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对策

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对策吴起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是由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及延长组构成的多油层复合连片。
所处地位的油层类型非常复杂,其中侏罗系和三叠系油层的物性差异比较大,各油层开采所需要的技术工艺以及措施规模都大相径庭。
吴起油田的侏罗纪延安组老区块地层压力低,开发潜力较低,油层含水量高、产量低、现阶段的增产措施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本文针对吴起油田低产井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对今后低产井的治理起到提供经验。
标签: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治理1 低产井成因分析1.1 低产井定义低产井全称是低产低效井,一般是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低下的油井。
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比较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石油产量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2 低产井成因储层平面不均。
包括单油层渗透率不均,油层砂体平面分布形态不均,连续性差。
并且因为地形的不同,会导致不同部位的物性差异较大。
在开发过程中,物性差的区域更容易形成低产井。
在这种情况下,石油的存储量较低,油层比较薄,导致开采难度大,效率低。
另外由于沉积环境变化,会导致层间物性差异较大,每层的开采速度不一样,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开采强度和开发效果差异非常大。
而且低渗透油田储物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多,结构复杂。
而部分油田断层多,注水的时候容易被遮挡,注水方向单一,难以连通,造成产能低下。
吴起油田所处地理位置地况较为复杂,最典型的是地下裂缝的变化。
在开发过程中,原本闭合的天然裂缝受注水开发的影响,导致裂缝扩大,注入水沿裂缝下渗,造成油井高压见水,加大开采难度。
另一方面,吴起油田部分开发单元开采时间较长,已经到了开发的中后期,油井含水量升高,水油比例增大,产油量急剧下降,形成低产井。
还有一部分情况是由于油层条件差,注入水质,钻井,射孔等施工过程中对油层造成污染,导致杂质堵塞了油层,造成油井低产。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X曾双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000) 摘 要:针对高升油田水平井二次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问题,以水平井油藏精细研究及低产低效原因为出发点,开展低产低效水平井措施挖潜与综合治理研究。
通过重点开展水平井堵水、水力喷射压裂、水平井均匀酸化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为区块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高升油田持续稳产。
关键词:水平井;低产低效;水力喷射压裂;均匀酸化;高升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54—01 随着水平井开发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储层物性影响,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方面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厂水平井共42口,开井34口,其中低产低效井(日产油小于1t )7口,占开井数的20.5%。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低产低效井潜能。
1 低产低效水平井分类为了提高水平井产能,充分发挥出水平井开发的内在潜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低产低效的原因,研究影响其产能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1.1 含水上升速度快,综合含水高表现出油井产液量高、产油低、含水高。
典型井有高2-莲H 601、高2-莲H 602、高2-莲H 603、雷64-莲H602,含水率均达到88%以上,日产油量均不足2t 。
1.2 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由于注汽压力高,导致水平井注汽困难、吞吐效果差、产能低。
其中高3-莲H 3注汽投产时压力高达19.33MPa,干度不足10%,设计注气量5000t,实际注汽1124t,注汽困难。
高3-莲H4注汽投产时注汽压力高达19.8MPa ,干度不足40%,第二轮注汽时压力依然高达19.85MPa ,干度不足10%,目前日产油量1.1t ;高2-莲H303第二轮注汽时干度只有39.8%,第三轮注时汽压力高达19.49MPa,干度47.9%,注汽困难,目前日产油量2.7t 。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作者:胡燕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各类油藏经过多年开采,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油井出现低产低效现象越来越多,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本文通过对典型油藏低效井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见到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产低效、稠油、地质因素、开发因素中图分类号:TE345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1、低产低效油井界定对于稀油井:依据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将成本界定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以利润为零倒算出保本点产量。
按照我厂生产实际,保本点产量为1.07吨。
我们把日产油在1吨以下的稀油井划分为低产低效井。
对于稠油井:依据单家寺油田开发经验和目前单井周期经济效益计算,对周期产油小于600吨,油汽比小于0.15,直井日油小于3吨/天,水平井日油小于5吨/天的油井列为低效井;对于转周开井液量低于30方,温度低于60度,生产效果远差于上周效果的油井列为转开低效生产井。
2、低产低效井现状结合所管典型油藏----滨南油田和单家寺稠油为例介绍:滨南油田含油面积78.5km2,地质储量9645.5万t,可采储量1981.69万t,采收率20.5%。
截止2010年底投产油井422口,开井347口,日产液水平2900.3t/d,日产油水平971.6t/d,综合含水66.5%,采油速度0.36%,累积产油1403.82×104tt,采出程度15.23%,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74.99%,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6.68%;注水井154口,开注127口,日注水平4856m3/d,月注采比1.36,油田累积注水4668×104m3,累积注采比1.0,地层平均压降6.9Mpa,平均动液面1050m。
低产低效井(日产油≤1t)比例达到25.3%,是个典型的低效开采区块。
单家寺稠油动用含油面积19.03km2,地质储量7742.7×104t,可采储量1707.62×104t,采收率22.1%。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油井“低效”是指油井中的石油生产设备的各种故障或受砂,蜡,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井的运行状况异常。
难以达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能充分利用油井的潜力。
本文首先分析导致油井低效的原因,分别从施工工艺,装备研发和开发难度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增产措施。
希望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时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油井低效;原因分析;增产措施對于油田采油业来说,油井的产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其中不仅存在油井自身的储油损失这样的主观因素,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例如油井的线管设备由于受到砂、蜡等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导致其产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油井若是持续低效,那么除了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该地区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所以一定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增加其产量,降低数量。
一、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一)工艺技术落后这将会导致修复不充分的,或者是一些修井的修复工作不到位。
例如打捞,洗砂等。
事实上,修井和维护工作在油的开采和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油井的生产过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来促进我国石油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水平井提取石油的这一项技术现在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当下石油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定采矿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材料(管道,柱)不符合水平井油提取工艺的标准,导致水平井开采不能顺利进行。
此外,油井生产过程的完成测试特别麻烦,需要更高,更先进的工艺标准,这对中国目前的完井技术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二)装备研发不足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石油钻井技术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采油作业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对于水平井,分支井和小井眼钻井等这些应用来说,必要的测井设备以及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虽然国内测井设备有多种型号,但水平不同,总体水平偏低,一些设备老化,而新的测井设备成本比较高。
因此,只有改进和更新测井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摘要:石油不仅是我国战略储备能源,还是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油田资源进行开发时,其后期会出现油井产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对低产油井开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将这项工作效率提高是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在实际开采过程中,为了将低产油井效率提高,一定要从具体情况进行考虑,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高效率和稳定生产,还能达到油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产能指标以及要求。
关键词:低产油井;采油效率;方法;措施1分析低产油井采油效率低的问题1.1 地质因素对油田进行开采时,采油井会因为地质结构和地表降水等各项因素受到影响,降低油田开采效率。
再加上一些区域中的油井使用时间很长,这些都是老旧油井,其用到的设备同样很陈旧,再加上地形等各项因素影响,造成整个油井开采效率很低。
目前对油田资源进行开采时,主要采用的就是中孔渗储层,其中有很多长石砂岩,并且在岩石当中有很多杂质,实际开采过程中,处基层当中的岩石相互碰撞,机械深入地下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地质结构就会受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1.2 管理因素第一,未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开采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设备性能对整个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对开采设备进行养护处理,能够减少故障问题发生,延长其使用年限,从而将开采效率提高。
但很多操作人员觉得设备参数则是对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这方面也会威胁到设备开采水平,但并没有对设备开展养护工作,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自然和人为等各项因素共同影响,造成设备养护工作不够,这种情况下,除了会降低工作效率以外,还会加大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
第二,未对操作人员严格管理。
石油开采工作比较特殊,工作人员在操作处理时要将自身专业能力和设备质量等方面提高,这些方面会对开采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如今很多石油企业开采时用到的设备都是进口设备,这些设备用到的规范操作说明很多都是英文,加大养护难度。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油田生产现状,从分析低效井的成因入手,结合现有治理措施,对现有低产井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效井需要采取压裂、转注、调参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今后油田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产井成因综合治理0 前言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常规油气藏大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多油井呈现“高液量、低油量”的现状,同时为了完成增产稳产的目标,更多的非常规油藏投入开采,部分油井产量递减明显,导致大量油井处于低效或无效益生产,对这部分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才能使油田保持有效益生产。
因此如何使低效井均衡开采,对低产低效井进行灵活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采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效井的判别主要采用经济极限含水来计算,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井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老井低效井,目前我厂所使用的低产低效井的定义范围是:日产油量小于1.0t的井。
1 低产井的成因通过对低效井的生产曲线、示功图、液面数据、地质参数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采出程度高、储层物性差、供排关系不协调以及机械原因。
1.1采出程度高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田经过长时间的水驱开采,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的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剩余油进行有效驱替。
这部分低效井的液量并不低,但是由于含水较高,导致日油量较低。
桩1馆陶于1983年9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大井距稀井网、分层系加密调整、放大压差提液和水平井调整四个开发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单井日产油能力低,开发效果较差。
1.2 储层物性差为了完成油田稳产增产的目标,大量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这些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层内、层间、平面矛盾突出。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类与综合治理对策

一、油藏概况低渗储层具有低渗、油层物性差和动用程度低的特征, 呈现出低产低效井比例大的开发状况。
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析是基础, 改进措施增油工艺是关键。
针对薄差储层难动用特点, 通过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 可以有效改善油水井连通状况, 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薄、差储层压裂在工艺优化时, 细分单卡压裂层段, 增大加砂量并合理确定最佳穿透比, 可以进一步提高措施效果。
研究地区构造复杂,内部4-5级断层较多,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共有馆二、馆三、东营、沙一、沙二、沙三、沙四七套含油层系,采出程度26.3%,采收率31.1%。
二、低产低效井的形成原因分析对区域内所有低产低效井(日油≤1t/d)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排查,对每一口井所属断块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层能量、停产原因等四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调查发现,28%的低产低效井是剩余可采储量少造成的,其余72%是受能量不足、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套破转大修等原因造成的,该部分为低产低效井治理的潜力区。
三、治理的主要手段1.强化水井治理工作,想方设法提升地层能量部分油井受水井注水质量影响导致低产低效,其中存在三个主要原因:①由于开发时间较长等原因,水井套管损坏和转大修数量逐年增多,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②受储层物性差、水质不合格、注水压力低等原因影响,水井欠注严重;③由于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水井各层吸水状况差异大,多层合注时,容易导致注入水沿相对高渗层突进,对应的生产高渗层油井含水上升快,而低渗透层不吸水,能量低,对应的生产低渗层油井能量差、液量低。
针对以上原因主要实施了以下工作量。
①及时恢复井网,提升断块整体能量。
及时对套损、转大修水井进行治理,提升断块整体能量,改善开发效果。
A1井套破大修后对应油井能量下降,大修恢复注水后,对应油井A在1个月后注水见效,见效前日液10.7t/d,日油0.5t/d,含水95.2%,见效后日液13.5t/d,日油1.0t/d,含水9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油田生产现状,从分析低效井的成因入手,结合现有治理措施,对现有低产井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效井需要采取压裂、转注、调参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今后油田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产井成因综合治理
0 前言
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常规油气藏大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多油井呈现“高液量、低油量”的现状,同时为了完成增产稳产的目标,更多的非常规油藏投入开采,部分油井产量递减明显,导致大量油井处于低效或无效益生产,对这部分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才能使油田保持有效益生产。
因此如何使低效井均衡开采,对低产低效井进行灵活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采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效井的判别主要采用经济极限含水来计算,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井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老井低效井,目前我厂所使用的低产低效井的定义范围是:日产油量小于1.0t的井。
1 低产井的成因
通过对低效井的生产曲线、示功图、液面数据、地质参数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采出程度高、储层物性差、供排关系不协调以及机械原因。
1.1采出程度高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田经过长时间的水驱开采,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的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剩余油进行有效驱替。
这部分低效井的液量并不低,但是由于含水较高,导致日油量较低。
桩1馆陶于1983年9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大井距稀井网、分层系加密调整、放大压差提液和水平井调整四个开发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单井日产油能力低,开发效果较差。
1.2 储层物性差
为了完成油田稳产增产的目标,大量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这些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层内、层间、平面矛盾突出。
由于渗透率较低,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启动压力高,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注水井附近,注水无效果或效果很差。
以桩702块为例,桩702块是2001年投入的小断块低渗油藏,储层渗透性差,孔隙度平均为16.0%,渗透率平均为19.0×10—3μm2,最大空气渗透率仅为29.0×10—3μm2,又无边底水能量补充,天然能量不充足,地层供液能力较差等。
1.3 供排关系不协调
机械采油系统是一个能量传递复杂及多个设备互相匹配的组合,日常应用中,要在满足地层供液能力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参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设备运行效率。
1.4机械原因
机械原因主要是指井下管柱以及泵的工作状态,在油藏储层性质、原油物性一定的情况下,油井产量主要受举升系统影响,当出现泵漏、管漏、结垢、结蜡等情况时,油井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2 低产井综合治理措施
低产井的治理对策多种多样,可以简单概括为:转(注)、调(参)、压(裂)、堵(水)、捞(油)、关(井)等,现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低产井成因,选取和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2.1转注
对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块,将低产低效井转注,可以打破压力平衡局面,从而推动周围死油区的流动,提高水驱采收率。
对储层物性差的油井,将部分低效井转注,可以缩小井距,加强注水强度,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例如702—斜11井经过更换38泵、降低冲次为2次、加深泵挂300米后仍然不能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分析原因后,将702—斜10转注,现日注36m3,取得了一定效果。
2.2堵水及调剖
对于储层非均质形成的低效井,可以采取堵水及调剖工艺封堵高渗透部位,使注入水沿低渗透部位推进,可以充分动用物性差部位的储量,增大波及体积。
2.3压裂
对储层物性差的低渗透油藏进行整体压裂改造,可以有效的动用之前开发效益较差甚至无开发价值的油藏,在提高油田资源的工业开采价值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采出程度较低的油井和对应的水井进行压裂,可以调整非均质油层纵向上、平面上的差异,起到提高注水效果、改善开发状况的作用。
2.4调参、上提泵挂
对于能量十分充足、动液面浅的油井,调大生产参数进行提液是有效且快速的增产措施。
但是一旦提液,含水会上升的比较快,这样会缩短低含水开采的时间,因此要合理的选择提液时机。
不能提液的油井,可以适当上提泵挂,减小抽油机负荷,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桩21井泵深1001m,动液面深度97m,地层能量十分充足,同时含水率已经达到97%,抽汲参数为44×4.2×6,平均日液量为50m3,该井通过提液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对于地层能量不足或者储层性质较差的油井,调小参数(主要是冲次)来降低理论排量,既可降低惯性载荷对设备和管、杆、泵的不利影响,又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检泵周期。
例如桩62—16井生产参数为44×4.2×4,泵深均为2200m,供液能力严重不足。
调小参数为44×4.2×2,供液不足现象明显改善,特效果显著。
2.5间歇开采
有一部分低产井,在生产参数已达到最小的情况下泵效仍不超过10%,连续开抽造成电力与设备方面的极大浪费,更加降低了这类井的开采效益。
采取间停间开优选管理是获得最优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当油井的动液面降到泵的吸入口附近时停抽,静止恢复动液面,等到动液面恢复到某一高度时再开井抽汲。
这样不仅提高的泵的工作效率,还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例如桩606—斜1井虽然冲次已经调为2次,但日液量仅为1.3m3左右,泵效为8%,同时该井有间出现象,可以采用间歇开采方式。
3 结论
从目前油田开发情况看,低产低效井的比例不断增加,但贡献的产量却非常少,投入产出比很低,其中储层物性差和采出程度高是主要原因。
对于储层物性较差的低产井,可以采取压裂、转注、捞油等多种措施,对采出程度高的油井,可以采取细分层系、调剖堵水等措施。
对于能够采取措施提高产量的油井,积极制定措施方案,提高开发效果,对于无法实施措施或效果差的油井,及时调参、捞油甚至关井,降低开采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兆敏等.有杆抽油系统效率分析及抽汲参数优化设计[J].石油学报,2005,26(5):102—106
[2]叶利平,崔培庆.有杆泵抽油机井抽油参数设计及规划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7,19(3):63—69
[3]周代余,梁政.低效油井合理间歇抽油制度设计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3,26(1):46—49
[4]张麦云,白学东等.低产油井间歇生产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J].钻采工艺,2008,28(3):68—70
[5]毕生.特高含水开发期低效井治理方法探讨.河南石油,13(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