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尺寸详解

合集下载

书法尺寸规格对照表

书法尺寸规格对照表

书法尺寸规格对照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而书法作品的尺寸规格则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书法尺寸规格对照表,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不同尺寸对应的书法作品。

一、小楷尺寸规格小楷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其规范的书写方式和丰富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小楷作品的尺寸规格通常有以下几种:1. 8寸×4寸:这是小楷书法中常见的尺寸之一,适合书写较短的文字或是题字。

由于尺寸较小,因此在书写时需要更加精细地控制笔画的大小和间距。

2. 12寸×6寸:这是小楷书法中稍大一些的尺寸,适合书写较长的文字或是篆刻。

在这个尺寸下,字体的大小和结构都能得到更好的展示,给人以舒适的阅读体验。

3. 16寸×8寸:这是小楷书法中较大的尺寸之一,适合书写较长的经典诗文或是用于装裱。

在这个尺寸下,字体的笔画可以更加丰满,给人以庄重、大气的感觉。

二、行书尺寸规格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其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气韵使得行书作品备受人们喜爱。

行书作品的尺寸规格通常有以下几种:1. 20寸×10寸:这是行书书法中常见的尺寸之一,适合书写较长的经典诗文或是用于展示。

这个尺寸下,行书的笔画可以更加流畅自然,给人以豪迈、奔放的感觉。

2. 24寸×12寸:这是行书书法中稍大一些的尺寸,适合书写较长的篆刻或是用于装裱。

在这个尺寸下,行书的字体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给人以厚重、稳重的感觉。

3. 30寸×15寸:这是行书书法中较大的尺寸之一,适合书写大篆或是用于展示。

在这个尺寸下,行书的笔画可以更加宽大,给人以雄浑、磅礴的感觉。

三、草书尺寸规格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其独特的形态和激情四溢的气息使得草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草书作品的尺寸规格通常有以下几种:1. 40寸×20寸:这是草书书法中常见的尺寸之一,适合书写较长的经典诗文或是用于展示。

书法尺寸详细讲解

书法尺寸详细讲解

书法尺寸详解二尺中堂(68cm*32cm)三尺斗方(50cm*50cm)三尺中堂(100cm*50cm)三尺条幅(50cm*100cm)四尺三开(48cm*46cm)四尺对开(136cm*34cm)四尺斗方(68cm*68cm)四尺中堂(138cm*68cm)四尺对联(138cm*34cm)四尺横幅(68cm*138cm)五尺三开(85cm*50cm)五尺对开(160cm*43cm)五尺斗方(85cm*85cm)五尺中堂(160cm*85cm)五尺对联(160cm*43cm)五尺横幅(85cm*160cm)六尺三开(93cm*55cm)六尺对开(120cm*45cm)六尺斗方(93cm*93cm)六尺中堂(170cm*93cm)六尺对联(170cm*45cm)中国书画宣纸尺寸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⒊三尺加长:136×50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⒉八尺屏:234×53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⒊小一丈二:360(cm)×96(cm)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六尺:503×193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八尺:600×248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书法大小尺寸标准

书法大小尺寸标准

书法作品尺寸宣纸尺寸如下:一、三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三尺全开:×(标准三尺)⒉大三尺:×(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⒊三尺加长:×⒋三尺横批:×(标准三尺)⒌三尺单条(立轴):×(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⒍三尺对联:×(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⒎三尺斗方:×(标准三尺宣纸长度/,宽度不变)二、四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四尺全开:×(标准四尺)⒉四尺横批:×(标准四尺)⒊四尺单条(立轴):×(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⒋四尺对联:×(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⒌四尺斗方:×(标准四尺宣纸长度/,宽度不变)⒍四尺三开:×(标准四尺宣纸长度/,宽度不变)⒎四尺六开:×(标准四尺宣纸长度/,宽度/)⒏四尺四开:×(标准四尺宣纸长度/,宽度/)⒐四尺八开:×(标准四尺宣纸长度/,宽度/)三、五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五尺全开:×(标准五尺)⒉五尺横批:×(标准五尺)⒊五尺单条:×(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⒋五尺对联:×(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⒌五尺斗方:×(标准五尺宣纸长度/,宽度不变)四、六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六尺全开:×(标准六尺)⒉六尺三开:×(标准六尺宣纸长度/,宽度不变)⒊六尺对联:×(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⒋六尺斗方:×(标准六尺宣纸长度/,宽度不变)五、七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七尺全开:×(标准七尺)六、八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八尺全开:×(标准八尺)⒉八尺屏:×⒊八尺斗方:()×()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一丈二尺:()×()⒉大一丈二斗方:()×()⒊小一丈二:()×()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一丈六尺:×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长×宽)(单位:)⒈一丈八尺:×,也可以称作八平尺对裁.附录:中国字画论尺卖大中小这里地说地“尺”是指平方尺,一尺等于厘米.为什么不叫平方尺而叫“尺”?这和宣纸地规格有关.宣纸地规格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比如:四尺纸地规格是长四尺宽二尺,面积为八平方尺.把四尺纸对裁,就叫斗方,是四平方尺.都知道买布卖布论尺,不知从何年何月始,卖字画也这样计算了.。

书法尺寸与规格

书法尺寸与规格

书法作品的形式书法作品形式多样,一般有竖式〔中堂、条幅、对联〕、横式〔横幅、横披、长卷〕、正形〔斗方、镜片〕及扇面〔折扇、团扇扇面〕等几大类。

中堂一般用四尺整宣书写,竖式,因其悬挂于堂屋〔或客厅〕的正中而得名。

作品幅面大而方整,其长宽比一般为2:1或3:2,也有用三尺整宣书写的,那么称为小中堂。

条幅一般为整宣竖向对开,竖式,形长面窄,为长条形因而自负盈亏条幅。

其长宽比一般为3:1或4:1。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

形式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的两长条形竖式作品。

其大小、长宽比例均根据对联的字数而定,无一定限制。

对联分为两幅,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下联左右对自负盈亏,天地平齐,字字对正。

落款在上下两联的外侧,上款在上右侧,靠上;下款在下联左侧,居中偏上,略低于上款。

横幅横式,大型方整的横幅也称横中堂。

其长宽多为1:2与2:3之间。

假设长宽比超过1:5时,也称横披;假设长度有几米甚至十几米、几十米的那么称为长卷。

斗方其外开根本接近正方形的作品。

其大小不定,多为小型作品,将四尺整宣横向对开〔即2尺×2尺〕后书写。

扇面有折扇、团扇扇面两种。

折扇扇面根据折扇的特征,其章法有所变化,纵行之间并不互相平行,而是向上呈放射开,每行数字可等〔一般每行仅一或二字〕,也可不等那么长短相间。

一般家居作为一种装饰,采用斗方、横幅、扇面一类的小品比拟适宜,不过也要和装修的风格相协调,中式传统的就宜用中堂、条幅一类的,如果是比拟现代些的装修,就该采用镜框。

对开就是二开,对折而开,二分之一。

大小规格不同的宣纸有: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一丈二尺、一丈六尺等。

1、一般说几尺宣,是指宣纸的长度为几尺,实际上这个“几尺〞是个约数,不是精确的数。

如四尺宣的长度为约四市尺(宽度一般为长度的约二分之一),因为现在宣纸的精确尺寸是以公制的厘米为单位的,四尺宣的精确尺寸为 138厘米×69厘米,长度138厘米等于4.14市尺,约等于4尺。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臵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中国书画尺寸规格

中国书画尺寸规格

中国书画尺寸规格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⒊三尺加长:136×50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⒍四尺三开:46×69(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⒉八尺屏:234×53⒊八尺斗方:124×124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⒈一丈二尺:367×144⒉大一丈二斗方:180×142⒊小一丈二:360×96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六尺:503×193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八尺:600×248附录:中国字画论“尺”卖之说大中小这里的说的“尺”是指平方尺,一尺等于33.3厘米。

常见的书画尺寸

常见的书画尺寸

常见的书画尺寸小品:41(cm)*28(cm)三尺:96(cm)*52(cm)三尺斗方:50(cm)*50(cm)三尺对开:96(cm)*26(cm)大三尺:96(cm)*70(cm)三尺加长:136(cm)*50(cm)四尺:136(cm)*70(cm)四尺斗方:70(cm)*68(cm)四尺对开:136(cm)*34(cm)四尺三开:70(cm)*44(cm)六尺:180(cm)*96(cm)六尺斗方:96(cm)*90(cm)八尺:245(cm)*120(cm)八尺斗方:122(cm)*120(cm)小丈二:360(cm)*96(cm)大丈二斗方:180(cm)*142(cm)大丈二:360(cm)*142(cm字画的几种装裱形式画心: 作者的画稿,未经任何装裱或其它形式的处理托片: 画心的背后简单的托一层宣纸,称之为托片镜心: 镜心又称'镜片',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放在镜框内,,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便的装裱方式立轴: 又称为挂轴或挂幅,条幅等,特别窄的又称为'琴条'横幅: 又称为'横批',是指经过装裱的横向的字画吊屏: 又称扇屏,原为用于装饰用的实用物,统称为屏风斗方: 横竖大致相等的方形书画叫作斗方,可装在镜框内,十分雅致小品: 小品指的是面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挂在小房间条幅: 长条形的字画称为条幅,如对联是两张条幅配成,,较长的诗文,如不用中堂写,可分裱成条幅,非常美观长卷: 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着的绢本: 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纸本: 绘在宣纸上的字画,称为纸本,宣纸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种不易吸水的是熟宣。

最全中国书画尺寸标准常识

最全中国书画尺寸标准常识

最全中国书画尺寸标准常识书画尺寸标准(01) 小品 33*33cm 1平方尺(02) 小品 45*33cm 1.4平方尺(03) 四尺三开 68*45cm 2.8平方尺(04) 四尺对开斗方 68*68cm 4平方尺(05) 四尺对开长条 34*136cm 4平方尺(06) 四尺整纸 68*136cm 8平方尺(07) 五尺整纸 81*155cm 11.5平方尺(08) 六尺整纸 96*178cm 15.6平方尺(09) 八尺整纸 122*244cm 27平方尺(10) 丈二整纸 144*366cm 48平方尺(11) 丈六整纸 200*498cm 92平方尺换算方法:(01)长*宽*9=平方尺(例:四尺整纸1.36m*0.68m*9=8.32平方尺。

依据: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以米为计算单位。

)(02)长*宽/0.1089=平方尺(例:四尺整纸1.36m*0.68m/0.1089=8.4平方尺。

以厘米为计算单位,依据:33cm*33cm=1089平方厘米)书画格式:(01)宣纸未裱称软片(02)托一层宣纸称镜心(03)带裱边称镜片装框为镜框(04)装上天杆地轴称立轴(05)横式称横披(06)较窄的长横披称手卷(07)册页称开(08)扇形纸装裱称扇片(09)装扇骨的称成扇(10)圆形扇面称团扇大圆扇也称圆光(11)信纸书写称信札信札称通书画平尺的一般计算方法:宣纸一般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数种,现在还有特殊制式。

书画计算中的尺与现在计量的尺有区别,它是指我国木匠鼻祖鲁班发明的俗称的鲁班尺。

以四尺宣为例,其尺幅为68x137厘米,对开或三裁就是对裁或均裁三份,一般来讲四尺整张就是八平尺,对开就是四平尺,每平尺就是大约33x33厘米。

立轴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最常见形制。

一般以直幅画心为主,画心如为4尺3开或4尺6开,一律按3平方尺或1平方尺半计价,超过此两种规格者,按实际面积计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尺寸详解二尺中堂(68cm*32cm)三尺斗方(50cm*50cm)三尺中堂(100cm*50cm)三尺条幅(50cm*100cm)四尺三开(48cm*46cm)四尺对开(136cm*34cm)四尺斗方(68cm*68cm)四尺中堂(138cm*68cm)四尺对联(138cm*34cm)四尺横幅(68cm*138cm)五尺三开(85cm*50cm)五尺对开(160cm*43cm)五尺斗方(85cm*85cm)五尺中堂(160cm*85cm)五尺对联(160cm*43cm)五尺横幅(85cm*160cm)六尺三开(93cm*55cm)六尺对开(120cm*45cm)六尺斗方(93cm*93cm)六尺中堂(170cm*93cm)六尺对联(170cm*45cm)中国书画宣纸尺寸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⒊三尺加长:136×50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⒉八尺屏:234×53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⒊小一丈二:360(cm)×96(cm)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六尺:503×193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八尺:600×248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

两行的格式。

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

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

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

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

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⒍对联对联,又称楹联。

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

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

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

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

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

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

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

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

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

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

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

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

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⒎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

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

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

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

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

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

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

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常用落款用词一、称谓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