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常见鸟类识别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动物介绍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动物介绍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中国福建省一座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常见的代表性动物。
1. 小天鹅: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之一,小天鹅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中的重要鸟类。
它们有着纯洁、美丽的外表,是水鸟中体型较小的一种。
小天鹅常常在武夷山的湖泊、河流和湿地中觅食,以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2. 白颈长尾雉:这种雉鸟是武夷山地区的特有鸟类,也是中国特有鸟种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白颈长尾雉身体呈长椭圆形,尾巴较长,头部呈红色或黄色,颈部白色。
它们主要栖息在高海拔山林中,以昆虫和植物的根茎为食。
3. 大熊猫:虽然大熊猫并非武夷山地区的特有物种,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丰富竹类资源吸引了一些大熊猫来此繁殖和觅食。
大熊猫是中国珍稀濒危动物,以竹子为主要食物,栖息在高山岩洞和密林之中。
4. 圆唇蛇颈龟:它是一种半水栖龟类,外形特殊。
圆唇蛇颈龟背部呈黑色或深褐色,体侧有明显的印花纹理。
它们主要栖息在武夷山周边的溪流、水塘和水库中,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为食。
5. 武夷箭毒蛙:这是一种小型的有毒蛙类,主要生活在山区的林缘、开阔地和流动的水域中。
武夷箭毒蛙具有鲜艳的体色,用于警告天敌不要靠近。
它们是典型的夜行动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动物,武夷山国家公园还有众多其他种类的鸟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栖息其中。
公园内的植被覆盖茂密,水质清澈,为这些动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此外,还有一些濒危动物如云豹和兀鹫也可能在这里活动。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致力于保护和维护这些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生态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中国生活的11种翠鸟,网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真是太漂亮了!

中国生活的11种翠鸟,网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真是太漂亮了!翠鸟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的的鸟类,在小学课本里也知道了翠鸟熟练的捕鱼本领,其实,翠鸟只是我们对佛法僧目翠鸟科所有鸟类的统称,翠鸟科(学名:Alcedinidae)有18属94种。
分布从非洲到南亚和东亚至澳大利亚,极少数见于美洲。
在我国也有不少种,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11种翠鸟!1.斑头大翠鸟斑头大翠鸟(学名:Alcedo hercules)是佛法翠鸟科翠鸟属的鸟类。
体长约23厘米,上体主要为黑褐色,渲染蓝绿色,背部中央具一亮绿色纵线,耳羽蓝色,胸和腹栗色,头和颈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森林河流岸边。
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有时兼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岛,为留鸟。
近危物种!2.普通翠鸟普通翠鸟(学名:Alcedo atthis)为翠鸟科翠鸟属的鸟类,体长16-17厘米,翼展24-26厘米,体重40-45克,寿命15年。
外形和斑头大翠鸟相似,是人们最熟悉的种类。
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
眼下和耳后颈侧白色,体背灰翠蓝色,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杂有翠蓝色斑。
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栗棕色。
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
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
主要栖息于林区溪流、平原河谷、水库、水塘、甚至水田岸边。
主要食物为水中鱼虾。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低危物种!3.蓝耳翠鸟蓝耳翠鸟(学名: Alcedo meninting)是小型攀禽。
为翠鸟科翠鸟属的鸟类,全长约15厘米。
雄鸟的前额、头顶、枕部为紫蓝色,密被黑色横斑。
眼先为皮黄色,耳覆羽和头侧紫蓝色。
上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亮钻蓝色,其中尾上覆羽较暗,尾羽短圆,为暗蓝色或黑色而缀以蓝色。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在野外识别鸟类,可根据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但在大自然中,多数鸟类常隐匿枝叶之间不易寻见,或瞬间掠空而过,或受惊突然飞走,或逆光无法看清,因此,应根据形态特点、羽毛颜色、活动姿态和鸣声等予以准确迅速地识别。
这些识别方法,既是研究鸟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从事野外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未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前,要知道那里的环境特点。
根据有机体和环境统一的理论,估计可能遇见的鸟类类群。
例如,到山地林区可以看到啄木鸟、杜鹃和一些雀型目鸟类;在高山的不同垂直带分布有不同的鸟类;在一片树林的不同层次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类,到水区可以看到游禽、涉禽和一些在水边的大树或灌丛中生活的鸟类;在多岩石的山溪和平坦的水稻田,遇到的水鸟也有所不同。
这样,根据生态类群所作的划分和选择,便缩小了观察的种数,有助于研究鸟类的分布规律,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后,野外识别鸟类的依据,主要要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与麻雀相似者:文鸟、山雀、金翅、燕雀等;与八哥相似者,椋鸟、鸫等;与喜鹊相似的有:灰喜鹊、灰树雀、红嘴山鸦、杜鹃、乌鸦;与老鹰相似的有:鹰、隼、鹞、鸮等,大型的有鵟及雕;与鸡相似者:松鸡、榛鸡、石鸡、竹鸡、马鸡、勺鸡、长尾雉、白鹇、及鹧鸪等;与白鹭相似者,多种鹭类、黑鳱、大马鳱等,大型的有鹳及鹤。
2.嘴的形状:长嘴者:翠鸟、啄木鸟、沙锥、鹭、苇鳱、鹳及鹤等;嘴向下弯曲者:戴胜、杓鹬及太阳鸟等;嘴先端膨大者:琵嘴鸭及勺嘴鹬3.尾的形状:短尾者:鸊鷉、鹌鹑、斑翅山鹑、八色鸫、鹪鹩等,长尾者:马鸡、长尾雉、雉鸡、杜鹃、喜鹊、寿带等;叉尾者:燕鸥、雨燕、燕子、卷尾及燕尾等。
4.腿的长短:腿特别长者:鹭、鹳、鹤、鸨、鴴、鹬等。
根据羽毛颜色识别鸟类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时,因逆光看好象是黑色,容易产生错觉,故应顺光观察。
除注意整体颜色之外,还要在短时间内看清头、背、尾、胸等主要部位,并抓住一、二个显要特征,如头颈、眉纹、眼圈、翅斑、腰羽及尾端等处的鲜艳或异样色彩。
南方十大常见野鸟

地 ,在 耕作 区和 城 市 公 园也 很 常 见 ,爱 集 群 出没 。
主要 以各 种 昆虫 为食 ,且食 量 很大 ,一 天能 吃掉 和 自身体 重相 当的 害虫 。 乌鸫
色 ,眼周 有一 圈 明显 白纹 ,喜 欢 集群 ,以 昆虫花 蜜 以 及浆 果 为 食 ,由于 呜 声 极 为 婉 转动 听 ,是 中国 著 名 的笼 养 乌 ,
野 外种 群也 因此 遭到 大量 捕捉 。 珠 颈斑 鸠 体 型 和 家 鸽 类似 ,也 常 被 称 为 “ 野鸽子” ,通 体褐 色 ,成
乌 后颈 为 黑色 密布 珍 珠般 的 白色 点斑 ,因而 得 名 “ 珠颈 斑 鸠” ,常 见于 村 庄 、农 田 以及 城 市 园 林 ,以 植物 的 种 子 以 及 各种 谷物 为食 。
红耳 鹎 头 顶有 道 长Fra bibliotek 的 黑色 冠 羽 ,眼 下有 一 明显 红 斑 ,体 型类 似 白 头鹎 ,在 中国 南方 省 份 常见 ,主 要 以植 物 的 果实 、花 朵 和 昆虫 为 食 ,常 一边 觅 食一 边 呜 叫 ,由 于呜 声 动 听 、体 态
常被 认 为是 “ 乌鸦 ”的一 种 乌 ,但 体型 比乌 鸦 小很
多且 气质 优雅 ,全 身黑色 ,只有 嘴部 为黄色 ,在 南 方极 为常 见 ,喜 爱在 地 面落 叶中 翻找 食物 ,以浆 果
—
和 昆虫为 食 ,乌 鹈 叫声 多样 且动 听 ,可以模 仿很 多 鸟 类 的声音 ,所 以也 被称 为 “ 百舌 ” 。
常 出 现 在 校 园 、公 园 的树 梢 和 电 线 上 ,呜 声 动 听 ,食 性
鸟类分类识别ppt课件

基于声音特征的分类识别
总结词:声音特征是指鸟类鸣叫声的音 调、频率等特征,可以通过对这些特征 进行分析对鸟类进行分类识别。
3. 分类识别: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出的 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鸟类的分类识别 。
2. 特征提取:对采集的音频数据进行处 理,提取出音调、频率等特征。
详细描述
1. 音频采集:采集鸟类的鸣叫声,可以 采用录音设备或其他专业采集设备。
4. 分类识别: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实现对鸟类的分类识别。
04
鸟类分类识别应用
生态保护与监测
总结词
生态保护与监测是鸟类分类识别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不同鸟类种类的数量、分布、栖息地和迁徙路径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可 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评估环境变化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
THANKS
感谢观看
基于遗传特征的分类识别
总结词:遗传特征是指鸟类基因序列中的特征,可以通过 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对鸟类进行分类识别。
详细描述
1. DNA提取:采集鸟类的血液或组织样本,采用专业的 DNA提取方法提取出DNA。
2. 基因测序:对提取出的DNA进行测序,得到鸟类的基 因序列。
3. 特征提取: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特征 。
特征。
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 尾四个部分,躯干和尾部覆盖着
羽毛。
鸟类的翅膀和嘴巴是其主要运动 和捕食器官,羽毛则起到保鸟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有 些鸟类在树上筑巢,有些则在 地面或草丛中。
鸟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包括 昆虫、种子、果实、鱼等。
鸟类的迁徙行为也很普遍,为 了寻找更好的食物和繁殖地, 它们会在一定季节进行长距离 飞行。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

中国特产亚种。分布于甘肃西南部,贵州、河南中部南部,湖南、上海,浙江宁波,安 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留鸟),广东、海南、台湾(冬候鸟
黑卷尾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
(2020年版)
---3.14刁民
前言
• 本文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认识郑州地区的常见鸟类。主要观察区域水源 较少,所以游禽涉禽见的比较少。部分文字描述为本人真实观察所得, 部分文字为网络所查。由于没有较好的相机,为使大家能准确辨别所 用图片大部分为网上高清图片截取
• 大家有需要可以去(中国野鸟图库)官网查询鸟类 •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和歌手,请大家爱护他们! • 此版是2020年初修改版本 • 2018年上传的第一版(下图)
喜鹊
喜鹊
雀形目 鸦科 喜鹊属 喜鹊普通亚种 俗称ma sao 杂食性,吃果实种子、昆虫等,也吃肉,
曾见其在路边吃一只死去的珠颈斑鸠,于乔木高处筑巢,有 时一棵树上可见2-3个巢。巢直径可达70-80厘米,是郑州地 区最大的鸟巢。一般元旦前就开始筑巢了。 • 郑州地区为留鸟
• 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 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 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常常单独觅食,也常见集群停歇
红嘴蓝雀
红嘴蓝雀
雀形目 鸦科 蓝雀属 红嘴蓝雀华北亚种(疑似) 河南地区为留鸟
2017年元旦后首见于安阳林州洪谷山 2019.11.12见于新密刘寨镇
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 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 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性 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 禽。
泉州湾乌屿海滩及海岸的鸟类研究

For e s t I nve nt o r y and Pl anni ng
泉 州湾 乌 屿 海滩 及 海 岸 的 鸟娄 研 究
陈若 海
( 泉州湾河 口湿地 自然保护 区管理处 ,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要 : 采 用路 线调 查和 样点 统计相 结合 的方 法 , 调 查泉 州 湾乌 屿海 滩及 海岸 的 鸟类 资 源 , 共记录鸟 类5 8种 , 隶属 于 1 0目2 2科 , 其 中留鸟 1 9种 ( 3 2 . 8 %) , 夏 候 鸟 6种 ( 1 0 . 3 %) , 冬候鸟 2 5种
CH EN Rno — ha i
( Q u a n z h o u B a y E s t u a r i n e We t l a n d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Ma n a g e m e n t D e p a r t me n t , Q u a n z h o u ,F u j i a n 3 6 2 0 0 0 ,C h i n a )
q u a n t i t y a n d v a r i e t y o f b i r d s r e a c h e d t o a p e a k i n De c e mb e r . C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d a t a, s o me p r o t e c t i o n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we r e p r o po s e d t o s t r e n g t he n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b i r d s ha b i t a t s.b u i l t b i r d mo n i t o — r i n g s t a t i o n s ,c a r r y o u t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S O o n.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

大杜鹃 :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上体灰色,尾偏黑色, 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横斑。大杜鹃与四声杜鹃区别在于:四声杜 鹃胸腹部的黑色横斑纹较粗。响亮清晰的标准型“布谷”声,
故又称布谷鸟,通常只在繁殖地才能听到。
六、鸮形目
形态特征:为夜行性猛禽。本目鸟类头宽大,颈短, 但转动灵活。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 眼周围硬羽呈放射状排列,形成面盘。外趾能向后 反转。爪强锐而弯曲。 生活习性:本目鸟类大多栖息于树上。昼伏夜出, 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一贯夜行 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 酒。 本目共2科,我国均有。草鸮科世界有10种,中国有 3种;鸱鸮科世界有126种,中国有24种,如雕鸮、 鸺鹠、长耳鸮等。中国鸮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 二级保护动物。
鹗:中等体型(55厘米)的褐、黑及白色鹰。头及下 体白色,特征为具黑色贯眼纹。深色的短冠羽可竖立。
Hale Waihona Puke 、隼科 体型为中小型,上喙先端两侧具单齿突,下
喙对应处有缺刻。翼形尖长,飞行快速,善 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多数种具有明显的髭 纹。 大多数栖息于开阔地或疏林地区,而避开大 片稠密的森林。食物大多是中小型鸟类及啮 齿类动物等。广布全球,共58种。我国2属12 种,大多为候鸟。福建分布6种。
识别野鸟应该掌握的技能
识别野鸟时,有些识别的诀窍和方法很值得借鉴。我们要在识鸟实践活动中多多摸索, 逐步地掌握,这样才能使识鸟活动有很大的收获。 1、识别鸟类六要点 ① 大小与形状 体形大小 我们可以先从最熟悉的鸟类开始,例如仔细比较麻雀、白头鹎、家鸽和 白鹭四种鸟,掌握它们各自的体形、大小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以后,每当我们发现 一只陌生的鸟,就可以用这四种鸟的体形、大小作基准,看看它比其中什么鸟大,大多 少;比其中什么鸟小,小多少,由此加深对陌生鸟的印象。用这种比较鸟类体形大小的 方法,较用具体数字测量估计要形象直观。容易记住。 嘴的形状 嘴是鸟类的取食器官。嘴的形状如何,不仅生动反映出鸟类会摄取什么 样的食物,觅食时取何种行为习性以及栖息在什么环境中等,而且很便于识鸟者辨别。 尾的形状 鸟的种类不同,尾羽形状也不同,因而反映在尾的形状上差异很大。尾 的作用是平衡身体和调节转向,识鸟者据此可以联想鸟类与某种生活习性的适应关系。 脚的形状 鸟类脚的作用是行走、抓猎物和攀树枝等,形形色色的脚直接反映了各 种鸟相应的行为和栖息特点。 翅的形状 翅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宽大的翅适于高空翱翔,短小的翅适于密林空间 飞行,各种形状的翅是识别鸟类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胸竹鸡: 特征为额、 眉线及颈项 蓝灰色,与 脸、喉及上 胸的棕色成 对比。上背、 胸侧及两胁 有月牙形的 大块褐斑。 飞行翼下有 两块白斑。
雄雌同色。
三、鸽形目
形态特征:头小,嘴短细或甚短,嘴基被以蜡膜, 嘴端膨大而具角质(沙鸡除外);颈和脚均较短, 胫全被羽。尾发达,尾脂腺裸出或退化。 生活习性:沙鸡类栖息在沙漠、荒原地区,鸠鸽类 栖息于多树或多岩石的山区和农村。在岩缝、峭壁 或树木枝条上营巢。食物多是杂草种子、农作物种 子和各类植物果实。 地理分布:广布于除两极外的世界各地。我国有2 科:①沙鸡科,世界有2属16种,中国有2属3种。 ②鸠鸽科,世界有40属280种,中国有8属31种。福 建省仅分布鸠鸽科1科6种。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
鸟类识别应了解的知识
1、鸟类的季节型: 留鸟 终年栖息在出生地,没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徒的习性,这类鸟叫做留鸟。 候鸟 每年随季节变化,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居,这类鸟叫做候鸟。候鸟 按其在具体地区的迁徒习性,又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 迷鸟 飞离平时的栖息地或偏离正常的迁徒路线,生活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这 类鸟叫做迷鸟。 2、鸟类生态类群 (1)走禽:善走,奔走、奔跑速度快。 包括:鸵形目、美洲鸵目、鹤鸵目、无翼目、共鸟 形目。 (2)游禽:趾具全蹼,满蹼或瓣蹼,善游,尾脂腺发达。 包括:潜鸟目、目、鹱形目、企鹅目、 鹈形目、燕形目、鸥形目。 (3)涉禽:嘴特长,胫长,涉水。 包括: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 (4)陆禽:嘴短,不等趾足,爪钝。 包括:鸡形目、鸽形目。 (5)猛禽:嘴强锐而钩曲,脚强大有力,爪锐而弯曲,翅强大善飞。 包括:隼形目、鸮形目 (6)攀禽:适于树上攀援活动,不善步行。 包括:鹦形目、鹃形目、形目、鼠鸟目、咬鹃目、夜鹰目、佛法僧目、雨 燕目。 (7)鸣禽:善鸣啭,巧于营巢。 包括:雀形目
3、雉科
头常有裸区或肉垂、肉冠。鼻孔裸出,有的
种类有蜡膜(如雪鸡属),跗跖裸出,雄鸟 足常有距1枚,但有的两性都有距如白鹇。
雉鸡:又叫环颈雉,俗称山鸡、野鸡,雄鸟头部具黑色光泽, 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 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
识别野鸟应该掌握的技能
识别野鸟时,有些识别的诀窍和方法很值得借鉴。我们要在识鸟实践活动中多多摸索, 逐步地掌握,这样才能使识鸟活动有很大的收获。 1、识别鸟类六要点 ① 大小与形状 体形大小 我们可以先从最熟悉的鸟类开始,例如仔细比较麻雀、白头鹎、家鸽和 白鹭四种鸟,掌握它们各自的体形、大小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以后,每当我们发现 一只陌生的鸟,就可以用这四种鸟的体形、大小作基准,看看它比其中什么鸟大,大多 少;比其中什么鸟小,小多少,由此加深对陌生鸟的印象。用这种比较鸟类体形大小的 方法,较用具体数字测量估计要形象直观。容易记住。 嘴的形状 嘴是鸟类的取食器官。嘴的形状如何,不仅生动反映出鸟类会摄取什么 样的食物,觅食时取何种行为习性以及栖息在什么环境中等,而且很便于识鸟者辨别。 尾的形状 鸟的种类不同,尾羽形状也不同,因而反映在尾的形状上差异很大。尾 的作用是平衡身体和调节转向,识鸟者据此可以联想鸟类与某种生活习性的适应关系。 脚的形状 鸟类脚的作用是行走、抓猎物和攀树枝等,形形色色的脚直接反映了各 种鸟相应的行为和栖息特点。 翅的形状 翅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宽大的翅适于高空翱翔,短小的翅适于密林空间 飞行,各种形状的翅是识别鸟类的重要依据。
大杜鹃 :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上体灰色,尾偏黑色, 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横斑。大杜鹃与四声杜鹃区别在于:四声杜 鹃胸腹部的黑色横斑纹较粗。响亮清晰的标准型“布谷”声,
故又称布谷鸟,通常只在繁殖地才能听到。
六、鸮形目
形态特征:为夜行性猛禽。本目鸟类头宽大,颈短, 但转动灵活。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 眼周围硬羽呈放射状排列,形成面盘。外趾能向后 反转。爪强锐而弯曲。 生活习性:本目鸟类大多栖息于树上。昼伏夜出, 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一贯夜行 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 酒。 本目共2科,我国均有。草鸮科世界有10种,中国有 3种;鸱鸮科世界有126种,中国有24种,如雕鸮、 鸺鹠、长耳鸮等。中国鸮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 二级保护动物。
4、鸠鸽科
嘴较细弱,嘴基被软膜,鼻孔开在软膜上,
有鼻沟。跗跖前缘被盾鳞,四趾在同一平面 上,体无绒毛。 鸠鸽类几乎遍布于全球,植食性为主,繁殖 期成对生活,营巢于树上岩隙或建筑物上。 雏鸟为晚成鸟。本科302种,我国分布31种。
山斑鸠:颈侧有带 明显黑白色条纹的 块状斑
朱颈斑鸠: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火斑鸠:体小(23厘米)的酒红色斑鸠。特征为颈部的黑色半 领圈前端白色。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 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缘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色较浅且
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
四、鹦形目
形态特征: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嘴短厚,上嘴向下 钩曲而覆盖向下嘴。鹦鹉的嘴强劲有力,上嘴可上 下左右活动,对趾型足,爪尖锐弯曲,适合攀树。 地理分布: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 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 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 洲种类要少得多。本目共3科342种我国1科6种,福 建省仅1种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
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中等体型(38厘米)而 尾长的绿色鹦鹉。嘴红色;尾蓝色,端黄;雄鸟头绿, 枕偏蓝,狭窄的颊纹延至颈侧狭窄的粉色领圈之上。雌 鸟整个头均为绿色。
五、鹃形目
形态特征:为中小型攀禽。尾长多超过体长之半。 嘴微向下曲,但不具钩。足呈对趾型。 生活习性:大多为森林鸟类,树栖性,独居而不结 群。杜鹃的生物学特性是巢寄生,产卵于其它鸟的 巢中,靠其它鸟代为孵卵育雏。 地理分布:鹃形目世界性分布,有3科,约有150种。 杜鹃科有36属132种,我国仅有杜鹃科1科7属17种。 福建省分布有1科12种。
林鸟分类各论
林鸟包括陆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鸣禽类
四大生态类群。共含12个目:鸡形目、鸽形 目;隼形目、鸮形目、鹦形目、鹃形目、 形目、咬鹃目、夜鹰目、佛法僧目、雨燕目、 雀形目。
一、隼形目
形态特征:肉食性猛禽,嘴基部通常被蜡膜或须状羽,蜡膜 裸出。嘴爪强大弯曲,通常3趾向前,1趾向后,呈不等趾足。 趾端钩爪锐利,鹗外趾能反转。雌鸟体型较雄鸟稍大。 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多样,白昼活动。鹰、雕能在高空持久 盘旋和翱翔,隼能灵活而急速地追猎飞着的鸟类;多数以动 物性食物为主;一般成对生活。在中国,隼形目猛禽多为候 鸟。隼形目鸟类寿命较长,小型种类能活15~25年,金雕能 活80年。
(1)(白腿) 小隼:体型微 小(15厘米) 的黑白色隼。 上体黑色,下 体白色,脸侧 及耳覆羽黑色, 耳覆羽周围具 白色线条或块 斑。
(2)红隼:赤褐色隼。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尾蓝灰 无横斑,上体赤褐略具黑色横斑,背上具点斑。尾呈 圆一般与家鸡相似。喙短粗壮略拱曲;脚 的三趾在前,大趾在后,雄鸟跗跖一般有距,有的 种类雌性也有。尾很短,但雉类的鸟尾羽发达,有 些种类有特别延长的中央尾羽。雄性羽毛多彩而艳 丽,雌性羽色黯淡。有些雉类的头胸部有肉垂,发 情期时会充血、充气。 生活习性:该目鸟类大多数为陆栖,而且是留鸟, 主要取食植物,兼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唯角雉营 巢于树上。雏鸟为早成性。有些雉类的 地理分布:鸡形目在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都有分布, 都是陆栖鸟类,并多为留鸟。本目276种,分3科, 我国有雉科1科,包括2个亚科58种。福建省只有雉 科1科10种。
褐翅鸦鹃:大毛鸡、红毛鸡、黄蜂、毛鸡,体大(52厘米)而 尾长的鸦鹃。体羽全黑,仅上背、翼及翼覆羽为纯栗红色。一 连串深沉的boop声,开始时慢,渐升速而降调;复又音调上升, 速度下降至一长连串音高相等的或缩短的四声boop叫声。
小鸦鹃:小黄蜂、 小毛鸡,体略大 (42厘米)的棕色 和黑色鸦鹃。尾长, 似褐翅鸦鹃但体型 较小,色彩暗淡, 色泽显污浊。上背 及两翼的栗色较浅 且现黑色。亚成鸟 具褐色条纹。中间 色型的体羽常见。
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
白鹇:尾长而白,背白,头顶黑,长冠羽黑色,中央 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
色,脸颊裸皮鲜红色。
黄腹角雉:雄鸟浓棕色,上体具皮黄色大点斑,下体草黄。头 黑,前领及颈侧斑块猩红;眼后具金色条纹,脸颊裸皮、喉垂 及肉质角橘黄,喉垂膨胀时呈艳丽的蓝色和红色。雌鸟小,下
分布:隼形目的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全球共4科,中国59种。福建省分布有2科39种。
1、鹰科
上嘴无齿突而具有弧状垂(圆垂突),个别
具有双齿突。翼宽圆而钝,善于在高空持久 盘旋翱翔,不如隼科飞行迅速。全世界218 种,我国47种。福建分布33种 。 鹰科是一个成员非常复杂的科,我们所熟悉 的猛禽如鹰、雕、鹞、鵟和兀鹫都是鹰科的 成员。鹰科的鸟类一般都俗称为鹰。有时将 体型较大的称为“雕”,体型较小的称为 “鹞子”。
鹗:中等体型(55厘米)的褐、黑及白色鹰。头及下 体白色,特征为具黑色贯眼纹。深色的短冠羽可竖立。
2、隼科
体型为中小型,上喙先端两侧具单齿突,下
喙对应处有缺刻。翼形尖长,飞行快速,善 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多数种具有明显的髭 纹。 大多数栖息于开阔地或疏林地区,而避开大 片稠密的森林。食物大多是中小型鸟类及啮 齿类动物等。广布全球,共58种。我国2属12 种,大多为候鸟。福建分布6种。
(1)黑翅鸢:白、灰 及黑色鸢。特征为黑 色的肩部斑块,长的 初级飞羽。成鸟:头 顶、背、翼覆羽及尾 基部灰色,脸、颈及 下体白色。唯一一种 振羽停于空中寻找猎 物的白色鹰类。
普通鵟:体型略大(55厘米)的红褐色鵟。上体深红褐色;栗 色的髭纹显著;下体具棕色纵纹。初级飞羽基部具特征性白色 块斑。飞行时常停在空中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