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绿色环保——白色污染的调查
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0篇)

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0篇)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你收获了什么?为此需要认真地写实践报告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践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1一、导语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
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
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江夏一中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1、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
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
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
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
综合实践活动——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龙口市润新小学:张宗志一、活动背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
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
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动员准备阶段1、看报道,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
于是,我让孩子看了一则报道:“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的张处长,他说,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
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工商所的史建军所长介绍,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
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2、收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内容:(1)什么是“白色污染”?我们身边的“白色污染”的例子。
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3篇)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精力:一大盒礼品,拆看一看,大部分是用塑料泡沫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笔或一个玩售货员会用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带,蔬菜、水果、肉类、米面。
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颗蒜,也会用一个小塑料袋装起来。
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而且价格也便宜。
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许多方面的调查,阅读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1、我在离家不远的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的大大小小的包装盒、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晚上扔了95次,这中礼品包装盒尤其多。
一个小小的垃圾箱已经如此,全国乃至全球的状况就更难想象了。
2、我在文化路的一家中小型快餐店打听到:他们一天能卖掉250份左右,每份至少需要两个塑料盒,也就是说一天至少用掉塑料盒500个。
3、我通过电话向柳州市工商局了解到,柳州市这样大大小小的快餐店约有300家。
照这样计算,仅柳州市,一天产生的废弃塑料盒多达一万五千个左右。
4、我有通过电话了解到:柳州市每天有400多名环卫工人为柳州的环境卫生辛勤的工作着。
5、我利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了白色污染。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
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物。
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树脂。
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的处理、放任自流。
小学综合实践《白色污染》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白色污染》教案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环境问题。
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废弃塑料垃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小学生的《白色污染》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色污染概念,知道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掌握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塑料制品的种类和影响。
2.小组讨论的题目和参考答案:关于废弃塑料的处理方法。
3.录音机或视频播放器:用于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探索白色污染问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a.简要介绍白色污染的概念和对环境的危害。
b.介绍塑料制品的种类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和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之多。
c.探究塑料制品的降解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塑料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废弃塑料处理方法的题目,如“如何处理废弃塑料袋”或“如何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瓶”。
让学生讨论并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
鼓励他们提供创新和可行的建议,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
4.讨论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与分享。
教师可以补充更多的解决方法,并指出最有效的办法。
5.案例学习介绍一些成功的废弃塑料处理案例,如塑料瓶再生利用项目等。
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回收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激发他们投入行动的动力。
6.环保行动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组织一次校园环保行动。
例如,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内的塑料垃圾,并制作环保手工艺品。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对白色污染问题的认识,同时也通过实际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2024年环保白色污染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4年环保白色污染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引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指的是由于塑料制品过度使用和废弃导致的环境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践过程、结果以及改进方案。
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塑料消费量的不断增长,白色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养成绿色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同学们对白色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二、实践活动的过程:1.开展调研: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关于白色污染的调研,了解同学们对于白色污染的认识和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为后续的活动准备工作打下了基础。
2.宣传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海报展示、宣传栏制作等,向全校师生普及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具体的防治措施。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场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传达环保的理念。
3.策划展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白色污染问题,我们策划了一场以“白色污染”为主题的展览。
展览中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模型和实物,生动地展现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
4.实践行动:我们组织了一次“无塑日”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在一天内不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我们提供了环保袋和玻璃瓶等替代品,以便同学们能够实践自己的环保承诺。
5.评估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和同学们的反馈意见,我们认为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三、实践活动的结果: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提高了同学们对白色污染问题的认识。
调研结果显示,参与活动的同学对白色污染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白色污染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白色污染(一次性塑料餐盒食品包装袋)的调查八年级王艳菊一、课题的来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废弃物一部分被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一部分随生活垃圾进入城市废弃物处理系统,这种被形象地比喻为“白色污染”已被受社会的责难。
二、调查的目的: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鼓励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从中学会调查、实验、查找资料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培养他们勤动手、动脑,敢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调查的过程:(一)目标明确1、学生讨论:关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你们了解哪些?2、确定课题,拟订调查计划(二)分组研究1、围绕课题,搜集材料2、进行相关参观、学习、调查3、整理资料、讨论结果四、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参考以下方面)1、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危害:(1)破坏市容环境。
这是造成城市“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破坏景观、影响市容。
(2)危害人体健康。
堆放的发泡塑料餐具有可能成为苍蝇、蚊子孳生、繁殖的场所,危害人类健康。
(3) 影响农作物生长:其主要是破坏土地结构,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和根系生长,影响农作物收成。
(4)危急动物安全:有的餐具盒被动物误食,可能致病或死亡。
2、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处理方法的探究:(1)联系环保局,搜集相关资料;(2)网络查询发达地区国家其处理方法;(3)塑料的种类很多充分回收利用,鼓励变废为宝,如裂解提炼单体,成为循环使用原料:造粒,成为降级使用的降级原料;加入化学制剂调和成涂料、粘合剂;提炼柴油、汽油等。
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相信你一定是把美丽整洁的校园作为自己的家来爱护的,是吧?我也是象你一样爱护我们校园。
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美好,请你支持我调查呀。
好了,请把你的选择写在选项后的括号中。
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A、知道B、不清楚2、你中午吃有包装袋、快餐盒的食品吗?()A、经常吃B、吃,但不经常吃C、不吃3、你怎样处理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白色垃圾的?()A、当场投入垃圾筒B、随手扔在地上C、带走4、你走在校园内发现包装袋、快餐盒等白色垃圾,怎样处理?()A、拾起投入垃圾筒B、视而不见C、提醒别人拾起5、身边同学乱扔包装袋、快餐盒等白色垃圾,你如何处理?()A、帮忙拾起B、提醒同学拾起C、漠然视之6、你认为乱扔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影响你的生活环境了吗?()A、造成污染很大B、不太好,但影响不大C、没有影响,无所谓7、你对如何处理校园内的白色垃圾污染一定有很多奇思妙想,就请你在这里写出来吧。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我身边的白色污染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我身边的"白色污染"---关于"白色污染"情况调查虽然塑料从发明到生产距今还不到100年的时间,但是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同时其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到1990年,社会各界对塑料带、快餐盒、地膜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才开始关注。
“白色污染”一词已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色污染”及其对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我们开展了“我身边的白色污染”这一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为背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进行关注,进行研究,使青少年在了解社会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
一、主题提出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可以从捕捉学生提出的疑问开始。
学校经常开展环保活动,学生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
二、活动目标(一)总目标1.对白色污染有初步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现状的关注,了解环保事业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白色垃圾”的产生途径、组成成分以及危害程度。
2.能力目标:(1)会设计、填写简单的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并对结果作出一定的解释。
(2)学会写调查小结。
(3)了解体验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研究得主要而基本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色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每个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制定方案,开题论证选定这一主题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有些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想了解白色污染的产生和污染现状,有的说想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种类,还有的说想了解各种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白色污染在众多垃圾中所占比例……。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可怕白色污染,全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可怕白色污染一、活动主题:认识白色污染1.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 活动过程:(1) 教师讲解白色污染的定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白色污染现象。
(3) 教师展示白色污染的危害,如污染土壤、水源等。
(4)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活动主题:调查白色污染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了解身边白色污染的现状。
2. 活动过程:(1)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调查过程中的发现。
(3) 学生整理调查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教师总结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三、活动主题:白色污染解决方案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案。
2. 活动过程:(1) 教师提出白色污染解决方案的要求和方向。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教师点评解决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主题:动手实践,减少白色污染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环保生活习惯。
2. 活动过程:(1)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购物袋、回收废弃塑料等。
(3)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4) 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五、活动主题:白色污染宣传周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2. 活动过程:(1) 教师布置宣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宣传。
(2) 学生分组进行宣传,如制作宣传海报、拍摄宣传视频等。
(3) 学生分享宣传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教师点评宣传成果,总结宣传活动的意义。
六、活动主题:走进科学,了解塑料的发明与影响1.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历史,以及塑料发明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绿色环保——白
色污染的调查
活动提出: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赶集时,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等,没有一样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双袜子,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
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很便宜。
但是每当大风刮起的时候,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白色塑料袋也随风刮起。
当我们骑着自行车或走路时,他们有时也会光临我们的身边,有时弄得我们很狼狈。
鉴于白色垃圾的污染,我校组织了绿色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时间:XX年10月21日——XX年10月25日
实践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利用上学、放学的路上找一找白色垃圾有哪些,并且在班会上汇报,并谈一谈看到它们后的感受。
利用双休日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垃圾、白色垃圾产生的原因以及白色垃圾的危害。
经过上网查阅学生了解到:
一、什么是白色垃圾?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
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二、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能回收利用的放在一起。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
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
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
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
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
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
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
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
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
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
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
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
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
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
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
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
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
的气体逐渐变薄。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
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
这么高的温度又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
当太阳辐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由于“白色污染”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第二步、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我们中牟县城,每天都有很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
但是,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
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发出倡议: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建议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时刻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要积极参与和宣传“垃圾分类放”;
3、赶集买菜时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4、如家庭里使用薄膜种地时,我们说服爸妈将薄膜清理干净。
5、每天课间学校组织了少先队员值日,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制止教育。
第三步:实践总结
把自己在这次社会实践中的心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