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画上“”。
(3分)学习了“古诗词诵读”这个单元,我收获颇多:知道了好雨也“知时节”,它会“当春乃.(nǎi lǎi)发生”;领略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ū shū)”的滋润、细密;感受到了“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的清新;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ò méi)风波里”的艰辛;了解到了“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的遥远;体会到了诗人王安石的思乡之苦——“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二、选一选。
(1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渭.城(wèi)浣.溪沙(wǎn)B.鸣啭.(zhuǎn)柴扉.(fēi)C.屐.齿(jī)浥.轻尘(yì)D.无行.路(hánɡ)数重.山(chónɡ)2.给下列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6分)(1)渭城朝雨浥.轻尘()A.湿润,沾湿B.液体C.都城(2)萧萧暮雨子规..啼()A.百灵鸟B.黄莺C.杜鹃鸟(3)送鲍浩然之.浙东()A.的B.往,去C.人称代词(4)才始..送春归()A.方才B.开始C.因为(5)应.怜屐齿印苍苔()A.答应B.应付C.大概,表示猜测(6)但.爱鲈鱼美()A.但是B.也许C.单单,只是3.()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分)A.王观B.李白C.苏轼4.唐代诗人王维有“()”之称。
(1分)A.诗仙B.诗佛C.诗圣5.下列对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B.这两句诗于小中见大、于所见推想未见:虽未亲眼得见“满园春色”,却能从出墙的这“一枝”,想象墙内诸多花木该是怎样争奇斗艳C.诗人想到园中游览一番却进不了园门,难免遗憾;但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由此想象园内百花盛开,又转为惊喜D.园子的主人闭门不见,诗人用出墙的“一枝红杏”反衬主人的自私与孤独。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古诗词诵读”板块置于教材之后,是对有限的古诗词课文内容的重要补充。
对于这一板块不能止于简单的积累背诵,还应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整合学习。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学习中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诵读”“译读”,逐步推进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感知诗词中的意象,在诗词意境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碰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关键诗句的PPT;搜集作者资料。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忆古诗,谈话引入1.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学生背诵自己熟悉的课外积累的古诗。
)2.导入:《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这三首诗,你了解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三首诗。
看看通过学习,你会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忆学过的古诗,打开学生记忆的大门,激起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诵读古诗,初步感知一般五言诗的停顿是:二三;七言诗的停顿为:二二三。
1.自由诵读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恰当的语气。
注意字音:霏、渭、浥。
2.小组内诵读,组员互相指出诵读中存在的读音、节奏的问题。
3.学生个人展示诵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诵读。
设计意图:注重以生为本,以诵读为先,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内读、质疑解惑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点评,步步深入,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译读古诗,理解内容(一)学习《采薇》(节选)1.了解背景。
《诗经》为先秦时期的汉族诗歌。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有深感征战的艰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情感;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某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诵读古诗

六年级诵读古诗课内必背古诗文1.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学弈《列子·汤问》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两小儿辩日《孟子·告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采薇《诗经·小雅》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案

9 浣溪沙【课时目标】1.反复朗诵,能背诵。
2.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的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这首词的词前小序,“山下……子规啼”就是这首词的上阕,也叫做上片,“谁道……唱黄鸡”是下阕,也叫做下片。
二、引导读通这首词。
三、理解词意。
1.注释:浸溪:浸润在溪水中。
子规:杜鹃鸟。
2.词意: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中传来杜鹃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回到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流逝,自伤衰老。
四、感悟情感。
1.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缘由。
部编六下语文2.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怎样的春景?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
兰花长出了短短的嫩芽,浸润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
3.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意思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人教版统编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公开课课件PPT(杨春早)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城外。 蕲(qí)水:县名,在今湖北浠水一带。
在蕲水清泉寺游玩,寺庙旁边有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
萧暮雨子规啼。
上阕描写了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环境:溪水潺潺,兰草萌芽, 松林沙路、一尘不染,夜暮时分,细雨潇潇,布谷啼鸣。
说一说,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色?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给怎样的感受?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以景喻理,抒发了作者的感叹:流水尚能朝西,人生必能 再少。表达出词人虽身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再读品悟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尝试背诵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尝试背诵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你看,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 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读悟情感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西
朝雨浥轻尘 环境描写
青青柳色新 劝酒话别 更尽一杯酒
出关无故人
情深义重
3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杜 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 作有“三吏”“三别”等。
结构图解
泊船 瓜洲
写景 抒情
京口一水间 瓜洲 京口数重山 钟山 所见所感 春风 又绿 江南岸 明月 何时 照我还 触景生情
思乡 怀亲
7 游园不值 宋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意: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 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 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 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 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采薇 (节选)
写景 心境
昔——杨柳依依 今——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对比 伤悲
厌恶战争
2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 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长五言, 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往来人 对比 打鱼者
爱鲈鱼美 出没风波
渔民生活 艰辛危险
6 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 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 拾遗》等存世。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敏锐地抓 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腻的描摹, 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三、四句 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 五、六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最后两 句是写雨后晓景,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结构图解
春夜喜雨
赞雨——好雨知时节 听雨——细无声 看雨——云俱黑、火独明 想雨——红湿处,花重
诗意:渭城的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 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 冲洗得更加青翠欲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 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 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赏析:前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 和环境气氛。从明朗的天空,到洁净的道路;从 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 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 境。后两句诗写告别时情景,诗人借酒筵将尽、 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不舍之情。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赏析: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 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 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 的原因。后两句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水面。江上” 和“风波”两种环境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渔 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岸上人的规劝。
结构图解
江上渔者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 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的生长。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 大地万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 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 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 整个锦官城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古 诗 词 诵 读
1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选自《诗经•小雅》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的诗歌,共 311 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内 容丰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 社会面貌。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 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 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赏析:前两句是诗人在瓜洲遥 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后两句点明 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 的春天。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 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句中 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 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喜悦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唐 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春雪》《左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