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指南(2016年)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新生儿复苏专家组·临床指南·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①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②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③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④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高危孕妇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步骤(图2)(一)快速评估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①足月吗?②羊水清吗?③有哭声或呼吸吗?④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14页word文档

附件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 名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窒息复苏;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以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将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地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E 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 个步骤:(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2)人工呼吸包括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4)给予药物或扩容输液。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 复苏1 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 人。
3. 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4. 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 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了解窒息高危因素2、分娩过程中导致新生儿抑制或窒息的因素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 个体征:呼吸、心率、肤色。
新生儿复苏具体流程见图1。
2. 是否有哭声或呼吸?3. 肌张力是否好?4. 肤色是否红润?如以上任何1 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1. 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
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2.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位);3. 吸引:在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捏新生儿的面、颏部排出(或用吸球吸出)新生儿的口咽、鼻中的分泌物。
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8F 或10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或呼吸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首先,当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立即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后,用手指捏住新生儿的鼻孔,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1.5秒,每次呼吸后应观察新生儿的胸廓是否有起伏,确认呼吸是否有效。
其次,如果新生儿仍未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找准心脏按压位置,即新生儿胸骨下缘正中线,然后用两指进行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120-140次,按压深度约为1.5厘米。
同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直到新生儿呼吸、心跳恢复正常。
最后,如果新生儿仍未复苏,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生接手。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至关重要,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提高应对窒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手稿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地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1)快速评估(或有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2)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4)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高危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图见图2.三、复苏的步骤(一)快速评估出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1)足月吗?(2)羊水清吗?(3)有哭声或呼吸吗?(4)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图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详细步骤和图解说明。
以下是窒息复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一:判断儿童意识和反应- 观察儿童是否有呼吸或发出声音。
- 轻轻触摸儿童的肩膀,观察是否有响应。
- 如果儿童没有任何反应,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紧急呼叫- 立即呼叫紧急救护电话。
- 告知医务人员儿童的情况并请求急救。
步骤三:开放气道- 将儿童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
- 轻轻后仰儿童的头部,使口腔与喉咙保持通畅。
步骤四:清除呼吸道阻塞物- 轻轻倾斜儿童的头部,用手指从口腔中取出任何可见的阻塞物。
- 避免使用力量过大的方法,以免损伤儿童。
步骤五:观察呼吸- 仔细观察儿童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 听儿童的口鼻部是否有呼吸声。
- 如果儿童没有呼吸,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进行心肺复苏- 在儿童的胸骨下方,找到适当位置进行心肺复苏。
- 使用手掌根部,按压胸骨,每分钟按压速度为100-120次。
-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复原。
步骤七: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两次胸部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 用嘴对儿童的口腔进行密封,吹气1-2秒钟,观察胸部是否抬起。
- 每次人工呼吸后让胸部自然下降。
步骤八:继续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按照4:1的比例连续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 每过2分钟检查一次儿童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 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继续进行复苏。
请医务人员在复苏过程中密切注意儿童的状况,并随时进行适当的操作调整。
以上指南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注意:本指南旨在提供简单的窒息复苏指南。
对于复杂或有特殊情况的情况,请追寻更详细的指南并咨询专业医务人员的意见。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版

中国新生儿复苏 指南2016版
中国新生儿复苏 指南2016版
三、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使咽后壁,喉和气管成直线
三、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3.吸引:必要时(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 阻)用吸球或吸管(12 F或14 F)先口咽 后鼻清理分泌物。过度用力吸引可导致喉 痉挛,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和 自主呼吸延迟出现。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 吸引时间(<10 s),吸引器负压不超过 100 mmHg(1 mmHg=0.133 kPa)。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版
第一个30秒 1、评估
2、初步复苏 3、评估心率、呼吸
5s 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
20s 5s
黄金1分钟
第二个30秒 4、正压通气30s 5、正压通气一开始在右腕置经皮氧饱和度仪 6、1分钟前完成Apgar评分及脐血PH值或血气BE值测定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版
评估时间 评估名称 评估内容
有活力的定义是: 1.规则呼吸或哭声响亮 2.肌张力好 3.心率>100次/min
以上3项中有一项不好者为无活力。
三、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5.擦干和刺激:快速彻底 擦干头部、躯干和四肢, 拿掉湿毛巾。彻底擦干即 是对新生儿的刺激以诱发 自主呼吸。如仍无呼吸, 用手轻拍或手指弹患儿足 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 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 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 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
一、复苏准备
2.物品: 新生儿复苏设备 和药品齐全,单 独存放,功能良 好。
中国新生儿复苏 指南2016版
二、复苏基本程序
中国新生儿复苏 指南2016版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 不断重复(图1)。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 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 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 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2016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

二、复苏基本程序
评估
措施
决策
A粪染无活力 插管吸胎粪
3 CPAP
1 Spo2 400%氧 45-60S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流程图内显示的生后1-10min的正常值
1 min 60%-65%
2 min
3 min
65%-70%
70%-75%
4 min
5 min
75%-80%
80%-85%
10min
85%-95%
更新1 脐带延迟结扎或脐带挤压
益处: 降低颅内出血 减少NEC的发生率 有利于出生后早期循环、血流稳定 减少贫血输血
风险:
胆红素水平升高及需光疗增加
更新1 脐带延迟结扎或脐带挤压
推荐:
1.不需复苏的早产儿可采用延迟结扎脐带3060秒,但对于需复苏者如何处理没有推荐。 2.对不能延迟结扎脐带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建 议采取脐带挤压方法。在尚未钳夹脐带前对 距新生儿端20cm处的脐带连续挤压3次。
2个1分钟快速记忆法
流程1分钟
A B 新生儿娩出3-5秒 快速评估 呼、肌、足月、清 粪染无活力 插管吸胎粪 擦干、扔掉、刺激、评估 B1 HR>100 呼吸困难 持续紫绀 清理气道 常压氧 脉氧 CPAP T-组合 B2 HR<100 呼吸暂停 喘息样 置脉氧 正压通气5-10 胸廓 不起MASOPA 30s HR<60 气管插管 百分氧 胸外按压 正压通气 45-60s D1 HR<60 1/万 肾上腺素 气道给 0.5ml/kg 效果不好 脐 静脉 0.2ml/kg D2 HR<60 心音低钝 色苍白 出血史 BCD插管无误 生理盐水脐静脉 10ml/kg 效果不好重复给 HR>60 停C HR>100 呼吸 肤色 脉氧 转红 达标 停B 肌张差 常压氧 右侧卧位要保暖 转儿科
2024新生儿窒息抢救步骤总结

2024新生儿窒息抢救步骤总结正确复苏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新生儿复苏共包括ABCDE(A通畅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5个复苏环节。
经过不断研究和完善,目前我国实施的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共包括8部分主要内容:复苏前准备工作、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药物、早产儿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方法气道的创建将气道充分开放,需使患儿呈鼻吸位,胎儿娩出后及时清理呼吸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一定要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之前将口咽部分泌物清理干净,以免吸入气道引起阻塞,T殳选择吸痰管或是吸球吸净鼻腔与口腔内的黏液,必要时可在喉镜下清理气道内的分泌物。
切记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快速,避免对咽部黏膜造成损伤,吸引的时间≤10s,吸引管的负压要低于13.3kPa o呼吸道功能有效性的维持用手指对患儿足底进行轻弹,并为其擦拭背部,保证能够刺激自主呼吸。
若仍无法实现自主呼吸或是出现喘息样呼吸,或心率≤100次∕min,即便是心率>1OO为min,但是经皮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在目标值的,考虑可以使用面罩气囊进行正压通气,40~60次∕min,在患儿能够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面色红润以后,即可停止加压处理。
如果心率持续<60次∕min,应立即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同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血循环的维持若患儿经过30s的有效正压通气后,如果心率始终未达到60次∕min,或是心脏出现停搏的情况,需要在其胸骨下1/3的位置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处理,保证按压的深度在1~2cm,2s内胸外心脏按压次数为3次,间隔正压通气次数为1次,约120个动作∕min,坚决不允许对剑突进行按压。
当患儿的心率在100次∕min 以上,可停止按压。
药物治疗新生儿进行有效通气及胸外按压后,心率仍<60次∕min,就需要考虑应用肾上腺素,最有效的方式是脐静脉注射给药,用量:1:10OoO/(次∙kg)肾上腺素0.01~0.03mg,3~5min可以重复进行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
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高危孕妇分娩时 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多胎分娩的每名 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
好
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
新生儿复苏设备 新生儿复苏气囊、面罩(大、小)、喉镜、大小镜片及 备用配件、气管导管(2.5-4mm)、气管导管管芯、吸 引球、低压吸引器、吸引管(10F、12F、14F)、胎粪 吸引管、胃管( 8 F ) 、注射器、辐射保温台 血氧饱和度仪、空氧混合器、脐静脉导管、喉罩气道、 T组合复苏器 新生儿复苏药品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不推荐)、纳洛酮 (不推荐) 、5%葡萄糖(不推荐)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7)评估及处理: 经30s有效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
吸且心率≥l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根据 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决定是否常压给氧;如心率<60次/min, 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8)其他: 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 min)可产生胃
充盈,应常规经口插入8 F胃管,用注射 器抽气并保持胃管远端处于开放状态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参考2015年国际复 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 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修订了我国的新生 儿复苏指南(2004年制定,2007年第一次修订, 2011年第二次修订,2016年第三次修订)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
1 第一部分 指南目标和原则 2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3 第三部分 正压通气特殊复苏情况 4 第四部分 复苏后监护 5 第五部分 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问题
复苏气囊的类型
气流充气式气囊
自动充气式气囊
自动充气式气囊
优点:
无压缩气源也可充盈 减压阀
缺点:
没有密封也会充盈 需要储氧器
储氧器
通过面罩来常压给氧不可靠
气囊
减压阀
面罩
自动充气气囊: 储氧器的类型
© 2000 AAP/AHA
急救备用:自动充气式气囊
建议不管在哪里复苏,都把自动充气式气 囊作为常规备用装置,以防没有压缩气源 或T组合复苏器出现故障
触觉刺激
用手拍打或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
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刺激形式
拍打后背或臀部 挤压肋骨 将大腿压向腹部 扩张肛门括约肌 热敷、冷敷、热浴、冷浴 摇动
(三)正压通气
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充分的通气
1.指征:(1)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2)心率<100次/分 对有以上指征者,要求在“黄金一分钟”内实施有效的 正压通气 如果新生儿有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难或 持续紫绀,应清理气道,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可常压 给氧或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特别是早产儿
心率<60次/分?
是
生后导管前目标氧饱和度 1 min 60%~65% 2 min 65%~70%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D 若心率持续<60次/分,
考虑低血容量,考虑气胸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10 min 85%~90%
新生儿复苏步骤图
羊水中有胎粪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1. 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
医护人员在场
2. 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
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 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 过渡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3.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
寒冷低体温
棕色脂肪利用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肺血管收缩
外周血管收缩
代谢率增加
右向左分流
向组织送氧减少
游离脂肪酸释放
低氧血症 无氧代谢增加
缺氧
© S .T .A .B.L.E .®® 2001
乳酸酸中毒
氧耗增加
? 死亡
2.体位: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仰卧位、头略后仰, “鼻吸气” 位 “鼻吸气” 位使咽后壁、喉和气管成一直线 颈部伸仰过度或不足均阻碍气体进入,而正确体位则使 呼吸道保持最佳开放状态
T组合复苏器(T-piece)
是近年来国外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正压通气装置 优点:
本装置操作简单、使用灵活 可更稳定地提供呼气末正压(连续保持)和吸气
峰压 。 操作者不易疲劳
T组合复苏器(T-piece)
(1)指征: 用于足月儿和早产儿正压通气 (2)用法: 需接上压缩气源,气体由T-组合复苏器的新 生儿气体出口经一个管道输送到新生儿端,与面罩或气 管导管相连。预先设定吸气峰压(PIP)20-25cm H2O、呼 气末正压(PEEP)5cmH2O、最大气道压(安全压)40cmH2O。 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关闭或打开T形管的开口,控制呼吸 频率及吸气时间,使气体直接进入新生儿气道。由于提 供恒定一致的PEEP及PIP,维持功能残气量,更适合早产 儿复苏时正压通气的需要
足月吗?
羊水清吗?
是
肌张力好吗?
有呼吸和哭声吗?
否
保暖和维持正常体温
A 摆正体位,清理气(必要时)
擦干全身,给予刺激
常规护理: 新生儿与母亲在一起 彻底擦干,必要时清理气道 母婴皮肤接触 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处理脐带 继续评估
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次/分?
否 呼吸困难或持续紫绀?
新生儿复苏步骤图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前 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在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前,先将传感器与婴儿连接有助 于最迅速地获得信号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4)评估心率:可触摸新生儿的脐带搏动或用听
诊器听诊新生儿心跳,计数6s,乘10即得出每分钟 心率的快速估计值。近年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用于 新生儿复苏,可以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为了更 准确评估心率,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推荐3导 心电图测量心率,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指南建议有 条件的单位可以试用,并总结经验。
是
新生儿有活力
否
是
吸引气管内胎粪
否
继续进行初步复苏的其他部分:
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 体位
三、复苏步骤
(一)快速评估:出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4)肌张力好吗?
如以上4项中有1项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 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气管 插管吸引胎粪
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1.保暖:产房温度设置为25-28℃。 提前预热辐射保暖台,足月儿辐射保 暖台温度设置为32-34℃,或腹部体 表温度36.5 ℃;早产儿根据中性温 度设置。用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放在 辐射保暖台上,注意头部擦干和保暖,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复苏胎龄<32周*的 早产儿时,可将其头部以下的躯体和 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 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 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避免高 温,防止引发呼吸抑制
早产儿保温
早产儿(<32周)*,如采 取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生 体温过低的风险 将头部以下的躯体和四 肢放入一个塑料袋中
立即装入无须擦干 置于辐射加热装置上
低体温的危害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Neonatal Network, Vol. 11, No. 3, 1992, p. 67
吸引胎粪
使用喉镜看到声门并用气管内导管从气道内吸出胎粪
© 2000 AAP/AHA
5.擦干和刺激:
• 快速彻底擦干头部、 躯干和四肢,彻底擦 干即是对新生儿的刺 激以诱发自主呼吸 清理呼吸道在前,擦 干在后 拿掉湿毛巾
5.刺激:如仍无呼吸,用手轻拍打或手指轻弹新
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 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 压通气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1)压力:通气压力需要20-25 cmH2O,少数病情严重的初生儿 可用2-3次30-40cmH2O压力通气。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 动充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 力表。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 (2) 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边缘
有缓冲垫 无缓冲垫
形状
圆形 解剖形
大小
小 大
气囊和面罩
面罩必须覆盖 下颌尖 口 鼻
复苏步骤
3.T—组合复苏器(T—Piece复苏器)
是一种由气流控制、有压力限制的机械装置,能提供 恒定的吸气峰压及呼气末正压。
本指南推荐县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尤其是三 级医院使用T—组合复苏器,对早产儿的复苏更能提高 效 率和安全性 。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措施
评估 决策
■ 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 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
■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 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 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 步骤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