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试 题 (卷)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A 中大西洋工业区;B 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 北美工业带()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A 英语、德语、意大利语;B 德语、荷兰语、法语;C 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10、地名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

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A 临汾、蚌埠、三门峡;B 王家坪、沁源、神池;C 天津、辽宁、风陵渡()11、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A 毗湿奴教派;B 湿婆教派C 性力教派()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

下列哪一组国家为信奉新教的国家A 西、葡、意、法、爱;B 英、德、美、加、澳;C 俄、罗、保、希、塞()13、烧田聚落属于古代聚落的一种类型,在当前的世界上仍有存在,主要分布在:A 热带季风区和热带沙漠区;B 温带季风区和温带草原区;C 热带雨林区、热带季风区和热带草原区()14、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居第二位的城市人口为170万人,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为:A 3 ;B 1/3 ;C 1/5 ()1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圆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A 400美圆;B 800美圆;C 1000美圆()16、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被称为:A 政治地理现象;B 政治地理单元;C 政治地理结构()17、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除环境感知和最大效益原则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什么A 性别及年龄;B 旅游偏好;C 职业及学历()18、国家权力又称综合国力,它由八大要素组成。

除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和国民士气七大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是什么A 地理位置;B 政府的质量;C 社会制度()19、“心脏地带”学说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地理学家创立的A 斯皮克曼;B 柯恩;C 麦金德()20、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的研究报告发表后,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可持续发展的热潮。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人文地理学》模拟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人文性。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心理文化区。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年龄结构。

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学说。

5.___是指___、___和___。

6.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8.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英国政治地理学家___提出了“地缘政治学”学说。

10.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___创立的,创立了工业区位论,___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项,把所选择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C)。

A.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___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D)。

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C.中庸之道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C)。

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D)。

A.中国B.伊拉克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C)。

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A)。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A)。

A.中等规模国家B.大规模国家C.小规模国家D.超大规模国家得分评卷人1.在中国,最晚形成的方言是哪一个?A。

(完整word版)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完整word版)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卷(A)年级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A。

人地相关论 B.生态论 C.适应论D。

环境决定论2。

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

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3。

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A.大豆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C。

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D.辣椒(墨西哥、秘鲁) 4。

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A。

沙特阿拉伯B。

以色列C。

伊拉克D。

埃及5。

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A。

英语 B.日本语C。

西班牙语D。

印地语6。

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A。

欧洲B。

亚洲C。

非洲D。

大洋州7。

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A.大国B。

中等国 C.袖珍国D。

特大国8。

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A.吴方言B.客家方言C。

赣方言 D.闽方言9。

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A.美国B.印度C。

梵蒂冈D。

印度尼西亚10。

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A。

日本1 B.巴基斯坦4 C.俄罗斯130+ D.中国56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1。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

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

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5。

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2。

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内在性因素)(╳)P88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

( ╳)P92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6。

佛教是民族宗教。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3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学年第学期1.人文地理学:2.政治地理学;3.文化区:4.传染扩散:5.人口自然结构;6.地理物象:7.地理人种:&可持续发展;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

请在题后的括弧里填上正确答案的代号A或B 或C)1、“地理学” (Geographe)这一需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徳:C希罗多徳()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麦金徳:B森普尔:C白兰士()3、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A书而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4、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刺激扩散5、“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徳”和''中庸之道”文明起源三原则是下列哪一位历史学家提出来的A汤因比:B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6、2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岀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B髙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7、根据普雷徳行为矩阵的基本理论,越接近矩阵的哪个位置所选择的工业区位便越接近最佳区位A左下角:B右上角:C右下角()题号—* 二三四五七八总分分数评卷人复查人院系:城环学院专业: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试卷号: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琼a 的11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A中大西洋工业区:B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北美工业带()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A英语、徳语、意大利语;B徳语、荷兰语、法语;C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10、地划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

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A临汾、蚌埠、三门峡:B王家坪、沁源、神池:C天津、辽宁、风陵渡()X、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A毗湿奴教派:B湿婆教派C性力教派()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岀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30×1分,共30分)1、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前三个顺序可颠倒);物质文化基础性时代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后面这五个顺序不可颠倒)2、地区间城乡间城市间(顺序可颠倒)3、物理距离时间距离价格距离(顺序可颠倒)4、索尔(苏尔)5、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印欧语系、罗曼语族6、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生物环境7.胡焕庸漠河腾冲8.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二、名词解释(4×4分,共16分)1、文化区(可举例说明):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大体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如汉语分布区)、功能文化区(国家、省市等)、乡土文化区(妈祖信仰分布区)。

2、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和过渡,即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3、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4、国家(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三、选择题(10×1分,共10分)1、B;2、C;3、A;4、D;5、B;6、B;7、A;8、C;9、C;10、D;四、判断题(5×1分,共5分)1、√;2、√;3、×;4、√;5、√五、简答题(4×6分,共24分)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等,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以复杂的方式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但他们只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对人口分布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条件等。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16.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Zzz6ZB2Ltk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19.
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dvzfvkwMI1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A、汉一藏语系B、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D、科依桑语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得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
阅卷人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分别是:①、②、③、④、⑤.2.
传统农业有、、、四种类型3.
.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可遗传,而文化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是后天的②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世代传递,而文化的继承则是横向联系,文化特点不仅为该群体所继承,还通过多种方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向该群体以外的文化群体传播,速度比生物传递要快.③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④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y6v3ALoS89
)家用电器工业比半导体工业扩散与转移的更快.< 5.
.<)6.种族是指在社会文化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7.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8.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具有距离偏移的规律性)首都是一国经济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9.人口文化构成是各种文化指标下的人口占文化总人口的比重.< 10

大学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1)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地理)方面最为广泛的学科。

2)以下不属于地理研究的内容的是(气候变化、地壳运动、人口迁移、经济发展)。

3)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地图绘制工具、研究方法、地球观测仪器)。

4)地球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5)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6)印度位于亚洲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

7)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岩石和石油、水和盐、植物和动物)构成。

8)我国唐山地震发生在(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

9)全球最大的淡水湖是(乌苏里江、东非大裂谷湖群、尼罗河、五大湖)。

10)热带风暴登陆海岸后会形成更猛烈的(台风、地震、沙尘暴、雷雨)。

11)地理上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的标准是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经度0°、长江为分界线、南极圈为纬度0°、赤道为分界线)。

12)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使得南美洲的(较干旱、较寒冷、较潮湿、较温暖)。

13)地理上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方位、温度、高度、湿度)。

14)火山爆发出的岩浆流到地表上后被称为(熔岩、火山灰、泥石流、冰川)。

15)杨子姗教授潜心研究和推广的“绿色能源”指的是(太阳能、化石能源、核能、煤炭能源)。

答案: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地理2)经济发展3)计算机软件4)亚洲5)亚马逊河6)南部7)铁和镍8)1970年代9)东非大裂谷湖群10)台风11)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经度0°12)较潮湿13)方位14)熔岩15)太阳能2.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请简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应力积累,当承受的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发生断裂和滑动导致地震。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人文地理学2、城市化3、综合国力4、文化5、国家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9、简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分类角度)四、论述题(1×11分=11分,任选一题)1、论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综合国力2、文化3、人文地理学4、城市化5、国家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1、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简述国家权力要素。

1、分析论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填空题:(20空,共20分) 1.区域性,综合性 2.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3.性别构成,年龄构成 4.人口压力说,宴享说 5.伊斯兰教6.胡焕庸,腾冲 7.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8.旅游动机,经济、社会和环境 9. “心脏地带”10.韦伯,市场 11.当代人,后代人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5 A D C D C 6-10
A D
B D A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文化区(可举例说明):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2分),大体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如汉语分布区)、功能文化区(国家、省市等)、乡土文化区(妈祖信仰分布区)(2分)。

2、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和过渡,即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3分)。

它旨在揭示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1分)。

3、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2分)。

4、国家(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
理单元(4分)。

5、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现象(映像)(2分),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2分)。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1、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参考答案: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分)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2分)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2分)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2分) 2 2、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参考答案: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等,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以复杂的方式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3分) 2.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但他们只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对人口分布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社会因素,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条件等。

(5分) 3、简述国家权力要素。

参考答案: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八个要素: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府质量。

(每一个要素简述一下。

正确简述一个要素得1分)
五、论述题:(共1小题,共16分) 1、分析论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
展。

(5分)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如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6分)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