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三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2023年高三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2023年高三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2023年高三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环境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增强知识面和文化素质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2023年高三地理期末考试即将结束,下面就对该卷试卷进行质量分析。

一、试卷难度本次试卷整体难度较大,其中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但是填空题难度较大,考察知识点细节较多,需要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细节和语境,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均是基础知识,但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全面和熟练,提高了难度。

主观题与客观题差异较大,部分主观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试卷评价1. 常考重点偏少试卷中虽然涵盖了大部分的课程要点,但是高频点稍稍少了一些,此部分考察的题目基本上是学生在平时的实践、实验中接触较多并需要反复练习的,是存在考生积累欠缺的地方。

2. 知识点相对分散本次试卷的题目侧重点评价地球自然系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没有体现出针对某一地理方面进行的深刻探讨,这种情况根据平时听课、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和积累知识,考生自己也应该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3.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虽然选择题在题型上存在一定的变化,要求考生解读地图和图表,但试卷整体难度还是适中的。

主观题量较大,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思考和文章写作的能力,此部分对考生主观应用能力的考验比较大。

三、试题建议1. 推出常考重点针对本次试卷中常考重点偏少的情况,老师们可以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推出一些教材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和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深度探究和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理解能力,尤其是简答题部分,老师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讲解、反复强化。

2. 知识点可以重新梳理本次试卷的试题难度相对较大,而且知识点的考察比较分散。

因此老师们可以针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每个模块的尾部给学生进一步的简要评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整理成层次化的体系,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记忆。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命题是学校命题,分值为100分,,试卷一共设置了两种题型共16个小题。

11题单项选择题,共44分,5题综合题共56分。

试题特点:1、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本套试题以考察地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地学的核心知识,都是学生最常见的知识,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2、注重能力考查(图像形式多样),地理学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读图、析图的能力,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本套考题中图像形式多样,有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地图等,体现了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3、试题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考生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沉淀严重不足,导致概念不清。

(2)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

(3)答题不规范,阐述能力差。

(4)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审题不准,不会用思维和方法答题,二卷失分严重。

(5)综合能力不足。

2、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学生不重视教材,只重视教辅资料,盲目地、大量地、“认真地”做题。

(2)平时学习只在乎结论的得出,不思考(或不重视)得出的过程和方法。

(3)太爱记文字(死记笔记,越记越死),不关注图表。

导致图文结合能力差。

(4)只做题,不反思。

三、复习建议及实施措施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

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

并且指导学生整理小专题,使理论体系化。

2、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

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

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海阳四中地理组纪玲期末统考已经结束,通过总结学生答题和分数情况,发现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欠缺,在能力方面还需要大力培养,现总结如下:一、试卷得分情况分析、学情分析四个文科班地理成绩:6班:优生(72分):5 军检(65分):127班:优生(72分):4 军检(65分):914班:优生(72分):3 军检(65分):1415班:优生(72分):2 军检(65分):9我校文科学生总体情况基础较薄弱,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的同学上了高三以后虽然很刻苦努力,但由于方法不当,效果不佳,成绩不是很理想。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特色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内容上自然地理的比重与人文地理相当,区域相关知识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融合比较好,对学生今后的复习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总体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

主要特点:1.试题情境图文结合。

全卷共设计了15幅图,图像类型多样,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图像信息的基本能力。

2.试题以现实地理现象或以虚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来展开,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如选择题第6、7、8、9题,利用铁路定线是线路起止点和必须经过的城市A、B、C图考察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而我国某地棉花种植及相关产业链图主要考察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3.围绕高考考纲,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二)试题分析选择题:分10个题组和独立成题的试题,着重考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涉及区域地理、选修《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景,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提供丰富的新材料、新情景和形式多样的地理图表,使学生不断适应获取新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高考新要求;突出对“有用地理知识”的考查,如12、13题车速的变化及车流量的检测,逐步与新课程接轨;强调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图文结合考查,同时兼顾热点问题,如10、11题人口问题、家庭农场问题。

高考地理卷子期末分析总结

高考地理卷子期末分析总结

高考地理卷子期末分析总结地理是高考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考生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卷子的内容进行期末分析总结,希望能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考地理卷子的总体情况。

根据往年的高考题目,地理卷子一般分为选择题和解答题两个部分,选择题所占的分值较大,解答题则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解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

从分值上来看,选择题一般占80%左右,解答题占20%左右。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优先关注选择题的练习和复习,同时也要注重解答题的训练和提高。

针对选择题部分,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要做好选择题,要求学生对地理课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其次,解答选择题要善于分析题干和选项,做到有的放矢。

有时候题目会附带一些干扰项,考生要通过分析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此外,对于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要有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选择出正确答案。

解答题部分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解答题的准备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熟悉解答题的命题规律和要求。

解答题一般会给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考生需要明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提供准确、完整的答案。

其次,解答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一些涉及地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题目,考生需要通过运用地理知识和逻辑分析,给出合理的答案。

此外,解答题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考生在答题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切忌答非所问或表达不清的情况。

总而言之,高考地理卷子的备考分析总结需要从选择题和解答题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备考选择题时,要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善于分析题干和选项,做到有的放矢;在备考解答题时,要熟悉题目要求,具备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监测一分析(地理)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监测一分析(地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测(一)地理学科试卷分析(三)试题质量总体评述地理试题的设计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内容要求,贯彻了新课程等级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试题立足对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等基本学科素养的考查,注重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鉴别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有效信息的技能,以及考查判断、评价、表达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力求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学科素养试卷整体设计从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考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发现世界、了解社会、关注生活。

题目设置上以真实区域为背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客观、真实信息呈现,使设问风格与创设情境高度融合,让考生能够“知区域,识问题,析原因,谈措施”,全卷秉承能力立意的宗旨,全方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试题依托“天津文创产业及其发展”“重庆武隆撂荒地治理与生态保护”“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建设对周边区域影响”“工业城市柳州的产业结构优化”“信江沿岸河口古镇的商业发展”等多组材料分别设计题目,并以文字、数据、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信息,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及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在使考生地理思维水平得到了较好的区分的同时,也体现了地理等级考试所应有的教育功能与作用。

例如选择题第1-2题,以天津文创产业及其发展为背景,运用“年画娃娃钥匙扣”“五大道建筑便签”“天津之眼明信片”“博物馆藏品雪糕”四幅天津文创产品照片为图片信息,考查了天津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学科知识,突显了区域认知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2.原理迁移应用,注重探究过程整套试卷在选材上内容广泛,试卷运用了16幅地图、示意图及相关文字材料,创设11组地理情景。

考查内容均为各个模块的主干知识,各部分比例分配合理、突出主干知识。

整套试卷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地域文化及其特征、服务业区位因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成因、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城市功能分区及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R)、区域认知(Q)、综合思维(Z)、地理实践力(D)二、典型示例解读和数据分析(一)选择题典型示例解读和数据分析【典型示例】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

高三地理试卷分析报告优缺点

高三地理试卷分析报告优缺点

高三地理试卷分析报告优缺点1. 引言地理试卷在高三阶段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高三地理试卷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试卷的优缺点。

2. 试卷优点2.1 试卷内容全面高三地理试卷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到地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均有涉及。

试卷内容的全面性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学科学习。

2.2 内容设置合理试卷中的题目设置有一定的难度层次,既有基础的知识理解和应用题,也有拓展和创新性的思考题。

试卷设置的合理性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知识点贯通性强高三地理试卷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贯通性,通过多个单元之间的联系设计试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整体脉络,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4 章节覆盖全面试卷中的章节覆盖全面,能够全方位地考察学生对各个章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涉及的章节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等,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地理学科素养。

3. 试卷缺点3.1 知识点的单一性在试卷的内容设计中,有些知识点的呈现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而缺乏深层次的思维拓展。

题目的设置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不足。

3.2 题目难度层次不够平衡试卷中的题目难度层次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有些题目过于简单,容易降低试卷的难度,而其他题目则难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难度。

题目难度的不平衡性可能导致学生在应对试卷时出现困扰。

3.3 缺乏开放性题目试卷中缺乏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和实践探究题,主要集中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设计可能限制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

4. 结论高三地理试卷在内容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优点,包括内容全面、设置合理、贯通性强以及章节覆盖全面等。

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总结前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学内容广泛,包括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

地理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理解和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

通过对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一、试卷分析:本次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

选择题部分分为单项选择和判断题,主观题部分主要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目覆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要求。

1.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基础掌握和理解能力。

例如,选择题中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问题,这是地理学中的基础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成的影响。

此外,还有地理地貌、气候、土壤等方面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学概念的理解。

2. 判断题判断题是考察学生对地理学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判断题中涉及到地球上大部分水域位于南半球,这需要学生对地理中的南半球和水域分布有一定的认识。

3. 简答题简答题是考察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例如,简答题中涉及到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要求学生能够较详细地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4. 论述题论述题是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论述题中要求学生分析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涉及到学生对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总体来说,试卷内容涵盖了地理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既考察了学生的地理记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二、考试策略:1. 夯实基础知识:地理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的,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决定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成绩。

所以,要想在地理学习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

2. 注重实践应用:地理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应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地理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分析期末统考已经结束,通过总结学生答题和分数情况,发现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欠缺。

在能力方面还需要大力培育,现总结如下:试卷得分情况分析、学情分析我校文班共4个,196人,参加考试的174人,地理平均成绩是54分左右,与全县平均分有一定差距,最高分83分,最低分20分,70分以上的共14个同学,及格率34%很低,我校学生总体情况基础较薄弱,学生记忆、理解能力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虽然很刻苦努力,但由于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下面我把我校学生考试试卷得失分情况作简单介绍;选择题部分:共性的错得比较多的是2、3、4、7、12、17、18、20、22、30、31、40综合题部分综合题的第31题普遍得分低,一般也就是2、3分,满分的很少。

32题一般得分5分左右,33题总体做的还可以,一般得分8分左右,旅游地理和城乡规划还没有复习,所以36题得分率也很低。

从试卷情况分析1、绝大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表现在选择题部分一般得分都是在20分以上,较好的同学一般错3—5道。

但也有部分同学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或是基本没掌握,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能放松,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重点复习内容。

2、缺乏生活经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选择题40题,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了A选项。

还有对某地地方时12点太阳高度在一天中的情况,人一天中的影子的变化等体会不到,说明平时观察生活很少,缺乏生活体验。

3、读图能力较差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初中地理基本上没有学习,高三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即使复习初中的四本地理,也只能是粗略的,不可能详细学习,所以我校绝大多数同学对读图试图感觉很困难,有的同学连一般的图都看不懂,所以今后复习,继续强调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4、综合能力较差从综合题的做题情况看,如33题、36题、34题,虽然不是太难,学生写的答案很多,但答不到点儿上,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文不对题,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今后复习应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加强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期一模试卷分析
期末统考已经结束,通过总结学生答题和分数情况,发现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欠缺,在能力方面还需要大力培养,现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我校文科学生总体情况基础较薄弱,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的同学上了高三以后虽然很刻苦努力,但由于方法不当,效果不佳,成绩不是很理想。

二、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色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内容上自然地理的比重与人文地理相当,对学生今后的复习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总体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

主要特点:
1.试题情境图文结合。

全卷共设计了17幅图,图像类型多样,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图像信息的基本能力。

2.很多试题以现实地理现象来展开,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如选择题第1.2.11.12.16.17题.
3.围绕高考考纲,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二)成绩分析
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普遍得分较低,其中2、8、10、11、12、14、15、17、24、25题出错较多.其中平均分2题0.4分,8题0.22分、12题1.07分、17题1.2分
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地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由于学生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
规律理解不够,个别自然地理方面的试题得分率不太理想,如第10、11、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学生对山地太阳视运动的问题理解得不到位。

第25题,学生答题的错误率高,其主要原因学生对大气运动这一主干知识掌握不到位。

(2)人文知识应用能力欠缺。

本次测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不少学生不能适宜在给定的情境解决问题,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判断。

如第8、12题
综合题:
第26题学生答题有难度。

⑴小题着重考查自然地理,同时以图、材料作为载体,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

学生对气候要素的分析不到位,得分率只有0.53.
第28以泥炭作为材料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本题得分率较低。

第(2)题低分率只有0.47
综合题部分: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基本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

(2)语言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答题素养有待于提高。

(3)审题能力弱,在没有弄清楚题意的情况下答题,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4)综合能力较差。

从综合题的做题情况看,虽然不是太难,学生写的答案很多,但答不到点儿上,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文不对题,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今后复习应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加强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
基于这次考试反映的情况,从学生的答题错误中分析学生的一些错误概念和思维障碍.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把课本的主干知识整合成若干专题,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梳理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2题0.4分。

重视知识的联系迁移,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尤其要加强读图分析题和材料分析题解答能力的锻炼,提高综合复习的效率。

具体建议:
1.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整合与训练
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命题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为宗旨,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因此,在复习时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整合和训练。

2.精练精讲,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复习中应注意精选习题、精练习题、精讲习题,建议学生多读图、看书,加强变式训练,提升审题能力,善于从新材料背景环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适当加强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地理简答题的解答,应该尽可能做到书写逻辑严密、文意顺畅,还尽可能多用地理术语答题,这样的话,教师改卷时就比较容易判断考生的解题是否“踩点”或“踩了哪些点”。

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对文字的组织、层次的划分以及措辞的准确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考究,从中不断地加以总结,从而真正提高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思维过程的严谨性,减少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有一分辛劳必有一分收获,相信在今年的高考中我们地理组定会取得不俗的战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