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膘测定与饲养

合集下载

母猪背膘

母猪背膘

操作视频
7)记录 : 观察并调节探头,当测量背膘数字且显示灯完整显示 并稳定不变后,记下数值;然后在猪的另一侧以同样的测定方 法再次测定并记下测定结果,看两边数值是否一致。若一致则 登记并注明母猪对应的资料(耳牌号,测量日期,母猪配种或 产仔日期,产仔数量等);若相差高于误差范围,则重新再次 测定。
2)、耦合剂:食用油、专用 耦合剂、水等,当前我们使
用的是食用油,方便取用,效果 良好;
3)、清洗工具:矿泉水瓶…; 4)、剪毛工具:剪刀,剃毛 器; 5)、记录本和笔。
2.测定方法
1)找测定点 • 纵切面图像 • 在最后一根肋骨离 背中线6.5cm处测 定背膘
理想测定点
6.5cm
6.5cm
腹股交接处
5分制膘情评分制的弊端
实际操作中,由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饲料、地域等不同的 影响,各猪场之间最适合膘情已经出现非常大的差异化。参照 上图的评分标准,对不同的猪场,相同的饲喂流程,已经形成 冲突。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始终处于强调统一膘情标准的 论述之中,给实际生产管理者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我们常听人说: ---看上去偏瘦的猪,那么它的膘情是良好的; ---看上去正常的猪,那么它是偏肥的。
两边相差7mm
四、总结
背膘数值对母猪群的影响
a、后备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为16-20mm有利于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 ; b、初产、经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度大于25mm时对繁殖性能有不利 的影响; c、哺乳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为17.5-22.5mm时有利于当胎断奶到发 情间隔和下一胎繁殖性能; d、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超过一定的范围如大于5.5mm则可能会影响 母猪断奶后的发情和下一胎的繁殖性能; e、断奶母猪p2背膘厚度在16mm以下时,反映母猪在哺乳期间体重 损失很大,断奶后饲料饲喂量就要相应大量增加。 f、当p2背膘厚度低于14mm时,过多的体蛋白的损耗会导致母猪发 情的推迟,如体损耗超过40kg时,将导致母猪不再发情。

母猪背膘测定方法

母猪背膘测定方法

母猪背膘测定方法
母猪背膘测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母猪体脂肪储备情况的方法,用于判断母猪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母猪背膘测定方法:
1.准备工具:测背膘需要使用一个测背膘仪或专用的背膘测定剪刀。

2.选择测定位置:在母猪的背脊上方选取离脊椎骨10-11寸的位置进行测定。

3.准备操作:将母猪固定在扶栏中,保持母猪安静放松。

4.测定背膘: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使用背膘测定仪或剪刀,从母猪背部开始,沿着脊椎骨方向剪下一段背膘组织,剪下来的背膘组织即为所测定的部位。

5.背膘评分:将测定的背膘组织进行评分。

评分一般根据脂肪层的厚度进行,常用的评分标准为1-5分,分别代表不同的脂肪层厚度,例如1分代表背膘薄,5分代表背膘厚。

6.记录结果:将测定的背膘评分记录下来,用于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母猪背膘测定方法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不能单一代表母猪的整体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和观察来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正常母猪的背膘评分会在母
猪的不同生理期有所变化,如发情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等。

因此,评估时需要结合母猪的生理状态来判断背膘评分的合理性。

背膘测定与饲养

背膘测定与饲养

母猪背膘测定与饲料饲喂量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为17头,国内的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究,发现问题出在我们对母猪体况评定方法。

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平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是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不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相同的分数。

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

对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无准确依据。

但是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

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

往往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就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就是母猪P2点背膘。

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

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标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1 母猪P2点背膘位置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 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近30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繁殖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

而且每个阶段对母猪体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使用背膘仪

使用背膘仪

怎样正确使用背膘仪1. 在第一次使用前,必须用所提供的运高牌充电器对测定仪充电大约12个小时,在这以后的每一次使用,其充电时间必须是使用时间的三倍,才能保证电池的长期使用。

2. 最精确的测量点通常是C、K、L三点(具体部位祥见另一份测量说明)。

在每次的测量前在,在测量的皮肤上涂上一些清油(比如石蜡油或机油)或水,必须保证探头和皮肤之间有良好的接触,才能使超声波进入猪只体内把信息反馈给测定仪。

测量时,按住电源开关打开测定仪,把探头轻轻放在测量点,并慢慢移动探头以挤出探头和皮肤之间的空气气泡。

探头和测量表面必须保持垂直,如有角度将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测量数据。

测量方法正确时,测定仪上的显示屏会显示完整的电子读数,如电子读数不显示时,证明接触不良,请使用更多的油,必须保证探头和测量点的垂直和水平。

3. 第一次测量时应当把测量开关放在3上,这将能测量三层脂肪的总厚度。

如测定仪探测到第三层脂肪,测定仪上的显示屏的电子读数将会显示正确的读数。

如第三层脂肪不存在,测定仪显示屏的电子读数将不会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关掉测定仪,把测量开关放在2上,打开测定仪。

测定仪将会对两层脂肪的总厚度进行探测和测量,并显示电子读数。

这一读数将保留在显示屏上直到探测仪探测到新的数据。

脂肪层并不都是同一厚度,所以为了保证测量最大的精确度,最好是平均两至三个相邻测量点的测量数据。

刚打开电电源开关时所显示的电子读数没有任何一样。

只有真正测量显示灯亮时的电子读数才是有效的。

电子读数的误差是+/-1mm。

4. 比较老的猪只会有坚硬的死皮肤,将需要额外的努力才能获得探头和皮肤下的活细胞组织之间的良好接触。

如果需要的话,可剃掉测量点上的猪毛,然后用热水打湿皮肤,在涂上清油使之浸入皮肤一两分钟才开始测量。

年轻猪只的皮肤较软,一般不需要对测量点作很多的准备工作。

注:1、使用时必须拔掉充电器2、不允许在人身上使用3、如有任何使用问题,请来点来函向我公司询问。

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

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

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介绍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是畜牧业中常用的一种测定猪的背膘厚度的方法。

通过测定猪的背膘厚度,可以判断猪的营养状况,从而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原理猪的背膘厚度与其体内脂肪的积累程度有关。

背膘是猪体内脂肪的主要储存部位,其厚度反映了猪体内脂肪的多少。

通过测定猪的背膘厚度,可以评估猪的能量储备和体内脂肪的积累情况,进而推断猪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

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一台背膘测定仪器,包括测膘针、测膘仪和读数仪。

•选择需要测定背膘的猪只,确保其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

•确保测定环境安静、整洁,以避免对猪只的干扰和误差的产生。

2. 测定背膘厚度•将测膘针插入猪只的背膘中,一般在背膘中央位置。

•插入测膘针时要快速、准确地穿过皮肤和脂肪层,并垂直于猪只的背膘。

•插入后,将测膘仪放置在测膘针上,并将读数仪与之相连。

•读数仪将显示测得的背膘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3. 记录数据•对每头猪只进行相同的测定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将测得的背膘厚度记录在表格或电子文档中。

•记录时应标注猪只的信息,如编号、品种、性别、年龄等。

4. 数据分析与应用•将测得的背膘厚度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根据背膘厚度的不同范围,可以将猪只分为不同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猪只进行分类管理,如调整饲养方案、控制饲料供应量等。

应用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在猪的饲养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饲料供应:根据猪只的背膘厚度,可调整饲料供应量,以满足猪只的能量需求。

- 成长发育:通过监测背膘厚度的变化,可以评估猪只的生长发育水平,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 疾病监测:背膘厚度的异常变化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通过测定背膘厚度可以进行早期预警和监测。

- 调整饲养方案:根据猪只背膘厚度的测定结果,可调整饲养方案,优化猪只的生长效果。

结论猪活体背膘测定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猪只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的方法。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背膘管理技术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背膘管理技术

74添加叶酸可以降低死胎几率,优化母猪繁殖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以在其营养中添加叶酸,以增强养殖效果。

可以在每千克妊娠母猪料中加入6mg叶酸,以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应注意,尽量添加活性的叶酸,这样不仅能够优化存活率,而且可以增加产仔数量,提高母猪繁殖力。

母猪哺乳期间,在其饲料中添加叶酸1mg/kg,可增加泌乳量,提升乳汁品质,优化仔猪育成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给妊娠母猪注射叶酸(15mg/次,共计10次),以改善仔猪存活率,提高母猪繁殖水平,达到强化母猪繁殖性能的效果。

4 添加微量元素营养技术在母猪妊娠期间,如果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长期过低,会诱发肢蹄疾病,损害母猪的繁殖性能。

为了避免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降低或损害,养殖者应采用微量元素添加营养技术,向饲料中添加铁、钙、锰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E、B族等;并结合对母猪蹄甲的修剪,基本在30d内就可以使其恢复80%左右,以保持其良好的生殖性能状态。

同时,在泌乳期也需要为其补充微量元素,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添加量,以保证效果。

要尽量采用以碳酸钙、磷酸钙为微量元素载体的金属微量元素作为添加剂,结合按照国际单位配置的维生素粉剂,分别采用拌料、饮水添加这两种方式,为母猪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其吸收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母猪繁殖性能优化效果。

5 小结综上所述,增强关键营养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母猪养殖水平的提高。

在养殖过程中,借助关键营养技术可以预防生殖障碍疾病,优化母猪生殖机能发育效果,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降低母猪淘汰率,从而保持母猪良好的繁殖状态,促进养殖效益的增长。

文 ⊙ 陈方钦1,2,朱中平1,2,张世新1,2,谭辉1,2 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PSY应用研究院保持不同阶段的最适宜背膘厚是猪场妊娠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衡量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可量化指标。

通过精准化饲喂来调控妊娠母猪的背膘厚,既能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又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母猪背膘标准

母猪背膘标准

母猪背膘标准母猪背膘标准是衡量母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母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背膘薄则母猪生长缓慢,生产性能差,反之则生长快,生产性能好。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母猪的背膘是提高母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关键。

一、母猪背膘的测定方法。

1. 观察法,通过目测母猪背膘的厚度和质量来判断母猪的背膘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低。

2. 手感法,用手指按压母猪的背膘,通过手感来判断母猪的背膘情况。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经验积累。

3. 仪器测定法,利用专业的背膘仪器对母猪的背膘厚度和质量进行测定,准确性最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二、母猪背膘标准。

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要求,可以将母猪的背膘标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瘦型,背膘薄,几乎感觉不到脂肪,这种情况下母猪的生长速度慢,生产性能差。

2. 适中型,背膘适中,手感柔软但有一定的脂肪质感,这种情况下母猪的生长速度适中,生产性能一般。

3. 肥胖型,背膘厚,手感松软,有较多的脂肪质感,这种情况下母猪的生长速度快,生产性能好。

三、控制母猪背膘的方法。

1. 合理饲养,科学配制饲料,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要求,合理控制饲料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避免过度肥胖或者营养不良。

2. 合理运动,适当安排母猪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的围栏饲养,保证母猪的运动量和活动空间。

3. 定期检测,定期对母猪的背膘厚度和质量进行测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四、结语。

母猪背膘标准是影响母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地控制母猪的背膘对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定期检测,可以有效控制母猪的背膘,提高母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猪背膘厚的测定方法

猪背膘厚的测定方法

猪背膘厚的测定方法猪背膘厚的测定方法一、前言猪背膘厚是评估猪体内脂肪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猪肉品质的关键因素。

准确测定猪背膘厚对于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测定猪背膘厚的方法。

二、仪器和材料1. 精密测厚仪:如美国Lutron CD-6A型、日本东京精密TH-210型等。

2. 消毒液:如75%酒精、1%高锰酸钾溶液等。

3. 测量模板:可自制或购买市售产品。

4. 纸巾或棉球:用于擦拭皮肤表面。

5. 纸笔:记录数据使用。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消毒:将测量模板和精密测厚仪清洗干净后,用消毒液消毒并晾干备用。

(2)准备猪只:选择体型相近、健康无伤口的猪只进行测定。

在测定前3天停止饲喂高蛋白饲料,避免影响测定结果。

2. 测定步骤(1)选择测定部位:在猪背部第12个椎骨与第13个椎骨之间的位置进行测定。

该部位为猪体内脂肪储存量较多的区域,能够反映整体脂肪含量。

(2)准备皮肤表面:用纸巾或棉球擦拭皮肤表面,保持干净。

(3)放置测量模板:将测量模板平放于测定部位上,使其与皮肤贴合。

(4)使用精密测厚仪:将精密测厚仪的探头插入到测量模板中心处,垂直于皮肤表面,并按下读数按钮进行读数。

每次读数应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5)记录数据:将每次读数记录在纸上,并计算平均值。

(6)清洗消毒:完成一只猪的测定后,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和设备。

四、注意事项1. 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要求。

2. 测定时应尽量保持测量模板与皮肤贴合,避免空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

3. 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对猪只造成伤害或不适,避免影响生产和肉品质量。

4. 测定结果应结合猪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仅凭借一个指标作为评估标准。

五、总结测定猪背膘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生产和销售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为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背膘测定与饲料饲喂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为17头,国内的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究,发现问题出在我们对母猪体况评定方法。

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平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是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不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相同的分数。

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

对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无准确依据。

但是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

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

往往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就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就是母猪P2点背膘。

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

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标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1 母猪P2点背膘位置
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 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近30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繁殖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

而且每个阶段对母猪体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1)后备母猪的最低标准要求150日龄体重达到100公斤,P2点背膘厚度应达到12~14mm。

(2)第一次配种时要求体重达到125~135公斤,P2点背膘16~20mm。

(3)经产母猪不同阶段的体况要求也不同:离乳期P2背膘厚度达到16.5-17mm、怀孕中期P2背膘厚度达到19mm 、分娩时期P2点背膘厚度达到19-21mm。

根据P2点背膘实际厚度确定母猪的饲喂管理方案,对于背膘厚度达不到标准的需要加强营养。

(1)据P2点背膘厚度决定后备期饲养管理方案
后备母猪150日龄,体重达100千克,P2背膘厚应为12-14mm,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可以通过营养调控来解决(提高能量浓度,饲喂后备母猪脂肪强化日粮,能量提高200kcal/kg),当背膘厚度超标可以降低饲料配方的能量浓度。

(2)据P2点背膘厚度决定妊娠期饲养管理方案
母猪妊娠阶段基本可以分为0-7天、8-36天、38-99天、100-110天、111-分娩等五个阶段。

妊娠母猪怀孕测定P2点背膘时间点分别是配种、7天、38天、100天、110天等五个时间点。

(3)据P2点背膘厚度决定空怀期饲养管理方案
母猪离乳期时若P2<14mm应自由采食妊娠母猪料557并添加合成孕酮类药物(烯丙基去甲雄三烯醇酮,每天按15~20mg的剂量饲喂),当P2背膘达到16mm后,不再添加药物;若P2>14mm则自由采食妊娠母猪料557。

配种时若14mm<P2<16mm,则在需要在妊娠7-37天对母猪进行体型调整,根据不同的背膘可以饲喂3-4kg饲料;若P2>16mm,则按标
准程序进行饲喂。

母猪妊娠112天时若P2<20mm,不减料;若P2>20mm,按正常饲喂量的1/2进行饲喂。

母猪某阶段日饲喂量计算方法:
母猪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母猪自身及胎儿两部分。

据NRC标准母猪P2点背膘厚度每增加1mm,其体重约增加5kg,母猪体重每增加
1kg约耗能5Mcal。

母猪部分包括子宫重约3.2kg、乳房重约3.4kg、母猪自身增重约5kg,即母猪总增重约11.6kg。

胎儿及附属物部分包括胎儿期仔猪增重约16kg,羊膜及胎衣增重约2.5kg、胎液(羊水等)增重约2.0kg,共计20.5kg,需要22Mcal 能量(是否意味胎儿每增加1kg需要1.1Mcal能量?),其中1-37天增重占总重:1%(可以忽略不计),1—99天增重占总重50%,即37-99天每天增重所需能量为:11Mcal/62天=0.18Mcal/天,100—114天增重占总重50%,即每天增重所需能量为:11Mcal/14天=0. 8Mcal/天。

母猪所需能量包括自身基础代谢能(ME)、背膘调整能PWE、胎儿及附属物增重能(BWE)。

具体计算方式为:
日身基础代谢能:ME=110×(增重/2+母猪调整前体重)0.75
日背膘调整能:PWE=(TP2-S P2)×5kg/mm×5Mcal/kg÷调整天数日胎儿及附属物增重能:BWE=胎儿增重×5Mcal/kg÷调整天数
母猪日饲喂量:W=(ME+PWE+BWE )/E
其中:
SP2表示某阶段调整前P2点背膘厚度,TP2表示某阶段调整P2点背膘厚度
目标,单位mm
E表示所使用饲料能量浓度,单位 Mcal/kg
W表示母猪饲喂量,单位kg
母猪体重=某阶段调整前初始体重+1/2增重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P2点背膘确定母猪饲喂水平。

妊娠38-99天调整体型饲喂量的计算
目标:99天: P2:19mm
(37-99天增重5kg)
维持需要ME:
110*体重0.75=110*(135+5/2) 0.75
=110*137.50.75=4.42Mcal/天
母猪增重需要ME:
5kg*5Mcal/kg=25Mcal
25Mcal/62天=0.4Mcal/天
胎儿增重需要ME:0.2Mcal
每天需ME:4.42+0.4+0.2=5.02Mcal
饲喂量=5.02/3.0=1.67kg
妊娠100-111天调整体型饲喂量的计算
目标:111天: P2:22mm
(100-111天增重15kg)
维持需要ME:
110*体重0.75=110*(140+15/2) 0.75
=110*147.50.75=4.655Mcal/天
母猪增重需要ME:
15kg*5Mcal/kg=75Mcal
75Mcal/12天=6.25Mcal/天
胎儿增重需要ME:0.8Mcal
每天需ME:4.655+6.25+0.8=11.705Mcal
饲喂量11.705/3.2=3.65kg
配种时120kg、P2=15mm的母猪,推荐饲喂程序
以上饲喂程序需在40天,70天测定P2 点背膘数据以便根据实际及时调整饲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