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 对柳林县盘子文化的认识

合集下载

山西柳林盘子会——独具黄河黄土高原风情的东方狂欢节

山西柳林盘子会——独具黄河黄土高原风情的东方狂欢节
十三 送灶 开始 , 直到次 年正 月 十五 元宵 节 , 长达近 一
繁衍 生 息 。洪 荒 时 代 , 文 先 祖 大 禹在 柳 林 “ 蛟 人 凿
龙壁 , 改堵 为疏 ” 使 “ , 黄河 归 道 , 天下 水 患平 息 ” 柳 ,
个月 时 间 , 由大 大d t 十几 个 节 日组 成 的传 统 大年 ,J ,
“ 国边 邑” 赵 。公 元 59年 的北周 大 象 元年 , 林 一 7 柳
带 曾设 “ 湖郡 ” 置 “ 湖 县 ” 成 为 黄河 中游 跨 河 定 , 定 ,
宵节期 间 , 当地老 百姓都 要 围绕 堪 称 “ 夏一 绝 ” 华 的
柳林 盘 子 , 举行 一 系 列 丰 富多 彩 的 年俗 活 动 。这 里
关 键 词 : 子 会 ; 林 ; 俗 文 化 盘 柳 年
中 图分 类 号 :K 9 . 82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8— 8 4 2 1 ) 1— 0 9— 4 10 73 ( 0 0 0 00 0
“ 竹声 中一 岁 除 , 爆 春风 送 暖 入屠 苏 , 门万 户 千
建 制 的政治 、 济 、 化 中心 , 延 70余年 。 经 文 绵 0
悠 久 的人文历 史必 然孕 育厚 重 的地 域文 化 。千
民间欢度 春节 的氛 围 , 众 多 中外 民俗 专 家评 价 为 被
“ 方 的狂 欢节 ” 东 。
百 年来 , 在柳 林这 块饱 浸 中华 文 脉 的神 奇土地 上 , 人 文荟 萃 , 彩 星驰 , 俊 以黄 河 文化 , 土风 情 为 主 要特 黄 征, 遍及 城 乡 的秧 歌 、 则 、 唱 、 纸 、 曲 、 会 弹 剪 九 面塑 、

我家乡柳林的盘子文化

我家乡柳林的盘子文化

家乡柳林的盘子文化我来自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一个位于吕梁山麓,黄河东岸历史悠久的小县城。

在这里每年的元宵佳节都会以一种叫“盘子”的特殊物品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民俗祭祀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统称为“柳林盘子”。

柳林的盘子文化核心必然是“盘子”了,对于其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五种说法:其一,取“盘”、“盼”谐音,“盼子’’即为“盘子”;其二,古建筑砖与木结构之间有一支撑物称为“盘子”,“盘子”可能移植于此;其三,与盘瓠有关,因为盘瓠是主管人类繁衍的生殖神,“盘子会”又称“小子会”,所以“盘子”是祈求子嗣的一种特定的名称;其四,“盘子”这种立体艺术形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型的盘子,里面摆放祭神的所有供品。

供品尤如摆放于一个木盘。

五、古代祭神时,摆放香裱供品用一长方形“木盘子”,祭毕,带回。

后摆放供桌,搭上布棚,成为固定祭;祀场所,逐渐变为现在型状,其名称源于古代祭祀用的“木盘子”。

外在表象上“盘子”集建筑、雕刻、绘画、宗教于一体,被形象地称为"浓缩的庙宇,扩大的神龛"。

据考证盘子起源于唐玄宗开元时期“搭神棚”的祭祀活动活动。

到明朝中期,随着柳林地区经济的发展,原始的神棚不能适应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开始有匠人模仿唐代之“祭盘”,将民间庙宇与神像按比例缩小,精雕细刻,油漆彩绘,活卯活鞘,易装易拆易保存。

这种浓缩的庙宇比用砖木修建的庙宇造价低,一般高约三到四米,有四角或六角,有单层或双层,内分几个神龛,供奉天官、财神、观音等神像,凡是常见的庙宇神灵,几乎全部供于一座阁楼之中。

盘子的绘画主要分布在内装板上,主要以各种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神话传说为主。

如四大金刚、十八罗汉、麒麟送子、观音菩萨、二十四孝图等。

因此,它实质是一座不分佛道的浓缩性寺庙。

一座盘子就成为一处民间祭祀场所,活动场地可大可小,很受民众欢迎。

到明末清初,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盘子会。

“盘子”的建筑材料多采用质地细密而又硬实的上等木料制作而成。

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象征的秩序与传播

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象征的秩序与传播

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象征的秩序与传播作者:王娟来源:《新闻传播》2018年第10期【摘要】“盘子会”是山西柳林年节仪式中以祭祀为核心的庙会文化,本文拟通过对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及其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逐步探析其对柳林县各村落社会秩序的象征性建构和展演作用,据此探讨媒介仪式在“盘子会”的文化传承中的传播作用。

【关键词】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象征;秩序;传播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山西吕梁柳林县,“盘子”作为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载体,每年元宵期间,当地人都要围绕“盘子”,举办“盘子会”,开展一系列有趣的民俗活动,这种万人空巷的欢度景象,被众多民俗专家评价为“东方的狂欢节”。

“柳林盘子会”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拟通过对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及其过程做全面的分析,进而逐步探析其对柳林县各村落社会秩序的象征性建构和展演作用,据此探讨媒介仪式在盘子会的文化传承中的传播作用。

一、柳林盘子会及其仪式(一)柳林盘子会“盘子”,取“盼”音,即为“盼子”。

盘子会又称“天官会会”、“小子会会”,这是因为,柳林民间供奉的是“天官爷”,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

“盘子”是柳林盘子会的核心,它是早期当地人对“祭盘”的俗称,起源于远古的“搭棚祭神”活动,是唐朝“祭盘”仪式的传承,如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盘子是一种制作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高约三四米,多角多层,风格独特。

这种木制建筑多采用坚硬美丽的上等木料精雕细琢而成,它融入了我国园林中的亭台楼榭、飞檐斗拱的技艺和国画的艺术精髓,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整个建筑工艺匠心独具,层楼叠榭,极其美观。

根据每个盘子的自身结构差异,供奉神龛数量也各有不同,有天官、财神、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等,其中天官是盘子所祭祀的主神,因此,每个盘子都标有“天官赐福”字样。

柳林文化

柳林文化

7000万婚礼的究竟?
邢利斌是山西省柳林县留誉镇人,今年45岁, 199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目前是山西联盛集团董 事局主席。 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说: 网上很多信息是不实的,你们是第一个来实 地采访的媒体。坦率地说,我不后悔,我没有做 错什么事。我反对浪费,但我也不要做个守财奴。 财富二次分配没什么不好,最终都归于社会。但 我还是在家里自我封闭了3天,我感到忧虑。
粉色的即为所谓的“小鸟”
2.九曲阵
“转九曲”是灯节时人人参与的一项活动,又叫 “转灯”,人们用高粱秆栽成一个四方形的图阵,上面 再放上用泥做的油灯。“九曲”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 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有人把九曲称为“九曲黄河阵”。 夜幕降临,360盏油灯同时点亮,锣鼓唢呐齐奏,秧歌队 打头进入九曲连环阵。俗话说:“转九曲,消灾驱病, 人活九十九”。因此,转九曲男女老少,人人不误。 参加转九曲的人往往很多。有很多是求财的、求官 的、求吉祥的、求平安的。
柳林文化
碗 团 文 化
红 枣 文 化
芝 麻 饼
九 曲 文 化
剪 纸 文 化
盘 子 文 化
民俗文化
1.盘子会
“柳林盘子会”又称“天官会会” ,是流行与柳林县 一代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盘子”是一种制作精美的组合 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被人们称为“放大的神阁子”。 “盘子”在民间有许多说法,最主要的中心活动是求 子,不生育或生了女儿想要儿子的夫妇们都要到盘子上去偷 供献的面塑。有的偷一对“小鸟”,如果心愿的偿,他们就 会用几倍几十倍的供品来还愿,于是,“盘子”的周围就挂 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红灯笼,上面写的最多、最大的就是“有 求必应”。 “盘子”活动期间周围张灯结彩,高撘彩盘,配以秧 歌、弹唱以来年祈求风调雨顺。
文化柳林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盘子作文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盘子作文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盘子作文
《柳林盘子》
咱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柳林盘子。

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去逛柳林的大街,正走着呢,突然就看到前面好热闹,近前一瞧,嘿,原来是个特别精美的盘子摆在那儿。

那盘子可真是漂亮啊,上面雕龙画凤的,真像一件艺术品。

周围好多人都在那指指点点,说这盘子有多好多特别。

我当时就好奇啊,不就一个盘子嘛,能有多了不起。

结果凑近了仔细一看,哇,那工艺简直了,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到位,就连那龙的鳞片都好像能一片片数清楚。

这制作盘子的人得有多厉害的手艺啊!我就站在那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神奇。

后来我才知道,柳林盘子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盘子,它承载着柳林的文化和传统呢。

每个盘子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寓意。

就像那个我看到的盘子,说不定就蕴含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真别说,咱柳林县的这个盘子啊,真的是特别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每次想起那次看到盘子的经历,我就觉得柳林县还真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就
因为这个小小的盘子,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感情和认识。

这就是咱柳林县的盘子,有意思吧!。

柳林民俗文化总结

柳林民俗文化总结

柳林民俗文化总结引言柳林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小县城,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柳林,人们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风俗,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柳林的窗口。

本文将总结柳林民俗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活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

柳林的民俗特点柳林的民俗文化深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的影响,独具特色。

以下是柳林民俗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1. 宗族文化的传承在柳林,宗族文化被视为重要的血脉纽带。

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和族谱,世世代代的人们通过祭祀和祈福来维系族群的凝聚力。

这些祭祀活动包括祭祖、祈福和家族聚会等,是柳林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农耕文化的传统柳林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文化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示。

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的传统节日在柳林被庆祝和纪念,人们会举办农耕文化展览和农具展示,以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 神话传说的流传柳林地区有许多美丽的民间神话和传说,这些故事通常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关。

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这些神话和传说在世世代代之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统节日的盛大庆祝柳林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和赏月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柳林的重要民俗活动柳林不仅有独特的民俗特点,还有一系列重要的民俗活动,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活动:1. 歌仔戏演出歌仔戏是一种流行于柳林地区的戏曲形式,被誉为“中国西洋歌舞剧”和“东方歌剧”。

每年,柳林都会举办大规模的歌仔戏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

演出的剧目通常是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

2. 舞狮表演舞狮是柳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

表演者身穿狮子头和身体的服装,以模仿狮子的动作表演。

舞狮表演具有独特的节奏和动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驱邪、祈福和庆祝的意义。

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象征的秩序与传播

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象征的秩序与传播

2018.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山西吕梁柳林县,“盘子”作为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载体,每年元宵期间,当地人都要围绕“盘子”,举办“盘子会”,开展一系列有趣的民俗活动,这种万人空巷的欢度景象,被众多民俗专家评价为“东方的狂欢节”。

“柳林盘子会”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拟通过对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及其过程做全面的分析,进而逐步探析其对柳林县各村落社会秩序的象征性建构和展演作用,据此探讨媒介仪式在盘子会的文化传承中的传播作用。

一、柳林盘子会及其仪式(一)柳林盘子会“盘子”,取“盼”音,即为“盼子”。

盘子会又称“天官会会”、“小子会会”,这是因为,柳林民间供奉的是“天官爷”,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

“盘子”是柳林盘子会的核心,它是早期当地人对“祭盘”的俗称,起源于远古的“搭棚祭神”活动,是唐朝“祭盘”仪式的传承,如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盘子是一种制作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高约三四米,多角多层,风格独特。

这种木制建筑多采用坚硬美丽的上等木料精雕细琢而成,它融入了我国园林中的亭台楼榭、飞檐斗拱的技艺和国画的艺术精髓,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整个建筑工艺匠心独具,层楼叠榭,极其美观。

根据每个盘子的自身结构差异,供奉神龛数量也各有不同,有天官、财神、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等,其中天官是盘子所祭祀的主神,因此,每个盘子都标有“天官赐福”字样。

盘子上的内板绘画美妙绝伦,惟妙惟肖,非一般能人可以完成的,其主要以各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神话人物为主,如四大金刚、二十四孝图、十八罗汉、八仙等。

而置于盘子中的面塑、香炉、彩灯以及盘子前的旺火,更使得盘子壁画中的图案和神仙显得栩栩如生。

(二)柳林盘子会仪式1.对仪式的理解早期,仪式一直被视为一种宗教形式。

元宵节(柳林盘子会)

元宵节(柳林盘子会)

2008年1月,柳林县邀请了刘铁梁、赵世瑜、高丙中等20多名民俗专家,在柳林县召开了柳林盘子文化研讨 会,对盘子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了系列意见和建议。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柳林县文化馆获得“元宵节(柳林 盘子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从2002年开始,柳林县于每年元宵节前后,连续推出了六届盘子文化艺术节,组织大型盘子汇展,最多时沿 街展出盘子28个。 2018年2月27日,第二届穆村古镇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穆村开幕,当地居民围绕一个叫“盘子”的物品,举 行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影视制作 2001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到柳林拍摄柳林盘子,在《百家故事》栏目中推出了长达17分钟的专题片。 1999年、2000年、2002年山西电视台《人说山西好风光》栏目三次到柳林拍摄柳林盘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传承状况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柳林盘子会柳林盘子会作为晋西春节民俗中特色的春节文化元素,是柳林县柳林镇、穆村镇一带春节民俗活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林盘子会活动一般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和正月二十五的添仓节举办,民众主要祭祀天官爷、送子娘娘等神 仙,以此来期盼新的一年生活吉祥如意。盘子会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它还承载着民众的信仰文化。
谢谢观看
柳林盘子会明清时期的柳林盘子会带有明显的商业特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柳林盘子会也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其经营特点以及营销意识逐步淡化、萎缩,基本演变成了一种纯民俗的文化现象。
柳林盘子会围绕盘子展开,盘子是一种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实际相当于放大的神阁子,柳林盘子定 形以后,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008年6月7日,元宵节(柳林盘子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Ⅹ-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作业
对柳林县部分文化现象的粗略认识
短短六周文化地理课非常快的结束了,董老师信手捏来的上课方式独特非常,通过在讲解文化的过程中穿插许多为人处世的经验方法和教训总结,如果你不经心的去听,你只能感觉到老师的语态幽默,但是如果你仔细听老师的讲解,却发现大有不同、拨云见雾。

说实话,董老师讲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在每节课结束后我都会把老师的独特见解和爸妈、朋友们说说,大家也都觉得在理。

在最一节课上,董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用文化的四层面,五要素及各层面影响因素分析你身边(最好是家乡)的文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乍一想,觉得挺简单的,不就是说自己家乡的文化么,可是仔细琢磨就发现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却不如所想的那般熟悉,看来传统的“乡土之情”也在慢慢丧失,但是在专门跑了一次家之后,忽然觉得确实应该说点什么,于是便有了以下我对家乡部分文化的一点粗略认识。

我的家乡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由于是地理专业的学生我觉得介绍地方一定得加上地理位置,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吕梁山麓,黄河东岸,东与离石区、中阳县交界,南临石楼,北毗临县,西临大河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县为邻。

以县城柳林镇为中心,南北长54.75公里,介于东经110°39′45″~110°05′33″、北纬37°08′53″~37°37′28″之间。

总面积1287.29平方公里。

当然不得不说我们县煤炭资源丰富,发于煤也困于煤,当然这是后话。

柳林县的文化特别有特色,在这里我主要想说的还是柳林县的盘子文化,这是我们县特有的文化现象。

盘子文化是附属于柳林县的年俗文化之中的,除了盘子会,我们当地还有转九曲和扭秧歌,也可以说盘子文化是本地区年俗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盘子主要是在元宵节的那几天,按我们的话说有了盘子元宵节才能红火,我们当地人围绕一个叫“盘子”的特殊物品,
举行一系列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这一活
动被称为“柳林盘子”,由于它集建筑、雕刻、绘
画等艺术于一体,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浓缩的庙
宇艺术”。

“柳林盘子”活动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二、
三开始,到正月十五达到高潮,搭盘子是“柳林盘
子”活动的开场戏,盘子活动的组织一般是由群众
自发形成。

“柳林盘子”在我们的叫法中也是不一
样的,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村镇叫“搭神棚”,有的称作“天官会会”、“小子会会”,但是我从小到大也只知道盘子这个名字。

看过盘子的人就会发现,其实盘子是一种人造的木制小阁楼,但是又与普通所见到的不同,我更愿意称它为小庙宇,它形似庙宇却又可拆可移,更多的时候也可看作是一种祭祀神龛,那么我们为什么把它被称之为“盘子”?从名字上来说,我们当地人特别喜欢“盘”字的意思,盘,圆,(我们县当地的著名小吃“碗团”名称也是如此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团圆也预示着周全,它代表了做事情的成功之道,因为从地理位置看,柳林县东依吕梁山,西邻黄河,交通便利,素有秦晋门户之称,明清时期,黄河岸边设军渡,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这里,形成了特有的商业文化,并发展成为商业重镇,所以说盘更代表了种期待,这种解释我觉得是合理的,因为盘子是每到逢年过节时才有的,人们将对来年生意兴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以盘子祭祀的形式得以寄托,我们可以从从盘子上“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金榜题目”的神话故事彩绘和雕刻上就可以发现这一历史痕迹,而且开了的那几天,大部人都要去盘子上拜香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幸福。

在文化地理中,我们强调文化的四个层面:器物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意识层面。

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看看:
器物层面上,搭盘子所花费时间的长短依据盘子的大小和构件而定,少则七八个小时、多则两三天,盘子的结构则可以分为木制和铁制,还有的为几种材料混合构筑,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一般要将其分为近200个组件,安装、套插自如也便于保存,盘子从造型上看多层多面,不仅庭台楼榭还有飞檐斗拱,一些人物神兽更是栩栩如生,所有的这些都出自于本地的艺人工匠,选材也是本地物品,所以首先从器物物质方面就为这种文化奠定了其基础;从行为层面来说,盘子文化中所体现的是是人们对于盘子的认可是对其表现出的一种行为习惯,我们县曾经阻止过这样的风俗行为,但是得到了人们的强烈反对,人们认为这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风俗习惯,融入血液无法更改,所以每当那个时候人们便自发的组织起来了;在制度层面上讲,法律、制度、习俗、规范、准则、组织形式都属于制度层面,在盘子文化中也确实能够体现这一点,在前文介绍盘子是提过,盘子活动的组织一般是由群众自发形成,组织实施的成员叫纠首,主要由区域内的男户主轮流出任,纠首的多少视区域的大小和活动的规模大小而定,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纠首中还有一个领头的叫“主人家”,主人家的产生一般是从轮到的这班纠首中推选,而这个人也一般是那种德高望重有责任心有威望的的人(当然按照《百鸟朝凤》中焦三爷说法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到“百鸟朝凤”的殊荣),这种约定成俗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制度,正式文化的体现,也证明了盘子活动是一种长久以来
的文化,而且据可靠记载,现存最古老的盘子在距柳林县城两公里的穆村镇沙曲村,出自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随几经战乱后运动,但盘子仍然保存完好,由此观之,盘子文化由来已久,历史悠久;从意识层面说,又得说它的由来,柳林军渡是商贾集中之地,所以盘子承载了人们所有的美好期待,人们在搭建盘子、祭奠神灵的时候,态度诚恳,行动积极,这都表现出来人们对其的认可与一种传统形式的民俗信仰,也深深的把这种信仰这种感受这种文化表现形式根植于我们当地人们的心中,确实是,没有意识思想方面的寄托又怎么会有对这件事情的如此高的思想凝聚力与组织集聚力。

在文化要素中,我们提到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从这个方面来看盘子文化也有一定的探索,通过上文的说明也可以看出盘子文化是传统的庙宇文化、信仰文化,是劳动任命对未来生活得寄托与期待,所以这体现了当地人,至少是传统当地人的共同价值观。

我们还讲到语言符号要素,其中的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或性质、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盘子建筑精美巧妙,整个盘子构造没用一根钢钉等现代工程技术,全部采用传统建筑中榫卯结合,画面精致,美轮美奂,我之前觉得没什么,可当我再次回到家乡看到之后不得不赞叹这等艺术之精美,体现了其抽象性和普遍性,也让人感觉到盘子文化体现的柳林人民对自然社会的表述、理解,也展现了他们的以自身命运的思考。

文化要素的第三点说的是规范体系,同样的,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体现,整个盘子的选址搭建,“主人家”的选择具有极其严格的规范与规则,所以在这个上面我觉得它体现了一种对自身信仰尊重的具体的价值观价值信念。

第四点我们说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其实长久以来盘子活动的整个流程什么的都是群众自行组织,但是在国家整个对民俗文化保护的推进下,盘子文化才开始在政府的扶助和支持下更加顺利的进行,而柳林盘子会更是在在2008年收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因素的最后一点中,说的是物质产品,显而易见,盘子文化始终是种寄存于实体物质——盘子上的文化,其展现方式也体现了在盘子文化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和能力。

在柳林的整个文化中,其实也可以说在整个山西地区,盘子作为柳林县特有的一种民俗性载体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有着突出的民族性和大众性,放眼全国,他也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以上就是我对盘子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