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识别方法

合集下载

干货常见鸟类野外识别——进阶篇

干货常见鸟类野外识别——进阶篇

干货常见鸟类野外识别——进阶篇在《干货|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基础篇》中,我们介绍了在开始野外观鸟之前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在野外观鸟的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具体鸟类为例,来说说如何在野外识别鸟类。

在开始正文之前,如果还没有看过之前那篇文章的,个人建议先看一遍,因为这一次我们会提到一些相关的名词;如果已经看过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到野外(或者就在你家外面)去试着看一看,因为这样会更加容易理解我们将要说的东西,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野外观鸟各种鸟类的头部1 找到目标在野外观鸟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目标。

对于那些不甚怕人的种类,例如麻雀、白鹡鸰等,在你视野范围内的,你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而对于那些比较怕人,或者个体比较小,又或者藏匿于树林、灌丛之前的种类,如珠颈斑鸠,就需要使用望远镜来进行观察了。

没有使用过望远镜的人,在第一次接触望远镜的时候可能不能很好地在视野中找到目标。

为了更好的找到目标,个人建议按照如下几个步骤来进行使用、观察,效果会比较好。

1)熟悉望远镜。

可以先将望远镜拿在手上,试着调节有关旋钮,来明白其各个结构的作用以及如何来进行操作;2)观察静止的物体。

熟悉望远镜之后,就可以拿着望远镜来观察近处、远处的静止的物体,通过调节焦距,得到一个清晰的视野,看清被观察对象;3)扫视。

在熟悉观察静止物体的基础上,拿着望远镜进行扫视,尝试在视野中找到鸟类的踪迹。

找到后,对其进行聚焦观察;4)找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鸟类都是先被人眼所看到的,之后就要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而这个时候也是很多人找不到目标的时候。

为了看到目标,就要在人眼看到的时候,记下鸟类周围某一种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在拿起望远镜进行观察时,先在视野中找到之前记下的参照物,然后再在周围找寻鸟类的踪迹;5)观察。

在调至清晰的视野中观察鸟类的特征,包括其整体颜色、头部纹路和颜色、喙的形状、翅上特征(颜色、翅斑的多少等)、胸腹部的特征(颜色、纹路)、臀部的颜色、尾部形状及颜色等等特征。

[宝典]鸟类识别

[宝典]鸟类识别

[宝典]鸟类识别一、手中鸟的识别手中鸟是指被捕获或救护的鸟,可在近距离或拿在手中仔细观察,更可以与图鉴仔细对照。

通常的识别过程是先判别到类群(如雉鸡、雁鸭、鸻鹬、鸥、燕鸥、伯劳、燕、鸫等),再与该类群内各个种的图形对照。

图鉴中的类群相当于分类学中的科。

如果能够识别到科,已经是比较有经验的人员,完全有可能依照图鉴和种类分布图查检索到种。

对于初学人员,建议利用《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的检索表,结合适当的图鉴,对照识别鸟类。

例如,先看目别检索表(见《中国鸟类系统检索》),将鸟识别到目,再由目到科(相当于类群)。

比较难的是雀形目,许多描述摸棱两可,需要经常反复和试探才能找到正确的科。

最后对照图谱和文字描述,确定种类。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每一目所包括的类群标在括号内。

例如,检索手中的斑头雁。

最先看1,蹼是否发达,斑头雁的蹼较发达,看2。

鼻是否成管状,不清楚。

先认为鼻成管状,结果是鹱形目,指的是鹱、信天翁、海燕这类鸟,明显与手中鸟不符。

所以,继续看3,“趾间具全蹼”及“趾间不具全蹼”。

斑头雁的蹼明显与图6,17中的全蹼不同,因此,继续看检索表的4。

“嘴扁”,“先端具嘴甲”与手中鸟相符,应属雁形目。

翻看雁鸭类图鉴,可以查出斑头雁。

最后,还必须对照文字描述,核实是否相符。

图6,17 鸟蹼的各种类型1 蹼足,2 凹蹼足,3 半蹼足,4 全蹼足,5 瓣蹼足二、野外鸟的识别与观鸟对于从事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人员,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调查的人员,野外观鸟首先是本职工作。

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员,野外观鸟是娱乐,业余兴趣或爱好。

这类高雅的爱好也可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或环境保护服务。

业余观鸟人员发现周围鸟的种类或数量减少,可向政府部门提出质疑,是否人类居住的环境受到威胁和影响。

无论何种人员,野外观鸟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和认识鸟类。

人类从狩猎,采摘发展到现代文明经历漫长的年代,其中物质丰富是最重要的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形成业余观鸟人群。

湿地保护区 鸟类识别

湿地保护区 鸟类识别

湿地保护区鸟类识别
1. 学习鸟类知识:在开始识别鸟类之前,了解一些基本的鸟类知识是很重要的。

学习鸟类的分类、特征、行为和栖息地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识别湿地中的鸟类。

2. 使用望远镜:望远镜是观察鸟类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让你更清楚地看到鸟类的细节和特征。

选择一款适合你的望远镜,并学会正确使用它。

3. 注意观察鸟类的特征:注意观察鸟类的外形、羽毛颜色、嘴型、翅膀形状、尾巴形状、叫声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你识别不同的鸟类。

4. 注意鸟类的行为:观察鸟类的行为也是识别它们的重要方法。

例如,一些鸟类可能在觅食、筑巢、交配或迁徙。

了解这些行为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线索来识别鸟类。

5. 参考鸟类图鉴和指南:携带一本鸟类图鉴或使用手机上的鸟类识别应用程序可以帮助你快速确定你看到的鸟类的种类。

这些资源通常提供了鸟类的图片和描述,可以与你观察到的特征进行对比。

6. 参加鸟类观察活动:参加当地的鸟类观察活动或加入鸟类爱好者组织可以让你与其他有经验的观察者交流,并学习他们的技巧和知识。

7. 尊重野生动物:在进行鸟类观察时,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栖息地。

不要干扰它们的行为,保持适当的距离,并遵守保护区的规定。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在湿地保护区更好地进行鸟类识别。

享受观察鸟类的过程,同时也要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

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

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鸟类优美的飞行动作、神功造化般艳丽的羽色、独特的生活习性,都强烈地吸引着观鸟拍鸟人。

但是,观鸟拍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鸟,对于观拍者而言,鸟类卓越的飞行能力和广阔的活动范围增加了观察和拍摄目标的难度,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鸟类摄影人要善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野外识别能力。

在拍摄之前就要进行鸟类知识的贮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利用视觉和听觉信息,根据鸟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综合判断,及时识别出鸟的种类和种名,甚至年龄、性别等。

野外环境复杂,很多鸟难于接近,这就需要迅速抓住容易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作出判断,有助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迅速制定适宜的拍摄方案,并利于进一步观察,发现新的情况。

1根据鸟类形态特征进行识别(1)体长和体型这是最直观的判断,并由此可以熟记和区分。

可以从身边熟悉的鸟去记忆,如,与麻雀相似的有山雀、鹀等;与鸡相似的有各种雉类;与鹰相似的有鵟、鹞、鸢,或更大型的雕,虽然个体大小有差异,比如隼中灰背隼个体紧凑稍小。

还可以从同类鸟的身长比例加以区别。

这样分类记忆相似体长和体型的鸟,便于大致区别和判断。

(2)翅型鸟类的翅型是多样的,翅型按翅端的形状大致分为尖形、圆形、方形。

一般情况是当鸟在空中翱翔时才便于观察。

通过分辨翅型有时可以进行初步的分类辨识。

尖形(或称尖翼):最外侧的飞羽最长,其内侧数枚飞羽逐渐短缩,成尖形翅端。

如须浮鸥(下图)。

圆形(或称圆翼):最外侧和内侧飞羽的短,中间的长,成圆形翼端。

如鹰(下图)。

方形(或称方翼):最外侧飞羽和内侧的几乎等长,成方形翼端。

如凤头麦鸡等(下图)。

(3)尾型鸟类的尾型也是多种形态的,大致分为:凹尾、叉尾、平尾、圆尾、凸尾、楔尾、铗尾、尖尾等。

黑耳鸢(楔尾)叉尾太阳鸟(叉尾)有的特征明显,靠其一枚尾羽可以分辨到种,如长尾雉、红嘴蓝鹊、白腹锦鸡、寿带等。

红嘴蓝鹊(长尾)白腹锦鸡(长尾)有的鸟类尾部不发达,却也是识别的特征。

如、鹌鹑等。

中国鸟类的识别与检索

中国鸟类的识别与检索

中国鸟类识别一、野外识别目前,全世界共有90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有1186种,这个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鸟类的总和也只约相当我国的66%。

我国的陆地面积,仅占世界面积的7%,然而,却滋育着占世界14%的鸟类种数。

欲准确无误地识别这么多种鸟类,不但要查阅有关书籍和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去野外观察它们的羽色和行为。

在野外,我们可以根据四个方面去识别。

1.羽色根据羽色,可以把你所在地区常见鸟类分成若干类。

比如,鸟羽以黑色为主的有家燕、雨燕、八哥、乌鸦、黑卷尾、鸬鹚等;以白色为主的有天鹅、白鹭、海鸥、寿带鸟(白型)等;以褐色为主的有百灵、画眉、三道眉草鸥、麻雀等;以绿色为主的有黄雀、柳莺、绿孔雀等。

有一点应该提醒大家,鸟类适应气温的变化,一年当中要换两次羽毛,绝大多数种类,换羽前后羽色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个别种类如雷鸟,换羽前后差异很大,而且一年之中,随季节的改变换4次羽。

雷鸟生活在我国东北,春天,小草、树枝长出黄绿色嫩芽,此时雷鸟的羽色,为棕黄色带暗色横斑;盛夏,枝叶茂密,田野中庄稼茁壮成长,雷鸟的羽色变成栗褐色;深秋,树上的叶子呈红黄色,田地、山坡一片金黄,雷鸟换上带有黑色块斑的暗棕色羽衣;严冬时刻,北国风光,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雷鸟立即换上一身白“冬衣”。

它们凭借频频换羽而避开敌害,这是在大自然中得以生存的一种适应性。

2. 叫声鸟类大多胆怯怕人,常隐蔽在枝叶茂密的树上或稠密的草丛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身。

鸟类的鸣声,是辨别种类的主要方法之一,欲熟悉和掌握常见种类的叫声并不难,只需经常去野外反复细心倾听,把它们的叫声用乐谱记录下来,包括惊叫声、求偶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则更准确可靠,可以反复收听,加强记忆,有时在野外播放,还可引来同种“知音”鸟。

3. 形态特征有些鸟类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别种类,如扁嘴、短腿的是鸭类;长嘴、长脚的,可能是鹤类、鹳类或鹬类;嘴很长,约占体长1/5的大鸟,一定是鹈鹕;嘴大,上面长有盔突的是犀鸟;体型不大,通体黑色,尾较长且外侧尾羽向上卷曲的是卷尾鸟。

识别鸟类的小窍门

识别鸟类的小窍门

识别鸟类的小窍门
识别鸟类的小窍门
初次识别鸟类,常常发现有些鸟种看起来很相似,但无从分辨。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种彼此之间都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无论是外形大小、羽毛颜色、行为习性、栖息地、鸣叫声,甚至出现时间、季节等的不同,都可作为识别时的参考。

野外观察时,可以选定几种我们熟悉的鸟种做为比较上的参考。

比如树麻雀、白头鹎、家鸽、大嘴乌鸦等然后再按下列要点来识别特征。

1、身体比树麻雀大还是小?比白头鹎、家鸽、大嘴乌鸦呢?
2、体形是细长的还是圆?
3、挺立时身体是直立的`、前斜的、还是水平的样子?
4、脚是长的还是短的?什么颜色?
5、嘴(喙)是粗短的还是细长的?是直的还是弯的?
6、体色主要是什么颜色?有无特别明显的色斑?眼睛、眼圈及眉又是什么颜色?
7、飞行动作是直线式的?波浪式的?还是盘旋式的?
8、停栖时身体与尾部有无特殊动作?
9、翅膀张开是宽广的?是细长的?是弯曲的?还是三角形的?。

鸟类分类识别ppt课件

鸟类分类识别ppt课件

基于声音特征的分类识别
总结词:声音特征是指鸟类鸣叫声的音 调、频率等特征,可以通过对这些特征 进行分析对鸟类进行分类识别。
3. 分类识别: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出的 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鸟类的分类识别 。
2. 特征提取:对采集的音频数据进行处 理,提取出音调、频率等特征。
详细描述
1. 音频采集:采集鸟类的鸣叫声,可以 采用录音设备或其他专业采集设备。
4. 分类识别: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实现对鸟类的分类识别。
04
鸟类分类识别应用
生态保护与监测
总结词
生态保护与监测是鸟类分类识别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不同鸟类种类的数量、分布、栖息地和迁徙路径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可 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评估环境变化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
THANKS
感谢观看
基于遗传特征的分类识别
总结词:遗传特征是指鸟类基因序列中的特征,可以通过 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对鸟类进行分类识别。
详细描述
1. DNA提取:采集鸟类的血液或组织样本,采用专业的 DNA提取方法提取出DNA。
2. 基因测序:对提取出的DNA进行测序,得到鸟类的基 因序列。
3. 特征提取: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特征 。
特征。
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 尾四个部分,躯干和尾部覆盖着
羽毛。
鸟类的翅膀和嘴巴是其主要运动 和捕食器官,羽毛则起到保鸟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有 些鸟类在树上筑巢,有些则在 地面或草丛中。
鸟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包括 昆虫、种子、果实、鱼等。
鸟类的迁徙行为也很普遍,为 了寻找更好的食物和繁殖地, 它们会在一定季节进行长距离 飞行。

鸟类观察方法

鸟类观察方法

鸟类观察方法鸟类观察方法:1、按类识鸟鸟可以划分成六大生态类群:游禽:嘴宽而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善于游泳,通常生活在水上,食鱼、虾、贝或水生植物,如雁、鸳鸯。

涉禽:最细长而直,颈、脚和趾都很长,适于在浅水中涉行,如鹤。

陆禽:翅短圆,后肢强劲,善奔走,喙弓形,如鸽子。

猛禽:嘴强大呈钩状,翼大而善飞,趾有锐利的钩爪,性凶猛,捕食鼠、蛇等或食腐肉,如苍鹰。

攀禽: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脚短健,善于攀援,如啄木鸟、杜鹃。

鸣禽:种类繁多,善鸣叫,如百灵、翠鸟。

刚开始观鸟,不要操之过急。

初学者不妨先从认清对面鸟是哪种生态类群开始。

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知识越来越丰富,再去区分鸟的目和科,最后区分种和属。

认识鸟的生态类群可以说是识鸟的基本功。

2、看体识鸟观鸟首先看到的是体型大小。

鸟的体型分成大、中、小三等或大、较大、中等、较小和小五等。

鸟的体型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比较产生。

如在非雀形目中,与池鹭、白鹭相近的为中型鸟类,而在雀形目中,乌鸦就算大型鸟类了。

看鸟类图鉴,鸟的说明里常提到该鸟是大型涉禽之类的话,对型体大小的说明我们不能过于拘泥。

3、看形识鸟嘴形:鸟的嘴型丰富多变,根据鸟嘴的长短、鸟嘴的形状,我们可以对鸟有一个初步印象。

鹤、鹭等鹳形目的鸟都具有嘴长的特征,苍鹰、黑鸢等隼形目的鸟嘴下宛如钩,并有齿,齿是用来帮助撕咬鼠蛇等小动物的。

有些鸟嘴特殊而醒目,如黑脸琵鹭,它的嘴比其它鸟嘴细长的多,像一把利剑,粗糙但不光滑。

犀鸟的嘴形象犀牛的嘴,有黑黄相间的斑纹。

尾形: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可以辨识鸟尾的长短、平尾、叉尾及特殊尾形、鹌鹑、鹪鹩的为短,环颈雉、白鹇、寿带的尾长,雨燕、燕鸥的尾是叉尾,虹雉的尾是平尾。

4、看色识鸟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需顺光观察。

除注意整体的主要颜色之外,还要在短时间内看清头、背、尾、熊等主要部位并抓住一二个最醒目的颜色特征,如头顶、眉纹、翅斑及尾斑等处的鲜艳或异样色彩。

有些颜色斑块需要在鸟飞行的过程中才能看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识别方法
初次识别鸟类,常常发现有些鸟种看起来很相似,但无从分辨。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种彼此之间都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无论是外形大小、羽毛颜色、行为习性、栖息地、鸣叫声,甚至出现时间、季节等的不同,都可作为识别时的参考。

野外观察时,可以选定几种我们熟悉的鸟种做为比较上的参考。

比如树麻雀、白头鹎、家鸽、大嘴乌鸦等然后再按下列要点来识别特征。

1、身体比树麻雀大还是小?比白头鹎、家鸽、大嘴乌鸦呢?
2、体形是细长的还是圆?
3、挺立时身体是直立的、前斜的、还是水平的样子?
4、脚是长的还是短的?什么颜色?
5、嘴(喙)是粗短的还是细长的?是直的还是弯的?
6、体色主要是什么颜色?有无特别明显的色斑?眼睛、眼圈及眉又是什么颜色?
7、飞行动作是直线式的?波浪式的?还是盘旋式的?
8、停栖时身体与尾部有无特殊动作?
9、翅膀张开是宽广的?是细长的?是弯曲的?还是三角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