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较教育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学 考试要点

比较教育学 考试要点

1.比较教育学学科创立的标志:1817年法国人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2.比较教育学的概念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3.比较教育学的的目的:认识及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借鉴国际教育经验探讨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理解和合作推进全球教育发展战略4.比较教育学的功能特征:借鉴性功能认识性功能交流性功能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发展性功能5.比较教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6.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科基础:伯克托尔德的《论指导和扩大爱国访问者的探讨》巴塞特的《关于外国教育和教育模式考察结果的利用问题》法国教育学家马克安托万朱利安集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7.全盘借鉴的比较教育学特征:借鉴促进新教育传播借鉴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瑟夫凯、阿诺德;法国的朱利安、库森;美国的贺拉斯曼、巴纳德)全盘(形式)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特性8.因素分析法概念:抽象形成各国教育制特点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并把它摆在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民特性之中加以理解代表人物:阿诺德和萨德勒(英国);施奈德(德国)、汉斯(英国)9.因素分析法的比较教育特:1)适应多元化教育发展,为现代教育改革服务2)创立因素分析法的学科理论分析框架3)推进学科建设的科学进程4)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和建立专业研究队伍5)推动世界性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5年11成立,对推动国际间比较教育的发展起1979年成立11.理性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科特征:1)在规律指导下的学科研究体系2)共同目的下的科学研究体系3)在战略性思维下的研究整合4)在整体预期视野下的学科洞察力12.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形成阶段(1817—20世纪50年代);多元化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整合—重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现在)13. 因素论分析框架的主要观点:其一:主张比较教育研究以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其目的包括对制度与现象的描述、对决定因素的分析和解释,以及促进借鉴和改进其二:强调对教育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分析,并对教育性质、状态和发展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和解释其三:指向多因素的系统分析,并引出多领域或跨学科的探讨14.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国际教育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教育能力、文化过程、教育发展过程15.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教育观念的国际化、教育目标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国际教育交流16.国际教育组织的运行特点:时代性、互动性、整体性、合作性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以国际理解与和平,消除国家、民族和种族间的对立、隔阂和冷漠,反对暴力和战争为基本价值取向;第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第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以人的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18.国家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矛盾:人员交流与人才流失的矛盾;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矛盾;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性的矛盾19.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强调基本价值观的自我建构、强调动态的文化理解、倡导复归生活教育、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20.教育全球化的内涵:是教育的一种普遍化,它体现为各国、个民族和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在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上的某种趋同。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参考书目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参考书目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参考书目可能会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而有所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书目,供您参考:
1. 《教育学原理》-王培民、刘玉树
2. 《心理学概论》-杨庆堂、郭永怀
3. 《课程与教学论》-刘红波
4. 《教育法学》-郭平、何云根
5. 《教育经济学》-罗和平、程娟
6. 《教育测量与评价》-张勇
7. 《比较教育学》-张贵明
8. 《教育统计学》-孙宏开、赵元良
9. 《现代教育技术》-侯涌泉、杨红梅
10. 《学前教育学》-张廷琳、杨桂英
请注意,具体的参考书目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大纲而有所变化,建议您在报名参加考试时获取最新的官方公告或咨询相关机构,以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1。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 自考复习纲要

比较教育 自考复习纲要

第一章概论(适合出填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等)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或专门的研究领域开始的标志:朱利安 1817年《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借鉴时代另外几位比较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标志“因素分析时代”的其他代表人物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学者萨德勒和汉斯主要强调教育以外的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因此有人将他们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而施奈德在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佳偶制度形成中的影响,因此有人将其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在我国,1930年燕京大学也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分为几个发展时期关于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四个研究领域)比较教育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流派(适合出简答、名词解释、填空等)朱利安的影响及其历史贡献萨德勒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与贡献康德尔的代表作《比较教育》,康德尔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汉斯认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分为哪三类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的几种主要理论第三章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适合出名词解释和填空或选择)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研究方法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诺亚与埃克斯坦科学量化法的七个步骤霍尔姆斯问题法的五个步骤第四章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研究(适合出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即至少包括哪四个方面教育国际化的成因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其影响“国际教育”的概念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比较教育在其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第五章美国教育美国教育演变的四个阶段美国公立教育的先声美国第一所公立中学和小学的创建以及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莫雷尔法案》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第一所初级中学的创建《史密斯—休士法》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的创建1958年《国法教育法》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典型的地方分权制)联邦教育部成立的时间 1979年教育的实际领导权掌握在基层学区手中美国的地方教育行政当局主要是学区美国高等教育行政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美国学制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使,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世称单轨制美国现行学制是:中小学六三三学制,高等教育4年美国义务教育的年限美国的学位制度,四个层次的学位美国小学德育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包班制是美国小学最流行的形式美国中学的主体是综合中学根据高校提供的课程种类、授予学位的情况和科研的水平,美国高校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或层次一般而言,美国高校招生有开放招生和综合招生美国本科教育主要是通才教育美国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由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的综合大学或文理学院来培养美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及效果《2061计划》老布什1991年签署《美国2000:教育战略》,阐述了6项“国家教育目标”1994年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六章英国教育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笔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以及1839年英国政府设置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标志着英国政府干预教育时代的开始1902年《巴尔福法案》的内容与意义1926年《青少年教育》的内容与意义《1944年教育法》的内容与意义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英国教育行政的特点英国现行学制结构,义务教育年限英国的独立学校系统英国公立中学主要包括哪5种类型公学第六学级英国大学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其中私立大学只有一所——白金汉大学英国大学的学位分为哪四个等级英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P176)职业教育的改革主要创设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七章德国教育马丁·路德首次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1763年普鲁士公国颁布《乡村学校规程》规定义务教育后,德国机会在各地都实行了义务教育1794年普鲁士以法令形式将教育机构收为国家机构德国的幼儿园在福禄倍尔的创办下发展起来凯兴斯泰纳创立职业学校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事实上承认了各州文化教育的立法权联邦德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联邦主义1969年成立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为了在教育政策上使各州取得最低限度的统一,联邦德国建立了一系列协调机构,主要有哪几种联邦德国现行的学校制度与其他国家比,联邦德国学制的显著特征(P191)中学的几种主要类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P200)联邦德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核心(P202)德国教育改革动向第八章法国教育拿破仑时期创建的“帝国大学”含义1833年《基佐法》是关于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律1880年代一系列《费里法》规定法国教育发展的免费、世俗、义务三原则1947年“郎之万—瓦隆计划”提出的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大原则1968年《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法案》的三原则法国教育行政的特点法国现行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初中前两年是观察阶段,后两年为方向指导阶段法国的“大学校”法国1989年《初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法国初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启示1984年《萨瓦里法》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原则——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P228最后一行)第九章日本教育1872年《学制》,标志着日本国民教育制度正式诞生。

比较教育考试大纲

比较教育考试大纲

《比较教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2333409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试对象:05、06文、理专班一、课程考核目的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评价学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

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本课程的考试均以闭卷考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平时和作业情况也作期终考核的一部分(3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

本课程不仅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为16周(16周,周课时2)。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王英杰:比较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1、王承绪、顾明远:《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本考试大纲根据《比较教育》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比较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概论考核内容1.教育比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2.比较教育的学科特性和领域分化3.比较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考核要求1.了解比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2.掌握比较教育的学科特性和领域分化第二章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流派考核内容1.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2.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3.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4.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5.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的几种主要理论1.了解萨德勒、康德尔、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以及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的几种主要理论。

2.掌握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章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考核内容1.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2.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3.比较教育的重要文献考核要求1.了解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2.掌握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研究考核内容1.教育的国际化2.教育的国际化与比较教育3.国际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比较教育考核要求1. 教育的国际化与比较教育2.着重理解国际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比较教育第五章美国教育考核内容1.美国教育的演变2.美国现行教育制度3.美国教育改革动向考核要求1.了解美国教育的演变及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掌握美国教育改革动向第六章英国教育考核内容1.英国教育的演变2.英国现行教育制度3.英国教育改革动向考核要求1.了解英国教育的演变及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掌握英国教育改革动向第七章德国教育考核内容1.德国教育的演变2.德国现行教育制度3.德国教育改革动向考核要求1.了解德国教育的演变及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掌握德国教育改革动向第八章法国教育考核内容1.法国教育的演变2.法国现行教育制度3.法国教育改革动向考核要求1.了解法国教育的演变及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掌握法国教育改革动向第九章日本教育考核内容1.日本教育的演变2.日本现行教育制度3.日本教育改革动向考核要求1.了解日本教育的演变及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掌握日本教育改革动向第十章俄罗斯教育考核内容1.俄罗斯教育的演变2.俄罗斯现行教育制度3.俄罗斯教育改革动向考核要求1.了解俄罗斯教育的演变及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掌握俄罗斯教育改革动向第十一章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考核内容1.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为21世纪做准备2.下放教育权限,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3.转变教育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4.重视普及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平等与民主5.加强教育与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改善职业技术教育6.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力求提高教育效果7.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培训,建立高质量师资队伍考核要求1.了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2.掌握转变教育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六、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述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研室名称:初等教育教研室执笔人:审核人:审定人:编写日期:。

比较教育学考试大纲答案

比较教育学考试大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1.比较教育(理论)P. 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解释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2.《国防教育法》(美)P.332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

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3.因素分析(理论)P.29要改革教育必须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参照国际的教育经验,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4.《汉堡协定》(德)P.2301964年各州州长签订了《汉堡协定》,《汉堡协定》采纳了《总纲计划》的部分建议与教育改革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规定普通义务教育统一为九年;在四年制基础学校上设两年制促进阶段;各类中学名称统一为“主体中学”(至九学级结束)、“实科中学”(至第十学级结束)、“完全中学”(至第十三学级结束);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各分为两种形式,即常规形式与上层形式,后者仅包括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的几个高年级,其目的是为那些在主体中学第七学级表现出有才华的学生提供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的教育,为那些在实科中学第十学级也表现出才华的学生提供完全中学的教育,以利发掘人才。

《汉堡协定》的颁布意味着联邦德国教育复兴时期的结束。

一些人士认为,这一协定为超出传统学校结构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因此它也意味着改革时期的开始。

5.《学制》(日)P.158颁布于1872年的日本,《学制》在体制上参考了西方各国,包括法、德、荷、英、美、俄等国家的学制,主要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划一性和强制性;在思想上吸收了西方的教育价值观,是以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为基础的,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009_加试_比较教育

009_加试_比较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比较教育一、考试内容及要点第一部分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论一、比较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二、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比较教育的研究分类。

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

区域研究是基础,比较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三、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从1817年朱利安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开始,国外或者说世界比较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比较教育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四、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就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一直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讲分为两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比较教育是一门学科,另一种观点认为比较教育只是一个研究领域或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五、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一)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朱利安是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他在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学的开山之作。

(二)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是比较教育发展中“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

(三)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其1933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阐释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四)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二部分国别教育一、日本教育(一)日本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演进与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二)日本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六三三”学制。

东西方教育的融合以及系统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导。

(三)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偏重学历、学校教育过于整齐划一。

改革的趋势是实行“宽松教育”,处理好教育的统一要求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

二、法国教育(一)法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重点掌握二战后的“郎之万—瓦隆计划”、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

(二)法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五三四”学制。

出色的学前教育,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升学就业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比较教育学专业复试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参考书目
1.《比较教育学》吴文侃、杨汉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2.《比较教育》王承旭、顾明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

Ⅲ、考查内容
绪论
一、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章日本教育
一、日本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日本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三、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章法国教育
一、法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法国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三、法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德国教育
一、德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德国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三、德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俄罗斯教育
一、俄罗斯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俄罗斯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三、俄罗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英国教育
一、英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英国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三、英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美国教育
一、美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三、美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七章国外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
一、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八章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
第九章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
一、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十章教育管理体制
一、教育行政体制
二、教育行政内容
三、学校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
二、地理、人口与教育
三、社会意识形态与教育
第十二章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革命与教育
二、世界教育面临的问题
三、未来教育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