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文备课-教案
精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

精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语文第十二册作文计划难忘的"第一次"昙花满蕾的夜。
晚上9点的星光摇曳出疏淡的背景,没有月亮的寂寞。
这是我第一次看花开花,虽之前见过许多花,但还从未见过花儿开花。
弯弯的茎上的花苞微微颤动,洁白如象牙,收拢的姿态像少女肌肤润润的玉颈。
忽然,想起一种极轻微的声音,如蝴蝶振翅欲飞。
我揉揉惺忪的眼睛,之间原先抿紧的尖端已微微开启,露出一层白玉般洁白莹润的花瓣,想婴儿柔软香馥的唇。
接着,轻轻地,花蕾在不断展开,仿佛雪白的云朵轻轻荡漾开,盈盈探百花外。
相叠相扣的玉瓣终于完全展开了,冰肌玉肤,光华四射,好像一个长夜的舞者,舒展了水袖,缠绵了笑意。
那漫步而来的绰约,在从容的节奏里,进入生命最灿烂的一刻。
一年的孕育,漫长的等待,在夜里的一瞬间绽放全部光芒,没有一丝保留!犹如一张昂扬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
然而她的才情与曼妙是极端的隐秘孤傲,因而只有墨色的夜才做得底色,不屑于白日红尘争艳!她美到极致。
象牙雕不出这样精致莹润,白玉塑不出这样玲珑剔透,花舞不出这样狂放舍身,白云裁不出这样光芒四件。
香非常浓烈,夜越深,越沁人心脾。
她散开的香很清洁,没有甜腻的脂粉味。
夜的底色衬托了花香,淡淡的夜景似乎也飘着香气。
每年花季如转世,长久的酝酿在瞬间毫无保留的绝舞。
然而短暂的时光,她的舞姿也难以为继。
花瓣本来是雪白如银,光芒四溅,几乎灼伤人目,继而逐渐苍白如纸,只露出些许原来的风骨神韵。
没什么所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了。
象命运中许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昙花应该不只是用来形容生命的短暂与幻灭吧,尽管短暂,她却没有一丝仓促。
在那么短的花期里,她不曾浪费一点一滴,拥有了无比的美丽,璀璨。
我第一次看到昙花开花,花开花谢,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为什么有人常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也在心里暗暗庆幸看到了“昙花一现”......这样的生命,有如荆轲渡过易水去刺秦王的风骨,又似刘胡兰少年牺牲的勇毅。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通用11篇)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通用11篇)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习作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2人,大部分同学能写较通顺的语句,字数能达到要求,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部分学生能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内容新颖,有独创性。
同时在写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错别字现象较严重,个别学生的字数达不到要求,习作时表达自己想法的话较少,缺乏想像能力。
二、习作训练内容及目标:本册教材的习作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分别是难忘的“第一次”,关于民风民俗的习作,我的理想,学会生存,自由习作。
在结合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6次小练笔。
本学期习作训练目标主要是: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2、继续训练学生观察、想像的能力。
3、多实践,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习作训练措施及教改打算:(1)、训练措施没有严格的训练,就很难做好事情,本学期将从实要求学生完成好每一次习作。
采用看图讲图意、课堂讲解指导、提供习作情境、表演内容后练笔及实践活动等形式及措施,开放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得轻松。
(2)、教学措施①、注重方法的'指导,按习作要求进行训练。
②、教给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习作的作用。
③、指导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④、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⑤、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养成观察的习惯。
⑥、规范训练学生习作时的内容,力求有创意,表达真情实感。
⑦、从字、词等基础入手,严格抓好习作的每一个环节。
四、习作教学进度:寒假读书心得(第一周)第一单元:记难忘的“第一次”。
(第三周)第二单元:写一篇关于各地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第五周)第三单元:我的理想。
(第七周)期中测试:(第九周)第四单元:学会生存。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课堂随笔,内容不限。
(第十三周)第六单元:毕业赠言。
(第十五周)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篇2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习作例文

5.是啊,想到即将不能学习语文课,陈小允非常的难过!在这个事例中,从哪一段文字最能让你感受到陈小允的痛苦?(预设:第7自然段)
6.我不能学习语文感受到非常的痛苦,这段文字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其实是我内心中的一段独白(板书:内心独白)这段独白直接和强烈表现我内心痛苦、悲伤的心情,谁再来读一下。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与《阳光的两种用法》
年 级
六年级
课 时
第1、2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次的教学任务与一般的课文教学、阅读教学不同,而是一篇习作例文的教学。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与《阳光的两种用法》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让学生体会文章指怎样表达情感的。在习作时,让学生懂得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课外阅读课。单元习作“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则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围绕具体事例来写,通过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这两篇例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先写出写作提纲,再围绕着确定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在本次习作例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整合,重视“习作例文与习作”的关联性,有重点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4.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选择这两件事比较合适,能够把当时的气氛与心情凸显出来)。
5.还是你懂作者,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得选择合适的内容,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6.我们来看大家给他的留言是什么?(出示:“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语文。”)生齐读。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精编本】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作文最新教案第一章:作文概述与写作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定义和作用,明确作文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3. 教授作文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定义和作用2. 作文的基本要素3. 作文的写作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作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重要性。
2. 讲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等。
3. 教授作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作文的认识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评估他们对作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观察与表达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2. 教授表达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与表达相结合的写作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方法与技巧2. 表达的方式与方法3. 观察与表达在作文中的应用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授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2. 讲解表达的方式与方法,如描述、议论、叙述等。
3. 举例讲解观察与表达在作文中的应用,进行实践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行为,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评估他们运用观察与表达相结合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想象与创造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潜能。
2. 教授虚构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与创造相结合的写作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想象的方法与技巧2. 虚构写作的要点与方法3. 想象与创造在作文中的应用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学会想象,教授想象的方法与技巧。
2. 讲解虚构写作的要点与方法,如构思、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
3. 举例讲解想象与创造在作文中的应用,进行实践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水平。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习作例文,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进行创作。
3. 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草原》、《月光曲》。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情感等。
3. 语文知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章结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习作例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新课内容:讲解习作例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
4. 实践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习作例文》2. 板书内容:习作例文、写作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课后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写作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写作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作文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提升作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拟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句;2. 学会选择合适的论据和例子来支持观点;3. 学会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连接词来衔接段落;4. 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来丰富作文。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学生作文范例;3. 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引入话题:“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请写一篇关于你家附近环境的作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这篇作文。
”Step 2 拟定主题句(1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话题拟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如“我家附近的环境真美好”。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家附近的环境,拟定一个适合的主题句。
Step 3 收集论据和例子(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附近环境美好的原因,并收集论据和例子。
例如,道路宽敞,绿化好,空气清新等。
Step 4 过渡词和连接词的运用(10分钟)老师示范如何使用过渡词和连接词来衔接段落,使作文结构更加严谨和流畅。
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完成几个练习。
Step 5 运用不同句式和表达方式(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来丰富作文。
例如,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学生们可以借鉴范例,进行尝试。
Step 6 逐步完善作文(15分钟)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逐步完善作文,添加必要的细节和修饰语,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Step 7 作文修改和评价(10分钟)学生们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
老师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评价,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建议。
Step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写作文,并注意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拟定主题句、收集论据和例子、运用过渡词和连接词、使用不同句式和表达方式来写作文。
同时,通过互相修改和集体评价,学生们也提高了对自己作文质量的认识和审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难忘的校园生活——内容真实,情感真挚习作要求:把学校或班级组织集体活动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记下来,把活动的过程写真实、具体,意义写清楚。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活动,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2、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内容要具体,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写出这次活动中的细节,写出自己参与热情与感受。
教学设计说明: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组织的任何一次活动都有它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和集体的温暖。
如果引发学生把印象最深的事写出来,把活动的意义写清楚,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使同学们不仅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得到了快乐,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那该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重点:1、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活动的内容及活动过程,真是、具体。
3、抓细节描写:人物、动作、神态。
教学难点:活动过程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把感受最深,活动最细的部分写具体。
教学准备:搜集描写场面热烈的词语。
教学过程:1、启发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的校园生活比作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那么图中一定会有一处使你过目不忘的风景。
这处难忘的风景在哪里呢?大家一起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去找吧。
写出课题:难忘的校园生活2、情景设置。
(1)每人回忆,讲述在学校的一次难忘活动。
(2)表演一个热烈的场面:拔河、拉歌、比赛加油……3、写作指导。
(1)掌握好记事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目的、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
(2)抓活动的不同特点。
真是写出游戏过程。
(3)活动部分要写清楚,重点部分要层次清楚、具体。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a:关注个人突出表现b:全员参与的热烈情境4、具体要求:本次习作的选材必须是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
写作要有重点,抓住活动细节,描写人物在活动中的神态、动作、语言。
要注意段之间的联系,由点到面,过度要恰当,写成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
5、活动再现,看看同龄人是怎样写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新年联欢会问题与答案:(1)这篇习作小作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案:新年联欢会。
(2)用“——”画出小作者感受的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略)。
(3)文中哪些是细节描写?哪些是场面描写?(略)。
(4)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场面的词语,为本次写作做铺垫。
6、激情写作同学们,新年联欢会大家玩得多开心呀,一次印象深刻的班级活动,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欢乐,还使同学们受到了教育。
从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点名了活动的目的,就是更加热爱班集体。
小作者的文章写得真棒!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参加活动,还能提高你们的写作水平呢。
同学们,把留给你们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感受比赛的刺激,游戏的欢乐,活动的趣味吧!大胆选材,抓住细节,一篇好的习作,一定能在你的笔下生花。
7、轻松练笔:任选一题或自命题目写一次活动(1)“六一”联欢会(2)五月红歌比赛(3)新年联欢会(4)参观消防队8、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9、点评,欣赏习作板书设计: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全员参与热情场面难忘的校园活动经过(详写) 个人突出表现细节(神态、动作、语言)结果——感受八学做“压缩饼干”——精心提炼,写出梗概习作要求:将较长的文章,读懂全文,精心提炼,写出梗概,压缩成短文。
教学目标:1、把一篇较长的文章,缩写成一篇短文。
2、缩写后的短文,内容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中心要明确。
3、理清原文内容,分清主次,留存精华。
教学设计说明:缩写是一种很有实际意义的作文练习。
我们在报纸上、杂志上看到的一些文章摘要、电影、电视剧故事简介,书籍内容提要等,往往就是原作的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压缩成一片较短的文章,要求把原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描述出来,去其枝叶,留存精华。
这是培养同学们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作文方式,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写作基本功。
因此,练好写作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认真阅读原文,抓住主要内容,领悟原文中心,把握文章要点,精心提炼,写出梗概。
教学难点:保留原文重点与中心,文章结构完整,风格不变,主次分明,留存精华。
教学准备:1、阅读《草船借箭》,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围绕什么事写的?2、找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主要任务是谁?教学过程:1、启发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板书课题“学做‘压缩饼干’”。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特别,并在“压缩饼干”四个字加上了引号,谁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是怎样理解的?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习的写作知识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课题特别之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课题有趣之处,把缩写比喻为压缩饼干,所以要加引号。
2、设置情境:教师那一块面包和一块饼干对比,让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出二者分别比做什么。
面包比作原文,饼干比作缩写后的短文。
那么,如何把面包制作成压缩饼干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缩写。
什么是缩写?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把文章的意思重新表达出来,将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
缩写是培养同学们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练好缩写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掌握缩写的写作方法吧。
3、写作指导:(1)认真阅读原文,理清原文内容。
(2)缩写要抓原文的主要内容。
(3)要保持文章的题材和中心思想。
(4)分清主次,去掉枝叶,留取精华。
4、阅读分析:草船借箭认真阅读、思考。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3)主要人物是谁?答案:(1)讲了一件“借箭”的事。
(2)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
经过:诸葛亮在三天时间内,用二十条船向曹军借了十万支箭。
结果:箭如期造好,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聪明。
主要人物——诸葛亮这篇文章主要赞扬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因此,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情节不能删掉。
5、激情写作: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草船借箭的原文比作一块“面包”,那么,你怎样去制作缩写的这块压缩饼干呢?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制作出一块非常可口的优质压缩饼干,快快拿出你手中的笔,去体验和享受制作过程的乐趣吧!板书:面包原料——草船借箭原文压缩饼干——缩写原文面粉主要内容面粉借箭过程牛奶段落牛奶起因、结果发酵粉次要部分营养素中心、精华营养素赞颂诸葛亮糖数据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香料关键词语人物性格词语6、轻松练笔:缩写完璧归赵指导:(1)阅读文章,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2)口头复述《完璧归赵》(3)口头缩写《完璧归赵》7、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8、点评,佳作欣赏九生活随笔——叙事清楚,有感而发习作要求: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好品质,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
养成不但能感悟生活还要随时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生活,认真生活,写一篇生活随笔,2、写出自己的见闻,把引发自己写作的内容交代清楚。
3、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教学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善于认识生活,观察生活,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生活,能用心去感悟多姿多彩的好生活和事物,并引发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其中的奥秘,总有一些灵感在撞击学生的心扉,将这些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共同分享生活的趣事和写作的快乐,的确是一件不错的事。
教学重点:清楚叙事,有感而发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创作灵感,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扑捉感悟的“闪光点”。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过马路闯红灯(斑马线、生命线)校园随处见垃圾教学过程:1、启发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的内容是你们感到熟悉的事,还是对你们很陌生。
如果是你们生活中常见到的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是否想把这些事写下来?具体怎样写?怎样想?写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生活随笔2、情景设置:(1)过马路违反交通规则让学生感悟:红灯猛如虎,走进虎吃人,斑马线,生命线,遵守交通保平安。
(2)校园垃圾随处见让学生感悟:垃圾多了环境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养成爱护校园、讲卫生的好习惯。
(3)表演小品:班级处处皆雷锋(同学生病,助人为乐等)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真是有很多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并能随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真实情景具体的写下来,特别是引发自己思考的那个情景,场面都一一写下来,这就是生活随笔。
3、写作指导:(1)生活随笔包括两个内容a:见闻:看到事情、情境b:感受:有这件事引发的思考(2)清楚叙事,有感而发随笔重点:写感就是要写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思考如闯红灯:所感、所思红灯猛如虎,斑马线就是生命线,遵守交通才能保平安。
比如:由春天风沙想到环境保护、植树、造林问题,有捉小鸟想到善待动物,由爬楼梯想到科学高峰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
(3)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的形式不受体裁限制,可以是一事一议,也可以看观抒情,还可睹物谈看法,随笔不受字数限制,短则百余字,长则数百字,篇幅长短有内容而定。
4、具体要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留心,处处都有的可写。
我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要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感受,做到文从字顺。
下面,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随笔的。
读短文,思考问题(书53页)(1)小作者在面馆扑捉到了一个怎样镜头。
答案:厨师拉面的精湛技术。
(2)短文通过“我”和妈妈的简短对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是:“熟中生巧”这个成语在生活中处处可用。
说明了一件不经意的小事被小作者扑捉到了,成了随笔的一个极好的材料。
5、激情写作:同学们,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文章。
我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你们会发现,原来些生活随笔一点也不难。
小作者——我们的同龄人能通过到面馆吃饭,感受到了“原来成语在生活中随处可用”的道理,你们也快快拿起笔,像小作者那样,开动大脑,把你们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用心写下你的随笔,你一定是最棒的,期待你的成功。
6、轻松练笔写一篇生活随笔,题目自拟。
7、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8、点评,欣赏佳作。
板书设计:生活随笔见——人事景真(具体、真实)随笔写感受深(小中见大、引人深思)十扩写一、习作要求:1、扩写,就是把一篇短文或长文章的一个片段加以扩展和充实。
2、在熟悉原文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合理想象,扩写后的文章比原文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3、在扩写时,对原文的枝节可以再生发,产生新的枝节,使文章变成有头有尾的一个故事。
二、教学目的:1、通过扩写,了解扩写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
2、认真研读原文,在不改愿意上扩写,变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3、发挥合理想象,比原文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三、教学重点:了解扩写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
四、教学难点:1、在不改变原意上扩写,扩写后使文章比原文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深入思考,合理想象。
五、设计理念:让同学们了解扩写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
如何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扩写后使文章比原文更加具体、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合乎情节,多角度,全方位,感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