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

材料的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重要因素。

材料的结构可分为宏观结构、细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1、宏观结构(构造):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毫米级以上的粗大组织称为宏观结构,可分为:

(1)致密结构—如钢材、有色金属、玻璃、塑料、致密的天然石材等,其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吸水性小,抗渗和抗冻性较好。

(2)多孔结构—如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等,其特点是强度较低,吸水性大,抗渗和抗冻性较差,绝缘性较好。

(3)微孔结构—如普通烧结砖、建筑石膏制品等,其特点与多孔结构材料特点相同。

(4)纤维结构—如木材、竹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石棉制品等,其特点是平行纤维方向与垂直纤维方向的各种性质具有明显差异。

(5)片状或层状结构—如胶合板、纸面石膏板、各种夹心板等,其特点是平面各向同性,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强度、硬度等,综合性能好。

(6)散粒结构—如砂子、石子、膨胀珍珠岩等,其特点是颗粒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其空隙率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及大小等。

2、细观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微米级组织结构称为细观结构。

材料的细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质、耐久性等影响很大。

3、微观结构: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材料原子、分子级的微观组织称为微观结构,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二、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密度(ρ):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

2、表观密度(ρo):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

3、堆积密度(ρoˊ):是指粒状或粉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

量。

重点比较三者之间的区别。

(二)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密实度(D):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也就是固体体积

占总体积的比例。

2、孔隙率(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D+P=1

(三)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1、填充率(D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2、空隙率(P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

积体积的百分率。

Dˊ+Pˊ=1

(四)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者为亲水性,具有亲水性的材料称为

亲水材料;否则为憎水性,具有憎水性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2、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含水率(Wh):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

(2)吸水性: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分

为体积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一般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吸水性愈强;开口而连通的细小孔隙愈多,吸水性

愈强;闭口孔隙,水分不易进入;开口的粗大孔隙,水分容易进入,但不能存留,故吸水性较小。

材料的吸水性会对其性质产生不利影响。如材料吸水后,使其质量增加,体积膨胀,导热性增加,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3、材料的耐水性

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结构材料的耐水性主要指强度的变化,

用软化系数(K

R )来表示。K

R

的大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的程度。K

R

越大,表明材料吸水

饱和后其强度下降越少,其耐水性越强;反之则耐水性越差。一般认为K

R

≥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

料。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应选用K

R

≥0.85的材料;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应选

用K

R

≥0.75的材料。

4、材料的抗渗性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能。用抗渗系数K表示。

5、材料的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用抗冻等级表示。

抗冻等级是以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冻融循环作用,质量损失和强度下降均不超过规定数值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五)材料的热性质

1、导热性

材料传递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用导热系数λ表示。

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越好。

2、热容量

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用Q表示

3、热变形性

材料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热胀冷缩变形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变形性。用线膨胀系数α表示。线膨胀系数α越大,表明材料的热变形量越大。

4、耐燃性

材料在空气中遇火不着火燃烧的性能,称为材料的耐燃性。按照遇火时的反应将材料分为非燃烧材料、难燃烧材料和燃烧材料三类。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不破坏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弯(抗折)、抗剪强度等。

2、强度等级:根据其极限强度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称为材料的强度等级。脆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压强度来划分;塑性材料和韧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拉强度来划分。

3、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比值,称为比强度。它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强度越大,则材料的轻质高强性能越好。

4、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形状的性质。

5、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6、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到破坏前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突然破坏的性质。

7、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荷载的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并产生较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质。

四、材料的装饰性

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主要起装饰作用、保护作用和其他特殊作用(绝热、防潮、防火、吸声、隔音等),而装饰效果主要取决于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和线型。

五、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本章主要了解石灰、石膏、菱苦土、水玻璃的特性、技术性能要求和应用。

一、胶凝材料概念和分类

在建筑工程中,将散粒材料(如砂子、石子)或块状材料(如砖或石块)粘合为一个整体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可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沥青类、天然树脂类、合成树脂类;无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

石膏、石灰、水玻璃、菱苦土)、水硬性胶凝材料(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及其他水泥)

二、建筑石膏的特性及应用

特性:1、凝结硬化快;2、微膨胀性;3、孔隙率大;4、耐水性差;5、抗火性好;6、塑性变形大。

应用:一般用于室内抹灰及粉刷、装饰制品、石膏板等。

三、石灰的特性

1、石灰的熟化:生石灰(CaO)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过程。

生石灰中常含有过火石灰,过火石灰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熔融物,熟化很慢,当石灰已经硬化后,其中过火颗粒才开始熟化,体积膨胀,引起隆起和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浆应在储灰池中“陈伏“两周以上,”“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留有一层水,与空气隔绝,以免石灰碳化。

2、石灰特性:石灰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凝结硬化慢、强度低,耐水性差;体积收缩大的特性。

四、菱苦土的应用

菱苦土地板具有保温、无尘土、耐磨、防火、表面光滑和弹性好等特性,若掺入耐碱矿物颜料,可将地面着色,是良好的地面材料。

菱苦土板有较高的紧密度与强度,而且具有吸音、隔热的效果,可做内墙板和其他建筑材料之用。

加筋的菱苦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代替木材制成垫木、柱子等构件。

菱苦土耐水性较差,故这类制品不宜用于长期潮湿的地方,菱苦土制品中不宜配置钢筋。

五、水玻璃

1、特性:水玻璃溶液可与水按任意比例混合,不同的用水量可使溶液具有不同的密度和粘度;水玻璃具有很强的酸腐蚀性,能抵抗多数无机酸、有机酸和侵蚀性气体的腐蚀;水玻璃硬化时析出的硅酸凝胶能堵塞材料的毛细孔隙,起到阻止水分渗透的作用;水玻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水玻璃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灼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2、应用:用于配制耐酸材料、耐热材料、涂料、灌浆材料、防水堵漏材料。

第四章水泥

本章主要了解六种常用水泥的组成、特性及选用。

一、硅酸盐水泥

1、概念: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为不渗加混合材料的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和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2、主要熟料矿物:

硅酸三钙(3CaO?SiO

2,简写为C

3

S),含量37%~60%;

硅酸二钙(2CaO?SiO

2,简写为C

2

S),含量15%~37%;

铝酸三钙(3CaO?Al

2O

3

,简写为C

3

A),含量7%~15%;

铁铝酸四钙(4CaO?Al

2O

3

?Fe

2

O

3

,简写为C

4

AF),含量10%~18%。

3、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特性

硅酸三钙

(C

3S)

硅酸二钙

(C

2

S)

铝酸三钙

(C

3

A)

铁铝酸四钙

(C

4

AF)

水化、凝结硬

化速度

快慢最快快

28d水化热多少最多中

强度高早期低、后期高低低

4、水泥的凝结硬化:

水泥用适量的水调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这一过程称为初凝,开始具有强度时称为终凝。由初凝到终凝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此后,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发展而成为坚硬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1)水泥组成成分;(2)石膏掺量;(3)水泥细度;(4)养护条件(温度、湿度);(5)养护龄期;(6)拌和用水量;(7)外加剂;(8)贮存条件。

5、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1)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它直接影响着水泥的性能和使用。凡水泥细度不符合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2)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从加入拌和用水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自加入拌和用水至水泥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有一定结构强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h。凡初凝时间不符合规定者为废品,终凝时间不符合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3)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作废品处理。

(4)强度及强度等级:水泥强度是表明水泥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划分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按标准方法制作的一组试件,分别测定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根据测定结果,查表确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

(5)碱含量:指水泥中Na

2O和K

2

O的含量。国家标准规定: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0%或由供需

双方商定.

国家标准中还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安定性、初凝时间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废品水泥在工程中严禁使用。若水泥仅强

度低于规定指标时,可以降级使用。

二、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掺混合材料的作用:

在水泥熟料中加入混合材料后,可以改善水泥的性能,调节水泥的强度,增加品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扩大水泥的使用范围,同时可以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

根据掺入混合材料的数量和品种不同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混合材料种类:

(1)活性混合材料:能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起化学反应,生成水硬性胶凝材料,凝结硬化后具有强度并能改善硅酸盐水泥的某些性质。常用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

(2)非活性混合材料:与水泥矿物成分不起化学作用或化学作用很小,将其掺入水泥熟料中仅起提高水泥产量、降低水泥强度等级和减少水化热等作用。材料有: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粘土、慢冷矿渣及各种废渣。

3、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O。

特点:与硅酸盐水泥相比,早期硬化速度稍慢,3d的抗压强度稍低,抗冻性与耐磨性也稍差。

4、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S。

特点:与硅酸盐水泥相比,有以下特点:(1)凝结硬化慢;(2)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3)水化热较低;(4)抗碳化能力较差;(5)保水性差,泌水性较大;(6)耐热性较好;(7)硬化时对湿热敏感性强。

5、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P。

特点:水化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率较大,水化热低,耐蚀性强,抗冻性差,易碳化,干缩较矿渣水泥显著,具有较高抗渗性。

6、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F。

特点:干缩性比较小、抗裂性好;吸水率小、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

7、复合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C。

8、六种常用水泥的特性和常用水泥的选用详见教材表4.6和表4.7。

第五章混凝土

本章主要了解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技术性能和影响性能的因素,重

点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一、概述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的粗细骨料和水(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外加

剂和矿物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并经过硬化后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的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混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水泥混凝土。

1、混凝土的分类:

(1)按胶结材料分: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

土等。

(2)按表观密度分: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及特轻混凝土。

(3)按性能与用途分: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及特种混凝

土。

(4)按施工方法分: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振密混凝土、离心混凝土

等。

(5)按掺合料分:粉煤灰混凝土、硅灰混凝土、磨细高炉矿渣混凝土、纤

维混凝土等。

2、混凝土的特点:

优点:(1)使用方便;(2)价格低廉;(3)高强耐久;(4)性能易调;(5)

有利环保。

主要缺点:自重大、抗拉强度低、呈脆性、易裂缝。

二、组成材料

基本材料是:水泥、水、砂子和石子。砂石主要起骨架作用;水泥加水形成

的水泥浆,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1、水泥:根据工程性质、部位、施工条件、环境状况等,依据水泥特性选

择水泥品种。一般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为混凝土等级标准值的1.5~2.0倍。

2、骨料:按骨料粒径分为粗骨料(粒径大于5mm)和细骨料(粒径小于5mm)。

在行业标准中,从泥和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碱含量、级配和粗细程度、骨料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和强度等方面对砂石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质量要求。

3、混凝土用水

基本质量要求是:不能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无损于混凝

土强度发展及耐久性;不能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

4、混凝土外加剂

是指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而掺入的物

质。其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一般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速凝剂、

膨胀剂、防冻剂、阻锈剂等。

四、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

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新拌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砂、石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但尚未凝结硬化时的拌

合物。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流

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粘凝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质。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浆的数量和水灰比;(2)砂率;(3)组成

材料的性质;(4)时间和温度。

2、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

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或置于水中)下,养护至28天龄期,经标准方法测试、计算得到的抗压强度值。用fcu表示。

非标准试件的立方体试件,其测定结果应乘以换算系数,换成标准试件强度

值: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0.95;边长2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1.05。

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

C50、C55等11个等级。强度等级表示中的“C”表示混凝土强度,“C”后边的数值为抗压强度标准值。

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2)骨料的影响;

(3)龄期与强度的关系;(4)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混凝土的变形性

(1)化学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形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随混凝

土硬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加,但收缩率很小,一般在40d后渐趋稳定。

(2)温度变形:温度变化形起的。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

(3)干缩湿胀:处在空气中的混凝土当水分散失时会引起体积收缩,称为

干缩;在受潮时体积又会膨胀,称为湿胀。

(4)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弹性模量: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

料,属弹塑性体。弹性模量反映了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

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徐变有有利一面,也

有不利一面。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是水泥用量多少和水灰比大小。

4、混凝土的耐久性

即保证混凝土在长期自然环境及使用条件下保持其使用性能。常见的耐久性

问题有: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碳化、碱—骨料反应等。

五、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及施工方面的影响因素:(1)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和

计量的波动;(2)用水量或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所引起水灰比的波动;(3)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条件的波动以及气温变化等。

试验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取样方法、试件成型及养护条件的差异、试验机

的误差和试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

2、强度评定

混凝土配制强度: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为95%时,配制强度fcu,o

≥fcu,k+1.645σ。

σ取值:设计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取4.0;强度等级为C20~C35时,取

5.0;强度等级高于C35时,取

6.0。

六、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设计基本要点

(1)设计的基本要求:

A、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B、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C、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D、在满足以上三项技术性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

本,符合经济性原则。

(2)、三个重要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分三步进行:

(1)初步配合比计算

A、确定配制强度(fcu,o)

fcu,o≥fcu,k+1.645σ

B、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fcu,o=αafce(C/W-αb)

变为: W/C=αafce/(fcu,o+αaαb fce)

当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表5.14)时,应取规定的最

大水灰比值。

C、确定1m3混凝土的用水量(mwo)

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和已知的粗骨料种类及最大粒径,查表5.15,选取

单位用水量。

根据已选定的每1m3混凝土用水量(mwo)和已确定的水灰比(C/W)值,

求出水泥用量(mco)

D、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mco)

再根据结构使用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查表5.14中规定的1m3混凝土最

小水泥用量。最后取两值中大者确定为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E、确定砂率(βs)

主要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征来确定。一般应

通过试验找出合理砂率,或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用合理砂率。如无使用经验,可按表5.16选取。

F、计算1m3混凝土的砂、石用量(mso,mgo)

用质量法和体积法计算。详见教材81页。

(2)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A、和易性调整

调整原则:若流动性太大,可在砂率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砂、石用量;

若流动性太小,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适量的水和水泥;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实质上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浆不足或砂浆过多,可适当增大砂率或适当降低砂率,调整和易性满足要求时的配合比。

B、强度复核

C、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校正

(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按工地上砂、石的实际含水情况进行修正后的混凝土配合比。

七、其他品种混凝土

1、高强混凝土

强度等级达到C60和超过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2、轻混凝土

是指干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

孔混凝土。

3、防水混凝土(抗渗混凝土)

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其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

凝土。

防水混凝土按其配制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类:富水泥浆法防水混凝土、引气剂

防水混凝土、密实剂防水混凝土、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

4、聚合物混凝土

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掺入聚合物的混凝土。一般可分为三种:聚合物水泥混

凝土、聚合物胶结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5、纤维混凝土

以普通混凝土为基材,将短而细的分散性纤维,均匀地撒布在普通混凝土中

制成的混凝土。其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及抗冲击等性能与降低混凝土的脆性。

第六章建筑砂浆

本章主要了解建筑砂浆的技术要求,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掌握砂浆

的主要技术性质和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一、建筑砂浆概念

建筑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根据不同用途,建筑砂浆可分为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普通抹灰砂浆、防水

砂浆、装饰砂浆等)、特种砂浆(如隔热砂浆、耐腐蚀砂浆、吸声砂浆等)。

按所用的胶凝材料不同,建筑砂浆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石膏砂浆、混

合砂浆和聚合物水泥砂浆等等。常用的混合砂浆有水泥石灰砂浆、水泥粘土砂浆和石灰粘土砂浆。

二、砂浆的组成材料

1、胶凝材料: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一般水泥强度等级应为砂浆强度等级

的4~5倍为宜。

2、细骨料:砂是建筑砂浆的细骨料。

用于毛石砌体的砂浆,砂子最大粒径应小于砂浆层厚度的1/4~1/5;对于砖

砌体使用的砂浆,宜用中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抹面及勾缝砂浆,宜选用细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1.2mm。

为保证砂浆质量,应选用洁净的砂,砂中粘土杂质的含量不宜过大,一般规

定为:M10及M10以上的砂浆应不超过5%;M2.5~M7.5的砂浆应不超过10%。砂中硫化物含量应小于2%。

三、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

1、新抹砂浆的和易性:是指砂浆易于施工并能保证质量的综合性质。包括

流动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大小用“沉入度”表示。

保水性是指砂浆能够保持水分的能力。好差用“分层度”表示。

2、硬化砂浆的强度和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7mm的立

方体试件,一组六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来确定,用fmu 表示。

(1)不吸水基层:砂浆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fmu=0.29fce(C/W-0.4)

式中:fmu—砂浆28d的抗压强度(MPa);

fce—水泥实际强度(MPa);

C/W—水灰比。

(2)吸水基层:砂浆强度主要决定于水泥强度等级和水泥用量,而与水灰

比无关。

fmu=(αfceQc/1000)-β

式中:fmu—砂浆28d的抗压强度(MPa);

Qc—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kg);

α,β—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α=3.03,β=–15.09;

fce—水泥实测强度,精确至0.1MPa。

3、砂浆的粘结力:砂浆粘结力一般与抗压强度、砖石表面状态、清洁程度、

湿润情况以及施工养护条件等都有相当关系。

4、砂浆的变形性:砂浆在承受荷载或温度情况变化时,容易变形。

5、硬化砂浆的耐久性:是指砂浆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具有经久耐用的

性能。如砂浆的抗冻性、抗渗性。

四、砌筑砂浆

将砖、石、砌体等粘结成为整个砌体的砂浆称为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

用于吸水基层的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砂浆配制强度;

2、计算水泥用量;

3、确定掺加料用量Q

D

4、砂的用量Qs;

5、用水量Qw;

6、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五、其他建筑砂浆

1、抹灰砂浆: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普通抹面砂浆、防水砂浆、装饰砂浆和

具有特殊功能的抹面砂浆等。

2、特种砂浆:有绝热砂浆、吸声砂浆、耐腐蚀砂浆、聚合物砂浆、防辐射

砂浆等。

第七章墙体与屋面材料

本章重点熟悉普通粘土砖的主要技术性质。

一、烧结砖、瓦

1、烧结普通砖:

(1)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

(2)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可分为:烧结粘土砖(N)、烧结页岩砖(Y)、烧

结煤矸砖(M)和烧结粉煤灰砖(F)。

(3)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抗风

化性、泛霜和石灰爆裂等。抗风化性能合格的砖,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强度等级:根据抗压强度将烧结普通砖分为MU30、MU25、MU20、MU15、

MU10五个等级。

2、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1)烧结多孔砖:为大面有孔洞的砖。孔尺寸较小而数量多,其孔洞率等

于或大于15%,使用时孔洞垂直于受压面,主要用于建筑物承重部位。

分两种型号:M型(190mm×190mm×90mm)和P型(240mm×115mm×

90mm);根据抗压强度、抗折荷重分为30、25、20、15、10、7.5六个强度等级。

(2)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为顶面有孔洞的砖或块,孔尺寸大而数量少,

其孔洞率一般可达30%以上,主要用于建筑物非承重部位。

尺寸有290mm×190mm×90mm和240mm×180mm×115mm两种;根据体

积密度分级为800、900、1100三个密度级别;每个密度级别根据孔洞及其排数、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等级。

3、烧结瓦:

是以粘土为原料,经模压(或挤出)成型、干燥、焙烧而成的制品,是一种

用于屋面的防水材料。

按颜色分为青瓦和红瓦,按使用部位分为平瓦和脊瓦等。

二、墙用砌块

砌块是用于砌筑的,形体大于砌筑砖的人造块材,按产品主规格的尺寸可分

为大型砌块(高度大于980mm)、中型砌块(高度为380~980mm)和小型砌块(高度大于115mm,小于380mm)。

砌块的分类:

1、按用途分:承重砌块和非承重砌块;

2、按有无孔洞分:实心砌块(无孔洞或空心率小于25%)和空心砌块(空

心率≥25%);

3、按材质分:硅酸盐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

砌块等。

三、墙用板材及屋面板材

1、水泥类墙用板材: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主要缺点是表观密度大、

抗拉强度低。

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墙板、GRC空心轻质墙板、纤维增强水泥平板(TK板)、

水泥木丝板、水泥刨花板等类型。

2、石膏类墙用板材:主要纸面石膏板、石膏纤维板、石膏空心板、石膏刨

花板等。

3、植物纤维类板材:主要有稻草(麦秸)板、稻壳板、蔗渣板、麻屑板等。

四、复合墙板

主要由承受(或传递)外力的结构层和保温层及面层组成。优点是承重材料

和轻质保温材料的功能都得到合理利用,实现物尽其材,开拓材料来源。

有混凝土夹心板、泰柏墙板、轻型夹心板等。

五、屋面板材

第八章建筑钢材

本章重点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钢材的冷加工强化以及钢材的标准与选

用。

一、钢材的概念及分类

钢材是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

建筑钢材是指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各种钢材,包括钢结构用各种型材(如圆钢、

角钢、工字钢、钢管)、板材,以及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钢丝、钢铰线。

钢材的分类:

1、按冶炼方法分为转炉钢、平炉钢和电炉钢三种。

2、按脱氧方法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半脱氧)钢。

3、按压力加工方式分为热加工钢材和冷加工钢材。

4、按化学成分分为非金属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

5、按主要质量等级分为普通质量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6、按用途分:建筑钢材一般分为钢结构用钢和混凝土结构用钢两种。

二、钢材的性质

1、钢材的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性、韧性以及硬度等内容。

(1)抗拉强度:

建筑钢材的抗拉强度包括: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疲劳强度。

屈服强度(屈服极限):是指钢材在静载作用下,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

力,并产生大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屈服强度是确定钢材容许应力的主要依据。

极限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钢材在拉力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钢材力学性质的主要检验指标。

疲劳强度:钢材承受交变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可能在远低于屈服强度时突然

发生的破坏。

(2)弹性:钢材在静荷作用下,受拉初始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变化,

具有这种变形特征的性质称为弹性。其比值就是弹性模量E。弹性模量是衡量钢材低抗变形能力的指标。

(3)塑性:常用伸长率(或断面收缩率)和冷弯来表示。

伸长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重要指标,伸长率越大,钢材塑性越好。

冷弯是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

(4)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而不破坏的能力。

(5)硬度:是在表面局部体积内,抵抗其他较硬物体压入产生塑性变形的

能力。

2、钢材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

(1)钢材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三种。

铁素体:它赋予钢材以良好的延展性、塑性和韧性,但强度、硬度很低。

渗碳体:性质硬而脆,是碳钢的主要强度成分。

珠光体:强度较高,塑性和韧性介于铁素体、渗碳体之间。

(2)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

碳:随着含碳量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相应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

磷、硫:磷能使钢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显著增加钢

的冷脆性。磷是降低钢材可焊性的元素之一。硫使钢材产生热脆性,大大降低了钢的热加工性和可焊性;硫偏析较严重,降低了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氧、氮:严重降低钢的韧性,促进时效,降低可焊性。

硅、锰:当含量较低时(小于1%),可提高钢的强度,对塑性、韧性影响不

大。

三、冷加工、时效及焊接

1、冷加工:是钢材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常见方式有冷拉、冷拔、冷扭、

刻痕等。

在一定范围内,冷加工变形程度越大,屈服强度提高越多,塑性和韧性降低

得越多。

2、时效:是钢材随时间的延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

象。

因时效而导致钢材能改变的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承受振动、冲击荷载作用

的重要性结构(如吊车梁、桥梁等),应选用时效敏感性小的钢材。

3、焊接:焊接质量取决于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钢的可焊性能。

四、建筑钢材的标准与选用

1、钢结构用钢:品种主要是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碳素结构钢:

牌号及其表示方法: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195、215、

235、255和275MPa五种)、质量等级符号(A、B、C、D)、脱氧方法等四部分按顺序组成。

选用:主要应用的是Q235;Q215钢强度低、塑性大、受力产生变形大,经

冷加工后可代替Q235钢使用;Q275钢虽然强度高,但塑性较差,有时轧成带肋钢筋用于混凝土中。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牌号的表示方法:由屈服点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A、B、C、D、

E五级)三个部分组成。

应用:合金元素加入后,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冲击

韧性、可焊性及耐低温、耐蚀性等,可节约用钢量。

3、混凝土结构用钢:主要有热轧钢筋、冷拉热轧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冷

轧带肋钢筋、热处理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及钢绞线。

(1)热轧钢筋:有较高的强度,具有一定的塑性、韧性、冷弯和可焊性。

主要有用Q235轧制的光圆钢筋和用合金钢轧制的带肋钢筋。

(2)冷拉热轧钢筋:将热轧钢筋在常温下拉伸至超过屈服点小于抗拉强度

的某一应力,然后卸荷,即制成的钢筋。

(3)冷轧带肋钢筋:是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经冷轧或冷拔减径后,在其表

面冷轧成三面有肋的钢筋。

(4)热处理钢筋:是指将钢材按一定规则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

织,从而获得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5)冷拔低碳钢丝:是将直径6.5~8mm的Q235(或Q215)圆盘条通过截

面小于钢筋截面的合金拔丝而制成。

(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及钢绞线:是钢厂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经冷加工、

再回火、冷轧或绞捻等加工而成的专用产品。

五、钢材的防火保护

1、钢结构的防火保护:

(1)根据不同的耐火极限要求,选用不同的保护方法;

(2)给钢柱加做箱形外套,在套内注入水;

(3)涂刷防火涂料。

2、钢筋的防火保护:增加保护层,或涂刷防火涂料。

六、钢材的腐蚀与防止

1、钢材腐蚀原因: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3、防止主要方法:保护膜法、电化学保护法、合金化、提高混凝土的密实

度和碱度、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第九章木材

本章主要了解木材的构造、物理力学性能。

一、木材的优点

1、优点:比强度大,轻质高强;有弹性韧,承受冲击和振动作用好;导热

性能低,隔热,保温性能好;适当的保养,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便于加工;纹理美观,色调温和,风格典雅,装饰效果好;其弹性,隔热性和暖色调的结合,给人以温馨感;绝缘性能强,无毒性。

2、缺点:构造不均匀,呈各向异性;自然缺陷多,影响了材质和使用率;

具有湿胀干缩的特点,使用不当容易产生干裂和翘曲;养护不当,易腐朽,霉烂和虫蛀;耐火性差,易燃烧。

二、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1、分类:分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类。

2、构造:

宏观构造:木材主要由树皮、木质部和髓心组成。

微观构造:木材是由无数管状细胞紧密结合而成。

三、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1、含水量:

(1)木材中的水:内部有大量的自由水和吸附水,当自由水蒸发,不影响

木材的尺寸变化和力学性质,当自由水完全蒸发后,吸附水开始蒸发,木材的体积和强度均匀发生变化。

(2)纤维饱和点:当木材中没有自由水,而细胞壁内充满吸附水,达到饱

和状态时,称为纤维饱和点。

(3)平衡含水率:当木材的含水率与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称为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2、湿胀干缩(变形):

木材细胞壁内吸附水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木材变形,即湿胀干缩。

3、木材的强度:

木材按受力状态分为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四种强度。

木材强度除由本身组成构造因素决定外,还与含水率、疵病(木节、斜纹、

裂缝、腐朽及虫蛀等)、外力持续时间、温度等因素有关。

四、木材的防护

1、木材的干燥:分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2、木材的防腐:干燥法、防腐剂法、涂料覆盖三种方法。

3、木材的防火:防火浸剂浸渍木材、防火涂料涂刷或喷洒木材表面二种。

五、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较多采用人造木材,常用的有: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丝板、木屑板、

细木工板等。

第十章防水材料

本章主要了解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的关系,掌握各种新型防水

材料的应用。

一、防水材料的分类

防水材料按状态可分为防水涂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涂料、合成高分子涂料

等)、建筑密封防水材料(如沥青嵌缝油膏、丙烯酸密封膏、聚氨酯密封膏、聚硫密封膏、硅酮密封膏等)、防水粘结材料以及防水卷材(如SBS、APP、EPDM、PVC等)。

防水材料按其组成可分为沥青材料、沥青基制品防水材料、改性沥青防水材

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

二、沥青

1、石油沥青:是石油经蒸馏等工序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如汽油、煤油、柴

油等)及润滑油后得到的渣油,或再经加工而得到的物质。

(1)石油沥青的组分主要有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油分是决定沥青流动

性的组分;树脂是决定沥青塑性和粘结性的组分;地沥青质是决定沥青粘性和温度稳定性的组分。

石油沥青的结构是以地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部分树脂和油分的互溶物而

构成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形式有溶胶结构、凝胶结构、溶-凝胶结构。

(2)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防水性:具有良好的防水性。

粘滞性(粘性):是指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塑性:是指沥青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变

形后形状的性质。

温度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的粘滞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性能。

大气稳定性:是指沥青在热、阳光、氧气等大气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抵

抗老化的性能。

2、改性沥青:沥青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对沥青进行改性后的沥青。

有矿物填充料改性、聚合物改性(SBS、APP)和其他改性(再生橡胶改性沥青

橡胶和树脂共混改性沥青)。

三、沥青防水材料

1、沥青防水涂料:是指以沥青为基料,矿物胶体为乳化剂,在机械强制搅

拌下将沥青乳化制成的水性沥青基厚质防水涂料。

主要用于Ⅲ级和Ⅳ级防水等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防水、地下混凝土的

防水防潮以及卫生间的防水等。

2、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是以石油沥青为基料,加入改性材料、稀释剂

及填充料等混合制成的膏状材料。广泛用于各种屋面板、空心板和墙板的接缝处防水密封;也可以用于混凝土跑道、道路、桥梁及各种构筑物的伸缩缝、施工缝等的嵌缝密封材料。

四、新型防水材料

1、新型防水卷材:

(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

建筑材料教案(精编)

《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 (指导性模板Ver1.0版本) 课程负责 人 课程团队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基础必修()专业必修() 公共选修()专业选修() 授课专业填写专业及专业方向名称学生层次 专业教师 课内学时总学时:36 ;周学时:;总学分: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课外学时 及 内容设计合作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自主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授课时间2015 -2016 学年;第1学期;第周至第周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教学资源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筑材料》, 吕智英,徐英等.湖北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课程代码:社,2011年9月 《参考资料名称》,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其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站等,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 《书名》,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教学环境 简要说明课程/项目课内及课外教学的环境设计,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等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学环境的安排与设计等。

教案首页 此项内容可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按照课次或课程/项目单元填写,由各系部自行制定统一要求。 课次/单元1 学时 2 周次 第教学 周 知识单元第1 章,第1~5 节 教学题目绪论 教学环境设计 与组织安排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理论知 识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技术标准和学习方法;掌握建 筑材料的分类 专业技 能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道 德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 通识能 力认识建筑材料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难点: 建筑材料的种类。 解决方法:用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工系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学期:教材名称: 建筑材料理论+实践课 建筑材料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手段:讲授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绪论 (1)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 (2)理解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预算的影响 建筑材料工程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定义 教学过程 授课顺序 1 2 模块 课前准备 复习 授课内容教学组织 1、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 需要时间(min) 2 3引入世界著名的建筑建筑材料的定义20 1、建筑材料的概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入建筑材料的 10 念及分类 2、建筑材料对建定义及分类 分别从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 量、建筑工程造价及资源消耗分20 讲授内容设工程的影响 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3、建筑材料的发对建筑材料的历史回顾,展望建 48 展筑材料的发展前景 4、建筑材料与建联系实际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实 10 筑技术的关系 5、课程学习的目 用对施工技术的影响 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意义10 的 讨论答疑提问:新型建筑学生回答;5

5小结 以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入课程的内 容,对建筑材料进行基本的了解。 5 6 7 作业 教学反思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在多媒体结 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手段:讲授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理解材料的有关热工性质 2、掌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的含义、影响因素 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反映意义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反映意义 教学过程 授课顺序模块授课内容教学组织需要时间 1、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 1课前准备2 2、清检学生人数。 2 3复习 引入 高中物理 密度 密度的概念 密度相关数据的测量 3 5 (一)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况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ρ=m/v) 1、基本物理性质 4讲授内容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况下单位25 体积的质量(ρ 0=m/v )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自强自立》教案 德庆县永丰中学陆荣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09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建筑材料》说课稿

《建筑材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建筑材料》 说课内容: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6方面。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材料性质: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2)材料应用:掌握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特点和应用并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材料检测:熟练掌握质量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素质目标:1)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材料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2)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认知、检测、能力为主线,以实训室为载体,按照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构建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行业新标准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与教法、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 3、教学内容选取: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精简陈述性知识,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先进性。 2)具体内容:14个模块,7个单项能力训练项目。 按照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按照则浅到深,则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3)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选用、砼配合比设计、砂浆的应用、钢材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难点:六大水泥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 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优秀推荐] 中华文化的勃兴北戴河第三中学张春 茹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对话建筑材料教案首页(完整19年)

教师姓名黄良正授课班级市政工程1711,市政工 程1713 授课 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2019年9月8日课时 数 2 授课章节/ 实训项目 名称 水泥基础知识与新型水泥(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泥的种类与生产 2、掌握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3、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4、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掌握水泥材料的基本性质,能够认识、辨别材料。掌握硅酸盐 水泥的技术性质 素质拓展 目标 基础知识的合理利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教学难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教学内容 更新补充 无 使用教具 仪器 无课外作业补充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Ⅰ、复习: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哪些材料,有哪些认识? Ⅱ、新课导入:现阶段土木工程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哪一种材料? Ⅲ、新课 一、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水泥:是一种多组分的人造矿物粉料,它与水拌和后成为塑性胶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系列分类: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 专用水泥——专门用于某些工程的水泥:如道路水泥、中低热水泥、砌筑水泥等。 特性水泥——某种性能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彩色水泥、膨胀水泥等。硅酸盐水泥系列——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经共同磨细而成 二、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类型及代号 1.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类型及代号 硅酸盐水泥——Ⅰ型硅酸盐水泥:不掺混合材料的,代号P·Ⅰ。 Ⅱ型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代号P·Ⅱ 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四、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五、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七、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1、听课要求 2、作业要求 3、出勤要求 4、实验要求 5、成绩评定办法 Ⅳ、小结 通过对材料基本分类和基本性质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流程,并根据工程上对材料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材料。 Ⅴ、作业补充习题

建筑材料教案

XXXXXXXXXXXX学院 建筑材料 教案本 学年 20XX-20XX 第 2 学期课程建筑材料 教材建筑材料 班级专业 总计划课时本学期计划课时教学系(部)教研室 任课教师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绪论 0.1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例如:砖瓦、水泥、砼、木材、钢材等。 这些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没有这些材料,我国的基本建设将一事无成。 0.1.1.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 (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般占到60%到75) 结构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施工各占1/3 某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A=10200平方米,总投资为13.26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87.5万元, 占了总投资的66%。所以,在我国进行体制改革,强调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选择和 使用材料,提出坚固、耐久和造价低廉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才能投标的成功 (成本低、工期短、质量好) 0.1.2建筑材料与建筑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建筑结构就是按材料来分类的。例如:钢结构、木结构、 砖石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建设要求更高的质量。在工业化的现代建筑中要 求建造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建筑物,如:大跨度厂房、高层建筑、桥梁、海港以及给排水、 采暖通风系统。然而,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水平显然是受生产水平的限制的。 例如:美国最大的拱桥长达D=226m,为钢结构;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10 层,高达442m;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3层,高160m。 0.1.3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装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案

《装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是普通高校建筑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根据当前教学与实践的需求,为了使学生对装修材料选择、构造设计与施工工艺等认识实践和有效的运用,且为建筑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应是未来设计师不可缺少的单元教程。 课程第一篇:内容是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掌握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的基本审美理论知识与设计思考思路,明确学习内容、方法与目的。第二篇:是认识各类装修材料性能、设计参数及规范要求。第三篇:是分析了解室内装修各部位的构造、做法及产品选型。第四篇:是认知最基本的装修施工工艺,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类部位机具用法,并积极的促进学生与工程实践相紧密结合。附录:选编了室内装修材料样板与构造工程设计应用范例实录以及部分学生作业。教材图文并蓄,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程,为专业设计和施工方面,提供合理的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装修材料与构造运用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建筑科技与艺术形式迅猛发展的今天,缤纷丰富的现代建筑艺术空间不断涌现。通过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的学习,诣在提高学生对材料与构造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全面概括地了解装修材料、构造与施工工艺,熟悉熟知国家规程规范和基本要求。在把握好理论与实践基础内容的同时,强调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本的原则。倡导加强绿色环保意识,启迪本专业的学生努力研究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充分运用造型、色彩、材质、肌理效果等美学原理,运用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组合创意空间,并赋予环境美的性格特征 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专业的内容,它涉及包括材料的基本理论,构造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应用能力问题。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般设计方法,并具备装修构造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是与所学的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与构造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更是室内环境艺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扩大和训练学生的识别能力、鉴赏能力和综合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在掌握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须在室内设计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左右。 二、教学要求: 1.学习内容 1)建筑设计综合知识 2)建筑材料知识 3)建筑构造知识 4)建筑与装修制图 5)电气、暖通给排水设备知识 6)施工工艺与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doc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含义各不同》(请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福娃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关系)福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看完视频介绍,大家能说出福娃们的名字吗?她们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吗?说明:福娃是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

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这些都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新课教学(提纲)(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发展时期 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2) 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书典籍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教案头 1.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2.1.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2.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2.1.3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比强度 2.3.2材料的变形性质 2.3.3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 4.1 教案头 4.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4.1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必修3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案目标: 知识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原为: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二)难点: (1)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设计思想: ①学法: 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案法、引导启发教案法(通过设计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案情境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案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维扬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案设计: 【引入新课】 (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韩家林小学 XXX 教材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 2、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 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 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讲课稿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31010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Material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工程中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了解各种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并以此为手段进行材料的选购、管理、使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建筑材料,什么是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沥青制品用途、钢材力学性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课程讲授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掌握水泥性质、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掌握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种、技术要求及选用(包括砂、石、水泥、水、掺和料及外加剂),了解沥青材料的基本组成,工程性质及其测定方法,了解钢材的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课堂讨论的形式了解砖、木材、天然石材、高分子材料等性能。 3.基本技能:具备根据设计和施工选用材料初步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不独立设置习题课,某些章节习题随理论教学课堂讲授. 2.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训练。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课题表现等)占10%,实验成绩占20%,课后大作业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1.《土木工程材料》刘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材料》(第二版)吴科如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建筑材料》毕万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土木工程材料》郑德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二、中文摘要

最新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 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 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2、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 三、汇报活动成果: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课本的第五单元,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

建筑材料课程及辅导教案

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

建筑材料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 第1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讲述: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本章重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难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 本章要点: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基本概念: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强度、弹性、塑性、硬度、耐久性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与水有关的性质; 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本章学时安排:与绪论一起共7学时 本章基本内容: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材料的组成 (1)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表示。金属材料以元素含量来表示。化学组成决定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影响着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矿物组成:材料中的元素或化合物是以特定的结合形式存在着,并决定着材料的许多重要性质。矿物组成,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中化合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化学组成不同,有不同的矿物。既使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条件下,结合成的矿物往往也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也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样,有其各自的基本组成,决定着同一种类材料的主要性质。所以说,认识各类材料的基本组成,是了解材料本质的基础。 2.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决定着材料的许多性质。一般从三个层次来观察材料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1)宏观结构(亦称构造)用放大镜或肉眼即可分辨的毫米级组织称为宏观结构。 材料的宏观结构中常含有孔隙或裂纹等缺陷,对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材料的宏观结构较易改变。(2)亚微观结构(显微或细观结构)由光学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米级组织结构。该结构主要涉及到材料内部的晶粒等的大小和形态、晶界或界面、孔隙、微裂纹等。一般而言,材料内部的晶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则材料的强度越高、脆性越小、耐久性越好;不同组成间的界面粘结 或接触越好,则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越好。材料的亚微观结构相对较易改变。 (3)微观结构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的原子或分子级的结构。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晶体(或非晶体),其键的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共价键和离子键等共同联结,如方解石、长石及硅酸盐类材料等。这类材料的性质相差较大。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901班、90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笔记1授课教师:秦云山901班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五节(双周)903班:每周五第二节(双周)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意义:经过两年中华传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对祖国的文化表产生了较浓郁的兴趣,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青少年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3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传统节日等; 4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5中华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6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7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在黄河流域产生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8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