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教务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实验室基本状况一览表

附件1实验室基本状况一览表共52个实验室,183个实验分室.校内实训基地基本状况一览表共2个校内实训基地,5个实训分室。
附件2基表四教学实验项目表(SJ4) 填报单位:7附件3基表四教学实验项目表(SJ4)教学实验项目是指本学年纳入教学计划且实际开出的教学实验项目。
1.学校代码: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5。
按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5位数字码填报,具体代码可访问中国教育统计网站:/。
2.实验编号: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13。
学校内部使用的编号,在本校内具有永久唯一性,不能为空。
若实验撤消,该实验编号将不再使用。
如果实验内容更新较大,则应另设新的实验编号及实验名称。
独立设课的实验编号最后一位为“*”,例如:某实验编号为01002001,该实验又为独立设课实验,所以上报实验编号应为01002001*。
3.实验名称: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50。
填写汉字名称。
4.实验类别: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1。
按代码填写:1.基础;2. 专业基础;3. 专业;4. 其它——除以上三种情况以外的实验类别。
5.实验类型: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2。
按代码填写: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研究;5.其它。
若为网络实验教学项目,取值后再加“*”,例如:某实验为验证性网络实验,取值应为“2*”。
6.实验所属学科: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4。
按照最新版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填写二级类代码(前四位)。
7.实验要求: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1。
按代码填写:1.必修;2.选修;3.其它。
8.实验者类别:数据格式为字符型,长度为1。
指参加本实验项目的人员类别。
按代码填写:1.博士生;2.硕士生;3.本科生;4.专科生;5.其他。
如果同一实验项目同时为多类人员开设,应分别填写多条记录,但“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应相同。
例如:某实验,同时为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上报数据应分别填报3条记录,每条记录的实验者类别等相关字段不同,但实验编号、实验名称要相同。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绩点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综合评价指标,也是评判学生学业成就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如何准确计算绩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探讨了该校基于完全学分制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一、绩点计算公式在完全学分制下,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和成绩,绩点计算的基本公式为:绩点 = (课程学分 x 课程绩点) / 总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是课程的学分数,课程绩点是该课程所对应的绩点,总学分是所有课程的学分之和。
二、课程绩点的划分规则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采用了标准的4.0绩点系统,将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并相应地给出绩点。
成绩等级绩点优秀 4.0良好 3.0中等 2.0及格 1.0不及格 0.0三、绩点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1. 确定课程学分:首先需要获得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学分通常是根据每门课程的学时来确定的,在选课时可以查看课程信息或咨询教务处。
2. 确定课程绩点:根据学校设定的成绩等级及其对应的绩点,可以将成绩转化为绩点。
例如,如果某门课程成绩为良好,对应的绩点就是3.0。
在计算绩点时,还需注意补考和重修的情况,根据学校具体规定进行相应的绩点计算。
3. 计算总学分:将所有已修课程的学分累加,得到总学分。
4. 计算平均绩点:按照绩点计算公式,将每门课程的“课程学分× 课程绩点”累加,然后除以总学分,即可得到平均绩点。
四、绩点计算方法的实例分析以一位学生的课程表为例,该学生修读了6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学分及成绩分别如下:课程1:学分3,成绩优秀课程2:学分4,成绩良好课程3:学分2,成绩中等课程4:学分3,成绩及格课程5:学分2,成绩及格课程6:学分3,成绩不及格根据所给的成绩等级与绩点对应表,我们可以得到每门课程的绩点如下:课程1:绩点4.0课程2:绩点3.0课程3:绩点2.0课程4:绩点1.0课程5:绩点1.0课程6:绩点0.0将每门课程的“课程学分× 课程绩点”相加得到13.0,总学分为17. 最终,该学生的平均绩点为13.0 / 17 ≈ 0.76。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室申报书

起止时间 2008.1-2010.12经费25万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
项目。60773065
2.项目名称弱Topos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经费0.8万元起止年
月2002-2004审批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项目主持人。
3.项目名称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经费1万元项目
2.赵宝江,李士勇.Convergence Analysis of a Class of Adaptive Ant
Colony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June, 2006, China. 3524-3527. EI
2011,47(21):153-156. 教学
科研
主要
成果 二、
专著和教材
1.蚁群优化及其在系统辨识和智能控制中的应用专著黑龙江教育
出版社2007. 独立作者18万字.
2.高等数学. 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二作者.
3.高等数学文科类.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主审.
检索: 071510541880.
3.赵宝江,李士勇.Design of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by Ant Colony
Algorithm with Application to an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省级 批准时间
实
验
教
学
示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自己写的,仅供参考)

电位差计及其应用实验的误差分析尹天杰刘昫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2206)摘要:本文分析了电位差计及其应用实验中的测量待测电源电动势的实验误差,发现当工作电流没有进行标准化处理时,实验不确定度将增加,影响实验精确性。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实验的优化设计,往往可以起到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提高实验精度的作用。
关键词:电位差计、工作电流标准化、实验误差中图分类号: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补偿法在电磁测量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一些自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经常用到电压补偿电路。
电位差计是电压补偿原理应用的典型范例,它是利用电压补偿原理是电位差计变成内阻无穷大的电压表,同于精密测量电动势或电压。
同理,利用电流补偿原理也可制作一内阻为零的电流表,用于电流的精密测量。
电位差计的测量准确度高,且避免了测量的接入误差,但他操作比较复杂,也不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
在数字仪表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压测量已逐步被数字电压表所代替,后者因为内阻高、自动化测量容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如此,电位差计作为补偿法的典型应用,在电学实验中仍有重要的训练价值。
此外,直流比较式电位差计仍是目前准确度最高的电压测量仪表,在数字电压表及其他精密电压测量仪表的检定中,常作为标准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1.学会设计自组电位差计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2.学习补偿原理、零示法、比较测量法二、实验原理1.补偿原理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X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把伏特表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直接读数,但由于电池和伏特表的内阻,测得的电压V=EXR/(R+r)并不等于电池的电动势EX。
由于伏特表的接入,总要从被测电路分出一部分电流,从而产生接入误差。
为了避免接入误差,可以采用补偿电路(如图所示)。
如果cd可调,E>EX,则总可以找到一个cd位置,使EX所在回路中无电流通过,这时Vcd=EX。
上述原理称为补偿原理。
2.零示法为了确认补偿回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完全补偿),应当在补偿回路中接入一个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检流计G,这种用检流计来判断电流是否为零的方法,称为零示法。
实验21RCL电路稳态(珠海校区

Page
of
实验 21 RLC 电路的稳态特性
[ 实验后思考题 ] 1.怎样测量两个同频率正弦信号的位相差?包括数值和符号。 2.测量电路的幅频特性时,能否采用三角波或方波?为什么?
Page
of
(5)
UR U tan1 1 RC
(6)
若总电压有效值U 保持不变,根据式(4 和 5)可画出UR ~ f 和UC ~ f 幅频特性曲线,
如图 2 所示。UR 和UC 都是频率 f (或 )的函数,都随 f 单调变化。当频率很低时,
1 C R ,总电压主要落在电容上;当频率很高时,1 C R ,总电压主要落在
现总电压发生了变化,在不重做实验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2. 如何判断 RLC 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Page
of
实验 21 RLC 电路的稳态特性
[ 实验目的 ]
1. 学习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 观测 RC、RL、RL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 学习用双踪示波器测量相位差。 [ 仪器用具 ]
UR
U
L 360 L
,
180 180
其中,L 为信号的一个周期所对应的水平距离, L 为
两个信号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于屏幕上的光点总是从
(14)
左到右扫描,所以若UR 波形位于U 的左侧,则 L 取 正值, 0 ,U R 的相位超前于U 。若U R 在U 的右 侧,则 L 取负值, 0 ,U R 的相位落后于U 。
性,设计各种移相电路。
注意:相位差指的是两个电压相位的差值,故计算
相位差时需确定一个基准相位。在图 1 的电路中,由于U 是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其相位U 不随外电路参数的 变化而变化,故可作为相位的基准。而电阻 R 为线性元 件,不会导致相位的变化,其两端电压的相位UR 与流过 RC 串联电路的电流 I 的相位相同。故 RC 电路导致的相移 按式(6)来定义。 为正值表示流过 RC 串联电路 图 3 RC 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2011)版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二○一一年二月目录表Ⅰ学校基本情况 (1)表Ⅱ校训、办学思想 (2)表Ⅲ院系情况 (3)表Ⅳ学科专业情况 (3)表Ⅴ学校面积 (3)表Ⅵ学校发展规划 (4)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4)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5)表1-2 教师队伍概况 (6)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7)表1-4-1 高层次人才 (8)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8)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9)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10)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1)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2)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13)表2-2 院(系)教学安排 (14)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3 体育项目 (14)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4)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 (15)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15)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5)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16)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16)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 (17)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17)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 (18)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8)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9)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19)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20)表2-18 评教统计表 (20)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 (20)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21)表2-21 教学事故 (22)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22)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23)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 (23)表2-23-1 课程建设 (24)表2-23-2 课程情况 (24)表2-23-3 精品课程 (24)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25)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25)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 (25)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25)表2-26-3 教学成果奖 (26)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 (27)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28)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28)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29)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29)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29)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 (29)表3-1 教学经费概况 (30)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30)表3-3 教育事业收入 (30)表3-4 当年捐赠情况 (31)表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3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4-1 固定资产情况 (32)表4-2 分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32)表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33)表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33)表5-3 图书、期刊 (33)表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34)表5-5 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34)表6-1 教风学风概况 (35)表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36)表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36)表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36)表6-3 就业管理人员 (36)表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37)表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38)表6-6 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38)表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38)表6-8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39)表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39)表6-10 本科生奖贷补 (39)表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7-1 学生社团 (41)表7-2 课外活动、讲座 (4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41)表8-1-1 科研机构概况 (42)表8-1-2 科研机构列表 (42)表8-2 教师科研情况 (43)表9-1 学科建设概况 (44)表9-2 博士后流动站 (44)表9-3 博士点、硕士点 (44)表9-4 重点学科 (44)特殊情况说明 (45)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Ⅰ学校基本情况1.学校名称(章)2.学校英文名称3.学校行政辖区名称代码续4.邮政编码7.校园网域名10.填报负责人11.校长(签章)5.学校办公电话-8.学校主页网址姓名电子信箱6.学校办公传真号码-9. 学校办公电子信箱续12.办学类型13.学校性质类别14.学校举办者普通高等学校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本科院校:大学学院□□□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省部共建非地方政府民办15.学校层次16.招生批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一般院校新建院校□□□□□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第三批次招生B□□□□□V10.8.2 2010年09月09日续17.学校升本情况学校升本时间升本前校名续18.学校地址编号校区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表Ⅱ校训、办学思想1.校训2.学校发展定位3.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4.教育教学思想5.多媒体反映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Ⅲ院系所情况编号院系表Ⅳ学科专业情况编号院系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文件上传表Ⅴ学校面积单位:(平方米)1.占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总占地面积其中:绿化用地面积总计学校产权非学校产权其中:a.独立使用-b.共同使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Ⅵ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文件上传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文件上传校园建设规划文件上传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1.校友会(个)2.签订合作协议的机构(个)总数其中机构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学术机构企业地方政府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校领导基本信息编号姓名职务出生年月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校内分管工作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2 教师队伍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学校教师库链接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来源企业行业部门高校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外聘教师库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4-1 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编号姓名类型研究方向获得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编号研究方向负责人类型获得年份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院(系)名称:单位:人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院(系)名称:1.教师培训进修2.交流教师(3个月及以上)(人次)境内(人次)境外(人次)到行业培训(人)攻读学位(人)教师培训情况说明来访出访国际交流教师名单及内容总数其中:3个月以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境内境外博士硕士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院(系)名称: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院(系)名称:专业名称: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支撑学科名称3.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4.专业设置时间 5.是否新办专业级别类型起始时间文件上传是□否□续6. 培养方案上传文件7.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文本框续8.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分)总数其中总数其中课内教学实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内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续9.各专业带头人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学缘参加教学工作时间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 院(系)教学安排编号院(系)名称教学安排课表链接表2-3 体育项目1.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编号名称续2.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项目编号名称续3.国家运动训练专业编号名称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编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名称级别设立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基地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编号名称面向专业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人时)开放情况文件上传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编号名称地址面向专业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个)V10.8.2 2010年09月09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单位(册)编写情况 总数 其中国家级 省部级 规划教材 获奖教材近三年学校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文件上传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1.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情况(册)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规划教材、指定教材、重点推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修订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新教师培训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业指导手册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教学管理文件校级文件上传链接地址院(系)名称院(系)1 文件上传院(系)2 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本科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有□无□链接地址网络教学平台有□无□链接地址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评教制度有□无□文件上传评教结果数据库地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毕业综合训练环节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开展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有□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机构名称编号部处下设科室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单位:人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成果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教学成果奖(项)教学论文(篇)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一览表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8 评教统计表分类按课堂分数统计评教类型结果分析优(90分以上)良好(90-75分)中(75-60分)差(60分以下)理论课文件上传实践教学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1.本科课程总门次(门次)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总人数(人)其中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符合岗位资格(人)教授(人)副教授(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单位:人院(系)名称:专业名称数量总计其中:女性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1 教学事故单位:次年度教学事故总数其中严重教学事故一般教学事故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1.教学名师(个)2.教学团队(个)3.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累计数(个)4.教学成果奖(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续5.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项)6.研究与创作(校级及以上文化体育创作、演出、比赛活动)获奖(项)7.其他奖励(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文件上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院(系):______________编号姓名所在单位类别获奖级别授予单位获奖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编号团队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级别获得年份团队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3-1 课程建设1.学校促进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文件上传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文件上传3.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文件上传4.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文件上传5.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文件上传表2-23-2 课程情况1.课程门数(门)2.课程门次(门次)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小班授课网上教学多媒体教学续3. 精品(优秀)课程(群)建设情况(项)4.双语课程(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总数其中:国家双语教学示范双语教学课程名单文件上传表2-23-3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编号名称级别负责人获准时间备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1.实验情况2.毕业综合训练课题(个)有实验的课程(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门)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门)总数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院系名称指导毕业综合训练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含“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文件上传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文件上传3.其他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文件上传4.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文本框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级别立项时间验收时间经费(万元)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6-3 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编号奖励名称主持人级别获奖时间授予单位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1.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文件上传2.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文本框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立项一览表文件上传4.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5.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续6.学科竞赛获奖(项)7.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项)8.国家级或国际级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总数其中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续9.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10.学生发表作品数(篇、册)11.学生获准专利数(项)12.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人数(人)13.英语等级考试14.体质合格率(%)15.参加国际会议(人次)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续16.国家级或省部级社会实践获奖(项)国家级省部级团队个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编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号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院(系)名称: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或名次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编号团队名称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编号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院(系)名称:专利情况编号专利名称类别专利号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院(系)名称:参加国际会议编号参会学生姓名会议名称发表论文题目地点指导教师举办年份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交流学生数(个)总数其中本校到境外本校到境内境内到本校境外到本校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1 教学经费概况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2.教学经费预算总额(万元)3.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4.学校年度教学经费分配办法文件上传5.学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文件上传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课程建设支出专业建设支出教材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总数其中:校外表3-3 教育事业收入1.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学费收入(万元)3.社会捐赠收入(万元)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万元)国家(万元)地方(万元)本科生各类研究生高职高专网络与继续教育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4 当年捐赠情况编号捐赠机构或人员名称类别捐赠金额(万元)捐赠金额总计(万元)自动生成注:填写额度在1万元以上的捐赠;数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合作编辑者:
iamchenzetian、瞌睡泡泡公主、流行说、我里程碑、yfcyan、a65536、chenliwei85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35536 次
编辑次数:12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12-06
创建者:chenliwei85
最新动态
百科活动:
百科新功能:
百科目录模板功能介绍
新编辑模块功能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
设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和国际学院9个专业学院,设置27个本科专业。
学校在继承北京理工大学的品牌学科专业优势基础上,设置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体现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形成专业特点和优势。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工为主,工、管、文、经、法、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
开放分类:
大学,独立学院,大学校园,北京理工大学
[我来完善]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相关词条:
更多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珠海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综合办公室
党群工作处
教务处
人力资源处
计划财务处
学生工作处
招生就业指导处
保卫保密处
法规及招投标处
条件装备处
建设规划处
后勤产业处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2024年-2024年学期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

2024年-2024年学期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篇1时光匆匆,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
一下是我对本学期物理实验工作的小结,也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提高的过程。
一、主要成绩:1.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三、四)共x个班的物理实验工作。
每周每班三节物理课,每班同时有两名实验员协助我,所以工作量比较大,但我依然认真准备每一节实验课并提前到实验室理清实验步骤与在教室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节实验课都能够顺利开展。
2. 本学期完成的学生实验共x项,分别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物体重心的测量实验、电功率的测量、光的折射现象、自制气压计和冰化曲线的制作。
完成教师演示实验x项。
演示实验完成情况较为理想,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也已经比较完整的组织了两次。
对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总结能力都很好的进行了训练和培养,但由于分组不均和课堂进度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些组完成的慢一些,不过也都基本完成。
3. 在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时我注意到老师和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我们努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更多的老师能抽出时间参与到学生探究中来,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便利。
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供观察机会、增强操作空间、创造总结机会,以完善演示探究和学生探究实验的不足。
4.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依然存在很多困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怎样才能更好的完善实验教学。
比如怎样增强老师参与度、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如何提高实验效率等等问题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并积极寻找答案。
二、思想方面:在这一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已,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能和中青年教师一起努力工作,毫无保留地分配我的资源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热爱学校,能应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面:本学期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认真学习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行动、勇挑重担,视教如诊狠抓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2013.01一、中心概况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物理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首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创新能力优秀人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的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构建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实验室搬迁到化工楼E座一、二、三楼,实验室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增加,五年多来,累计投资33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改造及仪器设备的更新,现有实验室面积1040m2,仪器设备总台数895台。
根据学校“实验中心-实验室-实验分室”的管理模式,2010年数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院教学资源,2011年学院成立了数理学院实验中心,下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统计学实验室。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分为力热综合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机房、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四大部分组成,承担全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创新与演示实验、部分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和部分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
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管理规范、教学规范。
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物理思想突出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性强的项目提炼并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
密切跟踪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新的实验体系包括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五个层次。
其先进性(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综合性(理论方法应用)、实用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针对性(学科特点专业特色)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获批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校级实验实践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二、物理实验教学1、实验教学定位课程定位:物理实验中心主要为非物理专业和物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开设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每学期接纳3200多名本科生来实验室学习,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规模最大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由于物理实验课已成为全校各院系大学生进校后通设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是进入科学实验殿堂的入门向导,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上,特别是发展与科学技术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对培养学生影响最大的实验中心之一。
教学功能定位:1.根据全校各院系对基础物理实验的需求面向全校开设基础物理实验通设课程和自行选择、自行设计的开放性实验,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2.针对应用物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系列实验和部分高级物理实验,起到了强化和扎实专业基础的作用;3.高年级本科生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毕业实践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发挥了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2、实验教学规划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努力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在实验队伍、管理模式、硬件设施、环境条件的建设等方面,实验中心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
不断将科学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机会。
通过以上举措,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师热爱、政策倾斜、经费充足、科研活跃、管理到位”的局面。
三、教学总体情况中心实验课程为面向全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大学物理实验(32学时):面向全校理工科20个专业,约3000人/年(含重修学生)普通物理实验(32学时):统计学专业,100人/年专业物理实验(72学时):应用物理专业,100人/年四、教学体系与内容参照教育部理工科非物理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基本要求,大学物理实验一直独立开课,计划中能体现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分为演示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五个层次,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达到48.7%。
阶梯式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性实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实验技能,培养科学实验基本素质,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具备独立实验能力和初步的实验研究分析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进一步的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以及今后的专业实验奠定基础。
任务:1)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能够阅读实验教材、查询有关资料和思考问题;2)掌握不确定度等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3)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电阻、电压、电流、信号频率、波长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4)掌握物理天平、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示波器、分光计、电表、电源、光源、电器开关等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5)掌握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的: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任务:(1)掌握如转动惯量、光栅光谱、声速、磁导率、导热系数、磁场强度、弹性模量等有关复杂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具有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会运用作图法和计算机软件来处理数据;(2)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以及常用仪器的综合应用;(3)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包括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结果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演示性实验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方式不作考核要求,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100%的学生参与,并作为课程的考核内容,创新性实验为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作为课程考核的参考内容。
实验项目更新率符合教学的规律性、合理性、创新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部分老师有了一定的改革成果,有课题、论文、专利、获奖等。
实验教学大纲体现教学指导思想,且根据实际情况出版了《大学物理实验》和《新世纪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自编设计性实验讲义一本,教材内容合理、丰富,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实验的开展以及自主实验。
五、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技术(1)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尽量采取“零散件组装、整件测试”的实验技术实验中心重视实验技术教学与研究,当今仪器设备高度集成化,为去除“黑箱化”,中心坚持了“宁要散件,不要整件”的做法,如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实验采取表头与电子元器件组合实验的办法,同时也节约了实验室经费。
(2)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物理实验教学软件,利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教学平台辅助实验教学。
采用CCD技术结合多媒体投影的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原有20-30名学生围观教师演示的教学不利局面,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由张国才、薛帅等教师参与开发的物理实验教学课件获得多项省、校级课件大赛奖,且一直在教学中使用。
引进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院校开发的“物理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更新。
中心目前正在尝试自行研制《物理实验虚拟教学平台》、《物理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探索用数值模拟和计算的方法来辅助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进展。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引进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其生命力在于用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融合,形成交互式教学过程、拓展式教学空间,为物理实验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和广阔的平台。
(3)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设置必做实验、选做实验、仿真实验、开放性自主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
通过开放性演示实验、开设“数字化实验预习室”和“创新实验室”,不仅在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进行开放,形成一种尊重个性、重视创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
在创新实验室,学生可利用中心提供的设备,自己选题、设定实验方案,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讨论,指导学生选定题目,设计制定实验方案;最后学生要在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完成课程论文,经过交流、讨论、总结和答辩,以自己的创新点为核心内容,来通过开放创新型实验的学习。
(4)坚持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为了加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将创新实践班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起来,将实验教学建成大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研究的平台。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中心注意将物理实验与现代技术接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现代科技的成果渗透到实验课程内容之中。
例如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光谱技术和微弱信号测量技术等现代科研成果,用于实验教学之中。
这些项目从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方法、仪器的原理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综合实验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把严谨的物理理论与直观的物理图像结合起来,努力使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对培养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实验教学方法中心经过几轮的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建立起不同实验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演示性实验采取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采取学生预习、阅读仪器说明书、教师讲解演示、操作测试、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采取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讨论。
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学生须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测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最后撰写设计实验报告。
3、实验课程考核方法中心已建立起重视实验过程的规范化考核方法。
每次实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定打分。
实验报告考核的重点是:物理图像的建立、实验原理的理解、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与思考,以及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与正确性等,学生实验成绩由每次实验成绩组成,总成绩按各部分成绩进行加权平均,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凡实验课考核不及格者均按理论课考试不及格同样对待。
实验课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修。
六、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实验队伍组成模式实验中心坚持按高标准建设实验教学队伍,选聘教师的要求是热爱实验教学,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中心有专兼职教师和技术人员20人,其中教辅人员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中心”人员总数的65%,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中心”人员总数的45%。
师资队伍的组建模式:专家+骨干教师+实验教师+教辅人员。
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专家指导中心各专业方向的发展,骨干教师、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