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脑出血诊治指南(2018版)
合集下载
新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新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诊断 • 脑出血治疗 •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 • 脑出血预后与康复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继发性脑出血则常见于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 。
04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
诊断标准的更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断标准更加明确
新版指南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进行了 更加明确的描述,包括临床症状、影 像学检查等方面,有助于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重视早期诊断
诊断流程优化
新版指南对脑出血的诊断流程进行了 优化,简化了诊断步骤,提高了诊断 效率。
新版指南强调对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 和后遗症的发生。
影像学诊断
头颅CT扫描
头颅CT扫描是脑出血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显 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存在继发性脑损害。
MRI检查
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出血,如脑干或小脑,MRI检查可能更 敏感,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和 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异常。
凝血功能检查
脑室引流
对于脑室内出血量大、颅内压高的患 者,可进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 压、缓解症状。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肿胀严重、颅内压高的患者, 可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以缓解颅内压 、减少脑疝发生的风险。
血肿清除术
对于脑实质内出血量大、危及生命的 患者,可进行血肿清除术,以迅速清 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诊断 • 脑出血治疗 •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 • 脑出血预后与康复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继发性脑出血则常见于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 。
04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
诊断标准的更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断标准更加明确
新版指南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进行了 更加明确的描述,包括临床症状、影 像学检查等方面,有助于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重视早期诊断
诊断流程优化
新版指南对脑出血的诊断流程进行了 优化,简化了诊断步骤,提高了诊断 效率。
新版指南强调对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 和后遗症的发生。
影像学诊断
头颅CT扫描
头颅CT扫描是脑出血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显 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存在继发性脑损害。
MRI检查
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出血,如脑干或小脑,MRI检查可能更 敏感,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和 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异常。
凝血功能检查
脑室引流
对于脑室内出血量大、颅内压高的患 者,可进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 压、缓解症状。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肿胀严重、颅内压高的患者, 可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以缓解颅内压 、减少脑疝发生的风险。
血肿清除术
对于脑实质内出血量大、危及生命的 患者,可进行血肿清除术,以迅速清 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最新版脑出血诊治指南

1 院前处理 2 诊断与评估 3 脑出血的治疗 4 预防脑出血复发
1
院前处理
Pre hospital treatment
院前处理
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
The symptom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re sudden, and most of them start in activity
脑出血检查
(1)CT平扫:CT平扫可迅速、准确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出血量、 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等情况, 是疑似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增强CT和灌注CT:需要时,可做此2项检查。增强CT扫描发 现造影剂外溢的“点征”(spot sign)是提示血肿扩大高风险的重 要证据 。 (3)标准MRI:标准MRI包括T 1 、T 2 及质子密度加权序列在慢性 出血及发现血管畸形方面优于CT。 (4)多模式MRI:多模式 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FLAIR和梯度回波序列 (GRE)等,其有助于提供脑出血更多的信息,但不作为急诊检查 手段。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微出血十分敏感
内科治疗-药物治疗
2.其他药物: (1)神经保护剂:研究显示自发性脑出血 6 h内应用自由基清 除剂NXY-059治疗是安全、可耐受的,但未改善临床预后 。铁 螯合剂的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此外,还有一些神经保护 剂,如依达拉奉,在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与分析中发现对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中药制剂:中药制剂在我国也较多应用于治疗出血性脑卒 中。有中药制剂用于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分析,但因研究 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尚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 照试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CTA和增强CT的“点征”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 据)。 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CTV、增强CT、增强 MRI、MRA、MRV、DSA、GRE-T 2 * 或SWI检查,以明确诊断(Ⅱ级推荐,B级证据)。 可应用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脑出血的治疗
• (七)并发症治疗 • 2.痫性发作 • 推荐意见: • (1)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 (Ⅱ级推荐, B级证据)。 • (2)有临床痫性发作者应进 行抗癫痫药物治疗(Ⅰ级推荐, A级证据)。 • (3)疑为 痫性发作者应考虑持续脑电图监测(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如检测到痫样放电,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 疗(Ⅰ级推荐, C级证据)。
脑出血的治疗
• (三)血糖管理 • 推荐意见: • 血糖值可控制在7.8~10.0mmol/L。 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1)
血糖超过 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2)血糖低于 3.3mmol/L 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 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 水平。
脑出血的治疗
续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 估、持续心肺监护,包括袖带血压监 测、心电图监 测、氧饱和度监测。脑出血患者的吸氧、呼吸支持 及 心脏病的处理原则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 治指南2018》
脑出血的治疗
• (二)血压管理 • 脑出血患者常常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多种因素 (应激、疼痛、高颅
压等)均可使血压升高,且血压升 高(>180mmHg; 1mmHg=0.133kPa)与血肿扩大和 预后不良相关[25]。
脑出血的治疗
• 二、外科治疗 • (一)脑实质出血 • 外科手术以其快速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解 除机械压迫的优势成
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重要 方法。
推荐意见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外 科开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尚不能充分确定,不主张 无 选择地常规使用外科开颅手术(Ⅱ级推荐, B级 证据),微创治疗是安全的、有助于降 低病死率(Ⅰ 级推荐, A级证据)。 以下临床情况,可个体化考虑 选择外科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治疗:(1)出现神经 功能恶 化或脑干受压的小脑出血者,无论有无脑室 梗阻致脑积水的表现,都应尽快手术清除血 肿(Ⅰ 级推荐, B级证据);不推荐单纯脑室引流而不进行 血肿清除(Ⅱ级推荐, C级 证据)。(2)对于脑叶出血 超过30ml且距皮质表面1cm内的患者,可考虑标 准开颅术清 除幕上血肿或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 推荐, B级证据)。(3)发病72h内、血肿体积 20~ 40ml、GCS≥9分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有条 件的医院,经严格选择后可应用微 创手术联合或不 联合溶栓药物液化引流清除血肿(Ⅱ级推荐, A级 证据)。(4)40ml以 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 位效应导致意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 血肿 (Ⅱ级推荐, B级证据)。(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 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肿体 积≤15ml(Ⅱ 级推荐, B级证据)。(6)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 行微创手术前应行血 管相关检查(CTA/MRA/DSA) 排除血管病变,规避和降低再出血风险(Ⅱ级推荐, D 级证据)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规律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血管弹性,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和糖尿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脑
出血。
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高血压筛查
定期检查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糖尿病筛查
定期检查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脑出血。
公众教育
开展脑出血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 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和服务,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 保健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流程
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02
诊疗技术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CBiblioteka 扫描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 和程度,帮助判断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
提供更细致的脑组织图像 ,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原 因和预后。
DSA检查
显示脑血管结构和病变, 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
按出血部位分类: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 脑出血等。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出血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病例 约180万,其中50%以上死亡, 存活者中约30%遗留严重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肥胖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考虑脑出血 可能。
血管疾病筛查
检查血管健康状况,预防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出血 。
急性期救治与转运规范
01
02
03
规律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血管弹性,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和糖尿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脑
出血。
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高血压筛查
定期检查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糖尿病筛查
定期检查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脑出血。
公众教育
开展脑出血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 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和服务,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 保健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流程
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02
诊疗技术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CBiblioteka 扫描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 和程度,帮助判断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
提供更细致的脑组织图像 ,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原 因和预后。
DSA检查
显示脑血管结构和病变, 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
按出血部位分类: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 脑出血等。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出血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病例 约180万,其中50%以上死亡, 存活者中约30%遗留严重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肥胖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考虑脑出血 可能。
血管疾病筛查
检查血管健康状况,预防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出血 。
急性期救治与转运规范
01
02
03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PPT课件

内科治疗
(二)血糖管理
推荐意见: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0 mmol/L的范围内。 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
(1)血糖超过10 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 (2)血糖低于3.3 mmol/L时,可给予10%一20%葡萄糖
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
内科治疗
(三)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由于止血药物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尚
不确定,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荐常 规使用(I级推荐,A级证据)。神经保护剂、中 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 试验进一步证实(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疗
(四)病因治疗
推荐意见: (1)使用抗栓药物发生脑出血时,应立即停药(I级推荐,B级证据)。 (2)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相关脑出血,静脉应用维生素K(I级
(6)可应用GCS或NIHSS量表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 级证据)
三、脑出血的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 患者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 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该进行外科 治疗。
内科治疗
保持安静、稳定血压、防止继续出血、适当降 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血糖、 体温平衡、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及防止各种 颅内及全身并发症
(5)对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抗 血小板相关的脑出血。
(6)对于使用抗栓药物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何时、如何恢 复抗栓治疗需要进行评估,权衡利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 定(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疗
(五)其他
推荐意见:针刺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 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Ⅲ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脑出血治疗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脑出血治疗指南(2023完整版)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脑出血治疗指南的完整版。
脑出
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诊断
脑出血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
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扫描和MRI。
治疗原则
1. 快速识别脑出血患者并尽早治疗,以减少脑损伤的程度。
2. 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病因和病情严
重程度。
3.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
急性期治疗
1. 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氧气供
应等。
2. 降低颅内压:通过使用渗透性药物、高渗脑室引流等方法降
低颅内压力。
3. 控制出血点: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病例,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恢复期治疗
1.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职业疗法等方法帮助
患者恢复功能。
2. 注意并发症: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例如脑血管痉挛、脑
水肿等。
随访
脑出血患者应定期复查,包括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神经功能
恢复情况等。
随访过程中注意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中国脑出血治疗的详细指导,包括诊断、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随访等方面内容。
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一般处理
5)血糖 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
监测,血糖值可控制在7.8-10mmol/L。 • 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
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
三、特异性治疗
改善脑 血循环
特异性治疗
中医中药
神经保护
他汀治疗
其他疗法
溶栓/介入
(2)对静脉溶栓禁忌的部分患者使用机械取栓是合理的(II级推荐,C 级证据)。
(3)缩短发病到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时间,有利于显著改善预后,在治 疗时间窗内应尽早实现血管再通,不应等待观察其他治疗的疗效而延 误机械取栓(I级推荐,B级证据)。
血管内介入治疗
(4)推荐结合发病时间、病变血管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后决 定患者是否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抗血小板 抗凝
(一) 改善脑 血循环
扩张血管 扩容
降纤
溶栓治疗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I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h(I级推
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禁忌证和相对禁忌症严格筛 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溶栓治 疗。 使用方法:rt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 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h,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 应严密监护患者(I级推荐,A级证据)。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斯堪地那维亚脑卒中量表 (SSS)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脑病变检查
•平扫CT:首选 •多模式CT:指导溶栓参考 •标准MRI:(T1加权、T2加权 及质子相)识别急性小梗死及 后循环缺血优于CT。 •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 成像(DWl)、灌注加权成像 (PWl)、水抑制成像(FLAIR) 和梯度回波(GRE)等。 •不推荐6小时内运用灌注检 查来选择机械取栓患者。
脑出血治疗指南

4/5/2020
5
3. 分诊至神经内/外科或神经重症加强医疗病房(NICU)
①颅内中小量血肿、无明显颅高压的患者,可暂时保守治疗,在发 病72h内严密观察,动态复查头颅CT;
②颅内大量血肿(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0ml,中线 移位超过5mm,环池及侧裂池消失)、或伴梗阻性脑积水、严重 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立即分诊至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
出血患者,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症者,可给
予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对于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等引发脑出血 的患者,应停用此类药物,并以最快的速度纠正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 补充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脑出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
性疾病的风险很高。在血管超声检查排除下肢静脉栓塞后,可对瘫痪肢体使用 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对于脑出血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5/2020
4
2.急诊处理:到达急诊科,应立即进行初诊;需再次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力争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急诊抢救过程中应高度强调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呼吸道 通畅;对于呼吸障碍或气道不通畅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气道插管,插管有困难的可 紧急气管切开,推荐环甲膜穿刺、经皮气管切开或气管正位切开;根据患者意识障碍 的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情况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快速行头颅CT检查(有条件的重危患者 可行床旁移动CT检查),判断是否有脑出血以及明确血肿大小,以便后续分诊。对于 脑疝患者,急救过程更应争分夺秒。
4/5/2020
3
多学科专家共识
1. 院前急救:在发病现场进行急救时,首先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况、瞳孔 变化。应用急救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 道。如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 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 囊辅助呼吸。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可用升压或降压药 将血压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如患者发病时发生外伤, 应注意检查有无骨折、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脏器出血,根 据情况给予简易处理。经紧急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患者 至距离最近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转运途中应注意将患者 始终保持头侧位,减少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