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低血糖症、糖代谢先天性异常

合集下载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糖是人体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然而,当糖代谢出现异常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将探讨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一、糖代谢异常的类型1.1 糖尿病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可以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致。

1.2 低血糖症与糖尿病相反,低血糖症是血糖水平过低的一种疾病。

低血糖症可以由胰岛素过量注射、饮食不当或某些药物引起。

低血糖症可以导致头晕、疲劳和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1.3 糖原累积症糖原累积症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的缺陷导致糖原无法正常分解,从而在肝脏和肌肉中累积过多的糖原。

这种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肝脏肿大和低血糖症状。

二、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2.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的风险,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2.2 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血管,导致出血、水肿和视网膜血管新生,进而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2.3 低血糖症与脑功能障碍低血糖症会导致脑细胞缺乏能量供应,从而引发脑功能障碍。

严重的低血糖症可以导致昏迷和脑损伤,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3.1 健康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糖代谢异常疾病的关键。

建议控制糖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3.2 合理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

建议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异常疾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定期测量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血脂水平,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临床医学检验:糖、蛋白质、脂类及其它代谢紊乱测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糖、蛋白质、脂类及其它代谢紊乱测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糖、蛋白质、脂类及其它代谢紊乱测试题(题库版)1、名词解释苯丙酮酸尿症正确答案: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而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从而使尿中出现大量的苯丙酮酸。

这种常染色体隐性(江南博哥)遗传病称为苯丙酮酸尿症(PKU)。

2、单选微量元素系指其含量少于人体总重量的()A.0.0001%B.0.001%C.0.1%D.0.01%E.1%正确答案:D3、单选哪一种维生素在吸收过程中需要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协助()A.维生素EB.维生素DC.维生素CD.维生素B12E.维生素B6正确答案:D4、单选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A.凝血酶原合成增加B.凝血酶原不受影响C.凝血时间延长D.凝血时间缩短E.凝血时间正常正确答案:C5、填空题酮体为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的总称,其中________含量最高。

目前检测尿酮体的方法对________最为敏感,而不能检测到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6、配伍题HDL的功能是()LDL的功能是()VLDL的功能是()乳糜微粒的功能是()清蛋白的功能是()A.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B.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C.转运游离脂肪酸D.肝内合成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E.逆向转运胆固醇F.胆固醇合成的原料正确答案:E,D,B,A,C7、多选卟啉症包括()A.先天性卟啉症B.皮肤症群性卟啉症C.遗传性粪卟啉症D.变异型卟啉症E.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正确答案:B, C, D, E8、单选夜盲症是由于缺乏何种维生素引起的()A.维生素A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钴胺素E.尼克酸正确答案:A9、单选目前国内外推荐的血脂测定参考方法不包括()A.Lp(a)测定的参考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B.TG测定的参考方法: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C.HDL-C测定的参考方法:超速离心结合ALBK法D.LDL-C测定的参考方法:超速离心结合ALBK法E.TG测定的参考方法:化学抽提法-ALBK法正确答案:A10、单选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用于反映机体哪段时间前的血糖平均水平() A.10~14周B.8~9周C.6~7周D.4~5周E.2~3周正确答案:E11、多选关于G-6-PD缺陷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表现为某些感染性溶血B.可因药物、蚕豆或其他因素而诱发溶血性贫血C.发病率很高D.可表现为新生儿黄疸E.G-6-PD缺陷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引起溶血性贫血中不常见的一种正确答案:A, B, C, D12、单选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之间,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 A.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B.尿糖测定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D.糖耐量试验E.C肽测定正确答案:D13、多选下列有关脂溶性维生素叙述错误的是()A.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引起疾病B.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C.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营养素D.体内不能储存,多余者都由尿排出E.易被消化道吸收正确答案:B, C, D, E14、名词解释反应性低血糖正确答案:一种临床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餐后症状,毛细血管血或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5~2.8mmol/L。

低血糖的诊断与处理

低血糖的诊断与处理

低血糖的病理和临床表现(2) 低血糖病理:脑组织缺糖 充血、多发出血性瘀斑;脑水肿、点状坏死;神经细胞坏死、脑软化。 临床表现:1.大脑皮质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与识别力障碍、嗜睡、多汗、肌张力下降、震颤、精神失常等 皮质下中枢受累(基底节、下丘脑、自主神经):骚动不安、痛觉过敏、阵挛性或舞蹈样动作或幼稚动作(鬼脸)、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锥体束阳性。 中脑受累:痉挛、惊厥、眼轴歪斜、病理征等 延脑受累:昏迷、去大脑强直、反射消失、瞳孔缩小等。
低血糖调节的生理(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运动
(5-10分钟):
肌肉利用葡萄糖增加(为空腹的数倍,胰岛素介导)
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多(增加7-8倍;儿茶酚胺)
运动(10分钟以上):
肌糖原利用减少;
机体主要使用血糖和非酯化的脂肪酸提供能量
长时间剧烈运动(数小时):
肝糖原输出≤肌糖原消耗,血糖降低
长期规律运动:
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肌肉血流增加,Glut4水平增加

临床化学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2)

临床化学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2)

第二章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考纲要求》1.糖代谢简述(基础知识、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熟练掌握2.高血糖症和糖尿病(高血糖症、糖尿病分型、诊断及代谢紊乱)——熟练掌握3.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OGTT、糖化蛋白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等)——熟练掌握4.低血糖症的分型诊断——掌握5.糖代谢先天性异常——了解一、糖代谢简述(一)糖代谢途径1.糖酵解途径——无氧条件供能2.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主要供能方式3.磷酸戊糖途径——生成5-磷酸核糖、NADPH4.糖原的合成途径——糖的储存、调节血糖5.糖异生——调节血糖、饥饿时供能6.糖醛酸途径——生成葡萄糖醛酸1.糖酵解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要点:(1)无氧条件、胞液进行;(2)产能少;(1分子葡萄糖2-3分子ATP)(3)产物乳酸;(4)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或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2)是某些组织细胞获得能量的方式,如红细胞;(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2.有氧氧化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要点:(1)第一阶段胞液,第二阶段在线粒体;(2)经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呼吸链)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3)产能多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6-38分子ATP。

(4)关键酶:乙酰CoA合成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生理意义:有氧氧化是糖氧化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

3.磷酸戊糖途径产物:5-磷酸核糖、NADPH。

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生理意义:1.提供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2.提供NADPH(还原型辅酶Ⅱ),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等。

4.糖原的合成途径(1)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相连而成的具有高度分支的聚合物。

(2)糖原主要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3)糖原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储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化重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化重点

生物化学检验常见考点总结一、临床化学基本概念临床化学是化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性质和作用,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并以化学和医学为主要基础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也是检验医学中一个独立的主干学科。

二、临床化学检验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技术方面:达到了微量、自动化、高精密度。

2.内容方面:能检测人体血液、尿液及体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糖、蛋白质、脂肪、酶、电解质、微量元素、内分泌激素等,也包含肝、肾、心、胰等器官功能的检查内容。

为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也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第一章糖代谢检查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1、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2、三步不可逆反应: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

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消耗1分子ATP。

②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

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

3、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①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4、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糖原可净生成3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5、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

(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

(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等。

二、糖的有氧氧化★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1、四个阶段:①葡萄糖或糖原经糖酵解途径转变为丙酮酸;②丙酮酸从胞浆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③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共进行四次脱氢氧化产生2分子CO2,脱下的4对氢;④经氧化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H2O和ATP。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组2007-01-01前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为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主编为周新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与涂植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编写本版教材的共有12所高等学校的14位教授。

编写宗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力争达到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于教与学;也注意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第二版比较,本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更动和补充。

新增了四章,删去了已经另有教材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管理章节,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更新。

各章最后均有“小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章重点。

书末还附有主要参考文献、汉英和英汉索引,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以及深入了解有关的详细内容。

全书分为二十章: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诊断酶学、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红细胞代谢紊乱、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妊娠的临床化学、体液肿瘤标志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

本课程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进一步从生物化学代谢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性分析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性分析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性分析[摘要] 目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二者关系、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率。

方法于2010年2月~2011年5月选取498例产妇且按照血糖水平将其分为血糖筛查正常组(324例)、50 g糖筛选异常组(72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组(10例)、妊娠期糖尿病组(92例),同时对不同人群新生儿低血糖发病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糖筛查异常组与血糖正常组产妇低血糖新生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分别与血糖正常组产妇低血糖新生儿发生率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p 0.05),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p <0.01)。

其原因是糖筛查异常现象是血糖稳定状态改变的早期阶段,即处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中间的过渡阶段或是稳定状态[6],因此此类产妇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与血糖正常者无明显差异,但是随着血糖代谢异常增加,此种平衡被破坏致使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出现,进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导致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同时肝葡萄糖生成和释放下降造成低血糖的持续,另外加上儿茶酚胺等对低血糖反应下降而加重低血糖程度[5]。

针对此种情况,应加强血糖异常产妇的监测且及时、早期给予预防和控制措施而维持平衡;对于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产妇应尽量控制血糖达到满意状态,同时对低血糖新生儿按照低血糖处理原则治疗及加强血糖监测。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合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75-477.[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2002,25(suppl):94-96.[3]汤泽中,姜毅,周丛乐. 新生儿持续性低血糖文献复习[j]. 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82-285.[4]牛秀敏.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冯雪梅.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结局分析[j]. 吉林医学,2010,31(34):6220-6221.[6]欧晓春.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912-913.(收稿日期:2012-02-14本文编辑:魏玉坡)。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代谢途径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然而,当代谢途径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代谢途径异常,并介绍与其相关的疾病。

1. 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是指血糖的调控出现问题,可分为两类:高血糖和低血糖。

高血糖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低血糖常见的疾病有胰岛素瘤、先天性低血糖症等。

这些异常的发生多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

2. 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包括血脂升高和血脂降低两种情况。

血脂升高的疾病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血脂降低的疾病有低密度脂蛋白缺乏症等。

这些异常的发生与脂肪酸合成、分解和转运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3. 蛋白质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包括氨基酸缺陷、氨基酸尿症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蛋白质分解、合成和转运的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酮体酸中毒等。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特定氨基酸补充和药物治疗等。

4. 核酸代谢异常核酸代谢异常主要涉及嘌呤和嘧啶的代谢异常,如痛风、遗传性尿酸尿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尿酸积累或排泄异常,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尿酸降解酶的替代治疗。

总结起来,代谢途径的异常可以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对于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探索代谢途径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低血糖症
(一)概述
低血糖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低至生理低限以下[通常<2.78mmol/L (50mg/dl)]的异常生化状态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血糖恒定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保证中枢神经的功能。

1.低血糖时的调节
葡萄糖反调节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其特点是:
(1)预防和纠正低血糖不只是通过减少胰岛素分泌;
(2)胰岛素是主要的降糖因子,它与许多升高血糖的反调节因子共同构成一个调节糖代谢的安全系统,该系统中一个或多个部分功能受损,其他部分可以互补或代偿;
(3)减少胰岛素分泌对预防和纠正低血糖最重要。

2.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症状是指脑缺糖和交感神经兴奋两组症状。

脑缺糖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抑制,皮质下功能异常,病人有头痛、焦虑、精神不安以致神经错乱的表现,全身或局部性癫痫甚至昏迷、休克或死亡;
血糖下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病人感到饥饿、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和颤抖。

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造成的脑组织损害可致病人痴呆。

3.分类
根据低血糖发作的特点和原因,可将其分为空腹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三类。

(1)空腹低血糖的分类及原因
2)肝源性低血糖
严重肝细胞损害:肝癌、肝硬化、肝炎(暴发性、中毒性)、胆管炎、胆汁淤积、心衰所致肝淤血。

先天性肝酶系异常:糖原代谢酶、糖异生酶、糖原合成酶缺乏。

3)肾源性低血糖:①肾性糖尿;②肾功能衰竭晚期(非透析引起)。

4)过度消耗或摄入不足:长期饥饿、剧烈运动、透析失糖、慢性腹泻、长期发热、哺乳、妊娠、吸收不良。

5)其他:自身免疫性低血糖、酮症性低血糖、Reye综合征、败血症。

空腹低血糖的反复出现常提示有特殊的器质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
也称胰岛素瘤。

(2)反应性低血糖症
特发性餐后(功能性)低血糖:约占70%。

患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

营养性低血糖:
病人有胃切除、胃肠切除、幽门成形术或胃造瘘术史。

由于饮食快速由胃排空进入小肠,大量葡萄糖吸收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过度兴奋和胃肠激素过度分泌刺激胰岛β细胞一时性大量分泌胰岛素和急性低血糖发作所致。

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伴有的低血糖:
多见于50岁以下NIDDM病人发生的餐后晚期低血糖。

原因是由于胰岛素细胞对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素释放反应延迟所致。

(3)药物引起的低血糖
目前至少已知20多种药物可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的使用不当,口服降糖药,水杨酸盐类、大量饮酒、其他可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尚有普奈洛尔、磺胺类、对氨基苯磺酸、四环素等。

(二)低血糖的实验室检查
血糖测定、OGTT试验、胰岛素及C肽测定是低血糖检查的常用项目。

(三)低血糖的诊断
诊断指标:
(1)有低血糖的症状(应注意低血糖的症状和血糖降低的速度有关,降低速度快者症状明显)。

(2)发作时血糖≤2.8mmol/L(60岁以上老人≤3.0mmol/L)。

(3)给予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可消除。

具备以上三条可诊断为低血糖症。

糖代谢先天性异常
(一)糖原代谢异常
常见的是糖原贮积病,这是由于糖原生成和分解的酶系统先天性缺陷所致,使糖原在细胞中过多贮积或糖原分子异常。

由于缺陷的酶不同,糖原贮积病分为许多型。

其中Ⅰ型糖原贮积病(也称Von Gierke病)最为常见。

(二)糖分解代谢异常
1.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病
将导致ATP生成障碍,红细胞发生肿胀,进而发生溶血。

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由三种酶及五种辅助因子组成(NAD+、FAD、CoASH、焦磷酸硫胺素和硫辛酸),缺乏复合体中任一亚基都可使丙酮酸不能继续氧化产能,使脑组织不能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供能,影响了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丙酮酸不能进一步氧化,出现慢性乳酸酸中毒。

3.磷酸果糖代谢异常:由于缺陷磷酸果糖激酶和果糖二磷酸酶,它们催化的一处底物
循环得不到控制,造成ATP大量分解产热。

(三)G-6-PD缺陷:磷酸戊糖途径不能正常进行。

G-6-PD为X伴性遗传。

G-6-PD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内酯,脱下的氢由NADP接受,产生的NADPH在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NADPH还能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保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G-6-PD缺乏使NADPH生成障碍,患者可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