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及演变分析

合集下载

天津市水稻田土壤养分与施肥情况调研分析

天津市水稻田土壤养分与施肥情况调研分析

天津市水稻田土壤养分与施肥情况调研分析郑育锁;张鑫;常华;张滈;肖波【摘要】2018年4月,在天津市主要水稻种植区域选择18个代表点,通过采集土样和理化指标检测、施肥情况调查,并与2008年土壤检测、农户施肥调查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田土壤肥力处于中高水平,10年来,pH值降低0.2,有机质提高1.4 g·kg-1,水溶性盐提高0.97 g·kg-1,全氮降低0.1 g·kg-1,有效磷增加14.1 mg·kg-1,速效钾增加14 mg·kg1;天津市水稻施肥水平提高明显,平均施氮磷钾纯养分总量减少18.9 kg·hm-2,纯氮增加2.7 kg·hm-2,五氧化二磷减少51 kg·hm-2,氧化钾增加29.4 kg·hm-2.施肥成本平均减少600元·hm-2,有效降低了施肥量,施肥结构不断调整;最后,针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现状,提出了水稻田施肥原则和建议措施.【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25)009【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水稻;土壤养分;施肥;调研【作者】郑育锁;张鑫;常华;张滈;肖波【作者单位】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06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061;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30006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06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施肥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水稻增产的贡献率为35.4%[1]。

水稻施肥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不合理的肥料施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土壤结构恶化,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农业面源污染[2-3]。

为此,通过调研种植大户水稻施肥现状和投入产出情况,为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供依据。

2019 年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分析

2019 年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分析

于美荣:2019年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分析37文章编号:1002-0659(2021)04-0037-03于美荣(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专题综述2019年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分析摘要:本文收集汇总了2019年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分析年度耕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变化情况以及2016年以来耕层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化肥投入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分析,提出结论与建议,为指导天津市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中图分类号:S341.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1-02-03作者简介:于美荣(1965-),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与土肥水技术推广工作。

E-mail:yumeirongtj@耕地质量监测是《农业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农业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工作。

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摸清耕地质量变化,是建立耕地质量保护制度、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情况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主要依托天津市和各涉农区农业系统土壤肥料技术部门构建,1996年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经多年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天津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

截止2019年,天津市已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57个(平均0.67万hm 2耕地1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4个,市级监测点25个,区级监测点28个,代表全市褐潮土、普通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等土壤类型。

2 年度耕层土壤养分监测情况2.1 土壤养分变化情况2.1.1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变化趋势 2019年天津市各监测点汇总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6 g·kg -1,略高于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4 g·kg -1。

总体看,1996—2019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逐步提升并趋于平稳,最大值23.9 g·kg -1出现在2007年,最小值15.0 g·kg-1出现在1996年,2008年后含量比较稳定,与统计样本数增加有关(图1)。

天津土壤盐碱地的现状及改良方向

天津土壤盐碱地的现状及改良方向

天津土壤盐碱地的现状及改良方向摘要:天津作为中国沿海主要城市之一,土壤盐渍化一直是制约其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天津滨海地区一直被称为“绿色禁区”,天津园林部门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逐渐实现了盐碱滩变绿洲。

本文从盐渍土改良、盐碱地绿化技术、盐碱地改良方法评价等方面介绍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土壤改良技术;改良方法评价;改良方向天津市盐渍化土地面积7800km2,约占天津市总土地面积65.8%,其中土壤含盐量大于0.2%的土地有470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3%。

天津滨海新区盐渍土面积1958.9km2,占滨海新区土地总面积的86.3%[1]。

天津园林绿化大部分是在盐渍土上进行的,尤其是滨海新区,限制园林绿化的主要因子为“一缺三高一低”,即缺水、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海拔低。

而且土质黏紧,透气性不良,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滨海地区一直被称为“绿色禁区”,绿化异常艰难。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及城市化进程,盐碱地绿化已成为制约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津市要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如何破解盐碱地绿化这一世界技术难题至关重要。

1 天津滨海盐碱地生态分析1.1 自然条件天津市位于北纬38°33'至40°15',东经116°42'至118°03'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土壤形成多为河流沉积物,质地黏重,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大部分土壤含盐量在0.2%-0.4%,最高可达4.7%。

据统计,该地区平均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3倍多,导致了盐碱地在春季出现返盐高峰[2]。

同时,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淡水资源相对匮乏,不能被植物利用。

目前,天津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的滨海淤泥质滩涂地区,包括大港、塘沽、汉沽、宁河、东丽、津南及静海南部[3]。

1.2 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据资料统计,可将天津滨海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分为以下5方面。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水稻是当地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本文将对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一、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1. 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天津的土地资源受到压缩,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2019年,天津的水稻种植面积为50万亩,较2010年的80万亩减少了30%。

2. 生产效益普遍较低:由于土地面积减少和传统种植技术的落后,天津的水稻产量相对较低。

市场上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导致水稻价格偏低,农民的收益较为有限。

3. 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天津的水稻种植普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和传统的品种,导致生产效益较低。

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和应用也不足,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4. 病虫害防治压力大:由于天津气候湿润,水稻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病虫害的防治给农民增加了负担,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天津水稻种植的未来发展对策1. 推广新品种和农技措施:应当加大对于新品种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引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2. 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3. 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当地土地资源和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水稻的种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可以考虑增加优质稻谷的种植,满足市场上对于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4. 加强农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和销售,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

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

天津市西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天津市西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天津市西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西青区位于天津市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目前,西青区的农作物生产主要以粮食、蔬菜和水果为主。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仍有待提高。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对于推动西青区农作物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青区耕地资源总面积约为3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约为15万亩,旱地面积约为15万亩。

粮食作物种植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但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由于土地肥力下降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农作物品质也存在一定问题。

蔬菜和水果产业发展较为快速,主要种植的蔬菜包括大白菜、西红柿和黄瓜等,水果主要以苹果、梨和桃子为主。

针对西青区农作物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发展对策: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西青区应设立土地保护区,划定农业用地,严禁非农业用地的侵占。

加强土壤肥力的保护和提升,加强土地防沙治沙工作,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

西青区应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加强农业产业的组织和管理。

西青区应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提供农业生产资金支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销售业,增加农业增加值。

第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

西青区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第五,加强农业科普和培训。

西青区应加强农业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

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示范推广活动,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慧化。

西青区作为天津市的农业重镇,要加大对农作物生产的支持和推动力度。

通过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产业组织和管理,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科普和培训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水稻种植业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的发展对策也亟待研究和制定。

一、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天津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而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天津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栽培品种多样,主要集中在蓟县、宝坻区、静海区等地。

天津的水稻种植技术也较为先进,种植模式和管理手段在不断升级。

天津的水稻种植现状还是比较乐观的,产量稳步增长,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二、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的挑战尽管天津的水稻种植现状较为乐观,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的土地资源受到了挤压,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降雨不均等现象对水稻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风灾、虫害等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些隐患。

三、天津水稻种植未来发展对策针对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的挑战,应从多个方面制定对策,以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关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

其次是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应加大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水稻的耐旱、耐涝、抗病虫害等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能。

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

天津水稻种植业是天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的对策,对于保障天津地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天津水稻种植的研究和支持,推动天津水稻种植业迈向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天津市土壤与植被特点600字怎么写

天津市土壤与植被特点600字怎么写

天津市土壤与植被特点600字怎么写摘要:天津市的土壤和植被特点,有效改善它的生态环境,为改善
社会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文就天津市土壤和植被特点
进行总结:
一、天津市土壤特点
1、特征:天津市面积大,土壤分布较广,其中有粘粒土、砂土、黏壤土和赤壤土;
2、含有的养分种类比较全,以全氮、磷和钾含量较多,全磷质量比较高;
3、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特性;
4、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充足,富含钙、镁、铝、铬、钛、锶等有益元素,有利于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5、作物耗水量平均较低,降水量充沛,长期受降水影响,比较容易受水患害,因此土壤湿润度有一定要求。

二、天津市植被特点
1、特点:天津市的植被不但多样性强、结构丰富,而且具有多功能,对气象、水文、水质、水质改善等得到改善;
2、多植被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3、植被种类较多,其中包括了山地植被、海滨植被和滩涂植被;
4、植被形成的植被结构容易形成生态保护功能,包括促进空气释放赋
活和促进水源循环等功能;
5、植被对水土、生态环境改善有良好的效应,尤其是对土壤流失、污
染的治理,以及改善生态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天津市的土壤和植被特点,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环境,为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未来,将通过建设和开发有效对抗水患害的技术技术手段,改善天津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地统计学的土壤肥力空间变异分析——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

基于地统计学的土壤肥力空间变异分析——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

模式以及行政 区划等因素在 1: 0万地 图上随机布 1 点, 对整个武清区耕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 , 土壤采样 深 度为 0~2 m.共 采集 了 4 3个农 化土 壤 ,其样 0c 7
基 于地统计学 的土壤肥力 空间变异分析
— —
以天 津 市 武 清 区为 例
张 贞 ,高金权 ,陈 卫 ,邵凤成
(.天津城 市建设学 院 ,天津 3 0 8 ;2 1 0 3 4 .天津市农业 技术推广 站 ,天津 3 0 6 ;3 0 0 1 .天津市 武清 区农业技 术推广 中心 ,天津 3 10 ) 070
果 能 有 效 为规 范农 户种 植 、施 肥 行 为和 制 定相 关农 业规 划提 供 科 学依 据 .


词 :地统计学 ;土壤肥力 ;评价 ;空间变异
中图分 类号 :S 5 18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 10 .8 3 2 1) 20 3 —6 0 66 5 (0 2 0 —1 40
土 壤 是 农 业 生 态 系统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和环 境 因 素 ,而 土壤 肥力 则是 土壤 的本 质 属性 ,是 土壤 物理 、
的关 注 .因此本 文 以该 区作 为研 究对 象 ,以测 土配 方 施肥 的样 点作 为基 础 数据 源 , 用地 统 计学 对该 区土 运
化学 、 生物性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 农业生产和土地利 用变化对土壤肥力有直接的影 响.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 , 对土壤肥力的管理需要 同信息技术有效地结 合 , 能全 面 了解 土壤 在空 间上 的变 异规 律 ,以便 有 才 效 指导 各地 方合 理施 肥 和合 理 布局 , 高养 分资 源 的 提 利 用率 . 因此 ,从 1 7 J 9 0年 开始 ,大 量学 者开 始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及演变分析
摘要:通过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测定法,对天津市23 685块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及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目前天津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面积比例占73.2%;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的面积比例占82.0%;农田土壤磷钾含量较高,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农田土壤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的占50%以上;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增加与农田施肥水平增长有着密切关系。

该研究为天津市农田科学施肥与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演变;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s1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546-03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土壤类型及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为农业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了翔实资料和基础。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市未进行大规模的土壤养分详尽调查研究。

30年来,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相应地土壤养分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仍以原来土壤养分基础作为施肥的依据,显然与当前农业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doran等[2]认为土壤质量在生态系统内维持着作物生产力,促进作物健康,即影响着作物的单产与品质。

农作物生产离不开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支撑与保障。

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健康质量的综合度量,是土壤生产力高低的表征,其中土壤肥力质量是农田土壤质量
的核心[3-5]。

因此,探讨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现状及变化显得愈发重要。

本研究基于天津市农田土壤的调查与采样,分析天津市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及演变,这将对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土壤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管理、推进天津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天津位于北纬38°34′-40°15′,东经116°43′-118°04′,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环绕河北。

总面积11 916.9 km2,总人口1 299.3万,人均耕地面积0.033 hm2。

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9万hm2,粮食产量159.7万t,蔬菜播种面积8.5万hm2,蔬菜产量419.3万t[6]。

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2.9 ℃,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分别为547.9 mm和1 717.4 mm。

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褐土、水稻土、滨海盐土和棕壤等[7]。

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取点和对称等距抽样法,根据田间地块的分布和分区,按照每6.7~20.0 hm2作为一个采样单元的原则,2007-2009年调查了天津市5个区县23 685块农田的土壤肥力质量状况。

采样深度为0~20 cm,土样充分混匀,用四分法留样,每个采样点留样量为0.5~1.0 kg。

室内风干处理后,采用常规农化分析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养分等指标。

研究土壤养分
变化所用的历史资料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天津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状况及变化
由23 685块农田土壤测定结果可知,目前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3级以上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26.8%,处于中等水平(4级)的比重占了近70%,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而20世纪80年代,处于3级以上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9.7%。

由表1可知,2007年农田土壤有机质水平有所提高。

由表2可知,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2级以上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9.1%,处于中等水平(3、4级)的比重占了72.9%,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而20世纪80年代,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2级以上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1.3%,处于中等水平(3、4级)的比重占了50.2%。

即农田土壤全氮水平也有所提高。

但是,目前天津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的面积比重分别占3.4%、18.0%,比例也不小。

3.2 农田土壤磷钾状况及变化
目前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以上(1、2级)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49.8%,近一半农田处于丰富水平,处于中等水平(3级)的比重占23.5%,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而20世纪80年代,处于1、2级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6.9%,处于中等水平的比重占12.6%,总体处于低等水平。

可见,农田土壤有
效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图1)。

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1、2级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6.4%,处于中等水平(3级)的比重占了26.2%,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0世纪80年代处于1、2级水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9.4%,处于中等水平的比重占了26.4%。

农田土壤速效钾水平略有下降,变化不大。

但是目前速效钾含量低于50 mg/kg的农田比例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5倍。

局部农田含钾量偏低(图2)。

3.3 农田土壤某些微量养分状况及变化
从1982年和2007年农田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变化(图3)可知,经过25年全市农田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均得到提高,分别增加了184.5%、184.6%。

各区县表现了一定差异。

其中农田土壤有效锌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宁河县农田处于较低水平。

农田土壤有效硼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蓟县和武清区农田处于低等缺乏水平。

3.4 土壤肥力质量变化原因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农田施肥状况是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从投入总量上看,化肥提供的用量是有机肥提供量的3倍,化肥投入氮磷钾量均远高于20世纪80年代化肥施用量。

另外,化肥氮磷高量投入的比重较高,化肥钾高量投入的比重与不施钾的比重均较高。

例如,从蓟县施肥调查研究可知,夏玉米有机肥施用量为18 000 kg/hm2,而番茄有机肥施用量达到41 250 kg/hm2,是夏玉米施用量的2.3倍;大田夏玉米氮(n)、磷(p2o5)、钾(k2o)
肥施用量分别为220.25、73.30、61.90 kg/hm2,菜田番茄氮(n)、磷(p2o5)、钾(k2o)肥投入量分别为790.00、415.49、943.07 kg/hm2,再加上有机肥投入的磷钾养分,造成菜田氮磷钾投入量较高,从而引起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的积累。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农田来说,有机养分投入不足,造成农田土壤有机质偏低。

氮的过量投入,是土壤全氮提高的主要因素。

肥料磷的过量投入,造成土壤有效磷的累积。

而蔬菜需钾量高,施钾量不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目前土壤钾素水平对于菜田生产体系来说略显偏低的菜地肥力质量特点。

4 结论与讨论
天津市农田土壤肥力质量较20世纪80年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某些微量养分含量均有所增长。

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提升对农田土壤利用与保护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天津农田土壤有效磷局部积累严重,高者达到200 mg/kg以上。

农田土壤磷积累是天津市农田土壤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由此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在天津市农田特有立地条件下日益加重,尤其在设施菜田等集约化高的种植体系。

据报道,当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环境风险加大[8]。

另外,土壤磷素含量过高,引起作物某些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如锌),养分失调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因此,研究农田土壤磷面源污染治理问题非常重要[9,10]。

如实施农田养分综合管理,开展磷风险预警等研究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 陈永利,卢树昌.天津北部生态区不同种植体系土壤养分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2010(11):28-30.
[2] doran j w,parkin t b. in defining soil quality for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m]. wisconsisn:soil sci,1994.
[3] 卢树昌.土壤肥料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 卢树昌,贾文竹.河北省果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演变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5):219-222.
[5] 曹志洪.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3(3):28-32.
[6] 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天津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壤普查办公室.天津市土壤普查工作报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8] jordan c,mcguckin s o,smith r v. increased predicted losses of phosphorus to surface waters from soils with high olsen-p concentrations[j]. soil use and management,2000,16(1):27-35.
[9]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 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10] 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ⅲ.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
农业科学,2004,37(7):1026-1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