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的中医治疗
中医逆转脑萎缩案例

中医逆转脑萎缩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中医对脑萎缩的认识三、中医逆转脑萎缩的案例四、中医治疗脑萎缩的优势五、结论正文:中医逆转脑萎缩案例脑萎缩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中医在治疗脑萎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今天我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
患者,男,65 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反应迟钝一个月。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药控制血压。
查体: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2 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阳性。
头部CT 示:左侧基底节区脑萎缩。
中医对脑萎缩的认识脑萎缩在中医中属于“中风”范畴,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瘀血阻络等因素导致的。
中医认为,脑萎缩患者的气血运行不畅,脑部供氧不足,导致脑细胞逐渐死亡,从而出现脑萎缩。
中医逆转脑萎缩的案例该患者在经过中医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药方面,我们采用了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成分有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
针灸方面,我们选择了百会、四神聪、曲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调和气血、醒脑开窍。
按摩方面,我们主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头部CT 示:左侧基底节区脑萎缩程度减轻。
中医治疗脑萎缩的优势中医治疗脑萎缩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次,中医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后,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康复能力,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治疗脑萎缩方面的优势,对于脑萎缩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脑萎缩,中风后遗症...医圣的这张经方有效

脑萎缩,中风后遗症...医圣的这张经方有效《黄煌经方医话》“不可思议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作者/黄煌今天孙老来我办公室复诊,他告诉我,自从服用汤药以后,体温一直正常,3个月来,从未出现那恼人的高热。
孙老今年已经年近90高龄,虽然有糖尿病、帕金森、房颤、前列腺肥大等病,但脑子不糊涂,身板还硬朗。
但是,去年春天开始,竟然不明原因发高热,发作时寒战,继而汗出而退,几乎每月一发,连续住院多次。
医院先前查不出原因,后来血培养诊断是菌血症,使用了不少抗生素,有效,但好好坏坏,医院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建议请中医调理。
去年冬天他来诊时,手抖、腿颤,舌苔厚干,舌质暗淡,下肢浮肿,脉缓,时有歇止。
确实是元气大伤。
我用的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葛根6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每剂服用2-3天。
老人服药很认真,坚持服药近三月。
望着老人欢快的神情,我也很高兴。
当我为他诊脉时,老人又告诉我,他本来非常严重的灰指甲也没有了。
他骄傲地伸出那十个指头,指甲居然红润完好。
效果真是不可思议!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
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
难怪孙老服用此方以后,许多症状消失了。
他还告诉我,现在每天能写字半小时,手抖也大大好转了。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
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
中医施治脑萎缩 熄风止颤疗效佳

中医施治脑萎缩熄风止颤疗效佳作者:朱福珍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4期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引起老年痴呆症。
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
基于这一理论,“补脑益肾,熄风止颤”疗法秉承中医五行理论,上通血脉内调脏腑,对脑萎缩辩证施治,效果显著。
专家简介:朱福珍中医主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科临床医疗30余年,对多类性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2年在上海市举行的中医行业业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对帕金森、脑萎缩、抑郁症等有独到之处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地址:广灵四路351号上海瑞虹门诊部专家咨询台Q:我的母亲今年75岁,近来出现记忆力减退、吐字不清、走路困难等症状,去医院诊断为脑萎缩、老年痴呆,我想了解像我母亲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延缓病情?A:很多人认为,脑萎缩是衰老的必然趋势,无法预防、无法治愈,其实不然。
你母亲的情况属于发现得早,积极采取一些正确措施,从内外两个方面预防,可把危险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
内: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
预防脑萎缩,应该积极防治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是诱发脑萎缩的重要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外:增加社会活动。
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脑萎缩的进程。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可以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Q:我先生今年81岁,一年前诊断为脑萎缩,吃了很多西药,可是副作用越来越大,病情也没有得到遏制,我想了解治疗脑萎缩的有效方法,是否存在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式?A:目前,临床上对脑萎缩的治疗类药物品种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
国医大师周信有治疗脑萎缩验方

国医大师周信有治疗脑萎缩验方
【国医大师周信有老师治疗脑萎缩验方】组成:九制熟地90克,枸杞子150克,女贞子(黄酒蒸制)150克,淫羊藿(羊脂油炙制)200克,补骨脂(盐制)150克,五味子(蜜制)90克,当归(酒浸)90克,丹参200克,川芎150克,广地龙150克,桂枝90克,仙茅150克,远志90克,石菖蒲90克,郁金90克,炒枣仁200克,黄芪(蜜制)200克,天竺黄90克,甘草90克。
功效:益肾填髓、和血通脉、养心安神、豁痰开窍。
主治:因脑萎缩后,肾精亏损,脑髓空虚,元神失养,而出现健忘惰怠、精神疲倦、意志衰退、兴趣淡漠等症,渐至思维困难、失语、失认等。
用法:以上方药研细,炼蜜为丸,重9克,每次1丸,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早中两次食前服,晚上睡前服。
1959年中医资料11-治疗脑炎后遗症(脑萎缩)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治疗脑炎后遗症(脑萎缩)一例介绍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教研组盛梦仙;陈泽霖脑炎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经过中西医合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脑炎所致的后遗症,运用中药治疗的病例尚不多,翻阅文献,仅见1958年7月号的福建中医杂志曾针药兼施治疗二例,其他尚未见有用中药治疗的类似报导,最近我们曾治疗一例脑炎后遗之脑萎缩患者,疗效尚称满意,鑑于对此种病例运用中药治疗的报导很少,特将此患者的治疗经过,结合文献所述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病例报告患者许××,男,33岁,工人,入院日期1958年4月10日,住院号50136。
入院主诉:发作性神智不清近半年,近三周来持续神智不清。
病史摘要:患者在半年前(1957年10月18日)发现有头昏,并有恶心,有无发热不明,至10月30日,突然神志昏迷,二便失禁,急诊送入某医院,历十余小时始醒,出院后约每月即有类似发作一次,每次约持续昏迷10 小时至二及始能清醒,间隙期应答尚佳,但人发呆。
近三周来经常神志不清,嗜睡,并有发热,清晨时有呕吐,非喷射性。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体温37°8C,呼吸20次/分,脉搏96次/分,血压140/110毫米汞柱,一般体检无特殊发现。
神经系检查:意识模糊,情绪淡漠,智力不佳,十二对脑神经检查无特殊,四肢肌力较差,肌腱反射亢进,两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化验检查:脑脊液:微黄透明,汤氏试验(+++),细胞计数91,内红血球20,白血球71,分类多形核细胞55%,单核细胞45%,糖58毫克%,蛋白质295毫克%,氯化物720毫克%,华康氏反应阴性,胶金氏曲线呈麻痹型。
中医逆转脑萎缩案例

中医逆转脑萎缩案例
(最新版)
目录
1.脑萎缩的概念和症状
2.脑萎缩的病因
3.中医治疗脑萎缩的方法
4.脑萎缩中医治疗的成功案例
5.结论
正文
脑萎缩是一种脑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减少和脑组织的萎缩。
脑萎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退行性疾病、长期酗酒等。
脑萎缩的症状通常包括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行走困难等。
治疗脑萎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脑萎缩主要采用中草药和中成药,通过调节气血、化痰通络、益脑养髓等方式来改善脑萎缩患者的症状。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治疗脑萎缩的效果显著,很多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一个脑萎缩中医治疗的成功案例:
患者胡先生,28 岁,湖北人。
2020 年初开始出现行走不稳、易跌倒,说话逐渐出现语言障碍等症状。
经过头部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
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胡先生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经过中医诊断,胡先生的病情属于气血不足、痰瘀阻络型。
中医师采用益智康脑丸、活血通络汤等中成药和草药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胡先生逐渐减少了西药的使用,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 3 个月的治疗,胡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行走稳定、语言流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脑萎缩具有显著的效果,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
的治疗方法。
然而,中医治疗脑萎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小脑萎缩中医治疗近况

基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青 年 基 金 (编 号 :30901927);教 育 部 新 世纪 优 秀人 才 计 划 (编 号 :NCET一07—0616);高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点专项科研 基金(编号 :201012101 10005);天津市应 用基础及 前 沿 技 术 研 究计 划 (编 号 :09JCYBJC12600)。
中医据其 l临床表现 大致 相 当于 “喑痱 ”。中医学认 为 , 该病属于先天 禀赋 不足 ,肾元 亏虚 或疾病 迁 延 日久 ,气血 不 足 ,脑 髓 不 充 ,筋 脉 失 养 所 致 ;或 因情 志 失 调 ,气 机 不 畅 , 气滞血瘀致使 五脏 功能失调 使然 。其 中 以。肾元亏虚 为本 , 《内经》云 :“。肾者作强 之官 ,伎巧 出焉 ”。只有 肾脏 作强 功 能正 常 ,人体动作方能协 调 自如 。因为 肾受 五脏 六腑之精 而藏 之 ,且生髓 并上 注 于脑 ,使 髓海 充养 ,髓 海有 余 ,则 轻 劲多 力 ,自过 其度 。髓 海不 足 ,则脑 转 耳 鸣 ,胫 酸 眩 冒 ,目 无所见 ,懈怠 安 卧。即 肾精 亏 虚可 出现 头晕 耳鸣 眼花 ,四 肢 乏力 ,精神疲惫 ,走路不稳 ,甚则 卧床不起 。
目前 ,西 医治 疗 小脑 萎 缩 尚无 有 效 方 法。有 报 道认 为 ,人神 经干细胞移 植可 治疗 小脑 萎缩 ,胎脑 小 脑移植 治疗小脑萎缩 j,还有报道称 长春西汀 注射液可 以辅助 治 疗小脑萎缩 等 ,还处 于探 索 阶段 且疗效不 稳定 。相 比而 言 ,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所在 ,远期疗效肯定 。 3.1 中医内治法 :刘松林 用滋 肾荣脑 法治疗小 脑萎缩 , 基本方药用 :珍珠母50 g(另包 ),熟地30 g,黄芪20 g,龟 板 胶 、丹参各15 g,淮 牛膝 、石菖 蒲 、天麻 各 10 g,甘 草5 g。言 语不清 ,头重麻 木者 加泽 泻15 g,白菊10 g;头 昏心 烦者 加 枣仁 15 g,知母10 g;肾阳虚者加仙茅 、巴戟天各10 g。每 Et 1剂 ,每 剂煎 3次 ,每次 加水500 mL,文火 煎 至250 mL,分 早 、中、晚 3次 温服 ,并 配 合功 能锻 炼 ,疗效 较 满意 。贾 胜 祥 辨证 论 治将 小 脑 萎 缩 分 为 五 型 ,有 心 肾 阴 虚 型 、肝 肾 不足型 、脾 肾阳虚性 、肺 肾气 虚型 、。肾虚 型又分为 肾阴亏虚 型和 肾阳不 振型 ,用药 分别 是天 王补心丹 加减 ,杞 菊地黄 丸或一 贯煎 加减 ,附子 理 中汤合 四神丸 加减 ,人参 固本 丸 加减 ,六 味地黄 丸或左归饮加减 和右归饮加减 ,疗效满意 。 3.2 针灸疗法 :庞 勇 取 风池 、合谷 、太冲 、环 跳 、阳陵泉 、 曲池 ,均 为 双 侧 ,针 刺 得 气 后 ,施 平 补 平 泻 手 法 ,留 针 30 min,每 日1次 ,显 效 率达 100% 。刑 文 台 针 刺 取穴 :风 池 、华佗夹 脊 、中脱 、气海 、天枢 、足三 里 、骸 关 、涌泉 。手法 : 风池平补平泻 ,余穴均用补法 ,涌 泉用艾 条温和灸 。留针 温 灸30 min。每 日 1次 ,每周6次 ,疗 效显 著。骆君骅 等” 主要 选取督脉 和手 足三 阳经 皮部为 主治疗小 脑萎缩 ,穴位分 为 两组 ,第1组取百会 、后顶 、风府 、巨骨 、曲池 、小 海 、外关 、鱼 际、犊鼻 、阳陵泉 、委 中、足 三里 、三 阴交 。第 2组 取百 会 、脑 户 、大 椎 、风池 、肩 三 针 、曲 泽 、足 三 里 、委 阳 、委 中 、太 溪 、昆 仑 、太冲 、解溪 。两组穴位 交替使用 。患者取 坐位 ,穴 位常规 消毒 , ̄7.25 mm毫针 ,针体与皮肤呈3O。角 ,针 尖沿着 皮下浅 表层 刺人穴位 ,不提插捻 转 ,医者针下 以松软感 为宜 ,若病 人有 酸胀 等感 觉 ,说 明进针过深 ,宜重新 调整 。留针30 min, 隔 日1次 ,10次 为1个 疗程 ,共5个疗 程 ,疗效显著 。
中医治疗多系统萎缩好案例

中医治疗多系统萎缩好案例咱今天就唠唠我知道的一个中医治疗多系统萎缩的超棒案例。
有这么一位大爷,六十多岁了,被多系统萎缩这个病折腾得够呛。
他刚得病的时候啊,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摇摇晃晃,平衡感差得很。
而且他说话也不利索了,声音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含糊不清。
这还不算完,他的小便也开始不听话了,时不时就失禁,搞得大爷特别沮丧,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没了。
家里人带着大爷四处求医,去了好多大医院,做了一堆检查,西药也吃了不少,可这病就像个顽固的小怪兽,怎么赶都赶不走。
后来啊,他们听说中医可能有办法,就找了一位挺有名的老中医。
老中医那眼睛可毒了,一搭脉,再看看大爷的舌头,就开始摇头说:“你这身体啊,就像一个被打乱的小宇宙,气血不畅,脏腑失调啊。
”老中医给大爷开了个方子,这里面有黄芪,老中医说黄芪就像一个打气筒,能给身体的气补足了,让大爷有劲儿;还有熟地呢,熟地就像是给身体干涸的土地浇水一样,滋阴养血。
另外还加了一些像茯苓、白术之类的药材,说是要把身体里的湿气去掉,就像打扫房间里的灰尘一样,让身体这个小屋子干净清爽。
大爷就开始喝中药,那中药的味道可不好闻,大爷每次喝的时候都皱着眉头,像个小孩子似的。
但是为了治病,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去。
喝了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家里人就发现大爷有点变化了。
他走路好像稳当了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时要摔倒了。
大爷自己也觉得说话好像比以前清楚了一点,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老中医根据大爷的情况,又调整了方子,继续让大爷喝。
三个月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
大爷走路虽然还不能像生病前那么利索,但已经可以自己慢慢溜达了,不用家人时刻扶着。
说话也清晰了很多,能和邻居唠嗑了。
最让大爷开心的是,小便失禁的情况改善了特别多,不再是一天到晚担心出丑了。
你看,这中医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用那些看似普通的草药,把大爷从多系统萎缩这个泥潭里慢慢往外拉。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啊,中医有时候真的能给那些被疑难杂症困扰的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希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萎缩的中医治疗脑萎缩属中医“痴呆” 、“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
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
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
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鹿角胶等水煎服。
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
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水煎服。
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
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
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水煎服。
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
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水煎服。
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
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
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所治疗的病例经CT对照,治疗后都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不论何种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均可配合动物的脑、脊、骨三髓进行治疗。
•脑萎缩的家庭护理①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②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③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④增强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外出;⑤促进语言沟通,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⑥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安全;⑦注意清洁卫生,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脑萎缩的饮食原则(1) 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
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桃、鱼油、红花油,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
(2) 注意给予低糖饮食。
因为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
(3) 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E、维生素C 和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
(4) 各种菜肴烹调时,不要放过多的味精。
脑组织通过酶的转换使谷氨酸生成γ-氨酪酸。
摄入过多的味精时,可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老年医学研究发现,饮食中含有的一些矿物质与防治老年痴呆症关系密切,例如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功能的正常活动,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镁是各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与钾、钙等元素协同维护心肌和防治动脉硬化,从而增强脑的血流量,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补充海产品、食用菌、豆类及其制品、鱼类、乳类、芝麻酱、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便可以使机体获得足量的矿物质。
据临床观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清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核黄素、叶酸、维生素A 和维生素B12 等均低。
在日常饮食中多注意补充些粗制粮食和各种动、植物性食物,便可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
脑萎缩naoweisuo脑萎缩是以病理改变命名的一种脑病,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重量减轻,细胞数目减少,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增深,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终至智力丧失为其临床特征。
根据脑萎缩的部位和涉及范围又分为大脑、小脑、橄榄体、桥脑萎缩,局限性及弥漫性萎缩,皮质型和中央型萎缩。
大脑萎缩是一种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
临床以记忆力障碍,情感障碍,性格行为的改变,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
小脑、橄榄体、桥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临床以步态不稳,书写障碍,肢体震颤,言语含糊,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
中医称为足能伸而走不稳,手能举而抓不稳,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言语謇涩,或有头摇、颤震、痉挛。
本病多发于50 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
可分为脑动脉硬化性脑萎缩、老年痴呆性脑萎缩、中风后脑萎缩、颈椎病及脑外伤后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性脑萎缩、小儿窒息后缺氧性脑萎缩等。
中医尚无本病专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入中医学痴呆、健忘、眩晕、震颤、失眠、癫证、郁证、痿证、虚损等病证范畴。
•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的具体方法:1.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
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1)针灸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 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配穴-- 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 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配穴-- 肾俞、胃俞、关元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 丰隆、脾俞、神门配穴-- 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 风池、太冲、血海配穴-- 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另外,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语言Ⅰ区、语言Ⅱ区、语言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
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定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
针灸治疗,每天1 次,每周治疗6 次,休息1 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2)推拿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
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
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
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 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
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2. 康复(1)运动功能康复对脑萎缩患者的功能康复,有平衡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另外还有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等,重点介绍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平衡功能的训练在脑萎缩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碍,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因此平衡的康复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把训练分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训练:先让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倚靠到无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学会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变重心的动作,加强患者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
以后练习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动态平衡。
②站立平衡练习:有些患者开始训练站立平衡很难,可先借助直立架体会站立的感觉,然后慢慢练习由依托到无依托站立。
在站立位下要求触摸不同物品,并可在平衡训练器上练习重心向前后左右转移,提高双腿支撑负重能力及双腿站立平衡能力。
同时可在双肩外侧或骨盆两侧施加推力,训练其动态平衡;站立的地面可从平到不平,还可让患者在海面垫上站立,随着平衡能力的改善,最后进展到站立位作头、上肢、躯干以至下肢的各种动作,在摇晃板上练习站立。
③坐位起立平衡:练习从有依托到无依托下起立,注意站立时双下肢要同时负重,让患者反复体会双腿支撑坐站的感觉,可先在高凳上练习坐站,然后逐渐过渡到低凳坐站,在坐下时不要有跌落姿势;④ 步行平衡练习:即在训练步行中的稳定性,开始可在平衡杠内练习向前向后行走,或靠墙做向前向后移动,然后练习沿直线或在较窄的平衡木上行走,并练习在行走中突然止步、转体、拐弯及跨越障碍。
随着步行能力的提高,可加快行走的速度,以提高平衡能力。
步态的训练是在分析步态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异常步态的姿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态的训练是在坐位和立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