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问题。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害之一是水华。

水华是由一些悬浮在水中的细菌和藻类引起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变得浑浊,并对水产养殖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水华的发生,可以加强水质监测,规范投喂量,避免过度施肥等。

藻类污染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

藻类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

为了预防藻类污染,可以采取适当的水体流动措施,鼓励天敌生物的生长等方法。

溶解氧不足、水温过高以及水质污染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我们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清理养殖场地,合理投喂,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等。

防治水产养殖病害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病害一:水华水华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在养殖水体中大量繁殖形成的。

水华的产生会导致水体变绿、变浑,甚至产生难闻的腥味,严重影响养殖水质。

水华中的藻类还会消耗水中氧气,导致养殖物体缺氧甚至死亡。

要防治水华,首先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中藻类数量异常的情况。

可以通过投放专门的水质处理剂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少水华的发生。

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促进藻类繁殖。

定期清理养殖水体周围的杂草、残渣等,减少藻类生长的条件,也是有效防治水华的方法。

预防水华的关键是保持养殖水质清洁、适度投喂,以及定期清理养殖环境。

只有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水中营养物质过多,才能有效防止水华的发生,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2.2 病害二:藻类污染藻类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指水中大量藻类生长过快,导致水体浑浊、富营养化。

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治的六个方面

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治的六个方面

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治的六个方面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产养殖业日益发展迅速,水产养殖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取得高产、高效的瓶颈问题。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积极治疗。

’的方针,采取生态防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彻底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一般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厘米即可。

这是控制水产养殖过程中少生病的关键。

清塘消毒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3~4千克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泼洒。

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千克或漂白粉12~15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

泼洒时要趁热、连渣带汁、到边到位。

二、营造优良养殖水体环境池塘消毒后接着就要进水,进水必须进行水体消毒,同时,池塘要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

在养殖的前期,因为鱼、虾、蟹个体较小,水温较低,池水要浅,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

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虾、蟹池水深最好达1.2~1.5米。

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透明度30~50厘米为宜。

在养殖过程中,一要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可以改善环境,加速物质循环。

也可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

二要定期换水。

换水是保持优良水色的最好办法。

三要及时增氧,增加整个池塘的溶氧量,可以加速池底物质循环,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使鱼类健康成长,增加抗病能力。

三、强化养殖管理在对鱼、虾、蟹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虾、蟹类受伤,因为受伤的个体最容易感染细菌。

每天至少到池塘上去巡查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尽量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

塘内的病、死鱼、虾、蟹要及早捞起,远离池塘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

四、适时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严防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然而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掌握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是养殖户必备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常见病害之一是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通常是由病原菌引起的,常见的病例有溶藻菌病、创伤感染等。

为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养殖户应该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注意水质和饲料的卫生状况,并定期进行池塘或养殖设备的消毒。

另一个常见的病害是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通常由感染了外寄生虫的病鱼引起,常见的病例有鳃蚕病、鳃膜吸虫病等。

为预防寄生虫感染,养殖户应该注意鱼苗的来源和品质,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

病原真菌的感染也是水产养殖常见的问题,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霉菌病等。

病原真菌的繁殖通常受到水质的影响,因此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病原真菌感染的关键。

还可以使用一些防真菌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病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也经常发生,常见的有疱疹病、水生细小病等。

由于病毒的传播很容易,所以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养殖户可以定期检查养殖水体和养殖设备,及时清理死鱼和排泄物,加强鱼体的免疫力,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养殖户还应该留意水温的变化和饵料的选择。

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而适宜的饵料可以提供养分和抗氧化物质,增加鱼体的抵抗力。

预防是水产养殖中控制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该养成定期检查水质、养殖设备和鱼体健康状况的习惯,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定期给鱼类进行预防性的治疗,以提高其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果发现养殖中有疾病的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避免病害扩散和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病原真菌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养殖户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治疗,以保证水产养殖的良好效益。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一、鱼类养殖1.白斑病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会导致鱼类体表出现白色圆形病斑,严重时会死亡。

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消毒:在引进新的鱼苗、鱼饵或者更换设备的时候,应该对容器、用具和水系进行彻底消毒。

•维持清洁:鱼塘、饲养设备等应该经常被清洗。

清洗时,应该彻底将淤泥、水草等杂物清理出来。

•加强管理:在鱼塘中增加水草,调节水质,定期检查鱼病状况。

2.鱼霉病鱼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于细菌特别敏感的鲤鱼等常见养殖鱼类极易发生。

预防鱼霉病的方法包括:•消毒:新引进的水源、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注意对集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水源:建议每个鱼塘每天更换10%的水,避免水质恶化。

•病鱼及时处置:病鱼必须隔离或者及时移走。

3.鱼类鳃丝蚓病鳃丝蚓病是鱼类病原体感染鱼体后,在鱼鳃内滋生并产生丝状体,形成蚓皮等鳃丝状物的疾病。

预防鳃丝蚓病的方法:•加强消毒:引进水源和饲料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洗水产设施。

•加强疫苗接种:周密准备疫苗,在病灶出现前开始疫苗接种。

•加强水源质检:在引进水源时要对水源进行必要的检测,避免鱼类生长环境被异物污染。

二、虾类养殖1.白斑病虾的白斑病是由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囊泡状病斑堆积能引起半死不活的反应,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虾类死亡。

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控制弱虾:弱虾是病菌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在虾苗引进前应该先将虾池清理干净。

•保护虾苗:虾苗要放在清洁安全的水源中养殖,同时要保证虾池的良好建设条件。

加强虾类的饮食护理。

•分离病虾:发现感染,要及时将病虾分离出来,避免疾病的扩散。

2.高膜病高膜病是虾类病原体感染后,在虾的体表上产生红色粘液体且非常黏稠的一种病症。

预防高膜病的方法包括:•提高环境卫生:要经常清理虾池内的异物,清除虾池底部淤泥和死物,定期清洗虾池设备和饲料盆以【避免杂物混入。

•对水质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虾池水温、酸碱度、盐度、溶氧浓度以及其他因素,保持虾类养成环境健康与平衡。

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方法

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方法

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方法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产业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的病害问题。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病害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业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控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溶藻菌病、腐皮病等。

为了防控细菌性病害,首先需要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测水质,合理投放药剂。

同时,注意饲料的合理配置,保证养殖水体中的营养均衡。

此外,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防控细菌性病害的重要措施。

二、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业中难以控制的病害之一,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溶藻病等。

为了防控病毒性病害,首先要做好鱼苗的预防工作,选择健康的种苗,并进行病毒检测。

其次,做好养殖水体的消毒工作,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

此外,定期检测鱼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三、寄生虫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寄生虫性病害有脂鲤寄生虫病、卷尾线虫病等。

为了防控寄生虫性病害,首先要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避免寄生虫的滋生。

其次,定期检测养殖水体和鱼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此外,合理饲养管理,提高鱼群免疫力,也是防控寄生虫性病害的关键。

四、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斑病、霉菌病等。

为了防控真菌性病害,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并及时调节。

其次,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避免真菌滋生。

此外,提高水产养殖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更换滤材和滤网,也是防控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措施。

五、病害监测与预警为了更好地防控水产养殖业的病害,建立病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非常重要。

定期对养殖场的水质、鱼群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是指人工方式在水中培育和繁殖水生生物的活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是一个常见问题,会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
1. 病因: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腐败病、溶藻杆菌病、红皮病等。

2. 防治措施:
a.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b.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投喂,避免过量喂养。

c. 注重消毒,定期清洗养殖设备和池塘,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

d. 强化养殖管理,观察养殖动物的行为和食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寄生虫病害
1. 病因: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有水蚤、水母寄生虫、鳃膜虫等。

2. 防治措施:
a. 保持适宜的水质和养殖环境,避免霉菌的滋生。

b. 注重饲料管理,避免过量投喂。

c. 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氧苄啉、呋喃西林等。

d. 防止感染传播,及时隔离患病个体,避免病害扩散。

四、病毒性病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是一项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养殖者需要掌握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防治病害的药物和工具,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概述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是保障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疫苗预防等方面。

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管理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管理措施: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这包括以下方面:•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范围。

•控制底泥积累,定期清理池塘或鱼缸底泥,以防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对水产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利用生物滤池、藻类和水生植物等进行水质净化,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温度管理水产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注意以下温度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要求,保持适宜的水温范围。

•在寒冷季节提供保温设施,避免水温过低。

•在夏季炎热天气中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增加水流、喷泉等。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建议:•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以免造成水体污染和消化道问题。

•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确保其新鲜和富含营养。

密度管理水产动物的密度过高会导致饲料不均匀分布、水体污染和病害传播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密度管理的建议:•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养殖密度,以防止过度拥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缸,保持良好的水体循环和养殖环境卫生。

•避免过度投放新进水产动物,以免引起群体应激和疾病传播。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疫苗预防措施:预防疫苗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水产动物和疫病种类,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8-06-19T16:35:35.6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吴玲霞
[导读] 摘要:近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迅猛,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邢台市任县农业局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近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迅猛,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水域污染越来越严重、鱼塘老化、鱼塘底部淤泥的淤积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大规模的鱼病开始传播开来,本文就这些问题的预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预防;清淤修塘池塘消毒;药浴;食场消毒
就渔业生产的最大敌人来说就是鱼病,这是养鱼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鱼病的预防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应用药物与生态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综合的防治,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1 清淤修塘
冬季由于池塘水位较低,大部分池塘空池无鱼,正是对老化池塘进行清淤、修整、改造的好时机。

清淤方法是:先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或机械清淤后再冻土晒塘。

条件较好的池塘也必须进行修整、改造,可以放干池水,挖去过厚的淤泥,让太阳曝晒池底,这样既可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和野杂鱼类,又能够促进池塘底质的改良。

同时要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

池塘经过改造后既能增加池塘的容水量,又能改善池塘的生产条件,大大提高池塘的生产潜力。

2 池塘消毒
修整、改造好的池塘要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漂白粉、清塘灵、生石灰等,其中生石灰的消毒效果最好。

池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池塘的水深要保持在10cm左右,每667m2用生石灰50~80kg化水后全池泼洒。

生石灰清塘的作用是通过生石灰遇水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为强碱,其氢氧根离子在短时间内能使池水的pH值提高到11以上,从而杀死敌害生物。

生石灰清塘方法分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

漂白粉清塘的效果与生石灰相近,其作用机制不同。

漂白粉在遇水后,分解出碱性次氯酸,不稳定的次氯酸会立即分解放出氧原子。

初生态氧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

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遍池泼洒。

清塘后3~5d便可放鱼。

因此,用于急需使用的鱼池更为适宜。

3 鱼苗的选择与放养
3.1 选择健壮的鱼苗
对鱼塘中种鱼的放养要注意选取健壮的鱼苗,而且放养的密度要适中。

注意种鱼的基本形态以及是否活泼健壮。

在必要时可以利用显微镜对种鱼进行观察,注意种鱼身上是否携带病原。

利用某些养殖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强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可以达到防治该种疾病的目的。

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就是在生病的鱼塘中选择一些没有受到感染的鱼种进行精心的培育,由于这些鱼种本身生命力顽强而且一般具有免疫力,所以用其作为繁殖用亲体。

在鱼种下鱼塘之前都要进行消毒,利用高锰酸钾或者食盐水溶液等。

根据鱼塘的大小、水的质量以及管理的水平等堆密度进行确定。

3.2 种苗放养前注意进行药浴
在水养殖病害的预防措施中,药物预防是其重要的措施之一。

各种鱼类进池前要用适当的药物对其表面进行杀菌。

在发病率高的季节,针对频繁地常发疾病可采用泼洒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

泼洒药物时要谨慎,因为药物在消毒的同时也会杀死水中有益的浮游生物,从而导致水环境的恶化,促进有害菌滋生,导致鱼类发病。

针对不同的鱼种要选用不同的药物,鳖种在放养前,水温在5~8℃时,利用高锰酸钾浸泡3~5min,也可以利用浓度适中的食盐水溶液对其表面进行杀菌。

虾苗在进鱼池后可利用二溴海因对其进行全面的泼洒。

使用药物的浓度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对药物的承受能力所定。

4 注意对食台或食场进行消毒
食场消毒很重要,可以节约养殖成本,食场消毒要因地制宜。

要及时捞除残料剩饵,经常刷洗食台,每隔8~10d聚维酮碘消毒食台1次,定期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硫酸铜等药挂篓、挂袋消毒。

例如,漂白粉挂篓法,食场一般用竹竿搭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台架,挂篓按食场的大小而定。

一般每个食场挂3~6只,每只竹篓中装漂白粉3~5g(可用塑胶袋装漂白粉,用针尖刺破几个小孔让水进出),挂在食台架周围,竹篓稍露出水面。

竹篓挂好后,将饲料放在食台架里,每次连挂3~5d,每天换药1次。

5 合理的投放饵料
正常合理地投喂饲料,不仅可保证鱼体不减膘失重,还可使其增重,在饵料品种上一般应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

饵料的投放工作对水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饵料投放过多会导致水质受到污染,使其富营养化,有毒的物质堆积越来越多,水环境不断的恶化,促进病原的繁殖,致使大规模的鱼灾发生。

在投放饵料前,要对鱼的摄食量进行充分的观察,进行合理的投放。

饵料的质量一定要保证,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饵料进行喂养,饵料的营养成分要齐全,而且最好使用环保的饲料,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其进行合理的施肥,保证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

有机肥一般在5~6月份使用,每7~10d用1次。

化肥一般在7~9月份使用,每4~6d用1次。

对于一些以养鲢、鳙为主的鱼塘,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以及水质的具体情况来施肥,水色的最佳颜色是黄褐色,水质的透明度一般在25cm左右。

还要注意的是施肥量,一次施肥的数量不宜过多,可以分多次施肥,少施勤施,这样效果最好。

6 加强水质调控
6.1 定期换水
要保持水的颜色为最佳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换水。

换水要掌握好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水量才有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

当水的颜色呈透明状态时,不宜换水或者少换水。

当水质呈污浊状态时,要多换水、勤换水,这样才能减少鱼病的发生。

6.2 巧用水质改良剂
对于高密度的养殖池,由于水体中存在的残饵以及大量的粪便,导致水质容易恶化。

通过向池塘生态体系中补充微量元素、促生剂、解毒剂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对池塘底泥和养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

生物活性质改良剂能将水体和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变为有益的物质,从而改良水质,促进鱼生长,防治病害。

通常使用的生物活性改良剂有以下6种: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和活性氧。

7 配套增氧机械
利用增氧机进行增氧。

一般天气晴天,午后应开动增氧机,使鱼池中的水形成上下层的对流,上层的水溶氧较高,下层的水溶氧较低,上下两层相互融合,使下层溶氧量增多,保持整个鱼池的溶氧量平衡,鱼池中的鱼类不会因为缺氧而死亡。

并且增加下层的溶氧量,还能促使物质的循环速度加快,有害物质的减少,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8 强化养殖管理
鱼类的养殖是一个细心地过程,在对鱼类进行搬运和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使鱼类受伤,因为受伤的鱼类容易感染病菌。

要每天定期对鱼塘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加强对鱼塘的管理措施,采取日夜巡塘的方法,积极地对水质进行调节。

对于鱼塘内的死鱼病鱼现象要及时处理,尽早的捞起并且深埋,防止病情的蔓延扩散。

并且生病池塘中所用的工具也要进行及时的消毒,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然后才能循环使用。

9 加强综合防治
9.1 要加强预防
在天气晴好时,可使用杀虫药泼洒1次,以杀灭水体及鱼体的寄生虫,隔2d再使用消毒药杀菌。

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投喂,预防病害发生,同时注重定期防病。

9.2 综合治疗
梅雨季鱼类主要病害为暴发性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肝胆综合症、指环虫、孢子虫病等。

通常情况下,发生鱼病时,先应杀虫,同时进行水体消毒,并采取内服抗菌药饵进行防治。

病情稳定后用生石灰将池水调成弱碱性,以利鱼类生长。

要切实的坚持全面预防、以防为主的方针。

10 结语
水产品的质量问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严格的做好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工作,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有效的提高水产养殖种类的质量,注重以防为主,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全面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刘伦云.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2]钟垦.虾硕鱼肥富歌飞——全国劳动模范、水产养殖带头人周圣锦的创富人生[J].中国农垦,2010(12).
[3]宋萍.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制剂[J].科学养鱼,2011(05).
[4]尹小阳.噬菌体治疗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北京水产,2005(05).
[5]薛晖.水产养殖病害基本概况及防治要点(一)[J].水产养殖,200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