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第一章和第二章)

合集下载

计量第一次作业答案

计量第一次作业答案

C、函数形式的设定误差
D、 省略掉的变量
答案:(1)A(2)A(3)B(4)B(5)B(6)A(7)B(8)A(9)B
答案要点 这一题目是对数理统计知识的复习,目的在于练习数据整理。
8、已知某厂1985年~1991年产量X和利润Y的数据如下表。 (1)在下图中画出利润随产量变化的散点图。 (2)按照散点图,数据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 (3)我们应当采用什么线拟合数据?手划一条拟合线。写出拟合方 程,并大致估计方程中的参数。 (4)如果产量是100,你预测利润大致是多少?
-0.0112X6
X1的系数0.068: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X1增加1个单位,Y平均增
加0.068;
X2的系数99.69: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X2增加1个单位,Y平均增
加99.69;
……
(4)Y变化:0.892*1-0.0936*2=0.71
(5)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是5%。将回归结果中的p值和5%比较:
7、随机调查了某城市3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单位:百元):
19 43 38 37 22
37 39 31 27 25
25 33 34 27
6
54 35 30 28 49
14 24 24 27 14
34 31 36 14 40
(1)计算算术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2)请用下表进行分组整理,完成该表,并根据结果画出频率直方图
答案要点: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并使用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和检验模型 成为可能。随机项包括:(1)随机因素或偶然因素;(2)被省略的变 量;(3)变量的测量误差;(4)不恰当的函数形式。
4、解释概念:(1)残差;(2)回归方程:(3)最小二乘估计: (4)BLUE;(5)TSS,RSS,ESS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劳动起源说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

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

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

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探讨审美发生和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①考古学方法。

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

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测量学作业答案

测量学作业答案

测量学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作业1.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确定地面点的点位。

2.测量工作中常采用哪几种基准面?各自定义和作用是什么?答:(1)大地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作用: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

(2)旋转椭球面: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闭合曲面,其形状和大小可由长半径a,短半径b,以及扁率a ba-=α确定。

作用:精确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圆球面: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近似代替椭球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4)水平面:小范围内(一般在R=10km),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测量学里可以选用哪几种坐标系各自如何表示地面点的位置4.答: a) 地理坐标系:研究和测量整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或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时,可采用地理坐标系。

i.大地地理坐标系:用大地经度 L 和大地纬度B来表示。

ii.天文地理坐标系: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来表示。

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R=10km的范围内,以水平面作为该区的基准面,直接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

c)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线为X轴,赤道的投影线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O而建立起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5.水准面是不是水平面在什么范围内可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处理为什么答:(1)水准面不是水平面。

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水平面: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2)当测量的半径在10公里以内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时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3)原因:球面三角形化为平面三角形时每个角的球面角超影响为23/RP=''ε,P为平面三角形的面积,当三角形的边长为10km时,算得。

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面积内进行普通测量时,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水平角度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6.测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观测元素是什么?答: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的三个基本观测要素。

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饱和空气2.未饱和空气3.制冷4.露点温度5.含湿量6.绝对湿度7. 相对湿度二.简答题:1.空气调节的定义与客车空调装置的任务2.说明制冷与空调的区别和联系3.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有什么区别?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4.确定空调装置外气计算参数的方法是什么?5.空气的相对湿度与含湿量有何区别?空气的枯燥程度与吸湿能力大小由那个参数反映?6.白天空气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夜间温度下降至20℃,夜间会出现结露吗?夜间的相对湿度是多少?7.冷却、冷藏、冷冻都有什么区别?8.焓湿图由哪几种线群组成?9.列车空调系统主要由哪几个根本局部组成?各局部的用作是什么?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饱和空气: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汽的混合物称为饱和空气。

2.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汽的混合物称为过饱和空气。

3.制冷:用一定的方法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且使其维持在某一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制冷。

4.露点温度:指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时,降温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5.含湿量:随一公斤干空气同时存在的水蒸汽质量,称为湿空气的含湿量〔g〕。

6.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7.相对湿度:一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同一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汽质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二.简答题:1. 空气调节的定义与客车空调装置的任务答:空气调节: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干净度等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专门技术。

客车空调装置的任务是将一定量的车外新鲜空气和车内再循环空气混合后,经过过滤、冷却或加热、减湿或加湿等处理,以一定的流速送入车内,并将车内一定量的污浊空气排出车外。

答: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保持这个低温的过程。

射线作业汇总[1]

射线作业汇总[1]

第一章第一次作业:1. 简述波尔模型的假设条件2. 试述光电效应的特点3. 如果加速到12.5eV的电子撞击基态氢原子,问这时能观察到几种波长的光辐射?如果把它们分别照射到逸出功为4eV的金属电极,问其中哪几种能发射光电子?4.简述描述电子状态的4个量子数的含义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章第二次作业:5.伦琴射线管管电压V=28KV,Kα线的波长与连续谱的短波极限相差∆λ=1Å,问该管道靶机是用什么元素制造的?6.已知1克60Co,T 1/2=5.23Y ,求60Co开始时的放射性居里数?7. 某γ放射线源,其辐射的γ射线穿过厚度为16mm的钢板后,透射射线强度与入射射线强度之比为1:10,求该γ射线源钢的半厚度?P23 第4(2)8. 某γ射线源,其钢的半厚度为5.0mm,在不考虑散射线时求其穿过6mm与穿过12mm厚度的钢板后的透射射线强度之比?P23 第4(3)第二章第一次作业:9.简述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作用? P50第1(1)10.某射线机,若在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辐射照射强度为100RA/h(伦琴小时),求距靶2m处的辐射强度(不考虑X射线机内产生的衰减)?P51第4(1)11. 192Ir γ射线源,购入时活度为50Ci,问使用60天后源的活度为多少Ci?P51第4(2)12. A、B两种胶片,在感光特性曲线下黑度为1.5-4.0区为线性区,梯度分别为GA=3,GB=4,若黑度为2.0处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分别为LgHA=1.8,LgHB=2.1,若使用A,B胶片黑度均达到2.5,求B胶片所需的曝光量应为A种胶片的多少倍?P51第4(4)第二章思考题:1. X射线机的侧倾效应中,为什么偏向阴极侧的辐射强度比阳极侧的强?2. 根据胶片黑度的定义,推导多胶片迭加同时观察时的黑度与单张胶片黑度的关系.3. 分析胶片系统的概念,En1435:1997与JB4730:2005标准对胶片分类的方法有何不同?第三章第一次作业:13. 试从射线照相对比度的基本公式讨论影响对比度的因素?P68一(2)14. 采用一定的射线照相技术透照某工件,底片上可识别的气孔的最小直径是0.7mm。

统计学作业1

统计学作业1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2012年3月15日〕注意:作业全部为课后习题,请将必要的推导过程写出,不能只写答案。

本次作业共包括前四章的14道题目,个别题目有删减:第一章统计学的性质1-3答:〔1〕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公式为:表:历年盖洛普对总统选举的调查结果〔n=1500〕年度共和党民主党民主党候选人P*(1-P)/n 95%置信度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实际选举结果〔%〕1960 尼克松49% 肯尼迪51% 0.0001666 51±2.5298 肯尼迪50.11964 戈德沃特36% 约翰逊64% 0.0001536 ☆64±2.4291 约翰逊61.31968 尼克松57% 汉弗莱50% 0.0001634 50±2.5303 汉弗莱49.71972 尼克松62% 麦戈文38% 0.0001571 38±2.4564 麦戈文38.21976 福特49% 卡特51% 0.0001666 51±2.5298 卡特51.11980 里根52% 卡特48% 0.0001664 ☆48±2.5283 卡特44.7〔2〕注☆:实际选举结果证明错误的置信区间2-2、在中国台湾的一项《夫妻对电视传播媒介观念差距的研究》中,访问了30对夫妻,其中丈夫所受教育X(以年为单位)的数据如下:18 20 16 6 16 17 12 14 16 1814 14 16 9 20 18 12 15 13 1616 2l 2l 9 16 20 14 14 16 16第二章描述性统计学2-2答:1) 将数据分组,使组中值分别为6,9,12,15,18,21,作出X的频数分布表;解:〔1〕数据分组如下:表: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频数分布表〔n=30〕分组编号组下、上限组中值X值〔年〕频数〔f〕相对频率〔 f / n 〕累积频率〔%〕1 [4.5,7.5〕6 6 1 0.0333 3.332 [7.5,10.5〕9 9、9 2 0.0666 10.003 [10.5,13.5〕12 12、12、13 3 0.1000 20.004 [13.5,16.5〕15 14、14、14、14、14、15、16、16、16、16、16、16、16、16、16 15 0.5000 70.005 [16.5,19.5〕18 17、18、18、18 4 0.1333 83.006 [19.5,22.5〕21 20、20、20、21、21 5 0.1666 100.00总计463 30 1.00002) 作出频数分布的直方图;解:〔图〕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数据直方图〔单位:年;n=30〕3) 问10.5年的教育在第几百分位数上?13年呢?解:10.5年的教育,累积频率为10.00%,前面有10.00%个样本,所以在第10个百分位数上;13年的教育,累积频率为20.00%,前面有20.00%个样本,所以在第20个百分位数上。

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

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软件危机软件生产的进度、数量、质量、成本满足不了社会对软件的需求量和希望的现象,称为“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IEEE[IEE93]:软件工程是将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工程化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及上述方法的研究。

4.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不再使用(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5.软件过程模型软件过程指为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步骤。

过程还规定了运用的方法的顺序、应该交付的文档资料、为保证软件质量和协调变化所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任务完成的标志等。

软件过程模型也叫软件生存期模型、软件工程范型,是软件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

二、填空题1、在信息处理和计算机领域内,一般认为软件是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

2、软件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程序设计时代、程序系统时代和软件工程时代,各时代的生产方式分别是个体、作方式和工程化。

3、软件生存周期的8个阶段分别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模块测试、综合测试、维护。

4、软件工程是利用工程化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的一门学科。

5、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称为软件过程模型。

6、瀑布模型不适应需求可变的软件开发,只有到最后才能见到整个软件系统。

7、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软件产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上。

8、软件工程面临的问题有软件费用、可靠性、可维护性、生产率。

三、单项选择题1、软件文档是( C )。

A.程序B.工具C.文书和资料D.数据2、软件是一种( B )性工业产品A.理论B.知识(或逻辑)C.消耗D.体力3、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同,软件工程是一门( B )的学科。

A.理论性 B.工程性 C.原理性 D.心理性4、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性质不同,软件工程着重于( B )A.理论研究 B.建造软件系统 C.原理探讨 D.原理的理论5、软件工程学科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C )。

通信原理第一次作业

通信原理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见网络课件各章练习题(课件中个别题目有误,以以下题目为准)。

网络课件中的题目为典型性题目,希望大家都能做一遍,以下题目为必做题,要上交。

第一章2、3、5、62.请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框图,并说明各个环节的作用。

答:源与信宿:信源是将消息转换为电信号;信宿则是将电信号还原为原始消息。

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信源编码对模拟信源作用有二:模/数转换和码率压缩;对数字信源来说,进行码率压缩来提高传输效率。

信源解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和信道解码:信道编码是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达到纠错和检错的目的而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编码过程;信道解码是信道编码的逆过程。

调制和解调:数字调制的任务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已调信号;数字解调是数字调制的逆过程。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

噪声源-为了方便分析,人们通常把始端、终端与传输信道中所存在的干扰都折合到信道中,等效为一个总的噪声源。

3.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答:有效性可用传输速率来衡量。

系统的可靠性具体可用差错率来衡量传输速率1 码元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又称为码元速率或传码率。

其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常用符号"B"表示。

2 信息传输速率传输速率还可用信息传输速率来表征。

信息传输速率又称为信息速率和传信率。

通常定义每秒钟传递的信息量为传信率,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

差错率差错率是衡量系统正常工作时,传输消息可靠程度的重要性能指标。

差错率有两种表述方法:1.误码率: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误信率:又称误比特率,是指错误接收的信息量在传送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或者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5.设有四个消息符号,其前三个符号出现概率分别是1/4,1/8,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和第二章)论述题:1.调查研究表明:对学习成绩较差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水平显著相关,与智力因素水平关系较小,也就是说,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

请结合自己教学中学习成绩较差的中学生个案,分析导致该名学生学习差的非智力因素(狭义角度)有哪些?以及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如何导致该名学生学习成绩差的?(要求在500字数以上)班上有一钟姓学生,初一各科成绩中等,但自初二下半学期开始,成绩直线下降。

上课情绪不高,作业经常迟交甚至不交。

通过观察与交流,发现导致该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都较差。

学生很少对学习有直接的动机,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由父母、教师培养与促进的,尤其是父母的鼓励和要求。

而该生恰巧在最敏感的青春发育期遭遇家庭变故。

其父母由于发生矛盾而分居两地,致使家中没有一个可以真正管理他学习的人,同时身边也缺乏一个可以真正交心的人来释放心中的委屈与困扰。

于是,他渐渐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随之,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渐渐缺失.2.情绪问题①逃避:由于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受到连续的挫败,他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或兴趣,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不良的课程,于是成绩越来越差。

②对抗或抑郁、恐惧。

长期的成绩不良和家庭关系紧张,损害了该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该生害怕学习,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闷闷不乐等.我经常会看到他独来独往的身影,同时他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少,很少能看到他的笑容.甚至我感觉到他产生对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敌视、对抗心理。

他总会不经意间说: “反正他(父亲)总是…….”这种心理进一步造成了他学习上的退步,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3.个性因素①缺乏自信心。

这是许多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使他在课堂活动及班级其他活动中不能主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哪怕他擅长于绘画及吉他.②不良意志品质。

中学生做事没有持久性、稳定性,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诱惑.比如,在初二下半学期,在校外一些学生的提议下,他随同他们一起进出娱乐场所,周末甚至有时夜不归宿.久而久之,他慢慢就习惯了这样的娱乐方式,并且还乐在其中.这些都会对学习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2.结合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求在500字数以上)教育家乌申斯芬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尤其是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英语老师,我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燃他们的学习激情,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陶醉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学而不厌,乐学不已。

一.立足社会,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明白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变课程本身的强制性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性,教师要学生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时刻要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都应该成为学习英语的资源。

比如:在学生刚进入初一的第一堂课,就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近4亿,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

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8亿人;世界上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的科技出版物70% 以上用英语发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有60%是用英语进行的;90% 以上的国际会议用英语召开;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近80% 的信息是由英语承载。

为了让英语的实用性更具体,我给学生出示了一系列生活中经常看得到的东西:有饼干盒、饮料瓶、购物袋、化妆品包装,还有旅游时带回来的景点的英语介绍、住宾馆时的宾馆服务说明等等。

然后,告诉同学们英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包围。

而且,现在学生们的校服上就有英文“school uniform”的字样,这些都会让学生觉得与英语无比亲近。

此时的同学们既兴奋又新鲜,切身感到英语如此广泛地被使用,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

二.立足课堂,营造气氛,培养兴趣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单词、短语、句子,还有数不清、理还乱的语法。

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却完全忽略了坐在下面的学生的感受。

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学习渐渐缺失,直至最后消失殆尽。

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英语教师应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极大。

英语教师应该营造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初一的学生喜欢热闹,在上课前,可以一起唱一首英语歌曲;初二的学生,不妨让他们进行3分钟的自由演讲来PK 一下;学生进入初三后,随着课业的加重,精神上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上课时很难再看到他们眼睛中闪烁的光芒。

教师结合讲课引入一些英语幽默笑话让学生阅读理解,来创造轻松的气氛。

再比如,牛津英语8B UNIT1主要通过对于交通工具的演变发展说明来引出阳光镇的前后变化,从而导出本单元的语法:现在完成时。

由于学生没有切实的体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能够表现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变化的资料,有环境变化的、家庭变化的等等,把吃穿住行各个方面的资料整理成文,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有话可讲了。

这不仅拓展了课文的学习范围,而且学习资源来自学生生活,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就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关键要让学生经常体悟到学习的成功。

语言学习记忆量大,教师不注意记忆方法的指导,往往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烦躁。

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内容进行趣记巧学,不但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名词所有格用法时,我把平时积累的速记口诀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名词所有格,表物是“谁的”;若为生命词,加“’s”即可行,词尾有s,仅把逗号择;并列名词后,各自和共有,前者分别加,后者最后加;若为无命词,of所有格,前后须倒置,此是硬规则。

为了克服机械记忆的弊端,我还要解释口诀每一行字的意义:①有生命的名词所有格一般加s,但如果名词以s结尾,则只加’;②并列名词所有格表示各自所有时,分别加’s,如果是共有,则只在最后名词加’s;③如果是无生命的名词则用of表示所有格,这里需要注意它们的顺序与汉语不同,A of B要翻译为B的A。

这些口诀、“儿歌”有时侯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编。

当然,记忆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语言使用的环境、搭建英语交流的平台、组织英语班会、指导英语party等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来学习外语,千方百计让学生体验学习上成功,就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越往高年级走,越丧失学习兴趣的状况的发生,避免了“两极分化”。

三.立足基础,借助媒体,调动兴趣语言学习就是一个积累过程,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重训练的过程。

英语教师既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过好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关,又必须狠抓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运用中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并提高语言运用技能,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采用“滚雪球”方式,指导学生能够把新学的要点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居于此,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环节纷杂。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幅挂图一台机(录音机)”的英语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教学多样化的要求。

以网络、多媒体组合为主体的电化教学已经逐步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手段。

声、光、电的组合,能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学习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综合又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4 Amazing things第二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时,可以通过PPT课件给学生们一一展现书本中的图片内容,并配以一定的音画效果,这样,学生的感受就更加直观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被调动了起来。

又如,可以在每单元的家庭作业中布置一项课文录音练习,磁带交上来(音频信号通过qq传上来)后教师先听,然后选出优秀作品在课上放给同学们欣赏;或者让学生当场朗读,当场录音,并当场放给同学们听,请他们在听的过程上互相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就比“Read after me”或“Read after the tape”强多了。

网络和多媒体引入课堂,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最大的功效是适合了现在孩子的生活方式。

四、立足自身,走近学生,增强兴趣要学生对你所教的英语有浓厚的兴趣,首先我们得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

著名作家冰心说:“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

”教师固然是每节课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但有时你也可以偶尔地“装装嫩”,向学生“撒撒娇”。

比如在初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做自我介绍时,我经常说:In class,you can call me’ Miss Yu’,but after class,I am your sister,your friend,so you can call me’Lilian’。

这样似乎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学生自然会感觉老师比较亲切,那么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把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与学生们分享。

例如,告诉学生老师自己在初中时是怎么做英语课堂笔记的:蓝色表示语言点之间的区分;红色是具体的语法,用法注释;而黑色则是老师提供的例句。

告诉学生这样做笔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听力,而且也培养训练了自己的速记能力。

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初中学习笔记。

这样,学生就会相信教师的指导,从而能自觉克服学习上的惰性,接受各种适合自己当前学习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