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侧重主干知识,重视图表和热点

合集下载

高三生怎样做好地理备考方案?

高三生怎样做好地理备考方案?

高三生怎样做好地理备考方案?高三地理怎么备考效果最好?高考地理复习要多联想、多琢磨、找思路、找规律,在思考、总结、深化上多下功夫。

具体要回归课本、回归地图,学会审题、避开出题陷阱,吃透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多做训练题和模拟题,同时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使复习更有效率。

针对我校具体情况,打算3月份结束一轮复习,4-5月份进行二轮复习,后面就是学生回归课本、错题集,查缺补漏。

一、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扫清知识盲点,系统归纳、细化落实每个知识点,教材阅读无死角,知识理解无障碍。

终极目标是合上教材大脑中能够清晰呈现地理知识框架,拿出一个知识点能够说出在教材中的位置、能准确背出具体含义并拎出一串相关知识。

1、自然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复习时可分四阶段逐级提高解题能力,并从中总结规律性东西。

第一步是透彻理解概念并熟记,第二步是吃透法则,第三步是真正弄懂原理,第四步是做变式训练题。

做完一道题后要理清解题思路,做完类型题后要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达到做一个会一类的目的,不管某类题形式如何变,只要原理是同一个就都会做。

2、人文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观点、方法的分析运用能力,复习时要注重思维的建模,做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的方式方法,同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主,通过做题反馈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重新理解和反思,进而巩固知识、拓展做题思维方法。

3、区域地理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如果说自然地理偏向记诵,那么区域地理就是偏理解分析,它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所以复习各版块时要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二、二轮复习:需要建立网络结构图,建立地理知识框架体系。

当然,另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1、地理运动专题: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2、人地关系专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

高中地理高三总复习知识整理,高考冲刺必备

高中地理高三总复习知识整理,高考冲刺必备

高中地理高三总复习知识整理,
高考冲刺必备
高中地理一直是高中文科的重点和难点。

新高考分科后,地理科目的难度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

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

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入学考题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

近几年的联考试题甚至出现微观和局部区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和区域定位能力。

因此,学生要重视看图、填图、识图甚至描图的训练。

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放到地图上,才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出发点。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学会发现时事中隐藏的地理信息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守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

好了,今天我总结了《高三总复习知识汇编》(人教版)。

这些资料涵盖了高三的所有知识点,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私信:高三地理,你能拿到!对于地理不好的考生来说,这些资料要好好学习,是时候提高地理成绩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地理一轮复计划表高三一轮复时间通常为整个高三上学期,复内容为所有高中地理知识。

详见下表:高三地理一轮复方法1、狠抓基础,紧抓教材。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是基础,复应以教材为载体,围绕教材展开复。

2、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学生们要准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形成正确的答题惯和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可分为三种: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统计图表;区域地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具体内容1、自然地理部分:主要由宇宙中的地球、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单元要素构成。

复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复流程,切忌死记硬背,复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渐适应高三一轮复的节奏。

2、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由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环境问题等单元要素构成。

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识相比自然部分要好理解很多,在复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抓住记忆核心知识和缕清分析主干原理上,制定相关复规划,合理安排复时间,在复中紧密结合案例,构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当下实际去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3、区域地理部分:涵盖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单元要素。

“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中应该第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要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准确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对重要的地理要素进行记忆,以便在答题时能够进行精准定位。

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出发,架构地理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总结规律,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到区域内,研究致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需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需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需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需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不少考生都觉得地理复习难以掌握其学习方法。

这里为大家介绍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需重视基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

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

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

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

因此我们要时
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一、指导思想: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目标要求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

三、复习思路本阶段以单元复习为主,准备按下列步骤进行:(1)看:看教材、看练习册上的知识板块、看原来的听课笔记。

看练习册上的知识板块是重点,学科组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课标要求、目标导航,要有规律的总结以及概括整合,要有疑难点拨(结合以往经验)。

(2)讲:主要是讲主干知识点。

重点是讲规律、讲方法、讲疑难、讲网络。

(3)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

(4)练:训练题必须精选,这是规定复习方向的一项重要环节。

(5)评:要评知识、评规律、评方法,评重点、评难点,评知识再生点、思维障碍点。

要先从错误率最高的试题讲评、从最有价值的题目讲评。

(6)思: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完成认识的升华。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宜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1)自然地理一般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2)人文地理的复习教师要善于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复习。

引导学生将复习中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体验对知识的运用;(3)区域地理的复习,关键是设置好问题,适当结合热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思考问题。

区域地理可采用分散复习和集中强化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在复习必修内容时,对相关初中内容进行补充,并在必修复习过程中适当添加世界地理一天一图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建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建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建议下面就第一个阶段的系统复习进行重点说明。

一、比照考试说明,细致细致熟读课本、地图,全面抓好基础学问一轮复习阶段,要比照着去年的考试大纲,对初中四本书和中学四本书的考纲要求内容做到宏观把握,微观驾驭。

回顾几年来的高考试题,许多命题源头不是来自书上的图像就是来自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

地理基础学问、基本技能是地理实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肯定要做到:一轮的基础复习求广度。

一轮复习中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细致细致读一遍课本、看一遍地图册,对地理学科全部考点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整理,以达到全面驾驭基础学问,不出现学问的遗漏,形成完善的学问框架的目的。

一轮复习阶段肯定要明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每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的考试内容、考试的要求和试题的特点,大家要做到清晰高考的考点、要点及典型题目。

二、一轮复习要全面驾驭基础学问,要求背诵的学问必需精确记忆。

该记的肯定要记,地理术语、甚至有些原话一字不漏地记,并力求加以理解和消化,以拓展地理学问面,以便在分析、解答问题时运用自如、精确规范。

基础学问驾驭坚固,我们就能把握住高考中70多分的中低档题,就能拿好基础分。

一轮复习中要梳理基础学问,列出主干学问,重点驾驭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地名、基本地理事实与分布、基本地理观点与原理、基本地理规律等基本学问,驾驭地理计算、地理图表的运用等基本技能。

对其主干学问,肯定要梳理成章,熟记心中。

一轮复习阶段也要留意,不能只一味反复地看书,光看不练,也不能一头扎到题海里面去,讲练结合,在练习中去巩固基础学问,练习中发觉新的问题,讲练结合是特别关键的。

最终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整理学问,形成网络系统的复习。

在一轮复习中要充分把教材(八本课本)中主干学问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学问网络系统。

建立合理的学问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学问网络,将课本学问经过思维加工、融会贯穿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整理而获得正确理解、自由支取和敏捷运用的有效学问。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

2019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我们给大家以下的一些建议:1.根据内容不同,选择不同方法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

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

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2.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个案分析地理高考越来越脱离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载体,重在进行地理思维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基本的、宏观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式的分析法成为流行的学习方法之一,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已成为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

核心知识的内涵:基本的空间结构;地理判读分析和初步绘制图标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的时政要点的地理背景分析。

学科内综合主要是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理论应用与现实问题的综合。

3.技能与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地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简明推导或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4.空间定位落到实处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空话,要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和复习设计上。

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可做以下设计:第一步,选取某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想象,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磁,重要大地形、气候区等,此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就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

备战高考一轮地理复习抓住四点

备战高考一轮地理复习抓住四点

备战 2019 年高考一轮地理复习抓住四点地理与其余学科对比最突出的特色是大批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观点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以下是高考一轮地理复习抓住四点,请考生学习并掌握。

抓原理重理解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迹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地球表面热量散布不均的原由 ;四时、五带的产生和区分的依照 ;海陆热力差别形成的季风与季民风候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 ;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 ;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体制 ;生态均衡的条件 ;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人类与环境的对峙一致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例和规律,剖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观点重消化姚老师说,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观点的学习,要对全部的地理观点一一消化、理解、汲取,不留夹生饭。

只有观点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简单混杂的观点排列出来,一一对照其差别。

诸如:天体、天球 ;日冕、日珥 ;近期点、远日点 ;角速度、线速度 ;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 ;气旋、气团 ;天气、天气 ;寒潮、寒流 ;矿物、矿产、矿床 ;岩溶、熔岩 ;生态系统、生态均衡、生物群落 ;地质作用、地质结构 ;国土、国土等等。

自然,观点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致性,就是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互相影响、互相限制的关系。

比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这不只是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亲密关系。

西欧为何成为典型的温带大海性天气?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向、综合性剖析问题上,同学们要做以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地理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第一轮复习是否到位,是否扎实,将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好坏。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考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

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

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

一、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0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二、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

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

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

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
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重视解法授之以渔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

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四、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西藏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

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