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部分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全部11个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考察考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从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高考物理实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仪器与设备类实验1. 来回摆动实验:通过测量摆动次数和测量时间的关系,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得出电流强度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3.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借助鞍形磁铁和直流电流,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受到的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平抛实验:通过测量平抛物体的射程和发射角度,研究射程与初速度、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5.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电压和电流值,得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 能量守恒实验:通过物体在匀加速度下运动的实验,研究动能、势能、摩擦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二、光学类实验1.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透镜的像的关系。
2. 物体在凹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凹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凹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凹透镜的像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像的关系。
4. 光的折射实验:借助折射板或者折射器,观察光通过折射板或折射器时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5. 斑点实验(杨氏实验):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一条单缝形成的干涉条纹,研究衍射和干涉的原理。
6. 玻璃棒全反射实验:借助玻璃棒和光源,观察光通过玻璃棒时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
三、电学类实验1. 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2.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通过实际测量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电阻值,验证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公式。
高三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

高三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高三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通过使用一个水平放置的光滑水平面和一个装有小球的光滑水平面上的平衡力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实验中,小球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热传导实验:通过使用不同材料的金属棒,其中一个端部加热源,另一个端部接触温度计,测量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实验。
实验中,通过测量温度计的变化,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使用一个平滑的水平面和一个带有轻负载的小车进行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中,通过改变小车上的质量,测量推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焦耳定律实验:通过使用不同电阻值的电阻丝和一个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电阻丝发热的关系,验证焦耳定律。
实验中,改变电流值并观察电阻丝的发热情况。
5.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使用一个玻璃棱镜和一束光线,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情况。
实验中,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折射率。
6. 霍尔效应实验:通过使用一个磁铁和一个薄片半导体,测量通过薄片半导体的电流和外加磁场的关系。
实验中,改变外加磁场的强度,并测量电流值。
7. 光电效应实验:通过使用一个金属底座上放置一个光阻板,观察光照射到光阻板上时是否产生电流。
实验中,改变光照强度和频率,并测量产生的电流。
以上实验是高考中常见的物理实验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数据,可以验证物理原理和定律的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
高三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水平放置的光滑水平面和一个装有小球的光滑小车,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施加力和测量车上的平衡力,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中,小车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证明了物体具有惯性。
2.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考察考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实验基本知识:(1) 实验室安全知识:防护措施、急救处理等。
(2) 基本实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实验操作误区。
(3) 基本实验仪器:量规、天平、时钟等的使用、读数、精度等。
2. 电学实验:(1)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势差、电阻的关系。
(2) 麦克斯韦电桥:测量电阻和电阻比率。
(3)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4) 伏安特性曲线:不同元件的伏安关系,如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电流-电阻特性曲线等。
3. 光学实验:(1)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2) 焦距的测量:利用透镜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
(3) 立体显示器原理:分析光的透射和反射规律,了解立体显示原理。
(4) 光的全反射:全反射角的计算和应用。
(5) 物体像的位置:使用反射和折射知识,确定物体像的位置。
4. 力学实验:(1) 简谐振动:悬挂弹簧的周期、频率、振幅和弹性势能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的关系。
(3) 线性热膨胀:测量不同材料在加热时的线膨胀系数。
(4) 滑动摩擦力:用小车和斜面进行实验,测量滑动摩擦系数。
(5) 频率与长度的关系:使用琴弦等不同长度的弦线,测量音频的频率。
5. 热学实验:(1) 热传导:利用不同材料导热速度的实验测量。
(2) 热膨胀: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测量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3) 比热容的测量:利用加热和冷却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热平衡:利用热平衡条件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6. 声学实验:(1) 声音传播速度:使用共振管或真空法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2) 音叉频率测量:利用共振法或频率计测量音叉的频率。
(3)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
物理高中实验考点总结归纳

物理高中实验考点总结归纳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而在高考中,物理实验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熟练掌握物理实验考点和实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实验的一些重要考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的实验1. 弹簧力实验: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施加的力的关系,探究胡克定律。
2.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组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二、力的分解实验1. 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通过用力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弦定律来进行实验,验证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 非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进行实验验证三力平衡和力的分解原理。
三、重力实验1. 重力加速度实验:通过自由落体实验和简谐振子实验,测量和计算重力加速度。
2. 斜面上物体受力实验:通过斜面上物体受力的实验,验证重力分解的原理。
四、摩擦力实验1. 斜面上滑动摩擦力实验:利用斜面上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测量和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2. 粘滞摩擦力实验:通过粘滞摩擦力实验,探究粘滞摩擦的特性。
五、电流实验1. 安培定律实验:利用电流表和电阻器进行实验,验证安培定律。
2. 线性电路实验: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研究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的规律。
六、电磁感应实验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大小、形状和磁铁的位置等进行实验,研究电磁感应规律。
2. 感应电流方向实验:利用安培环和磁针进行实验,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七、光学实验1. 单缝衍射实验:通过单缝衍射实验,探究光的波动性。
2. 双缝干涉实验:利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光的干涉规律。
八、声学实验1. 音叉共振实验:通过调整音叉频率和共鸣管长度,进行实验研究共振现象。
2. 声速的测量实验:通过共振共鸣管和直尺进行实验,测量声速的大小。
以上仅为部分物理实验考点的总结归纳,涉及了力学、光学、电学、声学等多个方面。
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整理

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整理一、验证性实验⑴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量: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

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实验在物理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锻炼科学精神。
下面将介绍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实验目的:了解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弹簧,将它固定在架子上,并将制动装置连接到弹簧上方。
2.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弹簧未受拉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对弹簧进行拉伸,并记录弹簧对应位置的受力数据。
4.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弹簧拉伸的长度与弹簧受力之间的关系图像。
5. 根据图像斜率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物体,例如一个木块,并称量其质量。
2. 准备一个容器,如一个烧杯,并用滴管取一些水放入烧杯中。
3. 将物体轻轻放入烧杯中,记录水位的变化。
4. 根据测得的物体质量和烧杯中水位的变化,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三: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了解光的折射规律,掌握测量光的折射率的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密介质,如玻璃板,并将它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2. 在玻璃板上放置一个直尺,使直尺与玻璃板成一定的角度,同时使光线射入到玻璃板中。
3. 观察光线在玻璃板中的折射情况,并记录折射角和入射角。
4. 根据折射规律,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四: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
实验步骤:1.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如一个直流电源和一个电阻。
2. 将电流表连接到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3. 根据测量值计算电阻所受电流大小。
实验五:测量电路中电压的大小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的方法。
实验步骤:1.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如一个直流电源和一个电阻。
2. 将电压表连接到电路中,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压值。
3. 根据测量值计算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
以上是物理高考实验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通过实验的学习可以深化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为高考物理的备考提供帮助。
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整理

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整理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装置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整理物理实验的高考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力、功与能量1. 弹簧力的研究- 弹簧伸缩的伏安特性- 弹性势能与含压力弹簧的伸长关系- 力的平衡定律在弹簧秤上的应用2. 力的分解与合成- 力的平衡条件- 力的合成要素- 力的分解的物理图像- 矢量合成的分解与合成3. 功与功率- 功的定义与计算- 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工作与功率的关系4.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 动能定理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二、电学1.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 电路中的基本电阻器- 电流表、欧姆表和电压表的使用2. 基本电路-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特点- 元件的连接方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电路中的电源、开关和电灯的应用3. 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 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伏安法测量变压器的工作参数4. 电流强度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和其应用-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分析三、热学1. 热的传递与热量计算-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与应用- 热量的传递计算2. 比热容和相变- 比热容的定义与计算- 相变的特点与公式- 冰点摄氏温标与零度热力学温标的转换3. 热机与热机效率-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单位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公式- 单位质量理想气体热机效率的计算四、光学1.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使用- 贝式定律与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的主焦距测量2. 凹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 凹透镜成像规律与公式- 凹透镜的放大和缩小成像3. 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的实验原理-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原理与公式- 薄膜干涉的实验原理与应用五、其他实验1. 声音的传播与共鸣- 声音传播的特点与速度计算- 共鸣的原理与条件2. 管弦乐器的声音调节与原理- 音叉频率的计算和音量调节- 管弦乐器管长与音阶关系的推导3. 化学实验中的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研究与计算- 化学平衡的特征与原理以上仅为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的部分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在备考中重视实验部分,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高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大全

高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大全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
一、力学实验知识点1.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实验测量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了解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的关系。
3. 斜面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规律,验证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滑动方程。
4. 动量守恒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转化和守恒,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光学实验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直线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规律和应用。
三、电学实验知识点1.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实验:通过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测量方法。
2. 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验证欧姆定律和电路的等效电阻公式。
3. 定向导线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定向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验证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
4. 电磁感应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磁场中导体的运动和感应电流的产生,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四、热学实验知识点1. 热膨胀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膨胀现象,验证热膨胀的原理和公式。
2. 比热容实验: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和温度变化,计算物体的比热容。
3. 相变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相变现象,了解相变的原理和热量转化规律。
4. 理想气体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理想气体的性质,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内容必修 1、2 选修 3-1,3-2、选考选修 3-3,3-5)
考纲规定的实验、探究内容项目表
必考内容 选考内容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探究动能定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电性曲线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n=xn+xn+1=dn+1-dn-1
2T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1、x2、x3…x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1=x2-x1,Δx2=x3-x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n(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 Hz,n 为两计数点间
图1 (3)用铅笔描下结点 O 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 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 O,记下弹簧 测力计的读数 F′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 (5)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 4.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 校,直至相同为止. (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 (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5 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是为了使合力的 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 不宜太大,以 60°~100°之间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 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 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6.误差分析 (1)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 (2)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要按有效数字位数要求和弹簧 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时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
7.拓展 以本实验为背景,以实验中操作的注意事项、误差来源设置条件,或通过改变实验条件、 实验仪器设置题目. 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
2.实验器材的改进
替代
(1)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替代
(2)钩码――→弹簧测力计
3.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1.实验原理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 a-F 图象和 a- 1 图象,确定其关系.
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aT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
差就一定相等.
6.复习启示
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
夯实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处理新问题.
5.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
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a=a1+a32+a3=x4+x5+x69-T2x1+x2+x3
7.情景拓展
.数据处理方法: (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 (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 d 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 时间Δt,由 v=Δdt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
1.速度随时间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按照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 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4.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
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 6~7 个计数点为宜.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 F1、F2 与另外一个力 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 F1、F2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出的合力 F 与 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 达某一位置 O.如图 1 甲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