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1、答案:B点拨:图中的火山灰厚度线由中心向西北方向凸出,说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火山灰较与该方向垂直的附近地方厚,由此可推断出这次火山爆发时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2、答案:C点拨: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进人大气中,大量增加了大气中的尘埃物质,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导致了全球气温的明显下降。

3、答案:D点拨:火山爆发给人类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火山灰堆积形成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该地的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4、答案:A点拨:从图表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

5、答案:D点拨: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

6、答案:C点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为地震多发区。

7、答案:A点拨: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与水灾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地形和降水量、降水时间长短等,新奥尔良市处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势低洼,呈碗状下凹地形,洪水不容易外泻。

8、答案:B点拨:台风(飓风)主要成因是海面和温度。

9、答案:D点拨:图中主要灾害区都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区,而平原和大型盆地中少,所以为滑坡。

10、答案:C点拨:滑坡必须发生在山区地形。

11、答案:A点拨:P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Q位于华北地区,由于夏季风季节性进退,导致雨带南北移动,若雨带长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华北地区干旱,若雨带迅速北跳到华北地区,则华北地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

12、答案:C点拨:结合两个图,干旱和洪涝都集中在东部季风区,主要地形为平原和丘陵。

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13、答案:D点拨:水利建设能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状态。

综合题1、(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B 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水2答案:⑴华北平原、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⑵冬夏季风的推移速度和强弱影响⑶A地春旱最严重,春季时随着气温回升,蒸发加强,而A地仍受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旱情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2

优化方资源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1.图解气候资源的特点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利用气候资源最为广泛的是农业、建筑、 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结合农业 的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进行综合分析是考查的 主要方式。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开发利用
应用举例
日照 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 与 充分利用日照资源,保 城镇街道与子午 街道 证居住区的街道两侧建 线成30°~60° 方 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 的夹角 位 件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开发利用 为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 的地区,将大气污染企 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 风与 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 城市 向;在风向随季节变化 规划 的地区,大气污染企业 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 上风向,居住区在下风 向
应用举例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2.暴雨洪涝 (1)暴雨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________________ 亚洲 最多。 (2)主要影响地区:_____ (3)防御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干旱 (1)形成: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 、__________ 土壤缺水 的现象。 __________ (2)防御:农业结构、耐旱作物、水利工程、防护 林、耕作制度等方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18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18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 的问题。
水资源紧缺促使北京市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 整,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2)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 答案:(1)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 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 境。(2)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 利用再生水。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 减少污水排放。
12/10/2021
图1
12/10/202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 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 办法,并说明理由。
12/10/2021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 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 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 水需求量大。(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 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 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 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 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 大。
12/10/2021
解析:第 3 题,从题图中该清洁能源电站分布与板块边界 的相关性分析,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说明该清洁能 源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相关,最有可能是地热能。第 4 题,地热 能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这些地区人类 的生存条件差,所以大城市较少。地热能与地壳运动有关,没 有季节变化;资源蕴藏量大;能源集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3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3.能源资源(按开发利用状况) 专 题 (1)常规能源:煤、石油 ____、天然气、_____ 水能 、生物能。 优 化 演 (2)新能源:_____ 太阳 能、风能、_____ 地热 能、核能等。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释疑解惑 陆地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第17讲 陆地资源、地质灾害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第 17 讲
陆 地 资 源、 地 质 灾 害
考基自主落实
考能联动提升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3)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1级, 能量约增加___ 30 倍。 (4)分类:_____ 微震 (里氏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里氏
5级以上)。
2.火山喷发 气体 、碎屑从 (1)成因:地下深处的高温____ 岩浆及_____ 地壳中喷出。 活火山 、死火山、 (2)分类:按其活动情况分为:_______ 休眠火山 。 _________
三、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地震 内力 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 (1)形成:岩石圈在_____ 地球内能以_______ 地震波 的形式强烈释放,从而引起一 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 (2)分布:_________ 地震带。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八《资源与灾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八《资源与灾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八《资源与灾害》八.《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1)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1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 震带;震级:表示地震 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
火 山 喷 发
滑 坡
泥 石 流
外 力 作 用 (斜 坡 重 力 作 用)
火山灰和熔岩流 破坏田园、建筑, 火山的构造:火山通道、 分布 有时会引起地震 岩浆沿地壳的薄弱 火山口、火山锥;火山 广泛、 及气候异常 地带喷出地表 的类型:活火山、休眠 危害 火山、死火山 大、 破坏或掩埋农田、 伤亡 建筑物和道路, 大、 造成人员伤亡 突发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 性强 体沿一定的滑动面 整体下滑 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 堵塞江河,摧毁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 城镇和村庄,破 为因素 坏森林、农田、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 道路 沙和石块的
专 题 讲 座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体 系 构 建
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 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 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 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 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 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 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 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 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 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反映出考生的理性思维 素养,因而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
加强灾害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加强灾 害管理,建立健 全减灾的政策法 规体系;实施一 些预防措施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体 系 构 建

高考地理 专题8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001

高考地理 专题8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001

专题八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网络〕土地资源 台风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 暴雨洪涝 气候资源 寒潮 水资源 干旱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考点扫描〕一 自然资源1 气候资源(光、热、水、风)的特点及开发利用;2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及利用保护。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3 森林资源的作用、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合理利用问题。

二 自然灾害1 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暴雨与洪涝、干旱等)的危害、时空分布、监测与防御。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监测与防御。

2 (新课标)生物灾害(虫灾、鼠害)的危害及防治。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要点分析〕1 气候资源的利用是重点和难点,气候对农业生产中耕作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如江苏省一般是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积温),淮河以北地区种植冬小麦;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与城市的建筑与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与子午线成30º~60º夹角;城市工业区与居民区的位置关系是城市工业布局的关键,在季风区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宜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在盛行风区,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

交通设施的建设必需要考虑气候资源,公路和铁器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考虑暴雨强度,有些地区还要考虑到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机场的选址,要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从噪声污染考虑,机场还要距离城市较远,由于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机场的地势要较高,从风向考虑,跑道方向要与方导风向一致以保起飞与降落的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转变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如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市冬季的冰雕艺术等。

2004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所造成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2 矿产资源的分布,内容涉及的点状知识较多,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矿产资源的形成规律,进而掌握其分布规律,金属矿产大部分与岩浆活动有关,非金属矿产大多数与外力作用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考点 4我 国渔场 与三 大盐场条件 分析 .
考 点 1自然资 源的 分类 、 . 特征及 开发 利用 与保 护( 1 图 )
( ) 场 条 件 。 ① 从 海 岸 线 看 : 国大 陆 海 岸 线 有 1渔 我 1 0 80 0多 千 米 , 延 曲折 , 成 许 多 风 平浪 静 的港 湾 。近 绵 形 岸 和远 洋 还有 5O o多个 岛屿 。这些 港 湾 和 岛屿 , 0 不但 有 利 于各 种 鱼类 的栖 息 、 饵 、 卵 , 索 产 而且 便 于 渔 船 的 活动 ,
表 1
捞作业 ; ③从 寒 暖 流 看 : 国 近海 既 有 暖 流 , 我 又有 沿岸 流 。 在 两种 海 流 交 汇 的地 方 ,随 着 暖 流 而来 的暖 水性 鱼 类 和 随着 沿 岸 流 而来 的 冷水 性 鱼 类 ,因水 温 的变 化 而暂 时 停
留不 前 , 量 云 集 , 往 集 发成 汛 , 这 一 带 成 为 很 好 的 大 往 使 渔 场 ; 从 地 表 径 流 看 : 人海 洋 的 大 小 江 河很 多 , 输 ④ 流 其 入 丰富 的有 机 质 和 营养 盐 类 ,为海 洋 浮 游 生 物 源源 不 断 地 提 供食 料 。而 海洋 浮 游 生物 的 大量 繁殖 , 过来 又 成为 反 海 洋 鱼类 的 良好 饵 料 。 () 2 盐场 形成 条件 。①从 地 形 条 件 看 : 场 多 分 布 在 盐 地 势 平 坦 、 于 晒 盐 的 泥 质 海 滩 上 ; 从 气候 条 件 看 : 适 ② 要 有 利 于 海 水 蒸 发 的 天 气 , 我 国最 大 的 长 芦 盐 场 , 季 如 春 风较大 、 降水 少 而 利 于 晒 盐 , 台湾 布袋 盐 场 、 南 莺 歌 海 海 盐 场 因地 处 背 风 坡 , 雨 天 少 , 天 多 , 发 旺 盛 而 适 合 阴 晴 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 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1)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E、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E、风与城市规划。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E、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一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④海洋能源:优点: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密度很小,利用难度大。

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和波浪发电。

(2)海洋渔业生产①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A、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E、温带海域:鱼类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C、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②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③主要渔业国:我国和日本等国家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3)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开发和勘探的工作基地。

(4)海洋空间利用①范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

②领域: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

(5)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①海洋运输的发展:从利用人力、风力,发展到大型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的兴起。

②港口建设:A、有一个服务区,即腹地;E、有配套设备;C、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6)围海造陆:①作用: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②人工岛、海上城市。

4、陆地自然资源及利用(1)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①在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组成的系统中,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

②陆地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加工,使自然资源增值。

③人类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3)土地资源①耕地:主要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②林地: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规律。

(4)水资源和水能资源:①径流量:最丰富六国:巴、俄、加、美、印尼、中。

最多洲是亚洲;最少是大洋洲。

人均量最多洲是大洋洲、南美洲;人均最少洲是欧洲。

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问题。

②⑵水能最丰富的国家:中、俄、巴、美、加。

水电比重高的国家有: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达。

委内瑞拉。

水能开发程度高的国家有:法、意90%;德、英80%;美、加40%。

(5)矿产资源:①世界主要矿产出产国:铁矿俄罗斯第一位,黄金南非占第一位,赞比亚、智利的铜矿,几内亚的铝土矿,马来西亚的锡矿、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②煤矿: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美俄最丰富。

南半球:澳、南非丰富,中国煤炭消费量最大③石油:中东石油储量比重(一半以上)④新能源核电最多国是美国,核电比重最大国是法国;地热能:冰岛:70%的人口利用地热采暖5、能源分类:⑴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①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平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地热能、核能。

③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日、月对地):潮汐能。

⑶按资源性质分类: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燃料、核燃料。

.••应该节约使用、综合利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

•••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转换分类: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6、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平衡,质量水平不高;浪费污染严重7、中国水资源:⑴水资源特点:①空间分布不均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配不均—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⑵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修水库等水利工程。

⑶华北地区供水紧张:①原因:A、工农业发达,用水量较大;E、人口稠密,人均占有量小(海河流域人均径流量200 多立方米,全国人均2240),供水相当紧张;C、河流径流量小,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②解决办法:A、合理用水(喷灌、打机井、种旱粮等),节约用水;E、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C、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①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逐级提水,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顺势而下,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

②中线: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致流向北京、天津。

(2008 年前必须到北京)。

全线利用自然落差,直流输水。

③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8、中国水能资源:⑴数量: 6.8 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可开发 3.8 亿千瓦。

⑵分布: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较大。

可开发地区在西南、中南(三峡、西江中上游)、西北(黄河上游)。

⑶目前已开发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的上游水系9、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有:(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多样化开发。

草地面积较广(2)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后备耕地主要在黑龙江、新疆)。

(3)人均占有农业用地数量较少: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只有世界的1/3),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

二国家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

(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描述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旱地、南方水田。

西部耕地面积小。

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如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森林:天然林多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西北、华北林地少。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 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10、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1)问题:①水蚀、风蚀、沙漠侵吞(即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资源普遍超载;重要林区面积减少) 。

②次生盐碱化(不合理排灌和气候干旱所至);③城市、工交、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扩大。

(2)措施:①依法管理:在工交城建时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牧区轮牧,建人工草场;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区建防护林。

②走扩大耕地和提高单产相结合道路:一方面保护耕地, 提高耕地生产水平, 变低产田为高产田;另一方面,适当开发荒地、沿海滩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稳定耕地总量。

11 、中国矿产资源:⑴特点:①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②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③伴生矿多, 分选冶炼困难;④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⑤矿产资源形势严峻。

总体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评价: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大规模开采,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也造成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的负担。

(3)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①钨矿-赣-大余;②锑矿-湘-锡矿山;③锡矿-滇-个旧;④铅锌矿-湘-水口山;⑤钒钛矿-川-攀枝花;⑥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⑦/汞矿-贵-铜仁;⑧镍矿-甘-金昌市的金川;⑨铜矿一一赣-德兴、云-东川。

12、气象灾害及防御(速度快、先到)和横波(速度慢、后到)。

⑷地震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一次地震有1个震级,多个烈度。

⑸地震分类:3 级以下—微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6级以上—强烈地震;7级以上—大地震。

⑹中国的地震:地震灾害严重,大部分省区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带有: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14、地质灾害一火山(1)类型:①活火山:案例:富士山、维苏威火山、夏威夷的火山、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

②死火山: 大同死活山群,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③休眠火山:白头山天池(吉林)、五大莲池(黑)。

(2)分布规律: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的火山带,大西洋海底(3)我国分布:山西大同附近一一死火山群;长白山、白头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休眠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七星山——活火山15、地质灾害—泥石流(1)泥石流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常爆发泥石流。

(2)分布规律: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3)我国分布地区: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1 6、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同一地域地质灾害成因上有关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