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简介:李开复

合集下载

李开复

李开复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

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

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击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国际象棋大师。

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新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博士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

他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为青年学子们写了一系列文章,《我的人才观》、《给中国大学生的现场会议一封信》系列、《科技·人才·教育》等,历述亲身经验,指点事业成功的规律和达到卓越的途径。

评价:若干年后,人们尊敬开复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宋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务委员)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位拥有卓越的技术才能、领导能力、热爱中国、深刻理解Google价值观(尤其要正直和诚信)的特殊人才。

非常幸运,我们在李开复身上发现了这些优秀品质。

--赛吉·布林、拉里·佩吉(美国Google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我第一次返回美国苹果公司的时候,有人说李开复是我错过的最优秀的技术天才。

于是,我打电话告诉开复,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愿意,苹果公司都欢迎他回来。

--史蒂夫·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李开复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激情地推动中国教育体制发展的人。

他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正是中国走向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强国所需要的。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Be Your Personal Best李开复 著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李开复博士: 祖籍四川,1961年12月生于 台湾,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学 会院士。

先后在苹果公司、 SGI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 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 (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 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 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博 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 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Mccain读后感一真关注李开复先生的发展动向,得知他出书后,迫不及待 地跑到购书中心买了一本来读,每读一页都会产生认同, 毕竟中国的IT精英,融合很多管理智慧, 能读到这样的 书真的是一种享受, 个人特别认可他的成功同心圆的 概念,是的,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靠单一因素成就的, 更多是全面综合素质发展的结果. 所以抽出时间将他 书中经典的部分加以提炼,供那些工作繁忙人士阅读, 相信你读过我的书摘后也能产生很多共鸣吧. 从本月开始起, Mccain都会为你读书,为你轻松传递你 想要的知识,与你分享全球顶级管理智慧, 请积极关注 迈奇普品质管理智库, 若要下载本书摘,请表明出处, 切勿用作商业用途.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到底什么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种:它可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 或学术成果,可能是因自己的行为而给他人来 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 任,也可能是得到了最能使自己满足和快乐的 生活方式。

同样,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羡慕 的名望和财富也是一种应当被尊重和认可的成 功……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通向成功的道 路!!做最好的自己 1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一元化成功的误区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做 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

李开复励志故事介绍

李开复励志故事介绍

李开复励志故事介绍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故事介绍,我们来看看下文。

李开复介绍1今天要谈到的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现任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

跟其他有名的职业经理人相比,李开复似乎有相当多的麻烦缠身。

媒体指责他过于做秀,注重个人品牌胜过企业品牌。

同行指责他诚信不够,从互为竞争对手的微软跳入google……但这些都不妨碍他在职业经理人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成功。

首先让我们回过头先来看看李开复的背景资料:李开复其实是100%的纯技术出身,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取得博士学位,凭借出色的研究能力毕业后留校任教2年。

之后投身实业界,先后在apple、sgi和微软任职……这期间无论职位怎样变换,工作内容都与技术息息相关。

但李开复最终成功摆脱了人们对技术人员木讷、怯于交际的惯常印象,一跃成为最抢手的职业经理人,甚至,2005年google不惜引发争议,以高达1000万美金的“薪酬奖励”将李开复招致麾下。

那么从技术明星到明星职业经理人,李开复究竟是凭借什么完成了这一角色转变呢?通常,许多技术人才往往埋头自己的研发,认为只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了,别人自然看得到,而忽略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其实再好的想法和产品,也要获得同事、老板、公司和市场的认可,这都少不了出色的演讲、劝服和沟通技巧。

现在的李开复是一名演讲高手,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天生的演说家,其实技术出身的李开复,在这方面也曾遭受挫折。

在读博士期间因为演讲和沟通能力的不足,他曾被学生评为“最差的授课老师”,学生们说“ 每天8点钟去上开复博士的课是非常大的折磨,他不看我们,只看黑板,与我们没有互动。

我们就在下面睡觉。

”甚至学生把他的课叫做开复剧场。

伤心的李开复决心提高自己的演讲和沟通能力:他要求自己每个月都要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同时,每个月自己还要做两次演讲.每次都要请同学或朋友去旁听,并提出反馈意见。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古往今来,中国有很多的励志名人,励志的故事。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要从名人身上学习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开复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李开复励志故事:在那场震动世界的微软以竞业禁止为由起诉李开复的跳槽事件中,9月21日美国地方法院做出了“准许加盟Google,但工作范围须受到限制”的判决。

没有一刻的停留,9月22日李开复飞到北京,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对李开复而言,“这个官司的过程,可能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今天我要解释给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有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李开复的诚信……”是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大陆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他说过“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可是,就在2005年7月,他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

是的,他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成就登峰造极。

他拥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成功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李开复可能和我们平常见过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有着常人无以企及的智慧,有着偏执与狂妄的个性,他的成功也许还有几分是运气……但是,在多次采访了他,并用心研究过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李开复的成功和我们普通的经理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决定他成功的性格因素,他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工具,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此次的跳槽官司让李开复背上了“叛徒”的“罪名”,很多人对此大吃一惊。

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一贯信奉的“积极主动”的成功法则的行动实践。

励志文章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励志文章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励志文章: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生于台湾。

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总是1:1的关系。

许多人屡屡在学业和事业上遭遇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

其实,即便在这些经常灰心丧气的人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远远超出常人想像的潜能--只不过,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罢了。

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水平地发挥和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

物理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我们就好像故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潜能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光线折射原理"缩小"了;反之,如果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像的成功--这种效应就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一样。

在比尔面前发言我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比尔.盖茨面前就总是不敢讲话,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说错话。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

李开复分享的10本励志书籍

李开复分享的10本励志书籍

李开复分享的10本励志书籍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祖籍四川,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县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区),中学时移民美国,获得美国国籍,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1998年移居中国北京市,2005年,因离开微软跳槽至谷歌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争议焦点。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以下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关于李开复分享的10本励志书籍,希望大家喜欢!李开复分享的10本励志书籍1、《唤醒心中的巨人》中文版安东尼.罗宾斯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 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

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

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2、《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书的同名电影也是赫赫有名。

本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

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一九九五》)。

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

一部不容错过、让人手不释卷的杰作,带你体验如同四季变化般的人性绝望与希望之旅。

3、《心灵鸡汤》系列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两人皆为美国励志演讲者,曾帮助数百万人找回勇气,他们合作推出《心灵鸡汤》,获得了“全美《纽约时报》第一名畅销书作家”的称号,更受到全球读者的热烈欢迎。

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作品有《心灵鸡汤》1—6集、《心灵鸡汤——激励女人》、《心灵鸡汤——致天下有情人》、《心灵鸡汤——亲情记录》等书。

4、《如何才能停止焦虑开始新生活》卡内基(最好是英文版)这些是帮助过我的书籍,帮助我摆脱生活的迷惘,戒除4年的网-游瘾,树立人生目标,保持积极心态,当然还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

李开复老师的经历简介

李开复老师的经历简介

Thanks for watching!
《世界因你不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二者的 不同最大将是你一生的意义。 《微博改变一切》:关于微博带来的改变。
开复老师谈墓志铭 • “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 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 是一个热心教育者,他在中国崛起 的时代,经过写作、演讲、网站, 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 叫他开复老师。”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 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 •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
李开复老师的著作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他为中国学生写得励志类图书。 《与未来同行》:他给中国学生写得七封信,以及他的些人生经历。
《一网情深》:这本书中收录的是他与网友的对话。
2005年跳槽至Google,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李开复职场简史
2009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 决定„
回到<中国>…
离开Google…
他把Google的“平等、创新、快乐、无畏” 的精神带到中国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北京宣布: 他将在北京创办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
创新工场世界Fra bibliotek你不同创新是人生的梦想
他 就 是
….
李 开 复
李开复简介:
中文名:李开复 外文名:KAI-FU LEE 出生地:中国台湾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3日 职业: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毕业院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主要成就:09年创办创新工场 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 祖籍:中国四川 妻子:谢先铃 女儿:李德宁、李德亭 现居住地:中国北京
我和我的家庭
我与郭台铭

李开复的介绍与经典语录

李开复的介绍与经典语录

李开复的介绍与经典语录李开复的介绍与经典语录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公司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

2023年7月参加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

2023年9月宣布离任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23年11月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以回应方舟子对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

2023年9月,李开复痛斥Citron报告欺骗投资人。

李开复经典语录1、国内如今有一种“二十岁创业”现象,很多人看到的是、苹果这些公司,都是由20岁左右的创业者建立的,可是中国人二十多岁创业比拟难……2、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3、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

4、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那么会有天壤之别。

5、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擅长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时机。

6、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到达卓越的境界。

7、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形式开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

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别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8、每个人都应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才能,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9、无论是驱逐悲伤或是获取快乐,我们都需要从倾诉和沟通中得到正面的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志人物简介:李开复出生年月:1961.12.3国籍:中国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职单位:创新工场职位:总裁经历: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曾担任sgi 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software的总裁;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

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

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

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

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

人生经历现与妻子女儿居住美国西雅图1966-1972台湾就读小学1972-1979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1979-1983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1983-1988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1988-1990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1990-1996美国苹果电脑公司1996-1998美国sgi电脑公司1998-2004美国微软公司1988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1989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1991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

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

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成就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

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

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

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

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

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

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

一定要帮帮他们。

”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

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已经改为我学网。

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

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

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

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1、李开复曾有多封给中国学生的信2000年4月,李开复结束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

他突然萌发冲动,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不久,两篇文章在互联网上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

详细阅读:《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2003年12月,李开复在写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之后,又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这封信侧重于谈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详细阅读:《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2004年5月,李开复在知道了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事件后,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这封信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

详细阅读:《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2005年2月,李开复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其中一位即将毕业学生的信让开复有了写第四封信的想法。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

”详细阅读:《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还有《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和《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写给中国学生的其他信件2005年2月,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叙述了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包括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

”详细阅读:《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加入google,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和评论的焦点。

我们来看看李开复自己是如何谈这次跳槽事件”的。

详细阅读:《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选择》相关资料:2008年12月金融海啸中的商机--it推动商业变革”论坛,李开复先生发表演讲:《谷歌靠云计算成就最好搜索引擎》名人姓名:李开复2、李开复博客透露大学生活曾做过很多无聊事破灭的哈佛、法律、数学梦上大学前,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

我有这样一个梦想,一是因为那个笼罩着哈佛大学的光环,也因为我一直把学习法律当做我的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做我的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全美最好的。

1979年的四月,一封拒信打破我的这个梦想。

至于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我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只有550分。

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身条件有不足,不能保证一定能上哪所大学,所以我一共申请了12所学校,这样,我觉得才能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里。

回想当时,我的老师们可能都快恨死我了,因为申请大学的材料中需要老师给学生写的推荐信,而对我,他们要一下子写那么多份。

最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

哥大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很广。

我在大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接触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a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再来说说我的哥大法律梦。

当时,我主要学的是政治科学”,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的专业。

但是,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我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

其中一门课实在太枯燥,我基本上每堂课都在睡觉,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

睡到学期过半后,我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我赶在限期的前一天把这门课退掉,才避免了因为平均分不到3.0导致助学金被取消的灾难。

我向家人提起学习法律的苦闷时,他们都鼓励我转系。

姐姐说:你不是高中时就把大二的数学读完了,还得了全州数学冠军吗,怎么不转数学系?”但是,这又让我碰到了我的第二个苦恼。

进入大学后,学校就安排我加入了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七个人。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称为乡下”的田纳西州,而当我遇到了这些来自加州或纽约州的真正的数学天才”,我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时都胆怯了,生怕我的同学们看出我这个全州冠军”的真正水平并不怎么样。

这么一来,我就越来越落后,到今天我对这门课还是半懂不懂”。

当我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我却并非如此。

一方面,我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另一方面,我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会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为我不希望我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

就这样,我与我向往的哈佛、选择的法律、自豪的数学一一挥别。

因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牛人失去了哈佛、法律、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往何方?幸好还有计算机。

其实,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

高中时我很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

有一个周末,我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

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写完程序后我就回家了。

周一回到学校,我突然被老师叫去骂了一通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所有的纸都被你打印光了!”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周五我走后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源源不断地在打印结果。

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金,结果被我一个程序全部打光了,老师当然很生气。

大一时,我很惊讶不用打卡片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而令我更惊讶的是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

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