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评论与欣赏
艺术鉴赏:欣赏艺术作品的技巧与方法

艺术鉴赏:欣赏艺术作品的技巧与方法在这个世界上,艺术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还是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欣赏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欣赏艺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1. 深入了解艺术家和作品背后的背景要欣赏一件艺术作品,首先要了解艺术家和作品背后的背景。
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都会对作品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创作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图和内涵。
2. 观察和感受作品的外观和材质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作品的外观和材质。
艺术家通过颜色、线条、形状和质感等元素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3. 倾听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声音和音乐除了视觉方面,音频也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声音效果或文字的运用,都能为作品增添情感和层次。
在欣赏音乐、戏剧或舞蹈作品时,我们应该专注地倾听,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一首歌或一部电影时,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个作品为什么会让我感动?它与我的个人经历或情感有何关联?”通过寻找和理解作品与自己之间的共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
5. 学习艺术史和流派的发展了解艺术史和不同流派的发展,对于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我们可以对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欣赏不同文化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6.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来欣赏艺术作品。
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作品,并且有机会听到专家解读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作品。
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或是装置艺术,每一件作品都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是一项独特而令人兴奋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点。
本文将讨论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作品评论。
一、欣赏美术作品的重要性欣赏美术作品有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者情感、思想和艺术技法的运用。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对各种形式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其次,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会对艺术形式和主题产生影响,通过欣赏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主题和意义,深入了解各种文化的艺术遗产,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
最后,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为我们提供愉悦和启发。
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和灵感。
欣赏美术作品有助于减轻日常生活的压力,提升心灵的愉悦。
二、有效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有效的美术作品评价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判断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一件美术作品:1. 全面观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的观察,包括作品的形式、构图、色彩运用、细节等。
观察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细微之处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
2. 建立联系:将作品与相关的艺术背景、时代背景以及艺术家的生平等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我们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艺术史和了解艺术家的生平,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3. 分析与解读:分析艺术作品的主题、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核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作品的符号和象征性意义,从而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和艺术家的感受。
美术作品欣赏与艺术评论

美术作品欣赏与艺术评论美术作品是审美体验的重要载体,通过观赏与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从中探索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艺术形式的表达效果。
一、作品欣赏:《星夜》在梵高的《星夜》中,我们看到一幅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景观画。
画面中的天空流动着美丽的螺旋星轨,如同一幅神秘的壁画。
螺旋形的星云与星星的排列,营造出宁静而浑然天成的感觉。
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超现实的梦境,在这个梦境里,星空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星夜》中的色彩运用是独特的。
梵高以浓烈的蓝色代表了黑夜的神秘与宁静。
而亮黄色的星星点缀其中,则为画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他运用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
深邃的黑蓝色与明亮的亮黄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观者的目光无法从画面中移开。
二、艺术评论《星夜》是梵高心灵的写照,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梵高常常感叹自然的美丽与灿烂,而这幅画恰好捕捉了这种灿烂的一瞬间。
螺旋形的星轨仿佛将一切带入了无限的波涛中,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画面中的星星也成为了他表达希望与梦想的象征。
此外,梵高的观念主义表现在《星夜》中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通过夸张的色彩运用以及星轨的奔流,传递出他对于生活和情感的强烈感受。
梵高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而是选择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来表达内心的冲动和情感。
他试图通过艺术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
在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观众的互动。
观众在观赏艺术作品时,往往会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做出不同的解读。
对于《星夜》来说,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比如从色彩的对比、形状的构成、以及画面所表达的情感等等。
这种互动性使艺术作品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意义。
总结:通过对美术作品《星夜》的欣赏和艺术评论,我们深入了解了梵高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他以独特的色彩运用和形状构成创造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表达了对于生命、情感和希望的追求。
艺术评论文章范文赏析与评析

艺术评论文章范文赏析与评析在当代艺术界中,艺术评论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与评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艺术形式,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与指导。
本文将选择一幅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赏析与评析,以展示艺术评论文章的写作风格与要点。
本文所选作品为莫奈的《睡莲》系列之一,这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印象派作品。
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与评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莫奈的艺术风格与意图,并从中窥见印象派对现实世界的重新诠释。
首先,我们来赏析该作品的构图与色彩运用。
《睡莲》以大面积的水面为基础,将花朵、绿叶和倒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模糊而朦胧的感觉,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体验。
莫奈通过大胆运用明暗对比和不同色彩的层层叠加,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光影效果。
而水面的细腻质感与花朵的柔媚形态则增添了一丝细腻之美。
整幅画面以柔和的绿色、粉红色和紫色为主调,给人以宁静、舒适和安详的感觉。
其次,我们需要对该作品进行评析,深入探讨莫奈的创作意图与思想内涵。
《睡莲》系列是莫奈在晚年时期的杰作,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发挥到了极致。
莫奈以花卉为题材,寄托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
他将睡莲这一常见的花卉形象化,使之成为他表达情感、探索绘画本质的媒介。
在《睡莲》中,莫奈通过将花朵与水面相互倒映,模糊了客观与主观、虚幻与现实之间的边界。
他有意将人们对于物体的辨识与证明消弭在浓烈的色彩与模糊的笔触中,使观者感受到了一种摆脱日常生活束缚的自由与梦幻。
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莫奈成功地挑战了传统绘画的局限与规范,为现代绘画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最后,我们需要对《睡莲》进行总结与展望。
莫奈的《睡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意境成为了印象派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一系列作品既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传统绘画的颠覆与创新。
通过赏析与评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莫奈的艺术语言,并从中受到启发与启示。
艺术鉴赏指南: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艺术鉴赏指南: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它们以各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欣赏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深化人文修养的方式。
但是,有些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艺术作品,不知道如何去欣赏。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1. 倾听自己的直觉欣赏艺术作品时,不要试图一下子理解所有的细节,而是要先倾听自己的心灵。
艺术作品往往通过情感和触觉来传递信息,而不仅仅是文字和形状。
闭上眼睛或稍微远离作品,倾听自己的内心反应。
这样做可以帮助您与作品建立起更直接的联系。
2. 深入了解艺术家和背景知识了解艺术家和作品的背景知识是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一环。
艺术作品往往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这些了解,您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想表达的意义。
查找艺术家的传记、参观博物馆或画廊、阅读相关书籍都是了解艺术作品的良好途径。
3. 观察细节和元素观察艺术作品的细节和元素是欣赏的重要一步。
注意作品的线条、色彩、材质、形状等,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
这些元素组成了整个作品的结构和氛围。
通过观察和分析,您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技巧。
4. 研究构图和组合方式构图和组合方式对于艺术作品的效果至关重要。
艺术家通过布局和组合元素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仔细研究作品的构图和组合方式,思考为什么艺术家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
5. 考察艺术风格和流派不同的艺术家和时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了解艺术家的风格和流派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
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使用了特定的颜色、线条或形状是有原因的,这反映了他们独特的风格和创作方式。
6. 探索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艺术作品往往有深层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深入探索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您可以获得更加深入的体验和理解。
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考和社会问题,了解作品背后的寓意和象征,这将帮助您更好地领略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的异同

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的异同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紧密相关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艺术鉴赏主要关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强调个人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而艺术评论则更注重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着眼于作品的技巧、创意以及所传达的意义。
在艺术鉴赏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直觉来感受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感。
这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出的情感、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艺术鉴赏更注重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互动,强调个体的感受和体验。
与此相反,艺术评论则更加客观和理性。
评论家会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他们会关注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绘画技巧等方面,并将其与历史背景、艺术流派进行对比和解读。
他们会深入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意义,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评分。
艺术评论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途径。
然而,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艺术评论家在进行评论时也会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情感,而艺术鉴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也会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这种交融使得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之间并非是完全分隔的两个领域,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结来说,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都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认知和理解的方式。
艺术鉴赏更强调观众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共鸣,而艺术评论更注重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和评价。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对艺术作品的多维认知和理解。
通过艺术鉴赏和艺术评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并理解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反馈和指导,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艺术评论与赏析模板

艺术评论与赏析模板艺术品的评论与赏析是对作品的审美、创作技巧和艺术思想的深入解读和评价。
通过评论与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下面是艺术评论与赏析的模板,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艺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
一、引言在评论与赏析的开头,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创作情境或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引起读者对作品的兴趣。
同时,可以给出自己的第一印象或感受,为后面的评价与赏析奠定基础。
二、形式与结构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作品的形式与结构。
可以包括作品的尺寸、材质、色彩运用、线条构成等方面的描绘。
同时,还要探讨作品的布局和构图,以及可能存在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元素等。
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详细展现艺术家的构思与表现手法。
三、主题与意义作品的主题与意义是评价与赏析的重点。
在这一部分,可以探讨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可以从作品的视觉效果、象征意义、社会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明确作品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四、情感与表达艺术作品往往代表着艺术家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在这一部分,可以描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或情绪,分析艺术家通过色彩、笔触、构图等手法体现出来的艺术表达。
可以从技巧运用、形式语言、视觉冲击等方面进行评论,突出艺术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五、评价与价值评论与赏析的最后一部分是对作品的评价与价值判断。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要与其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
可以从艺术性、创新性、观赏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出作品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六、结论在结论部分,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简洁明了地表达出对艺术作品的整体看法和赏析结果。
同时,也可以提出对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期望或展望,为读者留下一个思考和继续探索的空间。
以上是艺术评论与赏析的模板,可以根据具体艺术作品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把握作品细节,分析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同时注入自己的个人理解和情感,形成独特而具有说服力的评论与赏析。
J艺术

J 艺术J0 艺术理论J0-02 艺术的哲学基础J0-03 艺术的方法论J0-05 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J01 艺术美学J02 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J021 民族化、大众化J022 艺术与现实生活J023 普及与提高J024 内容与形式J026 民族遗产的批判继承J03 艺术工作者J04 艺术创作方法J042 题材、主题思想J043 典型、形象J044 作品结构J045 风格、技巧J05 艺术评论、欣赏J06 造型艺术理论J061 构图学J062 透视学J063 色彩学J064 艺术解剖学J08 艺术技法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11 世界艺术J110.9 艺术史、艺术思想史J110.92 古代(公元前约3500~公元467年) J110.93 中世纪(467~1640)J110.94 近代(1640~1917)J110.95 现代(1917年~)J110.99 艺术流派及其研究J111 艺术作品综合集J114 艺术市场J12 中国艺术J120.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J120.2] 艺术作品评论和欣赏J120.9 艺术史、艺术思想史J121 艺术作品综合集J124 艺术市场J13/17 各国艺术[J18] 美术考古1 古建筑及其遗址2 石窟寺3 古雕塑4 古绘画5 古书契6 古法帖7 古器物J19 宗教艺术J2 绘画J2-3 绘画研究方法、工作方法J2-39 电子绘画技术J20 绘画理论J20-02 绘画艺术的哲学基础J20-05 绘画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201 绘画美学J202 绘画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J203 绘画工作者J204 绘画创作方法J205 绘画评论、欣赏J206 绘画造型艺术理论J206.1 构图学J206.2 透视学J206.3 色彩学J206.4 绘画艺术解剖学J209 绘画艺术史J209.9 绘画流派及其研究J21 绘画技法J211 一般技法J211.2 各种画技法:按题材分J211.21 政治、军事J211.22 经济、文化J211.23 历史J211.24 风俗、社会生活J211.25 人物、肖像J211.26 风景、山水J211.27 静物、花卉、竹木J211.28 鸟兽、鱼虫J211.29 其他J211.6 绘画材料和工具J211.7 绘画的装帧和修裱技术J212/219 各种绘画技法J212 中国画技法J212.1 基本技法J212.2 各种画技法:按题材分J212.6 绘画材料和工具J212.7 绘画的装帧和修裱技术 J213 油画技法J213.1 基本技法J213.2 各种画技法:按题材分 J213.6 绘画材料和工具J213.9 漆画、涂料画技法J214 素描、速写技法J214.1 铅笔画技法J214.2 钢笔画技法J214.3 木炭画技法J215 水彩、水粉画技法J216 粉画、蜡笔画技法J217 版画技法J218 各种画技法:按用途分J218.1 宣传画J218.2 漫画J218.3 年画J218.4 连环画J218.5 组画、插图画J218.6 壁画J218.7 动画(卡通)J218.9 其他用途画J219 其他绘画技法J22 中国绘画作品J221 作品综合集J221.1/.7 各地方绘画作品集 J221.8 个人绘画作品集J221.9 绘画范本J222 中国画J222.2/.6 历代作品J222.7 现代作品J223 油画J223.9 漆画、涂料画J224 素描、速写J225 水彩、水粉画J226 粉画、蜡笔画J227 版画J228 各种画:按用途分J229 其他绘画J23 各国绘画作品J231/239 各种绘画作品 J231 作品综合集J231.9 绘画范本J232 民族技法画J232.9 中国画J233 油画J233.9 漆画、涂料画J234 素描、速写J235 水彩、水粉J236 粉画、蜡笔画J237 版画J238 各种画:按用途分J239 其他绘画J29 书法、篆刻J292 中国书法、篆刻J292.1 书法J292.11 毛笔字J292.12 硬笔字J292.13 美术字J292.14 少数民族文字J292.15 拼音文字J292.19 书法材料、工具的使用与保管 J292.2 碑帖、书法作品:按时代分J292.2-3 碑帖源流考证、题跋、译文 J292.2-7 碑帖目J292.21 碑帖丛刻J292.22 秦、汉书法J292.23 魏、晋、南北朝书法J292.24 隋、唐书法J292.25 宋、元书法J292.26 明、清书法J292.27 近代书法J292.28 现代书法J292.3 书法作品:按书体分J292.31 篆书书法J292.32 隶书书法J292.33 楷书书法J292.34 草书书法J292.35 行书书法J292.4 篆刻、治印及作品J292.41 篆刻法J292.42 历代印谱J292.47 现代印谱J293 外文书法J3 雕塑J30 雕塑理论J30-02 雕塑艺术的哲学基础J30-05 雕塑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301 雕塑美学J302 雕塑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J303 雕塑工作者J304 雕塑创作方法J305 雕塑评论、欣赏J306 雕塑造型艺术理论J309 雕塑艺术史J309.9 雕塑艺术流派及其研究 J31 雕塑技法J311 基本技法J312/315 各种雕塑法J312 各种雕塑法:按样式分J312.1 圆雕J312.2 浮雕J312.3 悬雕J312.4 透雕J312.9 其他J313 各种雕塑法:按题材和体裁分 J313.1 塑像J313.2 环境雕塑、建筑雕塑J313.3 装饰物品J313.5 动物、植物雕塑J313.9 其他J314 各种雕塑法:按材料分J314.2 木刻、木雕J314.3 石刻、石雕J314.4 金属雕刻J314.5 竹刻、竹雕J314.6 漆雕J314.7 泥塑J314.8 陶雕J314.9 其他J315 宗教雕塑J316 雕塑材料和工具J317 雕塑作品的修复和保管J32 中国雕塑作品J321 雕塑作品综合集J322 木刻、木雕J323 石刻、石雕J324 金属雕刻J325 竹刻、竹雕J326 漆雕J327 泥塑、塑像J328 陶雕J329 其他J33 各国雕塑作品J331/339 各种雕塑作品J331 作品综合集J332 木刻、木雕J333 石刻、石雕J334 金属雕刻J335 竹刻、竹雕J336 漆雕J337 泥塑、塑像J338 陶雕J339 其他J4 摄影艺术J40 摄影艺术理论J40-02 摄影艺术的哲学基础J40-05 摄影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401 摄影美学J402 摄影艺术理论基本问题J403 摄影工作者J404 摄影艺术创作方法J405 摄影评论、欣赏J406 摄影造型艺术理论J409 摄影艺术史J41 各种摄影艺术{J411} 户外摄影J412/419.9 各种摄影艺术 J412 室内摄影J412.9 广告摄影J413 人像摄影J413.9 时装摄影J414 风光摄影J415 舞台摄影J416 动体摄影J417 夜间摄影J418 空中摄影、水下摄影{J419} 新闻摄影J419.1 新闻摄影J419.3 建筑摄影J419.5 动物、植物摄影J419.9 其他J42 中国摄影艺术作品J421 摄影作品综合集J422/429.9 各种摄影艺术作品J43 世界各国摄影艺术J431/439.9 各种摄影艺术作品 J431 摄影作品综合集J432/439.9 各种摄影艺术作品J5 工艺美术J50 工艺美术理论J50-02 工艺美术的哲学基础J50-05 工艺美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501 工艺美术美学J502 工艺美术理论的基本问题J503 工艺美术工作者J504 工艺美术创作方法J505 工艺美术评论、欣赏J506 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理论J509 工艺美术史J509.9 工艺美术流派及其研究J51 图案学J52 中国工艺美术[J520.9] 工艺美术史J521 工艺美术作品综合集J522 图案集J522.1 人物J522.2 动物J522.3 植物[J522.4] 图案字J522.8 少数民族图案J523/529 各种工艺美术J523 织染、服装、刺绣工艺美术J523.1 纺织J523.2 印染J523.3 地毯、挂毯J523.4 编织J523.5 服装J523.6 刺绣J524 工商工艺美术J524.1 产品、商品装潢J524.2 包装J524.3 广告J524.4 商标J525 装饰美术J525.1 室内陈设J525.2 橱窗J525.3 家具J525.9 其他J526 金属工艺美术J526.1 金属器物J526.2 景泰蓝J526.3 珐琅J526.4 像章J526.5 徽章J526.6 纪念币J526.9 其他J527 陶瓷、漆器J527.1 搪瓷J527.2 料器J527.3 玻璃J527.4 琉璃J527.9 其他J528 民间工艺美术J528.1 剪纸、刻纸J528.2 折纸、扎纸、绒绢J528.3 木偶、皮影、假面具、脸谱、人形工艺美术 J528.4 面塑工艺美术J528.5 木、竹、棕、草编织J528.6 风筝J528.7 灯彩J529 其他工艺美术J53 各国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60 音乐理论J60-02 音乐的哲学基础J60-05 音乐与其他科学的关系J601 音乐美学J602 音乐理论基本问题J603 音乐工作者J604 音乐创作方法和经验J604.6 音乐表演学J605 音乐评论、欣赏J607 民族音乐研究J608 宗教音乐研究J609 音乐史J609.1 世界J609.2 中国J609.3/.7 各国J609.9 音乐流派及其研究J61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J611 音乐物理学、音乐生理学 J611.1 音乐物理学J611.2 音乐生理学J612 乐律学J612.1 中国J612.2 外国J613 基本乐科J613.1 视唱练耳J613.2 读谱法、记谱法J613.4 谱系研究J613.6 音阶、调式J613.7 节奏学J614 作曲理论J614.1 和声学J614.2 对位(复调)J614.3 曲式学J614.4 配器法(管弦乐法) J614.5 作曲法J614.6 旋律学J614.7 伴奏写法J614.8 其他作曲理论J614.9 作词法(音乐法)J614.91 歌曲J614.92 歌剧J614.93 戏曲J614.94 说唱J615 指挥J615.1 合唱指挥J615.2 乐队指挥J615.3 总谱读法J615.4 歌剧指挥J616 声乐理论J616.1 发声法J616.2 歌唱法J617 戏剧音乐理论J617.1 京剧音乐J617.12 声腔体系与结构 J617.13 声乐J617.14 乐队和器乐J617.16 曲谱研究J617.2 歌剧、歌舞剧音乐 J617.3 舞剧音乐J617.4 话剧音乐J617.5 地方戏曲音乐J617.6 电影、电视、广播音乐J617.8 杂技音乐J617.9 其他J618 舞蹈音乐理论J618.9 其他音乐技术理论J619 音乐工艺学J619.1 音乐的录音与复制J619.3 音响设备与利用[J619.4] 乐器制造与维修J62/628 各种器乐理论及演奏法 1 器乐理论3 调试、保养5 备品及其利用6 演奏法、教学法7 作品评论、欣赏9 器乐史J62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J621 管乐理论和演奏法J621.1 长笛、短笛、竖笛J621.2 萨克斯管J621.3 双簧管、英国管J621.4 单簧管(克拉管、黑管) J621.5 大管(巴松)J621.6 小号、短号J621.7 长号、大号J621.8 圆号(法国号)J621.9 其他管乐J622 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J622.1 小提琴J622.2 中音提琴J622.3 大提琴J622.4 低音提琴(倍大提琴)J622.9 其他弓弦乐J623 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J623.1 竖琴J623.2 六弦琴(吉他)J623.3 琉特琴J623.4 曼陀林J623.5 独弦琴(瓢琴)J623.9 其他弹拨乐J624 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J624.1 钢琴J624.2 风琴、管风琴J624.3 手风琴J624.4 口琴J624.5 古钢琴、羽管键琴J624.9 其他键盘、簧乐J625 打击乐理论和演奏法J625.1 木琴J625.2 钢片琴J625.3 钟琴J625.4 定音鼓J625.5 小鼓、大鼓J625.6 打击乐组[J625.7] 竖琴J625.9 其他打击乐J627 器乐合奏理论和演奏法J627.0 室内乐演奏理论J628 电子乐器J628.1 电子琴(电风琴)J628.2 电子音响合成器J628.9 其他电子乐器J63/637 各种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J63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J632 中国民族器乐J632.1 吹奏乐理论和演奏法J632.11 笛子J632.12 笙J632.13 箫J632.14 唢呐J632.15 管子(头管)J632.19 其他吹奏乐J632.2 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J632.21 二胡、高胡J632.22 板胡J632.23 四胡J632.24 京胡J632.25 坠胡J632.26 马头琴J632.29 其他弓弦乐J632.3 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J632.31 古琴(七弦琴)、瑟J632.32 古筝J632.33 琵琶J632.34 三弦J632.35 月琴J632.37 柳琴J632.39 其他弹拨乐J632.5 打击乐理论和演奏法J632.51 扬琴J632.52 锣、鼓J632.59 其他打击乐J632.6 民族器乐合奏乐理论和演奏法 J632.60 室内乐演奏理论J632.61 管弦乐合奏J632.62 吹打乐合奏J632.7 地方音乐器乐合奏理论和演奏法 {J632.9} 其他J633/637 各国民族器乐J639 其他J64 中国音乐作品J641 音乐作品综合集J642 歌曲J642.0 国歌J642.1 群众歌曲J642.2 各族民歌、各地方民歌J642.21 各族民歌J642.22 各地方民歌J642.3 练声曲J642.31 高音J642.32 中音J642.33 低音J642.4 戏剧、电影歌曲J642.41 戏剧歌曲J642.42 歌舞剧歌曲J642.43 电影、电视剧、广播剧歌曲 J642.5 艺术歌曲J642.51 独唱曲J642.52 重唱曲J642.53 合唱曲J642.54 多形式套曲J642.59 其他J642.6 儿童歌曲J642.61 独唱J642.62 重唱J642.63 合唱J642.69 其他J642.7 古代歌曲J642.9 其他J643 戏剧音乐、配乐音乐曲谱J643.1 京剧音乐J643.2 歌剧、歌舞剧音乐J643.3 舞剧音乐J643.4 话剧配乐J643.5 地方剧音乐J643.6 电影配乐、广播配乐、电视配乐J643.7 杂剧配乐J643.8 杂技配乐J643.9 其他J644 曲艺音乐乐曲J645 舞蹈乐曲J645.1 集体舞曲J645.2 民族舞曲J645.3 儿童舞曲J645.4 古典舞曲J645.5 现代舞曲J645.6 芭蕾舞曲J645.8 交际舞曲J647 器乐曲J647.1/.59 各种器乐独奏曲1 练习曲、教科书2 变奏曲、回旋曲、即兴曲3 协奏曲4 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5 奏鸣曲6 组曲7 序曲、前奏曲8 舞曲9 其他形式乐曲J647.1 管乐曲J647.11 长笛、短笛、竖笛乐曲J647.12 萨克管乐曲J647.13 双簧管、英国管乐曲J647.14 单簧管乐曲J647.15 大管乐曲J647.16 小号、短号乐曲J647.17 长号、大号乐曲J647.18 圆号乐曲J647.19 其他管乐曲J647.2 乐曲J647.21 小提琴乐曲J647.22 中音提琴乐曲J647.23 大提琴乐曲J647.24 低音提琴乐曲J647.29 其他 乐曲J647.3 弹拨乐曲J647.31 竖琴乐曲J647.32 六弦琴(吉他)乐曲J647.33 琉特琴乐曲J647.34 曼陀林乐曲J647.39 其他弹拨乐曲J647.4 键盘、簧乐曲J647.41 钢琴乐曲J647.42 风琴、管风琴乐曲J647.43 手风琴乐曲J647.44 口琴乐曲J647.45 古钢琴、羽管键琴乐曲 J647.49 其他键盘、簧乐曲J647.5 打击乐曲J647.51 木琴乐曲J647.52 钢片琴乐曲J647.53 钟琴乐曲J647.54 定音鼓乐曲J647.55 小鼓、大鼓乐曲J647.56 打击乐组乐曲[J647.57] 竖琴乐曲J647.59 其他打击乐曲J647.6 器乐合奏曲J647.61 管弦乐合奏曲J647.611 交响曲J647.617 序曲、前奏曲J647.618 舞曲J647.619 其他管弦乐曲J647.62 协奏曲J647.63 重奏与乐队曲J647.64 重奏乐曲J647.641 键盘重奏J647.642 键盘与管弦乐重奏 J647.643 键盘与管乐重奏J647.644 键盘与弦乐重奏J647.645 管弦重奏J647.646 管乐重奏J647.647 弦乐重奏J647.648 弹拨乐重奏J647.649 其他重奏J647.65 管乐合奏曲{J647.651} 军乐曲{J647.652} 礼乐曲J647.66 弦乐合奏曲J647.67 弹拨乐合奏曲J647.68 键盘、簧乐合奏曲J647.689 打击乐合奏曲J647.69 其他合奏曲J647.692 轻音乐曲J647.695 爵士乐队合奏曲J647.699 特种编制的乐队合奏曲 J647.7 电子乐曲J647.71 电子琴乐曲J647.72 电子音响合成器乐曲J647.79 其他电子乐曲J648 民族器乐曲J648.1/.59 各种民族器乐曲1 练习曲、教科书2 变奏曲3 协奏曲5 奏鸣曲9 其他J648.1 吹奏乐曲J648.11 笛乐曲J648.12 笙乐曲J648.13 箫乐曲J648.14 唢呐乐曲J648.15 管子(头管)乐曲J648.19 其他吹奏乐曲J648.2 乐曲J648.21 二胡乐曲、高胡乐曲J648.22 板胡乐曲J648.23 四胡乐曲J648.24 京胡乐曲J648.25 坠胡乐曲J648.26 马头琴乐曲J648.29 其他 乐曲J648.3 弹拨乐曲J648.31 古琴乐曲J648.32 古筝乐曲J648.33 乐曲J648.34 三弦乐曲J648.35 月琴乐曲J648.36 冬不拉乐曲J648.37 柳琴乐曲J648.39 其他弹拨乐曲J648.5 打击乐曲J648.51 扬琴乐曲J648.52 锣鼓乐曲J648.53 钟、磬乐曲J648.59 其他打击乐曲J648.6 器乐合奏曲J648.61 管弦乐合奏曲J648.62 吹打乐合奏曲J648.63 重奏与乐队乐曲J648.64 重奏乐曲J648.66 丝竹乐{J648.67} 重奏乐曲J648.68 轻音乐J648.69 其他合奏乐曲J648.7 地方性器乐曲{J648.9} 其他J649 其他音乐曲J65 各国音乐作品J651/659 各种音乐作品J651 音乐作品综合集J652 歌曲J652.0 国际歌、国歌J652.1 群众歌曲J652.2 民歌曲J652.3 练声曲J652.4 戏剧、电影歌曲J652.5 艺术歌曲J652.6 儿童歌曲J652.7 古代歌曲J652.8 宗教歌曲J652.9 其他J653 戏剧乐曲、配乐音乐乐曲J654 说唱乐曲J655 舞蹈乐曲J655.1 集体舞曲J655.2 各国民族舞曲、土风舞曲 J655.3 儿童舞曲J655.4 古典舞曲J655.5 现代舞曲J655.6 芭蕾舞曲J655.8 交际舞曲J657 器乐曲J658 民族器乐曲J659 其他音乐曲J69 音乐事业J7 舞蹈J70 舞蹈理论J70-02 舞蹈艺术的哲学基础J70-05 舞蹈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701 舞蹈美学J702 舞蹈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J703 舞蹈工作者J704 舞蹈艺术创作方法J705 舞蹈评论、欣赏J706 舞蹈造型艺术理论J709 舞蹈艺术史J709.9 舞蹈流派及其研究J71 舞蹈技术和方法J711 编导学J711.1 编舞导演人员J711.2 编导基本技术J711.3 编舞法J712 表演学J712.1 舞蹈演员J712.2 演员训练J712.3 舞蹈排练J714 舞台美术、舞台技术J714.1 舞台设计J714.2 布景、道具J714.4 灯光J714.5 音响、效果J717 化装、服装、服饰[J718] 舞蹈、舞剧音乐J72 中国舞蹈、舞剧[J720.9] 舞蹈、舞剧史J721 舞蹈图谱J721.1 古代J721.7 现代J722 各种舞蹈J722.1 集体舞J722.2/.9 各种舞蹈J722.2 民间舞蹈、民族舞蹈J722.21 民间舞蹈J722.211 秧歌舞J722.212 花鼓舞、花灯舞 J722.213 高跷舞J722.214 龙舞J722.215 狮子舞J722.216 腰鼓舞{J722.219} 其他J722.22 民族舞蹈J722.29 其他J722.3 儿童舞蹈J722.4 古典舞蹈J722.5 芭蕾舞J722.6 现代舞J722.7 歌舞J722.8 交际舞(交谊舞)J722.9 其他J723 各种舞剧J723.1 民族舞剧{J723.12} 古典{J723.17} 现代J723.3 儿童舞剧J723.4 芭蕾舞剧J723.42 古典J723.47 现代J723.9 其他J73 各国舞蹈、舞剧[J730.9] 舞蹈、舞剧史J731 舞蹈图谱J732/732.9 各种舞蹈J732 各种舞蹈J732.1 集体舞J732.2 民族、民间舞蹈J732.3 儿童舞蹈J732.4 古典舞蹈J732.5 芭蕾舞J732.6 现代舞J732.7 歌舞J732.8 交际舞(交谊舞)J732.9 其他J733/733.9 各种舞剧J733 各种舞剧J733.1 民族舞剧{J733.12} 古典{J733.17} 现代J733.3 儿童舞剧J733.4 芭蕾舞剧J733.42 古典J733.47 现代J733.9 其他J79 舞蹈事业J791 世界J791.3 舞蹈组织、机构J791.4 舞蹈演出J791.7 舞蹈比赛、舞蹈节[J791.9] 舞蹈事业史J792 中国J792.3 舞蹈组织、机构J792.4 舞蹈团和演出J792.49 海报、节目单J792.6 舞蹈对外交流J792.63 访问演出J792.7 舞蹈比赛[J792.9] 舞蹈事业史J793/797 各国J8 戏剧艺术J80 戏剧艺术理论J80-02 戏剧艺术的哲学基础J80-05 戏剧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801 戏剧美学J802 戏剧艺术理论基本问题J802.1 民族化、大众化J802.2 戏剧艺术与现实生活J802.3 普及与提高J802.4 内容与形式J802.6 民族遗产的批判继承J803 戏剧工作者J804 戏剧艺术创作方法J805 戏剧评论、欣赏J806 戏剧造型艺术理论J809 戏剧艺术史J809.9 戏剧艺术流派及其研究 J81 舞台艺术J811 导演学J811.1 导演J811.2 导演基本技术J811.3 排演组织J811.4 剧目导演计划J812 表演学J812.1 戏剧演员J812.2 表演基本技术J812.3 表演语言技巧J812.4 剧目角色设计J813 舞台美术(舞台设计)J813.1 设计基本技术J813.2 绘景技术J813.4 剧目设计图J814 舞台技术J814.1 布景技术J814.2 道具J814.4 灯光技术J814.5 舞台效果、音响技术J815 戏剧化装J816 戏剧服装[J818] 戏剧音乐J819 剧团组织和管理J819.1 演出组织和管理J819.2 剧场设备和管理J82 中国戏剧艺术[J820.9] 戏剧艺术史J821 京剧艺术J821.1 导演艺术J821.2 表演艺术J821.3 舞台美术和技术J821.31 人物、景物造型J821.32 砌末(道具与布景) J821.33 戏台J821.34 灯光技术J821.35 舞台效果、音响技术 J821.5 化装、服装和服饰[J821.8] 戏曲配乐J822/824 各种戏剧艺术J822 歌剧艺术J823 歌舞剧艺术J824 话剧艺术J825 地方剧艺术J826 艺术J827 其他剧艺术J828 杂技艺术J83 各国戏剧艺术[J830.9] 戏剧艺术史J832/838 各种戏剧艺术2 表演艺术3 舞台美术和技术5 化装和服装8 戏剧配乐J832 歌剧艺术J833 歌舞剧艺术J834 话剧艺术J835 地方剧艺术J837 杂剧艺术J838 杂技艺术J89 戏剧事业J891 世界J891.3 戏剧组织、机构J891.4 戏剧演出J891.7 戏剧评奖[J891.9] 戏剧事业史J892 中国J89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J892.3 戏剧组织、机构J892.4 剧团和演出J892.49 节目单J892.6 戏剧对外交流J892.7 戏剧评奖[J892.9] 戏剧事业史J893/897 各国J9 电影、电视艺术J90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J90-02 电影、电视艺术的哲学基础J90-05 电影、电视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J901 电影、电视美学J902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J903 电影、电视工作者J904 电影、电视艺术创作方法[J904.6] 电影蒙太奇J905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J906 电影、电视造型艺术理论J909 电影、电视艺术史J909.8 电影、电视艺术流派J91 电影、电视艺术与技术J911 导演J912 表演、演员J913 美工J913.2 道具J914 照明(灯光、自然光)J915 拟音(音响、效果)J916 特技J916.1 特技设计J916.2 特技合成J916.3 烟火J917 化妆J918 服装[J919] 音乐J92 电影、电视分镜头J922 中国J923 各国J93 电影、电视拍摄艺术与技术J931 拍摄技法J932 剪辑J933 录音[J934] 洗印J935 技术检查[J938] 电影机械及器材J939 摄影场地J94 电影、电视企业组织与管理J941 制片厂J941.1 生产组织与计划(制片业务) J941.2 财务管理J942 洗印厂J943 流通和放映J943.1 流通工作J943.11 国内外流通发行J943.12 影视宣传J943.13 观众研究J943.2 放映队、放映员J943.3 放映技术J945 影片保护J946 电影院J95/97 各种电影、电视J95 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J951 艺术片J951.1 故事片J951.2 舞台艺术片J952 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J953 科教片J954 美术片J959 其他J96 各种电影、电视:按表现形式和技术分 J961 无声与有声片J962 黑白影片与彩色影片J964 窄胶片与宽银幕片J965 环幕片与球幕片J966 全景电影J967 立体电影J968 白昼电影J969 其他J97 各种电影、电视:按题材分J971 各种电影、电视:依不同行业分J971.1 工业片J971.2 农业片J971.3 商业片J971.4 军事片J971.5 学生片J971.6 体育片J971.9 其他J972 各种电影、电视:依时代分J972.1 历史内容片(~1919年)J972.6 现代内容片(1919~1949年)J972.7 当代内容片(1949年~)J973 各种电影、电视:依年龄性别分J973.1 儿童片J973.2 青年片J973.3 妇女片J973.4 老年片J974 各种电影、电视:依思想类型分J974.1 政治片J974.2 哲理片J974.3 伦理片J974.9 其他J975 各种电影、电视:依情节结构分J975.1 惊险影片J975.2 喜剧片J975.3 悲剧片J975.4 情节片J975.5 散文式片J975.6 无情节片J975.9 其他J98 幻灯J981 幻灯片的编制J99 电影、电视事业J991 世界J991-6 参考工具书J991-66 统计资料J991.3 国际组织与活动J991.7 电影评奖、电影节[J991.9] 电影事业史J992 中国J99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J992.3 电影机构J992.6 电影对外交流J992.61 专题影展、回顾展 J992.63 电影合拍和协作 J992.7 电影评奖、电影节[J992.9] 电影事业史J993/997 各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立克柱式从木构到石构的过渡
把人体美与数的和谐赋予建筑
费地:“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 善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 予了我们的神灵” 维特鲁威:多立克柱式是仿男体 的,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
用女子雕像代替爱奥尼柱子
奥林匹亚宙斯庙立面 (多立克柱式的组合)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整体风格
刚劲雄健
迈西尼的狮子门
不朽的雅典卫城
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 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两点都集中的体现 在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的建筑上。而 这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最完美的代表作 是雅典卫城的建筑群。
雅典卫城平面图
雅典卫城全景
雅典卫城鸟瞰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复原图
雅典现状
卫城内建筑特点
1 神庙是古希腊建筑中最重要的类型,也 是古希腊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化遗产。 2 神庙被认为是神灵的居所,每庙奉献给 一或二神。每庙以正殿为主体,殿内立有 神灵雕像。 3 规模不大,东向,膜拜在庙外清晨时举 行。 4 对神庙的外型与装饰均十分重视
叠柱式
奖杯亭
叠券柱式 (某住宅)
柱式的意义:
一方面使柱式的形式多样化,柱式的生命力 更强了。
另一方面,降低了一些柱式建筑样式的艺术 水平,使柱式变成了单纯的装饰构件。
渥顿建筑师痛斥科林斯柱式是“充满肉欲 的”,“装饰的象个婊子”,极不道德。
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
古罗马在公元4世纪初的极盛时期达到了 世界建筑艺术的最高峰。主要贡献有: 一、适应生活领域的发展,扩展了建筑创 作的领域。 二、空前地开拓了建筑内部空间,发展了 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创造了相应的室内 空间艺术和装饰艺术。 三、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增强了建貌 如昔日尼西的小船, 于芬芳的海上轻轻飘泛, 疲乏劳累的游子 转舵驶向故乡的岸。
久经海上风浪惯于浪迹天涯, 海伦,你的艳丽的面容,你那紫蓝的秀发, 你那仙女般的丰采令我相信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颂海伦》(埃德加.爱伦坡)
克诺索斯宫殿平面及剖面
克诺索斯宫殿局部
狄摩斯蒂尼说:“雅典仍然有永恒的财富, 一方面是对开拓伟业的纪念,另一方面是 往日那些美丽的建筑物,山门、帕提农、 柱廊和船坞。”
拜伦在他的名作《恰尔德.哈罗德》里写道: “美丽的希腊,一度灿烂之凄凉遗迹。你 消失了,然而不朽;倾圮了,然而伟大”
剧场和会堂 从剧场和会堂看,建筑物在功能方面推 敲已经相当深入,建筑声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种柱式的出现
公元前430年,伊克提诺在巴沙造了一个多 立克式的阿波罗庙,内部立了一个全新的 柱式,柱头用一棵完整的、茁壮的忍冬草 的形象,称为科林斯柱式。 维特鲁维说它:“模仿少女的纤柔的身体。 因为少女的年龄幼弱,肢体更加苗条”
古希腊科林斯柱式
古罗马科林斯柱式
三种柱式比较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卫城内重要建筑
1 山门 2 胜利神庙 3 帕提农神庙 4 伊瑞克提翁庙
山门平面、剖面及立面
胜利神庙
胜利神庙
帕提农神庙平面、立面与剖面
帕提农神庙远景
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远景
帕提农多立克柱近景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式浮雕
帕提农神庙爱奥尼式檐壁上的浮雕
帕提农神庙爱奥尼式檐壁上的浮雕
帕提农山花雕刻
古罗马的重要建筑
1 大角斗场 2 万神庙 3 大型的公共浴场
罗马的大角斗场
罗马大角斗场看台剖面
罗马的大角斗场
卡拉卡拉浴场复原
戴克利先浴场复原想像
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并串 着雕饰
台阶
三层朴素的台阶,中间高,四角 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没有
低,微有隆起
隆起
装饰雕刻 高浮雕,圆雕,强调体积
薄浮雕,强调线条
两种柱式
爱奥尼柱头
爱奥尼柱式线脚
多立克柱式
模仿人体和量化各部分是不 是存在着矛盾?
人体的美同样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 波得克列塔斯提出人头与全身的比应为1:7, 到公元前344年改订为1:8,以后广泛采用。
清秀柔美
柱子比例
1:5.5~5.75
1:9~10
开间
1.2~1.5柱底径
2个柱底径
檐部
高约为柱高1/3
1/4以下
柱头
简单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
轻巧柔和的涡卷
柱身刻槽 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 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
柱础 没有柱础,柱身从台基上拔地而起 有复杂的富有弹性的柱础
线脚
极少线脚,有也是方线脚
罗马人是伟大的建设者,他们汲取了 古希腊人的建筑经验,把柱式作为最重要 的建筑手段,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 一、柱式更华丽、更细密、更复杂。 二、作为梁柱表现结构的艺术表现的柱式, 和拱券形式相结合。 三、柱式的叠层使用制定的规范
古罗马复合柱式
券柱式(罗马凯旋门)
券柱结合(意大利曼德瓦德乐丹府邸)
希腊露天剧场
希腊露天剧场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柱式,就是石质梁柱结构体系各部 件的样式和它们之间相互搭接方式的完 整规范。
它是除中世纪外,欧洲主流建筑艺 术造型的基本元素。能以如此直截了当 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的决定着建筑的面 貌。
柱式是建筑的主要造型手段
从木建筑向石建筑过渡
1 希腊柱式起源于木结构,易于腐 朽和失火 2 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使用陶瓦做保 护,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 和规格化 3 公元前六世纪,石柱逐渐取代了 木柱
帕提农的这两组山花雕刻,把形象和故事, 都安排在三角形的边框里,雕像庄严沉稳,富有 神性,又洋溢着健壮的人间生命力。坎诺瓦说: “所有的其它雕像都是石头做的,只有这些有血 有肉的” 。
伊瑞克提翁平面与剖面图
伊瑞克提翁
伊瑞克提翁局部
伊瑞克提翁局部
伊瑞克提翁远景
女郎柱近景
恩格斯说:“希腊建筑表现了明朗和愉快的 情绪……希腊的建筑如灿烂的、阳光照耀 着的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