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楼烈女奶奶庙
枣强县崔母庙

千年圣母殿、碧霞元君庙——记枣强县崔母庙奶奶庙崔母奶奶庙坐落在今枣强县新屯镇,位于崔母北街之南,孔家村、井家村以东,张家村以西,阎家村、谭家村以北。
南距天下裘都大营十华里,西距京南第一湖“衡水湖”50华里。
庙会鼎盛时期是自乾隆年间至1939年前,这二百年中,涉及当地九个村庄(故有“九崔母”之说),占地约千亩。
庙会每年举办三次:正月十六是花灯会;三月十五是香火会,自三月初一“开庙门”开始,直到月底;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会。
其开始本是封建迷信与宗教活动的大汇合,至近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了宏大的物资交流会。
清光绪十五年重修崔母碑记中云:“三月大会朝山者师师济济,经商者如云如雨,岂非万姓所仰赖,一邑之大观也哉”。
因经商者如云如雨,在近代又有崔母一带的地理条件,东临清凉江,船运昌盛;又处由德州至大营以及南宫、邢台的马车道上。
各类物资尤其是大宗木材,由德州向西南顺水路和旱路运到崔母。
反之亦然,大营的皮毛制品在崔母庙会上销量大,其中大部分是由客商再运到德州、天津等城市,甚至出口。
恢宏的建筑群清嘉庆八年版《枣强县志》中,言崔母庙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多年间都曾重修。
从孔家村现存碑记得知,光绪十五年又予以重修,但民间传说建年系隋代,唐代予以扩建,其后各代都曾修缮,民国前期,本县杨白塔人杨继皋,曾在京津募集一笔资金,再度维修过一次。
崔母庙是诸多寺庙建筑群体的总称,全群体占地为边长180米的正方形,面积48.6亩(另在正方形范围之外还有一此建筑或场地)。
其中较大殿阁都是叠沿歇山顶,各座所铺琉璃瓦的大小样式不一,色彩也各异,正如清光绪十五年重修碑记中所说“碧霞元君,南面独尊,北阙众拱,画栋财雕梁上干云汉,绛楼紫阁远曜星斗”。
群体中部------大成殿进山门便是大成殿,独为一个院落,民俗称“圣人庙”。
面阔五(约30米),进深二,悬“大成殿”匾。
有木雕“至圣先师孔子之位”和颜回、曾参、子思、孟轲等“四大贤人”牌位。
南昌市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二)

南昌市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二)南昌市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二)派别场所名称地址正一新建县桥东古迹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南湾村汪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三圣古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抗援村横岗头正一新建县肖坊古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松湖村老街正一新建县忠烈王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松湖村新隆自然村正一新建县忠烈大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松湖村李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炉坪古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和平村斜上自然村正一新建县五瓦大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港西村石下自然村正一新建县万古飞云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铁湖村陈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吴家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钱州村吴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毛家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钱州村毛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岗前大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松湖镇黄家村黄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唐观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石岗镇锦南村正一新建县锦江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石岗镇上坪村正一新建县弟子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西山村正一新建县白马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长堎镇长堎村正一新建县朝阳院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大塘村店上自然... 正一新建县新思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象山镇新增村正一新建县章塘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象山镇东湖村正一新建县东岳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联圩镇路司口村正一新建县岗头古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昌邑乡昌北西门自然村正一新建县观音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曹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天花宫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厚田乡下坊村杨家自然村正一新建县梦山罕王庙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石埠镇梦山罕王峰正一进贤县李渡万寿宫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翠花街北头抚河码...正一进贤县焦石万寿宫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焦石村委会子深村正一进贤县白圩万寿宫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白圩乡白圩街正一进贤县三阳万寿宫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三阳集乡三阳街正一进贤县东岗殿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七里乡寺后村委会毛家村正一进贤县流岭古宫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民和镇赵家村委会李家村正一进贤县泉溪大社宫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泉溪村委会大社宫...正一进贤县古太子庙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三里乡丰付村委会何家村正一进贤县松山寺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渡头村委会松山村正一进贤县富老庙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张罗村委会墨岗山... 正一进贤县樟王庙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文港村委会炉下村。
纪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故事

纪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端午节的起源又加入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
传说在很久以前,浙江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叫曹家堡的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名为曹盱,他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
他还是一位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这位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生得美如天仙,聪明伶俐,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有一年的春夏之交,连绵大雨,舜江洪水暴涨。
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
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
按着当地的习俗,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在舜江上举行迎祭神仪式。
曹盱望着混浊的江水,决定要参加这个重要的仪式。
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
她爹说:“我善于安歌乐神,这个仪式每年都参加,只要小心就无事。
”曹娥见爹要去,就央求爹,她要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
她爹说,女儿不识水性,去了会给他添麻烦的,就不要去了。
曹盱去不多时,站在举行仪式的船头,忽然一个巨浪将船掀翻,很多人被翻进滔滔江水中。
曹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卷进漩涡不见了。
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
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回家来。
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爹。
曹娥心里不安,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
太阳快落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啊……”喊声招来了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的,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告诉曹娥说,他们一起突然被洪涛推进漩涡,你爹让水冲走了。
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
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于是她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
到7天时,曹娥脱下衣裳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
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
”这句话刚说完,眼看衣服就沉没了。
曹娥随即纵身投到江里,寻找父亲去了。
5日后,也就是五月初五这一天,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静宁曹务的来历

静宁曹务的来历在甘肃省平凉市曹务镇的西北约五公里处,有个村子叫曹大。
传说曹大村以前不叫曹大,而叫曹堡川。
曹堡川有个姓曹的人排行老大,人称曹老大。
曹老大为人忠厚老实,夫妻生了三个女儿,都貌美如花,其中小女儿更是聪明伶俐,美若天仙,名叫曹婺。
曹婺乖巧懂事,五六岁时,他极度体恤父母耕田种地的辛劳,常常帮父母做饭、干活。
有一次烈日炎炎,天气格外热。
看见父母在地里汗流浃背,他在帮父母的同时,口中念叨,如果有云来遮遮这毒辣的太阳该多好。
一会儿,果真有朵云飘过来,遮住了太阳。
慢慢的,曹务也发现了他有这种能力,但他从来只用于心疼父母和帮助村民。
天冷了,父母干活冻得脚手发肿,他一念叨,太阳就钻出来,晒的大地暖暖的。
六月暑天,村庄里人赶着撵粮食,他总会操心,怕有雷阵雨将粮食冲泡,一看到天边云层叠起,电闪雷鸣,只要他念叨,火红的太阳便会拨开,黑云雷电都逃之夭夭。
一次,曹婺去了舅舅家,他村庄的村民摊开了粮食,当快点结束时,来了一场暴雨,把村民的粮食都冲走了。
他回来后。
让村民去村庄低处的河沟里揽粮食,村民们都不相信他,有个放羊娃脚勤,跑到河沟,果然看到一堆一堆的粮食好好的躺在沟滩里。
从此,村民们把认定为神女,因他排行老三,便称他为三娘娘。
三娘娘长到18岁时,曹大便托媒婆在旧堡子,给他说了个主。
其人姓杨,他相貌奇丑,且有钱有势,经常仗势欺人,人称杨四爷。
三娘娘便一句话都不说,一直坐在家里捻麻线,捻了整整100天。
这天,婆家吹吹打打抬着花轿来接人,三娘娘还捻着麻线。
伴女们要给她梳妆打扮,她不肯。
要来了一碗凉水,噙了一大口,推开窗户,把水喷在院里,水珠在空中变成珍珠玛瑙滚落一院。
伴侣们都跑出去抢那些珍珠玛瑙,三娘娘趁机从窗子里跳出去,拽上麻线跑出了院子,一边跑一边拽。
当跑到南面四里路以外的大躺弯麻线没了。
她急了,一把豁破肚子,拽出肠子,糜在麻线上又跑,跑了几十步,便倒在一块草地里死了。
三娘娘的母亲在厨房里为迎亲的人做饭,听见女儿跑了,连气带急,顺手提了根焦火棍,顺着麻线往前追,追啊追,追到大淌湾的草地里。
睢县南部重镇白楼村的来历

睢县南部重镇白楼村的来历白楼,位于睢县东南21.5公里。
北与河堤乡隔河相望、西与平岗镇接壤、东南与太康、柘城两县毗连。
乡人民政府因驻在白楼村而得名。
白楼乡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此地虽曾遭受过无数次的自然和人为摧残;但是,境内仍然还保留有不少文物古迹。
例如,至今在白楼境内还保留有:东岗、西岗、后岗、安陵岗、马岗等地名。
并且,在上述诸岗的土层里多有古墓葬和文物出现.这就证明:上古时期的人类曾在此进行过劳动与繁衍生息。
除此之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至今还能找到不少古代的寺、庙遗址和遗物。
如今,我们依靠这些文物古迹为线索,仍然可以找回一些失去的历史记忆。
一、白楼村与“白衣堂”的历史文化渊源目前,在白楼村大街北部的文化广场南侧,有一座坐南朝北的“白衣奶奶庙”.据当地村民讲:“这位白衣奶奶就是《白蛇传》里的白素贞......。
”笔者听后感到诧异。
心想,莫非那位由千年蜕变的“白娘子”,还会与这里的白氏家族有着不解之缘。
于是,我便围绕此事展开了调查。
结果,我在这座“白衣奶奶庙”内发现了一块老石碑。
于是,我便将碑文拓印了下来。
其碑文如下:“重修白衣堂碑记:数十年来、古庙之废、不可枚举、非急功也;非好义也;非务美丽求壮观瞻也。
斯神之灵、迂于邮政、故庙之替、萧然倾颓,有风*相之。
曰:此地宜庙镇之。
他庙虽废,此废不可废、废则於此寨有妨、而况且佑世也。
默深济众、有求必应、普救之仁、遐迩共闻。
我白氏感被庇*之宏,不忍坐视坵墟。
合族会议、贫富乐捐切切於、革故鼎新外可以蔽风雨、内足以安神明;*豆声香、永*不朽矣。
夫重修虽不敢曰功*义仁人君子、亦不得谓非非善事也、是为记。
”落款为:“训痒生白宗汇撰文:河南省五高级中学毕业苗久*书丹”。
后附有:“山主、白应元、三世子白学同;管主:白崇*、白*相、白崇保”。
以及当时建庙乐捐者39人、皆为白氏族人、共捐款十二万元。
此碑立于“中华民国三十三年”。
距今已有72年的历史。
由此看来,此庙、此碑皆与居住在这里的白氏家族渊源至深。
曹娥江边“孝女庙”

曹娥江,一条千百年来繁衍了我们上虞儿女的母亲河,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大寒尖西的尖公岭,广聚天台山、四明山、会稽山山涧清流,自南向北流经新昌、嵊州、上虞,出峡谷,过盆地,经平原汇人杭州湾,直达洋洋东海。
曹娥江全长200多里,贯穿了上虞全境,江水把我们上虞的整个城区分为了江东的百官与江西的曹娥。
曹娥江欢腾着穿过古老的百官逶迤北淌,大江流经之地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给两岸平添了几许风光美景。
曹娥江流淌着古老的百官繁荣与沧桑,寄托了上虞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与梦想,续写着不朽的传奇故事。
曹娥江古代曾名谓舜江又称剡溪、上虞江,为表彰东汉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节而易名为曹娥江。
相传远古的时候,那三皇五帝中的虞舜就诞生在我们上虞这块充满了灵秀的土地上,江流也因舜而得名。
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五月初五,曹娥之父曹盱,因在龙舟竞渡中溺于江中,他的14岁女儿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十七个天,觅父尸不得,遂投江自杀。
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东汉·邯郸淳《曹娥碑》)曹娥以生命为代价,她的孝感动了天,也赢得了美誉,作为孝女她名闻天下。
上虞的先民从魏晋以来,上自东山、东小江,经龙山至百官曹娥殉父的一段舜江就更名为曹娥江,从民国开始,自嵊县城关至入海口的整条江面就被统称为曹娥江,从而取代了舜江。
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的故事,自东汉流传至今,盛传不衰。
而这条江也就永远地属于了曹娥这个婉约温柔的名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用姓名命名的一条大江。
乡亲们为孝女曹娥在舜江的岸边筑墓并修了庙,我们上虞人一直把这座孝女庙习惯叫作曹娥娘娘庙。
相传自从那时以后,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立即变得无声无息,悄悄逝去,待过了曹娥庙之后又会再发出响声,这不能不让人叹为奇迹!人们出于对曹娥孝行的缅怀和纪念,每逢她投江救父这一日,便自发地从各地汇聚到曹娥庙,进行纪念活动。
久而久之,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日至廿二日就约定俗成为了曹娥庙的盛大庙会,热闹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楼烈女奶奶庙
李学芳乔木曹三营
烈女奶奶庙位于沈丘县卞路口乡杜庄行政村曹楼自然村东头,紧靠槐店去毫州的古官道。
东距207省道200米。
在这一带方圆数十里,至今流传着烈女奶奶显灵救黄巢起义兵和穷苦百姓,用智慧吓退唐朝官兵的故事,当地百姓不忘烈妇奶奶的大恩大德,在唐末就扩建烈女奶奶庙,占地1 8亩,三节大院,殿宇巍峨,铸造三尺多高的烈女奶奶铜像,千年香火不断。
近代庙毁。
l 997年重建庙宇,再塑金身。
定于每年正月三十。
至二月初二起庙会。
唱大戏三天,届时四面八方的信众蜂拥而至,香烟袅袅,鞭炮震耳,热闹非凡。
2013年春光明媚的一天,我和挚友书生、庆同慕名应邀前往曹楼村调研。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数名耄耄老人,他们回忆祖辈口碑相传的烈女奶奶救黄巢起义军,以威力和智慧吓退唐朝官兵,保一方平安的轶事,并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不可思议的怪异之事。
黄巢(?一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
出身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善于骑射,爱读书,通笔墨,少有诗才。
黄巢五岁口吟诗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于桃花一处开。
”成人后进京赶考,屡试不中。
使他看清了考场黑暗,吏治腐败,痛恨不己。
随作《咏菊》
诗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显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过人胆识。
唐朝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黑暗,加上自然灾害,天灾人祸,官府残酷剥削和压迫百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
爆发了王仙芝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史称黄巾起义。
黄巢在家乡率众揭竿而起,响应王仙芝义军。
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
黄巢后取代王仙芝成为这场起义的总领袖,起义军转战大江南北,拥兵北伐,砸官府,杀贪官污吏,杀富济贫,打开国库,救济穷苦百姓。
百姓驱之若骛。
官府却惊恐万状,恨之入骨,污蔑黄巢起义军是贼寇,黄巢是杀人魔王。
放出风声说,黄巢杀人八百万,一人在数难逃。
血洗洛阳城,血流成河,滥杀无辜。
围困陈州时,杀穷苦百姓,碎尸让士兵吃,动员百姓逃离家园,称“走黄巢”。
使起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无人支援,成为孤军。
公元881年,黄巢军进入京城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
“整众而行,不剽财货”,市民争相参军,达百万之众。
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随后向贫民散发财物,深受百姓欢迎。
881年1月1 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后唐军反扑,城中粮草不济,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败亡齐鲁,一说黄巢被其外甥所杀,一说遁隐泰山当了和尚。
这场农民大起义虽然被唐王朝所镇压,但大伤朝廷元气,导至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
据《沈丘县志〃大事记》(1 987年版)记载:“中和三
年(883年),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进入河南后,派骁将孟楷为前锋,攻城略地,所战均胜,孟楷率众万余,攻取蔡州后,进据项城(今沈丘槐店),欲包围陈州,陈州节度使赵与其弟赵昶出兵抗阻,迎击孟楷于项城。
采用“示弱、伏兵击之”的战术,起义军受挫,孟楷被俘,牺牲于项城。
”
孟楷的部下残兵败将急奔东北向山东老家方向撤退。
官兵随后追杀,一路抢劫百姓,杀人放火。
官兵追到曹楼东头的官道边,不见了起义军。
但见紧靠大路西边有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妇女,在纳一只鞋底,这鞋底有寨门扇恁大,下边用两条大板凳支撑着。
官兵头儿问妇人:“你看见起义军路过没有?“没有”。
又问:“你这是给谁做的鞋这么?”“给我儿子啊。
”“多大啦?”“十四”,“你儿子呢?”“他去北边的高山顶捉老虎去了"。
“你有几个儿子?"、“三个,大儿子在西边七十五营(董营、高营、陈营、大辛营、孙营、王营、小辛营、苗营、刘营、顾营……)领兵当元帅,二儿子在东边八丈深沟镇守。
少罗嗦,再不走,我一鞋底呼死你们!”官兵一看,好家伙,她十来岁的小儿穿这么大的鞋,必定力大无穷。
大儿、二儿子更非同小可,大队人马随吓得后队变前队一窝蜂地撤退了。
烈女奶奶救了黄巢起义军和百姓,大家不忘大恩大德,随后扩建庙宇,世代祭祀。
后来,历经沧桑,成乱不休。
到解放前夕,烈女奶奶庙荡然无存,庙里三尺多高的烈女奶奶铜像也不翼而飞。
只剩下一个高
高的庙台子,人们在此烧香礼拜。
据87岁的曹同臣老人讲,解放前,1 8亩庙地被小高庄的高如栋、高景泰兄弟俩所耕种。
有一年秋兄弟俩早起犁地,犁出了烈女奶奶的铜像,有三尺多高,怕被人发现盗走,随又深埋地下。
后来村民多次寻找未果。
曹同臣老人还讲了他幼年亲身经历的离奇往事。
1 930年前后,兵荒马乱,土匪横行,人心慌慌,白天黑夜不得安宁,听见放个炮,。
就赶紧往北边的马楼、高山店寨上跑反。
1 930年秋天的一天,母亲蒸贴秫面饼子,还未做熟,有人喊:“快跑呀,王扁头带土匪来了!”只见从村西边的杨庄方向土匪黑压压地过来了。
四岁的曹同臣随大人跑到北边二里外的高山店寨里。
大人抱着他站在寨墙上往南边村里看,只见土匪放火点着了自家的茅草房,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许多人朦胧中看到房子上有穿黄衣裳的人扑灭大火。
土匪东撤后,回家一看,房子上只烧了水桶一样大的洞,屋里衣被无损。
大家都感到奇怪,认为是烈女奶奶显灵,派人灭了火。
也有人认为是个别土匪,良心未泯或村里藏匿的人扑灭了火。
行政村干部,盈丰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三营介绍说,1 997年前,曹楼千把口子人,连个大学生都没有,自从1 997年大伙捐资,兑砖瓦建了烈女奶奶庙以后,大家精神有了寄托,精气神旺,加上党的富民政策好,物质生活大提高,有钱舍得智力投资,培养人材,十多年来,出了十几位名牌大学生。
曹同云的孙子曹永辉考入保定陆军学院,曹冬冬是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曹华奇去
了新加坡留学,曹近近河医大毕业,己参加工作……
村干部曹俊武说,烈女奶奶庙己成了这一带人民的支柱,有啥事老百姓都到庙里烧香,求烈女奶奶保佑,落个心理安慰。
今年正月三十晚上,庆祝庙会放烟花,围了不少人。
我将一百响的方型烟花点着,向上打了几发,烟花筒突然倒地,东一发,西一喷。
人们惊呼躲避,我急忙请求烈女奶奶保佑平安,别伤着人。
奇迹瞬间出现了,这筒烟花竞自立起来,又向天空喷出美丽的花朵。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实际是烟花本身冲力的作用,能冲倒,自然也能冲直。
最近,行政村干部和在外地做生意的老板,为感谢烈女奶奶造福乡里,保一方平安,在烈女奶奶庙原址扩建庙宇,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场所,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