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的诊疗标准

鼠疫的临床表现:
其他类型鼠疫
• 包括肠鼠疫、脑膜炎型鼠疫、 眼鼠疫和皮肤鼠疫等,均较 为少见。
• 此外,尚有轻型鼠疫,临床 症状轻微,发热程度不高, 淋巴结肿大,但疼痛不严重。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 - 30)*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及血尿,尿沉渣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胞管型。 • 大便常规:大便潜血可阳性。 • 凝血功能: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患者在短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DIC ),纤
维蛋白原减少(小于200mg/dl ),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明显增加。 • 脑脊液:脑膜炎型病例可表现为压力升高,外观混浊, 白细胞常大于4000/mm3,中 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加, 葡萄糖和氯化物明显下降。 • 常规和生化特点:血白细胞升高,可达30*109L以 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继发 DIC时血小板减少、PT延长等。
治疗:
其他可选用药物
1、庆大霉素(GM):链霉素过敏或妊娠情况下使用。用法用量:成人5mg/kg, qd, 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至少10 天;儿童2. 5mg/kg, q8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 至少10天。
2、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属于浓度依赖性抗 生素,目前主要用于联合用药。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患者可采取氟喹诺酮类作为 联合用药。 • 环丙沙星:成人400〜600mg/d,静脉滴注,或500mg/d, 口服,ql2h,疗程至少
病原学特异性检查所需标本类型及检测项目: -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等标本培养分离、F1抗原和核酸 (PCR)检测; -血清F1抗原的抗体检测。
十堰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送审版)

XX市卫生系统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 总体目标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X围2.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2 职责分工3.预警与分级3.1 预警3.2 分级4.动物疫情判定、人间病例诊断与疫情发布4.1 动物疫情判定4.2 人间病例诊断4.3 疫情报告4.4 疫情公布与通报5.应急处置5.1 启动预案应急机制5.2 预案应急机制终止5.3 应急处置措施5.3.1预警应急处置措施5.3.2一般(Ⅳ级)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措施5.3.3较重(Ⅲ级)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措施5.3.4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措施6.善后处理6.1 后期评估6.2 激励机制6.3 责任追究7.保障措施7.1 组织保障7.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7.3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7.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7.5 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支持7.6 做好车辆调度,保证交通畅通8.预案管理9.附件XX市卫生系统鼠疫控制应急预案1.总则1.1总体目标为预防控制鼠疫在我市流行和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XX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92-1995》、《消毒技术规X——疫源地消毒技术规X》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1.4 适用X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1.1市卫生局成立局长任组长、分管疾控、医政工作的副局长、市疾控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局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科、法制监督科、医政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中医科、爱卫办等科室科长(主任)为成员的鼠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安排部署全市鼠疫防控工作。
实验室判定鼠疫标准

实验室判定鼠疫标准# 实验室判定鼠疫标准## 一、前言嘿,朋友!你知道鼠疫吗?这可是个相当厉害的传染病呢。
在历史上,鼠疫那可是造成了不少的大灾难。
现在虽然医疗水平进步了很多,但鼠疫依然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
实验室判定鼠疫标准就像是一个特殊的“侦探指南”,它能帮助科学家和医生们准确地发现鼠疫病菌的踪迹,搞清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感染了鼠疫。
这标准可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把精确的尺子,能够准确测量出鼠疫的存在与否,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鼠疫的传播,保护大家的健康。
## 二、适用范围(一)临床疑似病例的确诊比如说,有一个病人出现了高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有点像鼠疫,但又不能确定。
这时候,实验室判定鼠疫标准就派上用场了。
医生会采集病人的血液、痰液或者淋巴结穿刺液等样本送到实验室,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标准中的判定,那就可以确诊为鼠疫病例了。
(二)疫情监测在一些鼠疫可能流行的地区,像草原、山区等地,卫生部门会定期进行疫情监测。
他们会捕捉一些老鼠或者其他可能携带鼠疫病菌的小动物,采集它们的组织或者粪便样本。
实验室就会依据判定鼠疫的标准来检测这些样本,看看这个地区是否存在鼠疫病菌的活动,就像给这个地区做一个“健康体检”一样。
(三)鼠疫研究对于研究鼠疫的科学家来说,这个标准就像是他们的研究手册。
不管是研究鼠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还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鼠疫是基础。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操作各种实验,根据这个标准来确定自己研究的样本是否为鼠疫病菌,确保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 三、术语定义(一)鼠疫耶尔森菌这是导致鼠疫发生的罪魁祸首,是一种细菌。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小小的、坏坏的微生物小怪兽。
它长得有点像小短杆,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的模样。
这种细菌特别狡猾,它能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给人类,进入人体后就开始捣乱,引起各种严重的症状。
(二)血清学检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一些成分来判断是否感染鼠疫。
3、鼠疫的诊断与治疗

2006.11来自鼠疫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短、 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 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把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 病,进行重点防治。
由于鼠疫自然源地的广泛存在和 逐渐活跃,随时可能发生人间鼠疫。 因此,必须作好应对鼠疫突发事件 的各种准备,一旦发生人间鼠疫, 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 治疗。 为了达到“四早” 要求,各级医 疗卫生和疾控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 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以及鼠疫临床 诊断和治疗。
3、各型鼠疫的共同表现
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病急剧、进展迅速、 疼痛显著、病死率高为其特点。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毒症状,而 各种体征并不明显(症状与体症 不一致)。
各型鼠疫的共同表现
突然发病,恶寒战栗,体温迅速升高至38℃ 以上,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 增快。重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 糊,狂躁谵妄、步态蹒跚如酒醉样甚至昏迷等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发 绀,表情痛苦,惊恐不安,结膜充血,出现所 谓“鼠疫颜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 (10~30x109/L)。
2.肺炭疽
牛、马、羊、骆驼等畜类是炭疽病的主要传染 源,人类肺炭疽主要是由于吸入混有炭疽杆菌芽 胞的飞沫或尘埃而感染。发病急剧,寒战、高热、 咳嗽、胸痛,咳混血粘痰。患者多因呼吸循环衰 竭而于2-3日内死亡,与肺鼠疫极为相似。流行病 学和病原学检查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 多有从事畜产品加工的职业史或接触病畜及其皮 毛的历史,痰中可检出炭疽杆菌。
4、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是由于食用未经煮熟的染疫动物肉类 引起。虽然有试验证明进入胃内的鼠疫菌可 以被胃酸杀死,但几次鼠疫流行过程中均从 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鼠疫菌,这些病人表现出 不能用败血症等进行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如 腹痛、腹泻、脓血便等。因此,经消化道传 播的可能性也应引起重视。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 15978—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间鼠疫现疫区的封锁隔离,疫区处理,病人及其直接接触者处理和解除封锁隔离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及疫区处理有关的单位、住户和个人。
2 术语2.1 人间鼠疫疫区划分为历史疫区和现疫区两种。
历史疫区系指已定为鼠疫疫源地,并曾经发生过人间鼠疫,现在已停止或没有人鼠间鼠疫流行的地区或地点;现疫区系指在鼠疫疫源地内正在发生人间鼠疫的地区或地点。
2.2 疫区处理对现疫区所采取的各种技术对策和职责,包括对现症病人、死者、直接接触者等的处理与管理。
2.3 封锁隔离鼠疫病人及其直接接触者,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地区或地点的人群及各种物品与未被污染地区或地点的人群和各种物品相隔绝。
2.4 健康隔离对与鼠疫病人、尸体及被鼠疫菌污染的各种物品直接接触者,包括小隔离圈内未患鼠疫的人员进行的隔离处理。
2.5 直接接触者与鼠疫病人、尸体及被鼠疫菌污染的物品和空气直接接触的人。
3 人间鼠疫疫区封锁隔离标准3.1 凡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或尸体)者,在病人(或尸体)排除鼠疫之前,均需按鼠疫病人处理。
3.2 诊断为鼠疫病人(或尸体)的疫区,必须划定小隔离圈封锁隔离。
以鼠疫病人(或尸体)所在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被污染的邻舍划定为小隔离圈。
小隔离圈内人员实行健康隔离。
3.3 肺鼠疫病人(或尸体)发生在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的山区或牧区时,只划定小隔离圈;发生在人口密集,居住较集中的地区时,必须划定大、小隔离圈。
以鼠疫病人住房为中心,将所在村屯、街道等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定为大隔离圈。
3.4 在人口密集地区人间鼠疫多点同时暴发流行时,可不划大隔离圈,根据病人分布可将整个村寨或几个村寨划定封锁隔离区域。
3.5 鼠疫病人发生在旅途或医院时,先将病人所在车厢及车站或医院等被污染的场所迅速封锁隔离,立即与非污染场所人群分开。
3.6 迅速查清鼠疫直接接触者,并就地隔离留验。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92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 15992 —1995、八—前言鼠疫为兽源性烈性传染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于我国南北方17 省(区),216 县(市、旗),对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危害。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逐步控制人、兽间鼠疫,最终实现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198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曾制定了《控制鼠疫工作标准和考核方法》,这一文件所规定的标准是属于推动工作,考察防治成效的工作指标,而不同于本标准。
但该文件一些重要内容,如考核方法及各项指标及数值等,经修订后纳入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控制鼠疫和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条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鼠疫布鲁氏菌病防治基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
参加起草单位: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思博、热合木•乌玛尔、白庆奎、刘纪有、汪闻绍、沈尔礼、杨煌。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鼠疫主要宿主动物的控制密度,鼠疫病原学与血清学阳性率水平和群体预防指标,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七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所有县(市、旗):a)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b)陕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c)天山山地灰旱獭一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d)青藏高原喜玛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e)帕米尔高原红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f)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g)滇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及报告

1.鼠疫(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急热待查病例、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2.霍乱(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4.艾滋病(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疾病名称:HIV感染者(病原携带者)、艾滋病。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诊断标准如下:5.甲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甲肝最终需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
6.乙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病例、慢性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乙肝最终需订正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无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诊断标准如下:注:乙肝病原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备注:诊断相应类型“病例分类”时,必须满足同一行所有打“√”项。
7.丙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诊断标准如下:8.戊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9.未分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诊断标准:排除了甲、乙、丙、戊4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例则归入未分型肝炎。
10.脊髓灰质炎(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明确诊断的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在2小时内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均按照AFP病例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报告(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前言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
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
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
b5E2RGbCAP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
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
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
p1EanqFDPw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
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
DXDiTa9E3d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
RTCrpUDGiT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5PCzVD7Hx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前言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
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
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
b5E2RGbCAP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
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
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
p1EanqFDPw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
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
DXDiTa9E3d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
RTCrpUDGiT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5PCzVD7Hx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
jLBHrnAILg本标准适用于鼠疫监测及确定鼠疫动物病。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xHAQX74J0XGB 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 15992—1995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3 诊断原则3.1 患者具有流行病学线索。
3.2 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 3.1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学诊断或被动血凝试验(PHA)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
LDAYtRyKfE4 诊断标准4.1 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Zzz6ZB2Ltk4.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dvzfvkwMI14.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4.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4.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4.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4.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rqyn14ZNXI4.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4.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EmxvxOtOco4.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5 疑似病例具备4.1加4.2中任一项。
6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4.3或4.4。
7 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SixE2yXPq58 追溯诊断病例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ewMyirQFL9 病型9.1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9.2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2临床表现者,为败血型鼠疫。
9.3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3临床表现者,为肺型鼠疫。
9.4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4临床表现者,为眼型鼠疫。
9.5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5临床表现者,为肠型鼠疫。
9.6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6临床表现者,为皮肤型鼠疫。
9.7 确诊鼠疫病例,有 4.2.7临床表现者,为脑膜炎型鼠疫。
附录A(标准的附录)疑似鼠疫材料的采取、保存和运输A1 疑似鼠疫病人的取材A1.1 疑似鼠疫病人应在服用抗菌药物前,依其症状和体征,按以下规定部位采取检材。
A1.2 各型疑似鼠疫患者,除采取相应部位材料外,均应采取静脉血3~5mL,供检菌和血清学诊断用。
A1.3 疑似腺鼠疫病人取材A1.3.1 选取肿大之淋巴结,用碘酒、酒精局部消毒,以左手姆指、食指固定,用灭菌注射器(12~16号针头)刺入淋巴结,抽取组织液适量,保存于灭菌试管内或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kavU42VRUsA1.3.2 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者,可先向淋巴结内注射0.3~0.5mL灭菌生理盐水,稍停后再行抽取。
A1.3.3 感染后期,可在肿大的淋巴结周围穿刺抽取组织液。
A1.4 疑似肺鼠疫病人取材A1.4.1 令病人对血琼脂平板咳嗽,或将带血痰液标本收集于灭菌平皿或广口瓶内备检。
A1.4.2 用灭菌棉拭子涂擦咽部分泌物,将拭子保存于灭菌试管或灭菌生理盐水管内备检。
A1.5 疑似败血型鼠疫应采取静脉血液1mL以上。
A1.6 疑似眼鼠疫应用棉拭子或无菌毛细吸管,采取眼的分泌物。
A1.7 疑似肠鼠疫应取病人粪便备检。
A1.8 疑似皮肤型鼠疫取材A1.8.1 水泡、脓泡期,可将脓泡表面用酒精消毒,以灭菌注射器由泡的侧面刺入泡内,抽取内容物备检。
A1.8.2 溃疡、结痂期以灭菌镊子持灭菌棉球涂擦溃疡面和痂皮下的创面,将棉球保存于灭菌试管或灭菌盐水内备检。
y6v3ALoS89A1.9 疑似脑膜炎型鼠疫的病人用腰椎穿刺法抽取脑脊液备检。
A1.10 对于鼠疫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鼠疫污染材料的接触者,以及早期未出现典型可疑症状的疑似鼠疫病人,均应按A1.2和A1.4的规定取材备检。
M2ub6vSTnPA2 疑似鼠疫尸体的取材A2.1 首例疑似鼠疫尸体应作解剖取材。
A2.1.1 取材前应作好解剖器材、场所选择和尸体处理的准备。
A2.1.2 以无菌手续采取肝、脾、肺、心血及有可疑病理改变的淋巴结等,分别置于灭菌平皿或试管内保存。
尸体有腐败迹象时,必须取长骨材料。
0YujCfmUCwA2.2 如不能解剖,可行局部取材。
用腰椎穿刺器按淋巴结、心、肝、脾及肺的顺序穿刺采取组织,分别保存于灭菌试管内,尸体腐败时可穿刺取骨髓。
eUts8ZQVRdA3 凡所取材料均应保存于灭菌器皿内;组织块可保存于灭菌生理盐水中,或用5~10mL Broke氏液保存;亦可应用Cary Bleir培养基保存运送材料。
容器用石蜡密封。
sQsAEJkW5T A4 检材应包装严密,保存场所适宜,保存温度不高于4℃。
A5 准确详细填写送检单。
A6 指派二名人员(其中一名专业人员),乘快速交通工具送检材。
直接送达负责该地区检验工作的专业实验室。
GMsIasNXkAA7 接交材料时首先检查包装,绝对不能有破损、污染,如有破损应立即消毒并报告有关单位处理。
材料接交按清单点清种类、数量,并准确记录签字。
TIrRGchYzg附录B(标准的附录)鼠疫细菌检验程序及结果判定B1 鼠疫细菌检验基本要求B1.1 鼠疫细菌检验必须在专用实验室内进行。
B1.2 检验人员必须事前熟悉实验室管理制度,自身防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等。
B1.3 凡进入毒菌室操作,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工作。
B1.4 及时准确做好检验的各项实验记录。
B2 反向血凝试验B2.1 对于来自疑似鼠疫病人和疑似鼠疫尸体的检材,只要标本量允许,均应进行反向血凝试验的检查,以便做出早期诊断。
7EqZcWLZNXB2.2 反向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见附录C。
B2.3 如出现反向血凝滴度达到或超过1∶100的阳性结果,负责检验的单位应在收到检材后24h内做出疑似鼠疫报告。
lzq7IGf02EB2.4 反向血凝试验标本及所用过的各种器材,应视为污染物品,须经5%来苏儿浸泡24h 后再行洗涤处理。
zvpgeqJ1hkB3 细菌培养B3.1 新鲜材料可直接涂布溶血(0.1%)赫氏琼脂平板,按三段法划线。
B3.2 腐败材料可划线于龙胆紫(1∶10万~1∶20万)亚硫酸钠(0.025%)平板或龙胆紫溶血平板。
NrpoJac3v1B3.3 液体材料及骨髓,用灭菌白金耳取标本划线。
脏器材料先在平板表面压印,再以白金耳划线,棉拭子可直接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1nowfTG4KIB3.4 同一病人或尸体的不同材料可以分格涂于同一平板表面。
每份材料接种一式两个平板,一个作分离培养,另一个准备做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
fjnFLDa5ZoB3.5 置28℃温箱培养,于14~96h内每日观察以发现具有鼠疫菌典型形态的菌落。
没有严重污染的平板,必须持续培养7d,无疑似鼠疫菌落出现时,始可弃去。
tfnNhnE6e5B4 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B4.1 在B3.4中用于噬菌体裂解试验的平板上,于划线一侧滴噬菌体一滴,倾斜平板使其垂直流过划线。
B4.2 分离培养中发现可疑鼠疫菌落时,用白金耳取可疑菌落重新划线于血琼脂平板,再依上法滴加鼠疫噬菌体。
HbmVN777sLB4.3 置28℃温箱,24h观察有无噬菌现象,噬菌带宽于噬菌体流过的痕迹时,方可判定为鼠疫噬菌体试验阳性。
V7l4jRB8HsB5 动物接种B5.1 病人、尸体材料,特别是腐败材料必须在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接种小白鼠(18~20g)或豚鼠(250~300g)。
83lcPA59W9B5.2 脏器块,置于消毒乳钵内,用灭菌剪刀剪碎并研成匀浆,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备用。
B5.3 新鲜材料可用腹腔或皮下接种,豚鼠接种0.5~1.0mL,小白鼠接种0.2~0.4mL。
B5.4 腐败材料可采用经皮接种,剃去动物腹毛,并造成轻微划痕,将材料以棉拭子涂布于剃毛之皮肤上并擦之,涂擦时应以平皿盖掩盖,以防材料四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