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高一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地理成绩,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1)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专题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PPT精品文档

一、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1.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主要措施:修建水库。 2.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措施:跨流域调水。
3.降水稀少。主要措施:收集雨水、沿海发达国家进行海水
淡化等。 4.蒸发旺盛、下渗严重。主要措施:可以采用坎儿井等措施。 5.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主要措施:加强水的循环利 用,农业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此外还有能源利用率低等原因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
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
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
发展战略。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概念: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的能量。 2、分类:按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 生资源;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 关系,陆地资源可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 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3、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的联系性; 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三、我国的能源问题分析思路 (一)、能源资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来源分类
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
3.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二)、我国的能源问题分析思路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1)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2)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3)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 (烟尘、 SO2和氮氧化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 雾) 。 (4)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 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 物减产等。
小学科学第12课《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教案)

小学科学第12课《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教案)引言: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能够供人类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因此,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将介绍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一、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作用;2.熟悉各种自然资源的分类;3.培养学生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二、导入: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和认识。
1.你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吗?2.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说说你知道的例子。
3.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三、学习内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作用: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供人类利用的材料、能源和条件。
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包括水、土地、矿产、森林、空气、太阳能等。
2.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够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风能、水能、植物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存在数量有限且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炭、稀有金属等。
(2)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从动、植物中得到的资源,如木材、食物、药物等;非生物资源是指从地壳、空气、水中得到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空气资源等。
(3)能源资源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产生能量的资源,如煤、天然气等;物质资源是指能够提供材料的资源,如水、土壤等。
四、实践与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各自生活中使用过的自然资源,并总结出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哪些是生物资源,哪些是非生物资源。
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并进行交流。
五、拓展延伸:带领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担任起保护环境的使者。
1.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做?2.如何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3.如何保护森林资源,让森林更加繁荣?六、展示与总结:请学生将自己对保护自然资源的理解或做法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并互相学习。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某些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可能导致争夺 和冲突,从而间接增加自然灾害的风 险。
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会导致 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 进而引发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破坏
01
02
03
直接破坏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 飓风等会对自然资源造成 直接破坏,如损毁森林、 农田、水利设施等。
06
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建议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推广节约型技术和装备
01
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和装备,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02
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体系,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减少资源浪费。
培育节约文化
03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及特点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 有量较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林 地、草地等面积广阔。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较低。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但人 均占有量不足,且部分矿产资源品位较低 ,开采难度较大。
相互依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相互依存的,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状况会影响 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而自然灾害也会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影响。
03
综合治理
针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
括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等。
04
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现状 分析
地理六年级第十二章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六年级第十二章的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对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造成的破坏和威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有着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介绍地理六年级第十二章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力量造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山体滑坡等。
这些灾害带来的破坏巨大,给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地理学中,我们可以对这些自然灾害进行分类研究。
首先,地震是地壳运动中的一种现象,造成地表的震动和破坏。
其次,台风是热带地区常见的气象现象,强大的风力和降水会引发洪水和风灾。
洪水是由于降水超过地表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水体溢出堤岸造成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指地区长时间缺水,造成植被凋谢、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枯竭。
山体滑坡是由于地表松弛造成的土壤流失和下滑现象。
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地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首先,地震的防治可以从建筑工程角度入手,构建抗震建筑,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其次,台风的防治可以通过灾害预警系统、海堤和防风林等手段进行。
洪水的防治可以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加强流域管理和植树造林等途径来实施。
干旱的防治可以通过水资源管理、节水措施和发展旱作农业等方式来应对。
山体滑坡的防治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植被保护和工程措施等手段来实施。
除了以上具体的防治方法,地理学家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防治手段。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理学家也在研究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
总之,自然灾害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分类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灾害发生的机制,提前预警和采取措施。
希望通过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2)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 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º~60º的夹角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2.海洋资源(1) 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自然资源 陆地资源 (包括能源) 海洋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自然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化学 生物 矿产 能源自然灾害 天文灾害 气象灾害与防御 地质灾害与防御台风 暴雨洪涝 干旱 寒潮 地震 火山滑坡泥石流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了丰 渔场的 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要 世界主要渔场:图见课本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分布(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见课本)(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1) 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海洋环境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3.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课本4.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灾难学问点梳理人类社会的建立是依傍着自然资源的,但面对着自然灾难,人类照旧显得弱小,今日我要和大家共享的是〔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难?学问点梳理,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把握这局部学问,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难?学问点梳理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难1、自然资源是人类从环境中猎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和。
2、气候是一种再生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降水和等。
气候资源具有与其他自然资源违反的一些特点。
首先,气候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供应原料、能源和必不行少的物质条件。
其次,气候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离不开对开发利用的和。
3、气候资源不同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有较大的。
4、气候为农业供应了、、、等物质和能量,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确定着该地的,包括作物的、、配置与〔种植〕方式。
5、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有关。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与子午线成夹角。
6、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作用,又有输送作用。
为了尽可能地削减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展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居住区布局在 ;在风向随季节转变的地区进展城市规划时,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的风向的向,居住区布局在向。
7、大路、铁路的设计,应特殊留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毁灭的和,以及冻土、积雪的等。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凹凸等都需要依据当地强度来设计。
8、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毁灭频率较、风速较的地方。
潮湿低洼处易毁灭雾,城市、工业区易毁灭烟雾,因此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地势较的地方。
9、我国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以其秀丽的奇景吸引游人。
哈尔滨利用冬季寒冷气候进展起来的艺术成为北国一景。
10、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和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ppt课件

1
主要知识:
• 水资源 • 矿产资源 • 土地资源 • 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 地质灾害
水资源
1、水资源的世界分布
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 美国、印尼、中国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跨流域调水
空间分布不均 自然原因: 时间分布不均
对策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气旋
气旋
西北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
亚洲东部,我国沿 亚洲南部 ,北美 洲
海地区
东海岸
西 伯利 亚
寒潮入侵我国路线图
【命题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对自然灾害的考查多借助世界和 我国某一热点地区或热点事件作为背景材料来切入,以人地关系 先线索考查自然灾害成因、分布、影响和防灾、减灾措施等,如 2007年海南地理卷中台风“云娜”的危害与防御、上海地理卷中 所罗门群岛地震灾害分析、广东地理卷中我国三大流域水灾比较、 山东文综卷中气象灾害分析等。
关注:1、发生区域的地图、省份、重要城市、资源
2、此区域的重要交通线:京广线、京珠线
3、此区域农业、工业生产状况
4、雪灾形成的原因分析
5、雪灾造成的损失分析
地质灾害
原因 表现 破坏性 分布地区 特征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 泥石流
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
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异同
滑波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 如山区。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 地区,它们容易发生。
河南
安徽
量和产量居首位,而
在世界上其产量也居
贵州
第一位。
我国的石油,天燃气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自然资源与人类读“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忆课本知识。
(1)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图1甲乙丙丁图例中,能恰当代表图2中各种物质的是乙。
(2)图2中的各种资源都属于同一类型,即矿产资源。
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其数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与此相对的是可再生资源,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
(3)矿产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金属矿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炭和石油等分布在沉积岩地区。
气候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4)从图2可以看出,矿产可开采寿命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衰减得较快。
事实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实现资源最优耗竭,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耗竭时间。
(5)将自然资源的各个共性特征与其相对应的利用原则用直线连起来。
①分布的不平衡性A.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②资源间的联系性B.加强科技攻关挖掘潜力,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③数量上的有限性C.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搞好资源调配④利用的发展性D.全面评估,注意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答案①—C②—D③—A④—B二、自然灾害与人类考向一自然资源与人类(2016·江苏学测9~10)下图为“某道路照明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道路照明除了利用太阳能外,还利用了()A.水能B.核能C.生物能D.风能2.不同地区,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不同。
影响倾斜角度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方时差D.地形状况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路灯的上方还有一个小型发电风扇,所以其除了利用太阳能以外还利用了风能。
第2题,太阳能电池板倾斜的角度与当地的纬度有关,纬度影响太阳高度,一般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小,电池板的倾角大。
拓展延伸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考向二自然灾害与人类(2013·江苏学测18)2012年12月14日美国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下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海域地震多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A.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C.海啸多发区域D.大陆架区域答案 B解析该海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地震多发。
(2014·江苏学测1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
据此回答第4题。
4.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C.跳楼逃生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答案 D解析地震发生时,有序撤到空旷的地带比较安全,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
(2017·江苏学测8)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A.台风B.干旱C.寒潮D.雾霾答案 C解析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明显的雨雪降温天气,而且降温幅度较大,所以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6.[判断题](2015·江苏学测35)台风是我国最常见、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答案误解析我国最常见、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因为我国深受季风活动的影响。
易错提醒(1)自然灾害既会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也会给人类或地理环境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
如台风可以降温消暑、缓解旱情,沙尘暴可以给土壤带来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等。
(2)自然灾害的发生一定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描述。
另外还要注意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3)寒潮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台风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伏旱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地震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断层附近易发生地震。
(4)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是有关联的,有时也可表现为数据上的差异。
如风力,当风力在5~8级时可以称为风能资源,但当风力大于8级甚至大于10级时就可能成为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跟踪检测(2015·南通学测模拟)台湾岛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中央山脉最高峰的海拔在3900多米。
岛上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着翠绿的森林,植物种类繁多。
台湾素有“东方甜岛”之称,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下图为“台湾岛位臵示意图”。
据此回答第1题。
1.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根本原因是()A.纬度低,相对高度大B.光照强,热量条件好C.气温高,降水量丰富D.水源足,土壤较肥沃答案 A解析台湾岛纬度低,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山地的垂直带谱丰富。
(2016·扬州学测二模)北京时间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据此完成2~3题。
2.本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A.软流层B.岩石圈C.上地幔D.地核3.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危害是()A.房屋倒塌B.扰乱社会C.疫病流行D.工厂停工答案 2.B 3.A解析第2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5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答案为B项。
第3题,地震直接导致地面破裂,房屋倒塌,答案为A项。
4.(2017·宿迁学测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江发源于齐岳山,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
材料二下图为清江流域图。
材料三下表为清江资料统计表。
(1),上游地区水能开发最少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洪涝灾害是清江流域重要的自然灾害,治理该灾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径流量大落差大位于上游,支流少,径流量小;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2)加强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库,加固堤坝,建分洪区;加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任答两点即可)一、选择题(2015·宿迁学测模拟)完整森林生态系统指未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面积较大的、较为完整的森林区域。
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完整森林仅占森林面积的4.9%。
读下图,回答1~2题。
1.我国完整森林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A.东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2.我国完整森林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且有进一步减少趋势,这对生态带来的影响是() A.优质木材资源减少B.土地沙漠化面积减小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南地区完整森林分布面积最广。
第2题,优质木材资源减少,属于对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
森林减少会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口泥沙沉积增加,三角洲面积增加。
(2016·盐城学测二模)读“2013年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图”,完成3~4题。
3.与世界相比,我国能源消费构成()A.石油消费总量最少B.水电消费比重最多C.可再生能源比重偏大D.煤炭消费比重较高4.为实现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承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今后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 A.煤炭、石油B.石油、天然气C.风能、太阳能D.煤炭、水能答案 3.D 4.C(2016·无锡学测一模)下图为“R河流域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
读图回答5~6题。
5.若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6.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 5.C 6.D(2016·宿迁学测一模)合掌造(图1)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图2为“日本轮廓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1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A.旱灾频发B.冬季暴雪C.多洪涝灾害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8.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7.B8.C(2017·宿迁学测一模)2016年9月28日4时40分台风“鲇鱼”在福建省厦门附近登陆。
下图为“该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27日21时到28日21时,厦门风向和风速变化是()A.一直吹偏东风,风速先变小后变大B.一直吹偏西风,风速先变大后变小C.偏北风逐渐转为偏南风,风速先变大后变小D.偏南风逐渐转为偏北风,风速先变小后变大10.为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退耕还湖,加固河堤B.整体搬迁,全面撤离C.学校放假,船舶离港D.加强监测,修建海堤答案9.C10.D(2016·苏州学测模拟)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读“尼泊尔地震示意图”,完成第11题。
11.本次尼泊尔强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C.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频繁答案 A(2016·无锡学测一模)下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公布的一幅卫星照片。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信息显示,我国华北北部地区正经受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暴雪B.雾霾C.地震D.泥石流13.日本称本国也受到了此次灾害的影响,促使此自然灾害东行的动力可能是()A.千岛寒流B.日本暖流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答案12.B13.D(2017·盐城学测一模)受台风影响,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读“滑坡景观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暴雨往往会诱发滑坡B.滑坡只发生在高山地区C.滑坡只发生在东部季风区D.滑坡损失与当地经济水平无关15.下图为“公路沿线地质剖面图”,其中最易发生滑坡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4.A15.C二、判断题16.(2017·无锡学测模拟)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可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少。
()答案误17.(2015·宿迁学测模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对煤炭、水、汽油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答案误18.(2017·扬州学测模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活动有关。
()答案正19.(2016·南通学测一模)台风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
()答案误20.(2016·南通学测一模)地震常常引起海啸、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正三、综合题21.(2015·宿迁学测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