用 4.1.1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 4.1.2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4.2任务 4.2.1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 4.2.2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 4.2.3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以及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_

高新科技学院 教案 科目建筑材料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滴水从外观判断:(1)亲(2)憎注:界限→90 从夹角(湿润角):≤90亲 >90憎 (1)某材料(2) 1、吸水性:浸水状态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相同点:吸水→吸多少水 2、吸湿性: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不同点:水哪来的?水,空气。 指标:吸水性→吸水率,率→比例→分式→分子,分母→水? 吸湿性→含水率,率→比例→分式→ 吸水率W质=m水m干 W体=V水/V0,提示:什么情况下用W质式W体,例:海绵和砼。 含水率,W含=m水/m干,问会有体积含水率吗? ↓ 湿度 ※:前后的某砖和某石如何计算的吸水率和含水率 3、耐水性:长期饱和水,不破坏,强度不显著下降的性质 ↓

长时间肯定是有损失 哪种强度更合适?拉、压、弯、剪指标:软化系数K软= fc水/fc干(0—1)K应用举实例 ※=1 <1 > 1。 不变折减提高 下降 损失 指示:K软↑耐水性?若为K软= 0.85,说明? 4、抗冻性:吸水饱和,冻融循环,不破坏,不显暑降低强度 冻坏机理体积膨胀90% 强度损失≤25%(不超过)温度应力质量损失≤5% (不超过) 如:某砖第47次循环后强度损失20%,质量损失8%则F? 指标:抗冻等级Fxx 三、与热有关 导热系数入↑导热性↑,保温隔热性↓ ※保温隔热材料如何选入=?大,小 热容系数=?大,小

第二节材料力学性质 一、强度 定义:例某柱在压力下,分别1㎏、2kg……至15kg裂缝产生。 粉笔则应力=1kg/A,2kg/A……强度=15kg/A 形式:表2—3,注意ftm=3Fl/2bh2 ,特定条件下集中力fc,ft,fv,ftm 中心 矩形 二、弹性及塑性 1尺松紧带 刚买:1尺拉力1.5 尺, 变形0.5尺(弹性变形)→弹性 3个月后:1.1尺拉力1.5尺=0.1尺(塑性变形)→塑性 0.4尺(弹性变形)→塑性 三、脆性及韧性 某梁→微小裂缝→裂缝即而断→脆性:无明显塑性变形 某钢筋→变形,但无裂缝→冲击及振动荷载→冲击韧性 万吨油轮“世界协和号”冷脆性

建筑材料教案(二)

教师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系、年级:建筑工程系_14 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群 任课教师/职称: 教研室:建筑工程

章节课题:第六章建筑钢材课时:2课时书写时间:6-1 授课时间:6-9 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钢结构工程也越来越多,在现实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此本教材引入建筑钢材来介绍其基本知识。本章节先介绍了钢材的冶炼、分类和其技术性能,再次介绍了相关的标准和选用及冷加工和防护方面的知识。针对本堂课讲授的内容是接着上堂课内容的一个引申和扩大。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 1.理解建筑钢材的冷加工和防护; 2.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标准和选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建筑钢材的性能和选用; 2.教学难点:建筑钢材的性能和选用; 3.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次讲授的基本知识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实施设计: 讲授和课堂思考互相配合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作业辅导计划: 1.什么是钢材的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有何实际意义? 2.什么是钢材的冷加工和时效处理? 课堂教学小结: 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和选用:钢材的主要钢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品种、钢结构用钢的品种;建筑钢材的冷加工与防护:钢材的冷加工、时效处理、焊接、防锈、防火。 2015 年6 月1 日课后札记: 年月日 系领导审批: 年月日 教案续页

第六章建筑钢材 第三节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和选用 一、建筑钢材隶属的主要钢种 1、普通碳素结构钢 ①.牌号及表示方法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四个部分组成:屈服强度的字母(Q)、屈服强度数值(N/mm2)、质量等级符号(A、B、C、D)、脱氧方法符号(F、B、Z、TZ)。碳素结构钢的质量等级是按钢中硫、磷含量由多至划分的,随A、B、C、D的顺序质量等级逐级提高。当为镇静钢或特殊镇静钢时,则牌号表示“Z”与“TZ”符号可予以省略。 按标准规定,我国碳素结构钢分四个牌号,即Q195、Q215、Q235、Q275。 ②.碳素结构钢的技术要求 碳素结构钢的技术要求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冶炼方法、交货状态、表面质量等五个方面。 ③.碳素结构钢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碳素结构钢牌号为Q235,Q235号钢适于各种加工,大量被用作轧制各种型钢、钢板及钢筋。其中Q235—A级钢,一般仅适用于承受静荷载作用的结构,Q235—C和D级钢可用于重要焊接的结构。相反用Q195和Q215号钢,虽塑性很好,但强度太低;Q195和Q215号钢常用作生产一般使用的钢钉、铆钉、螺栓及铁丝等;而Q275号钢,其强度很高,但塑性较差,可焊性亦差,所以均不适用。Q275号钢多用于生产机械零件和工具等。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①.牌号及表示方法 我国低合金结构钢共有5个牌号,即Q345、Q390、Q420、Q460、Q500。其牌号的表示由屈服强度字母Q、屈服强度数值、质量等级(A、B、C、D、E五级)三部分组成。 ②.技术要求及应用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与碳素结构钢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综合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可焊性、耐磨性、耐蚀性、耐低温性等性能。 低合金结构钢主要用于轧制各种型钢(角钢、槽钢、工字钢)、钢板、钢管及钢筋,广泛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适用于各种重型结构、大跨度结构、高层结构及桥梁工程等,尤其对用于大跨度和大柱网的结构,其技术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品种 1、热轧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根据其表面状态特征、工艺与供应方式可分为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 ①.热轧直条钢筋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7min 3min 5min 3min 5min 3min 教案续页

建筑设计教案汇编

闽江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 32140530 授课专业班级: 08环艺戊班 授课教师:肖丹 系别:美术学院

年月日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建筑设计思维和正确的建筑观:帮助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中外建筑发展的背景知识等;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过程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能运用所有的基本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对中外建筑名作及自己的设计进行初步的理性评价; 4、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表达;工作模型的制作,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 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 2、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 设计表达:徒手及工具的铅笔与墨线效果表现,工作模型的制作, 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是互动,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授,也重视学生在课程作业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主。首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学生作业的过程继续补充建筑知识。 五、教学内容: (第1讲)讲课要点: 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 3、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 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5、建筑使用构成和功能组织; 6、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1)、建筑的分类 一、建筑是按照功能来分类,建筑还可以按照时间、规模、民族文化特征、材料技术特征等分类: (1)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 (2)按照建筑时间分类,可分为方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未 来建筑。 (3):按照规模分类,可分为小型建筑、中型建筑、大型建筑、巨大型建筑等。 (4)按照民族文化特征分类,可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伊斯兰建筑、欧洲文化建 筑、希腊古典文化建筑等。 (5)按照材料技术特征分类,可分为砖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建筑、拱券建筑等。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 建筑局部构件有以下几个部分: (1)结构性部件:基础、桂子、梁、承重墙、楼板等; (2)功能性构件:散水、楼梯、檐口、维护墙、阳台等;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docx

课程教学教案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 授课系部: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授课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班级: 1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1 班 ? 任课教师:罗浩桓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本学期授课总学时48 《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 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本课程共 分为 14 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 教学目标石膏、建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 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塑料、建筑 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 建筑装饰胶粘剂。

教学内 容 分析教 学 分 析 学情分 《建筑装饰材料》共分为14 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石膏、建 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 建筑装饰塑料、建筑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 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建筑装饰胶粘剂。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 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应用,又代表性 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检测试验, 实用性强、适用面宽。 《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 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 析应用,又代表性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 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 检测试验,实用性强、适用面宽。

建筑材料实训教案.

实验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一、试验题目和要求: (一)题目: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二)要求: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注意观察拉力与变形之间的变化。确定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评定钢筋的强度等级。 二、内容:拉伸试验 本试验采用GB700—1988标准,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钢材的力学性能。 (一)主要仪器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二)试验步骤与结果计算 1、屈服点σs和抗拉强度σb、伸长率δ10测定。 2、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使其对准零点,并拨动副指针,使之与主指针重叠。 3、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夹头内,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 4、拉伸中,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第一次回转时的最小荷载,即为所求的屈服点荷载FS(N)。 5、向试件连续施荷直到拉断,由测力度盘读出最大荷载 Fb(N)。 6、伸长率测定,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 1/3L0时,可用卡尺直接量出已被拉长的标距长度L1(㎜)。 7、如用直接量测所求得的伸长率不能达到技术条件的规定值,则可采用移位法。

实验二:沥青试验 一、试验题目和要求: (一)题目:沥青试验 (二)要求:掌握沥青三大指标的测定方法;确定其牌号。 二、内容: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本试验采用(JTJ052 M0671—93)规定,确定沥青的牌号。 (一)主要仪器设备:针入度测定仪、延度仪、沥青环与球与软化点仪。 (二)试验步骤与结果确定 1、调节针入度计水平,检查连杆和导轨,无明显摩擦。 2、将已恒温到试验温度的试样皿和平底玻璃皿取出,放置在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3、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刚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活杆,使其与针连杆顶端相接触,调节针入度仪该度盘使指针为零。 4、用手紧压按钮,同时启动秒表,使标准针自由下落穿入沥青试样,到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5、拉下活杆使其再与针连杆顶端接触,此时刻度盘指针的读数即为试样的针入度,用1/10㎜表示。 6、同一试样重复测定至少3次。 7、取3次测定针入度的平均值,取至整数。 8、将模具两端的孔分别套在延度仪的金属柱上,然后以一定速度拉伸,直到试件拉伸断裂。 9、试验中观察沥青的拉伸情况。 10、试样拉断时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即为试样的延度,以厘米表示。 11、取平行测定3个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2、选择合适的加热介质。 13、把仪器入在通风橱内并配置两个样品环、钢球定位器,并将温度计插入合适的位置,浴槽装满加介质,并使各仪器处于适当位置。 14、从浴槽底部加热使温度以恒定的速度5℃/min上升。 15、当两个试环的球刚触及下支撑板时,分别记录温度计所显示

建筑材料教案

编号: 教案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 分院(系): 教研室: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课程学分: 授课专业班级: 教师姓名: 职称: 使用教材: 作者及出版社:

辅助手段 基本内容 和时间分配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 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 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 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 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 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 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 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 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 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建筑材料教案稿

东北农业大学讲义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Construction Material )适用专业:农水、水电、农建、工管主讲教师:刘东

绪论 (Introduction)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的性质 2. 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了解我国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 3. 掌握绿色建材的基本概念 4. 了解绿色建材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 1. 建筑材料的科技攻关性 2. 绿色建材的概念 时间分配: 3 学时 一、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1. 物质基础任何一项建筑工程的落成总是要取决于人力、机具、材料这三大要素。实际上,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组织、机具调配,目的多是在合理地组合起各种建材及制品,构成所需要的建筑实体。因此,可以说建筑材料是各项基本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在任何一项建筑工程中,用于建筑材料的费用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一般工程用于建筑材料的费用往往占工程总造价的30?50%,在有些水利工程中,甚至要占到70?80%。而大部分建筑材料的生产多属于国家 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因此,建筑材料是否合理选用,不仅关系到工程造价,也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2. 技术经济性 (1)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的坚固、适用和美观,又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结构形式和施工进度。因此,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革新那,建筑材料必须先行。而工程的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会对建筑材料提出具体的要求: ①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要求轻质、高强; ②屋面或地下防水要求防水材料密实度高、不透水性好; ③冷库建筑所用的墙体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绝热效能; ④礼堂、影剧院、音乐厅堂的建筑,为使其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就要选用质量好的吸声材料; ⑤大型的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要求较高的外墙饰面材料;等等。 由此可见,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本身的效能是满足各种建筑物功能要求的重要保证。 (2)节约能源 ,已经成为经济建设中日益急迫的问题。建筑业耗能很大,约占国家总能耗的25?40%,这包括生产建材用能、施工现场用能以及建成使用中的用能三个方面,这些都与建材的改革及合理选用有关。 (3)保护环境、治理污染(Protecting Environment, Improving Pollution )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渣急待利用。如果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材,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节约能耗,改善能源利用状况,降低建材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3. 科技攻关性(科技:scie nee and tech nology) (1)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问题的解决。例如:建筑工程中建 筑物自重大、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随着新兴材料空心砖[普通粘土砖尺寸:240X 115X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