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 第5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通信原理_曹志刚_答案

第五章第五章 脉冲编码调制脉冲编码调制5.2 解:(1) )180cos(5)220cos(5)200cos()20cos(10)(t t t t t S p p p p +==)]180()180()220()220([5)(p w d p w d p w d p w d p w -+++-++=Så-=úûùêëéå-*=¥-¥=¥-¥=n s s n s s n S T n T S S )(1)(2)(21)(w w w w d p w p w d )]500180()500180()500220()500220([1250p p w d p p w d p p w d p p w d p n n n n n --+-++å--+-+=¥-¥=(2)HzfH110=要求无失真恢复)(t S ,对)(t S d采用的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Hz 110。
(3))(t S 可视为带通信号可视为带通信号 Hz fH110=,Hz f L90=,HzffBLH2090110=-=-=BB fH5.05+=,5=N ,5.0=MHz N M Bf s 44)55.01(202)1(2=+´´=+= 5.3 解: kHz f H 108=,kHz f L 60=,L L H f kHz f f B <=-=48 BB fH25.02+=,2=N ,25.0=MkHz N M Bf s108)225.01(482)1(2=+´´=+= 5.9 -111)(x p 0x题图题图 5.9 解:解: ïîïí죣-+££-=01,110,1)(x x x x x p61)1(2)(1022=-==òò¥¥-dx x x dx x p x S , 1=V 5.042==D4811222=D =qs dB SSNR q98481612即===s5.10解:满足一定量化信噪比要求时输入信号的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
现代通信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现代通信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第⼀章1、什么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俩者的区别是什么?凡信号参量的取值连续(不可数,⽆穷多),则称为模拟信号。
凡信号参量只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为数字信号。
区别在于信号参量的取值2、何谓数字通信,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缺点数字通信系统是利⽤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优点:抗⼲扰能⼒强、差错可控、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易于集成化、易于加密处理。
缺点:占⽤频带宽,需要同步3(1)、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般模型,简述各⽅框的主要功能1) 信源编码与译码数据压缩(减少码元数⽬和降低码元速率),减⼩传输带宽,提⾼通信的有效性。
模/数转换,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2)信道编码与译码通过加⼊监督码元(纠错/检错)提⾼通信的可靠性。
3)加密与解密通过加扰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性。
4)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频带信号。
3(2)、画出模拟通信系统的⼀般模型3、(3)画出通信系统的⼀般模型,简述各⽅框的主要功能信息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
接收设备:放⼤和反变换,其⽬的是从受到⼲扰和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受信者: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信息。
4、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指的是什么,各有哪些重要指标?有效性——传输速率(传码率、传信率,频带利⽤率)可靠性——差错率(误码率、误信率)5、按信号的流向和时间分类,通信⽅式有哪些?单⼯、半双⼯、全双⼯6、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特数。
Rb=RB·H (b/s)第⼆章1、什么是随机过程,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穷多个样本函数的总体叫随机过程。
其⼀,他是时间函数;其⼆,在固定的某⼀观察时刻t1, s(t1)是⼀个不含t变化的随机变量2、随机过程的期望、⽅差和⾃相关函数描述了随机过程的什么性质?期望表⽰随机过程的n个样本函数曲线的摆动中⼼。
通信原理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5-1 已知线性调制信号表示式如下:(1)t t c ωcos cos Ω,(2)t t c ωcos )sin 5.01(Ω+。
式中,Ω=6c ω。
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和频谱图。
1(1)cos cos [cos()cos()]2[cos cos ]{[()][()][()][()]}21(2)(10.5sin )cos cos [sin()sin()]4[(10.5sin )cos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t t F t t t t t F t t ωωωπω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ωπδωωδ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解:)]{[()][()]4[()[()]]}c c c c j π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5-2 根据图P5-1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图P5-1m(t)t解:从波形中可以看出,DSB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输出波形失真,不能恢复调制信号;而AM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能正确恢复调制信号。
m(t) t0 S DSB (t)0 tS AM (t)t5-3已知调制信号m (t )=cos(2000πt ),载波为cos104πt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
()sin(2000)sin(4000)1111()()cos ()sin cos(12000)cos(14000)22221111()()cos ()sin cos(8000)cos(6000)2222USB c c LSB c c m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ππωωππωωππ=+=-=+=+=+解:则f (kHz)S SSB (ω)上边带-7 –6 -4 -3 0 3 4 6 7上边带下边带下边带5-4 将调幅波通过残留边带滤波器产生残留边带信号。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现代通信原理指导书第五章幅度调制系统习题详解

5-1以占空比为1:1、峰 — 峰值为2m A 的方波为调制信号,对幅度为A 的正弦载波进行标准幅度调制,试① 写出已调波()AM S t 的表示式,并画出已调信号的波形图;② 求出已调波的频谱()AM S ω, 并画图说明。
解:① 令方波信号为2()(1)2m m T A nT t nT f t T A nT t n T⎧+ <<+⎪⎪=⎨⎪- +<<+⎪⎩ 0,1,2,...n = ± ± ,则000()cos 2()[()]cos ()cos (1)2m AM m T A A t nT t nT s t A f t t T A A t nT t n Tωωω⎧+ ≤<+⎪⎪=+=⎨⎪- +≤<+⎪⎩其中0,1,2,...n = ± ± 。
② 取方波信号一个周期的截断信号02()02m T m T A t f t T A t ⎧+ <<⎪⎪=⎨⎪- -<<⎪⎩,求得其傅里叶变换为()()sin()44T m TTF jA TSa ωωω=-则根据式()可以得到方波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1(1)2()2()n m n n F j A n T πωδω+∞=-∞--=--∑所以已调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00001()()[()()][()()]2(1)122[()()][()()]AM n m o o o o n F F A n n jA A n T T ωωπδωωδωωπδωωδωωπππδωωδωωπδωωδωω=*-+++-++-- =--++-+-++∑时域及频域图如下所示:A π2/m j A π-0w 0w Tπ+02w T π+w()AM S w ()AM s t t()f t tT2T mA5-2已知线性调制信号表示如下: ①10()cos cos S t t t ω=Ω ②20()(10.5sin )cos S t t t ω=+Ω设Ω=60ω,试分别画出S 1(t)和S 2(t)的波形图和频谱图。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5.1 学习指导 5.1.1 要点本章的要点主要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及各部件功能;基带信号常用波形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常用码型的编译及其特点;码间串扰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理想低通传输特性和奈奎斯特带宽;升余弦滚将特性;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和均衡的概念。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其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
主要有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同步提取电路以及抽样判决器组成。
发送滤波器用于产生适合于信道中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媒质(通常为有线信道)。
加性n (t )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接收滤波器的功能接收有用信号,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同步提取即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用来抽样的定位脉冲。
抽样判决器用来对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和再生(恢复基带信号)。
图5 - 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e (t )n (t)位同步提取y (t )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1) 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用不同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不同的消息代码。
数字基带信号的单个脉冲有矩形脉冲、余弦脉冲、升余弦脉冲、高斯脉冲等等形式。
常用的基本信号波形有:单极性与双极性波形、不归零码与归零码波形、差分波形、多电平波形等。
数字基带信号通常是一个随机的脉冲序列。
若其各码元波形相同而电平取值不同,则可表示为()()nsn s t a g t nT ∞=-∞=-∑ (5-1)式(5-1)中,a n 是第n 个码元所对应的电平值(随机量);T s 为码元持续时间;g (t )为某种脉冲波形。
一般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表示为()()nn s t s t ∞=-∞=∑ (5-2)(2) 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s (t )的频谱特性可以用功率谱密度来描述。
天津大学现代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5-9章)

解;
(1)∵“0”和“1”分别由g(t)和-g(t)组成 而其对应的频谱分别为G(f)和-G(f)故其双边功率谱为
其功率为
(2)因为矩形脉冲的频谱为
∵τ=TS故ωTs/2=Kπ时为零点
即f=Kfs时均为零点,故该序列不存在离散分量fs。
(3)∵τ=TS/2 故 ωTs/4=Kπ时为零点
即f=2Kfs时为零点,而fS的奇数倍时存在离散分量Fs。
8-1已知单边带信号 ,试证明它不能用平方变换滤波法提取载波。
解:
经2f0窄带滤波后为:
上式经二分频后得载波相位有两个,故不能提取与载波同频同相的同步信号。
8-2已知单边带信号 ,若采用与DSB导频插入相同的方法,试证明接收端可正确解调,若发端插入的导频是调制载波,试证明解调输出中也含有直流分量。
解: 接收双极性信号时的误码率为
当PE=10-8时 r=22.7(13dB)
当接收单极性信号时
由:
5-9 已知某信道的截止频率为1600Hz,其滚降特性为α=1。
(1)为了得到无串扰的信息接收,系统最大传输速率为多少?
(2)接收机采用什么样的时间间隔抽样,便可得到无串扰接收。
解:
(1)
5-10已知某信道的截止频率为100KHz。码元持续时间为10s的二元数据流,
5-3 设随机二进制数字序列的“0”和“1”分别由g(t)和-g(t)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与1-P,且码元速率为fS= 。
(1)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2)若g(t)的波形如题5-3图(a)所示,问该序列是否存在离散分量fS?
(3)若g(t)改为题5-3图(b)所示的波形,问该序列是否存在离散分量fS?
解:
7-3设一数字信息序列为{+1,+1,-1,-1,+1,+1,+1},已知码元速率为1000波特,未调载频为3000Hz,试分别画出MSK信号和OQPSK信号波形,并加以比较。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 第5章作业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5-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 0 0 1 0 0 1 ,试求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双极性、单极性归零、双极性归零、二进制差分波形和四电平波形。
解 单极性、双极性、单极性归零、双极性归零、二进制差分、四电平波形分别如下图5-6(a)、(b)、(c)、(d)、(e)、(f)所示。
图5-6 波形图5-2 设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 (t )和-g (t )表示,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为2/5及3/5:(1) 求其功率谱密度;(2) 若g (t )为如图题5-2(a)所示波形,T s 为码元宽度,问该序列是否存在位定时分量f s = 1/T s ? (3) 若g (t )改为图题5-2(b),重新回答题(1)和(2)所问。
图题5-2g (t )sst(a)g (t )sst(b)解 (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谱密度212()(1)()()s S P f f P P G f G f =--+212[()(1)()]()S S S S m f PG mf P G mf f mf δ∞=-∞+--∑由题意知g 1(t ) = - g 2(t ) = g (t ),因此双极性波形序列的功率谱密度为()2222()4(1)()12()()S S S S S P f f P P G f f P G mf f mf δ+∞-∞=-+--∑222241()()()2525S S S S f G f f G mf f mf δ+∞-∞=+-∑式中,G (f )⇔g (t );等式右端第一项是连续谱成分,第二项是离散谱成分。
功率()SS P f df ∞-∞==⎰()22224(1)()12()()SS SSfP P G f df f P G mff mfdf δ∞∞∞-∞-∞-∞-+--∑⎰⎰222241(1)()()2525S S S f P P G f df f G mf ∞∞-∞-∞=-+∑⎰ (2)若基带脉冲波形g (t )为()1,20,ST t g t ⎧≤⎪=⎨⎪⎩其他则g (t )的傅里叶变换G (f )为()()S S G f T Sa T f π=因为sin ()()0s S S s SG f T Sa T f T πωπ===所以由题(1)的结果可知,该二进制序列不存在离散分量1/s s f 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5
5
+0V=>量化值分别为 0 =0, PCM 编码为10000000
量化值分别为
0.3455
=
0.3455 1/4096
1415,
正数==>M1
=1;
查表1415在第6段==>M2M3M 4 110,
以1024为起点,64为量化间隔,(1415 1024) / 64 5 M5M6M7M8 0101
F()H ()
A
Ts
F (
n
ns
)
sin( /
/ 2
2)
A
(2.5
fH
) [F(
n
2.5nLeabharlann fH)sin( /
/ 2)] 2
5.5解:
第1个子带0 ~ 800Hz属于低通信号,抽样频率为:
fs1 2 800 1600Hz 第2,3,4子带为带通信号,带宽 B 800Hz,
每个子带的最高频率fH为带宽(fH -fL =800Hz)的整数倍:
PCM 编码为11100101
+0.9511对应的量化值为
0.9046
=
0.9046 1/4096
3705,
==>M1 =1;
查表3705在第7段==>M2M3M 4 111,
以2048为起点,128为量化间隔,(3705 2048) /128 12 M5M6M7M8 1100
PCM 编码为11111100
==>6.02n 1.76 30 40
n 12
5.14
1)求输出编码器的码组,计算量化误差
量化单位: 5 5 , 4096 4096
y 0.9375 0.9375 4096 768
5
输入幅度为-768,因为是负数,所以M1为“0”。
查表5-3,768落在第5段,M2M3M4=“101”
==> SNR -SNR =20 lg Amin 40dB
min dB
max dB
Amax
满载正弦波的信噪比:
SNR max dB
10 lg[3
Am 2V
2
2n ]
4.77
20 lg
D
6.02n,
D
A 2V
,Amax
V
最小信噪比: SNR 40+(4.77 20 lg D 6.02n) 30 min
故一个周期内抽样值的PCM编码分别为 "+0"=>10000000, "+0.3455"=>11100101,"+0.9046=>"11111100,"+0.9046=>"11111100,"+0.3455"=>11100101, "+0"=>10000000,"+0.3455"=>11100101,"+0.9046=>"11111100,"+0.9046=>"11111100,"+0.3455"=>11100101, "+0"=>10000000,.....
5.3 解:
fH 108kHz, fL 60kHz, 信号带宽 B (108 60)kHz 48kHz
fH 108 2.25,N 2,M fH N 0.25
fH fL 48
fH fL
fs min
2 B(1
M N
)
2 48 (1
0.25) 2
108kHz
2
4
21
3
1
-216
M
fH fH -fL
-N=N-N=0
因此: fs2 fs3 fs4 2B 1600Hz
5.8 解: 被抽样信号 s(t) 3.25sin(2ft) 3.25sin(1600t)
抽样周期:Ts 1/ fs 1/ 8000 信号频率:f 800,每周期抽取10个样本值
抽样时间
样值
量化器输出
以512为起点,32为量化间隔,(768-512)/32=8 M4M5M6M7=“1000”
总的编码为“01011000”
解码输出:(512+32×8+32/2)=-784 量化误差:768-784=-16,
误差值 16 16 5 0.0195 1.95% 4096
2) -784==>线性码(自然二进码)输出“0,0011,0001, 0000”
量化电平:mi=a+iΔ -1,-0.5,0,0.5,1
分层电平: qi=mi+mi-1 -1,-0.5,0,0.5,1
信号功率:S b x2 p(x)dx 2 1 x2 (1 x)dx 1
a
0
6
量化噪声: Nq 2 /12 1/ 48
量化信噪比: S / Nq 8
5.10 解:
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线性编码,量化信噪比 :
5.16
解:
设过载电平为1V。量化单位:
1 4096
由题意, 抽样序列x(n) sin(0.2 n), n=0,1,...,10.设取样间隔为Ts 1/ 8000秒,
则每周期抽样10个点。对于输入信号 x(t) sin(1600t) 其周期为 T=(2π/160π)=1/800s
一个周期内的取样值分别为:
sin(0) sin(0.2 0) 0,sin(1600 T ) sin(0.2 1) sin2( ) 0.3455,
10
5
sin(1600 2T ) sin(0.2 2) sin2 ( 2 ) 0.9046,
10
5
sin(1600 3T ) sin(0.2 3) sin2 (3 ) 0.9046,
t=9TS=1.8 π
-1.91
-1.5
t=10TS=2 π
0
-0.5
5.9
已知模拟信号抽样值得概率密度f(x)如图所示
1. 如果按4电平进行均匀量化,计算量化信噪比 2. 如果按8电平进行均匀量化,计算量化信噪比
f(x) 1
x
-1
+1
解:由图可知:模拟信号取值范围[-1,1],a=-1 , b=1 1) 4电平量化,M=4,量化间隔Δ=(b-a)/M=0.5
t=0
0
0.5
t=1TS=0.2 π
1.91
1.5
t=2TS=0.4 π
3.09
3.5
t=3TS=0.6 π
3.09
3.5
t=4TS=0.8 π
1.91
1.5
t=5TS=π
0
-0.5
t=6TS=1.2 π
- 1.91
-1.5
t=7TS=1.4 π
-3.09
-3.5
t=8TS=1.6 π
-3.09
-3.5
10
5
sin(1600 4T ) sin(0.2 4) sin2 ( 4 ) 0.3455,
10
5
sin2 (5 ) 0,sin2 (6 ) 0.3455,
5
5
sin2 (7 ) 0.9046,sin2 (8 ) 0.9046,sin2 (9 ) 0.3455,sin2(2 ) 0......
-108 -48
48 60 108
216
5.4 解:
f1(t) f (t).T (t) f (t) (t nTs ) n
已抽样信号为f2 (t) f1(t) * h(t)
f1( )h(t )d
f (nTs )h(t nTs ),
n
其中h(t)=
A,t
0,
其他
=>f2 (t)的频谱F2 ()
SNR
S
2 q
3Am2 L2 2V 2
SNR dB
10 lg[3
Am 2V
2
2n ]
SNR
min dB
10
lg[3
Amin 2V
2
2n ]
SNR
max dB
10
lg[3
Amax 2V
2
2n ]
由动态范围 20 lg Amin 40dB Amax
===> 20lgAmin =-40+20lgA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