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吸收基本理论PPT课件
药剂学(完整版)PPT课件

(3)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4)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化学稳定性差,携带、运输、贮存不便
2021
19
三.质量要求
• (1)溶液型液体制剂应澄明,乳浊液型或 混悬液型制剂应保证其分散相粒子小而均 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
• (2)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
2.2.1 缓释和控制系统
2021
12
2.2.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本世纪后期医 药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脂质体,纳米囊,纳米粒,磁导向制剂,热 敏感制剂,PH敏感制剂。 3﹑中药制剂的研究 4﹑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5﹑药用新辅料的研究开发 6﹑研究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 7﹑医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GCP在生产与研究中的意义。 3 了解药剂学的目的、意义、沿革与发展;药剂学
的分支学科。
2021
17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
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其 中:
药物:气、液、固 分散方法: 溶解、 混悬、乳化
2021
18
二、特点
(1)药物的分散度大,接触面积大,吸收快, 能迅速发挥疗效。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定”(定量、定时、定位)
2021
11
二 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1﹑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 • 如动力学,流变学,分散体系理论,高分子化学
,界面化学等。
2﹑新剂型及新制剂的开发研究 2.1 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剂 2.2 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缓释及控释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发展的主流。
吸收稳定基础

吸收稳定基础
1、脱吸温度应低于吸收油开始 沸腾的温度。
2、高温使吸收有的稳定性显著 降低
3、如果温度规定过高,加热介 质的温度也要求高。
吸收稳定基础
4 基础理论
一、回流 1、回流方式:回流分三种方式即冷回流、
热回流、循环回流。 2、 冷回流的定义及其作用 冷回流,严格地说是回流温度低于打
入那层塔盘的平衡温度的回流,例如塔顶回 流及循环回流。但习惯上说的“冷回流”, 都是指塔顶过冷的回流,即塔顶产品引出, 在塔外冷凝冷却后再打回塔顶成为最上一层 塔盘的回流。
收塔的吸收效果。
吸收稳定基础
调节方法:
(1)操作中通常用调节吸收剂量和塔底温度来控 制干气中汽油组分的含量。
(2)适当提高再吸收塔的吸收剂量,或降低吸收 剂温度,调节过程要注意速度要慢,以免影响 分馏塔的操作。
(3)调节再吸收塔压力,保证操作平稳。
(4)适当调整吸收塔补充吸收剂量(但不能过小 ,以免影响吸收效果),或降低吸收剂温度。
吸收稳定基础
当溶剂吸收溶质时,随着吸收量的增加, 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增加,一直达到饱 和浓度,吸收就停止了,这个饱和浓度 就是该溶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饱和 压力与它在气相中分压相等,即达到了 相平衡状态。
吸收稳定基础
2 稳定塔原理
1、稳定塔是一个完整的精馏塔,一个完整的
精馏塔应具有提留段、进料段、精馏段。精馏 塔进料中的各组分存在不同的挥发度,在精馏 塔温度差和塔盘间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组分 通过塔盘的汽液相多次接触,多次传质传热, 轻组分优先汽化,重组分优先冷凝,从而在塔 顶塔底分别出轻组分和重组分,这就是精馏原 理。
吸收稳定基础
冷回流的作用:一是成为最上一层塔 盘的回流,随之以下各层塔盘就都 有了内回流;二是担负着冷却取热, 维持全塔热平衡的部分任务。控制 塔顶温度,保证产品质量。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讲课ppt课件

2、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结果的反应。 班杜拉认为,当一个行为反应出现时,会引导出一定的
行为结果,这些结果都极大地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全部技能.
3、学习的另一个来源是通过观察。 在观察学习的研究中,班杜拉分析了四个观察学习的下
位过程,即: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过程。
模仿
自我效能感
01 基本概念
意义
01
04 04
作用机制 03 03
02 02 主要来源
36
(一)、基本概念
班杜拉认为,当人们接受强化后,会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 关系.从而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决定了行为的出现。 对强化的期望,可分为“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两种。 结果期望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能否导致某一结果(强化)所进行的推测。 效能期望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所进行的推测。
它不但可以使我们超越经由赏罚控制来学习直 接经验的限制,而且可以使我们超越事先设计的 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人的许多 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所以,观 察学习对我们进行社会规范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 用中作用很大,如武术,游泳的学习过程等
自我调节过程
第三个概念是自我调节过程.班杜拉认为: 个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所假设的结果 来调节他们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是根据自我 控制的过程来解释的,而不是以直接的刺激 反应联系所解释的.
(三)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类大量的学习是认知的。 一旦认知获得发展,就可以成为人的功能领域的重要因
(六)主要著作
《青少年的攻击》(AdoleFra bibliotekcent Aggression,1959)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分析法新剑桥-精品教育文档

贸易条件效应
? 贸易条件是指单位进出口价格指数之比, 反映一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进口 商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出口 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更多数量的商品。 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贬值会带来贸易条件 的恶化,并可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
资源配置效应
? 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虽然贬值会恶化贸 易条件,但由于贬值影响资源配置,在 贬值过程中,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 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生产率的提 高抵消了贸易条件的恶化,结果是提高 了实际收入。特别是在汇率高估和外贸 管制下,微观经济扭曲、资源配置效率 低下的情况下,贬值带来的资源配置效 应会更明显。
Ex + E m >1 由此推论:
① E x + E m >1 国际收支因本币贬值而改善
② E x + E m =1 国际收支状况保持不变
③ E x + E m <1 国际收支应本币贬值而趋于恶化
P x : 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 P m : 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
e : 表示一单位外币折合为本币的数额,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收入再分配效应
? 在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 使得收入从较高边际支出的经济单位向 较低边际收入的经济单位转移。也就是 从工资收入阶层向利润收入阶层的再分 配。而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者的 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
货币错觉效应
? 是指人们较多重视货币价格而较少重视 货币收入的心理现象。当贬值带来价格 上涨时,即使人们的货币收入同比例提 高,人们仍然选择较少消费。从而,贬 值会带来支出的减少。
第四讲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 ? 弹性论 ? 吸收论 ? 货币论 ? 乘数分析法 ? 新剑桥学派理论 ? 结构论
一、弹性分析理论 The 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化工原理吸收是化工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分离和净化方法,通过气体或液体在吸收剂中的传质过程,将目标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吸收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石油化工、化肥、环保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收剂对目标组分的亲和力,将目标组分从混合物中吸收到吸收剂中。
在吸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吸收剂的选择、操作条件的控制以及设备的设计等方面的因素。
吸收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目标组分的亲和力、溶解度、稳定性以及再生难易度等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操作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的选择,这些参数对吸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备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传质效果、能耗、设备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经济、高效的吸收过程。
其次,吸收过程的机理包括气液传质和界面传质两种方式。
气液传质是指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传递过程,通常发生在气体通过液体时,目标组分从气相传递到液相中。
界面传质是指气液界面上的物质传递过程,通常发生在气体与液体接触的表面上,目标组分从气相传递到液相中。
这两种传质方式在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质方式。
最后,吸收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吸收剂的性质、操作条件、设备设计等多方面因素。
吸收剂的性质包括选择合适的吸收剂、控制吸收剂的浓度、再生吸收剂等,这些因素对吸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操作条件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吸收剂的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以实现高效、经济的吸收过程。
设备设计需要考虑到传质效果、能耗、设备成本等因素,以实现吸收过程的优化。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吸收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离和净化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机理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操作吸收设备,实现高效、经济的吸收过程,为化工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二节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第十一页,共33页
6.吸光度的加和性
当介质溶液中含有多种吸光组分时, 只要各组分间不存在着相互作用,则在某 一波长下介质的总吸光度是各组分在该波 长下吸光度的加和。
即:A = A1 + A2 +…… + An
第十二页,共33页
(二)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1. 吸收系数 朗伯-比尔定律(A=Kbc)中的系数(K)
尔吸收系数 ;
(2) 可根据未知液的Ax,在 Ax 标准曲线上查出未知液的
浓度cx。
A=bc
κ
Cx C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二、引起偏离朗伯-比耳定 律的原因
根据郎伯-比尔定律,当吸收层厚度不变 时,标准曲线应当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 A与c成正比关系,称之为服从比尔定律。
但在实际测定中,标准曲线会出现向浓度 轴弯曲(负偏离)和向吸光度轴弯曲(正偏离), 这种现象称为对郎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非平行入射光将导致光束的平均光程b大于吸收池的厚度b实际测得的吸光度将大于理论值从而产生正偏离3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朗伯比耳定律是建立在均匀非散射基础上的一般规律如果介质不均匀呈胶体乳浊悬浮状态存在则入射光除了被吸收之外还会有反射散射作用
第二节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第一页,共33页
一、朗伯-比耳定律
第十九页,共33页
(3) 吸收系数(a)与摩尔吸收系数() 的关系
=aM
吸收系数(a)常用于化合物组成不明, 相对分子质量尚不清楚的情况。
摩尔吸收系数()的应用更广泛。
第二十页,共33页
2. 桑德尔灵敏度(Sandell) S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除用摩尔吸收系
GC-气相色谱法工作原理

学时:6学时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3-1 概述
3.1.1. 色谱法:一种分离技术
1. 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t创立
2.原理
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 的(固定相),另一相(流动相)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与固 定相发生作用,在同一推动力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 的时间不同,依次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色层法,层析法
衡量柱效的指标:理论踏板数n有效 衡量色谱柱的选择性:色谱图上两峰间的距离,主
要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热力学性质
5.3.2 分离度(resolution)
R<1时,两峰不能分离
R=1时,两峰能分离
R=1.5时,两峰能完全分精选完离整ppt课件
16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要增大分离度需 1.增加踏板数n 2.加大容量因子 3.增大选择性参数k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一)担体
化学惰性的多孔固体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固定液能 均匀地分布在其表面。担体应能满足一定的要求。常见担体有硅 藻土型和非硅藻土型两类。硅藻土型担体应用较广泛,它又分为 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两种,它们都是由天然硅藻土煅烧而成。白 色担体在煅烧前加入了少量助溶剂,如碳酸钠等。 红色担体:孔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适宜 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的试样。
从色谱图得到的信息: 1.样品中所含组分数(峰个数) 2.定性分析(色谱峰的保留值) 3.定量分析(色谱峰面积或峰高) 4,评价色谱柱分离性能(区域宽度)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5-2 色谱分离法基本理论
涉及到试样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 动情况
吸收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1、定义 吸收:利用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 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 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实现混合气体 分离。 解吸:也称为脱吸,是与吸收相反的过程, 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
精品课件
吸收质或溶质:易溶解 组分(A)。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 或难溶组分(B)。 吸收剂:所用的溶剂 (S)。 吸收液:得到的溶液, 主要为A+S。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 的气体,主要为B和 少量A。
精品课件3、吸收分离操作来自分类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 H2O吸收CO2 (单纯溶解) • NaOH溶液吸收CO2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 H2O吸收乙醇(单一组分) • 液态烃吸收气态烃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 H2O吸收丙酮(温度不变)
• H2O吸收SO3
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溶质在气液两相摩尔分
解度越大。。 (3)吸收剂、温度T、P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
同。
易溶(NH3);中等(SO2);难溶(O2)。
(4)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难溶物质溶液上方分 压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精品课件
亨利定律
体系:单组分、低浓、恒温、物理吸收。 总压P<5×105Pa,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液相中 的溶解度(平衡)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成正 比。
精品课件
气体的溶解度
一定操作温度和压力下,平衡状态下溶质在 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相 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 的溶解度。
定义:气体在指定液体(溶剂)中的饱和浓度
常用单位:kg(A)/kg(S)或kg(A)/m3(S)。
它决定了吸收的极限(终点); 推动力: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过程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难溶组分(B)。
吸收剂:所用的溶剂
(S)。吸收液:得到的溶液,来自主要为A+S。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
的气体,主要为B和
少量A。
精品ppt
3
精品ppt
4
精品ppt
5
2、吸收分离操作的目的与任务 制取液体产品:如盐酸、硝酸,碳化氨水吸收CO2 制碳酸氢氨等。 分离混合气体吸收获得某些组分:如用液态烃吸收 裂解气中的乙烯、丙烯等。 气体净化除去混合气体中杂质:如合成氨原料气脱 CO2等; 尾气处理和废气净化:脱SO2、NOx等
精品ppt
18
亨利定律的其他形式
1)p*~C:
精品ppt
19
H
E M S 精品ppt
20
2)x~y(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组成):
y* —与组成为x 的液相呈平衡的气相中溶 质的摩尔分数; m —相平衡常数(或分配系数),无因次
精品ppt
21
总压P,pA*=PyA*=ExA
精品ppt
22
3)X~Y(摩尔比)
26
吸收剂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 ①溶解度大:溶解度↑,溶剂用量↓,传质速率 ↑;随工艺条件变化大;若有反应应可逆。 ②选择性好:对溶质的溶解度大; ③不易挥发,以减少溶剂损失; ④粘度低,改善流动状态,阻力小,降低能耗。 ⑤无毒、腐蚀性小、不易燃、价廉、不发泡、冰点 低、化学稳定等。
精品ppt
27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分离基础:各组分溶解度的差异
精品ppt
6
3、吸收分离操作的分类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 H2O吸收CO2 (单纯溶解) • NaOH溶液吸收CO2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 H2O吸收乙醇(单一组分) • 液态烃吸收气态烃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 H2O吸收丙酮(温度不变)
• H2O吸收SO3
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溶质在气液两相摩尔分
解度越小。
(2)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 溶解度越大。。
(3)吸收剂、温度T、P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不同。
易溶(NH3);中等(SO2);难溶(O2)。 (4)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难溶物质溶液上方分
压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精品ppt
15
亨利定律
体系:单组分、低浓、恒温、物理吸收。 总压P<5×105Pa,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液相中 的溶解度(平衡)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成正 比。
精品ppt
10
2.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 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自由度=3-2+2=3
总压不高(<5atm)→理想气体→ 溶解度∝气相分压,可以认为与总压无关。
恒温:
精品ppt
11
精品ppt
12
精品ppt
13
精品ppt
14
3、溶解度曲线与溶解性: (1)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
• 吸收剂流量L和组成X2 由 工艺条件确定,
• 出塔气体组成Y2 由任务 规定的吸收率φA 求出:
•可算出吸收液的浓度X1
精品ppt
34
2.操作线方程:塔内任意截面上的物 料衡算关系
精品ppt
35
L/V:塔操作的液气比
精品ppt
36
操作线:在Y-X图上为以L/V为斜率,过塔进、出口
气、液两相组成点B(X1,Y1)和T(X2,Y2)的直线
吸收基本理论
精品ppt
1
1、定义 吸收:利用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 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 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实现混合气体 分离。 解吸:也称为脱吸,是与吸收相反的过程, 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
精品ppt
2
吸收质或溶质:易溶解
组分(A)。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
逆流:浓、稀端;
操作线与平衡关系、 操作条件及设备结构 无关;
吸收:Y > Y *,操作 线在平衡线上方。
精品ppt
9
气体的溶解度
一定操作温度和压力下,平衡状态下溶质在 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相 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 的溶解度。
定义:气体在指定液体(溶剂)中的饱和浓度 常用单位:kg(A)/kg(S)或kg(A)/m3(S)。 它决定了吸收的极限(终点); 推动力: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过程速率。
精品ppt
32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
1.物料衡算 稳定、逆流
下标“1”—— 塔底(浓端); 下标“2”—— 塔顶(稀端); V —— B的摩尔流率,kmol/s; L —— S的摩尔流率,kmol/s; Y —— 气相中A的摩尔比; X —— 液相中A的摩尔比。
精品ppt
33
• V 和Y1 由吸收任务规定,
数均<10%
精品ppt
7
4、 吸收的特征 分离基础:溶解度差异 引入新相的方式:从外界引入 产品纯度:吸收不能直接获得较纯的组分。 传质方向:吸收只进行单向传质
精品ppt
8
§1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吸收过程与蒸馏一样,涉及相际传质过程。 平衡问题:物质传递的方向和限度; 传质速率问题:传质推动力和阻力。 相平衡:相间传质已达到动态平衡,从宏观 上观察传质已不再进行。 吸收中的相平衡关系描述的是溶解度的影响 因素,是处理吸收问题的关键。
(1)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
精品ppt
28
精品ppt
29
(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精品ppt
30
(3)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
精品ppt
31
§3 吸收塔计算——填料塔
• 板式塔:逐级接触; • 填料塔:连续(微分)接触 • 填料中很大的空隙,提供曲径→湍动↑,表
面形成液膜→表面积↑;可逆流或并流操作, 但一般采用逆流:提高出塔吸收液浓度和降 低尾气浓度。 • 计算内容:吸收剂用量、塔的工艺尺寸等。
精品ppt
16
亨利系数(E): (单位与分压单位一致)
① 理想溶液:P不高,T恒定,亨利定律与拉 乌尔定律一致,即:E=p0
② 非理想溶液: E≠p0,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低浓),E=f(T)。
精品ppt
17
③ 一定体系,E=f(T),T↑,E↑; 易溶体系E小,难溶体系E大。
④ 数值取得:实验测定,外推x→0 ( 低浓);查有关手册。
吸收过程中,B、S不参与传质,摩尔流量 不变,可分别作为基准来表示A的浓度。
精品ppt
23
精品ppt
24
精品ppt
25
【例1】已知10℃时,1atm下氨水的浓度为
10gNH3/100gH2O, 其平衡气相分压 pNH3=5.57kPa ,氨水密度:ρ≈1000 kg/m3 求:E、H、m。
精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