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天体类型①②、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二、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相互③围绕④旋转的天体“集团”。

2.形成天体系统层次:⑤⑥⑦、行星系统。

三、太阳系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⑧、⑨⑩2.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①、②③四、地球1.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④的宇宙环境中,⑤_条件稳定。

2.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保持着适宜的⑥ ;使⑦_ :得以存在。

(2)适中的⑧形成了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1.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①2.表面温度约为6000 K二、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②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③反应。

3.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太阳大气层结构(由里向外)④⑤、日冕层。

四、太阳活动1.主要标志:光球层⑥、色球层⑦2.活动周期:⑧年3.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⑨密切相关;(2)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高空电离层,影响⑩(3)影响地球磁场:产生“”_,出现“”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一、自转:1.旋转中心: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① _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②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个③时间为④4.速度(1)角速度:两极点为0,其余各地均为⑤ (2)线速度:⑥最大,随纬度的升高而⑦两极点为⑧_二、昼夜现象1.地球是-一个既不⑨ _也不⑩的球体。

2.在同-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三、昼夜更替1.昼夜半球分界线:①_2.周期:1个 .(24小时)---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

第2课时: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时差1.地方时(1)成因: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时刻。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学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核心点一天体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其表现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下所示: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其关系如下所示:核心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表现在是目前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而其存在生命的原因可以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条件进行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类型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读“太阳系模式图”(S表示太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地球的轨道上标出绕日公转的方向,并用斜线在图中标出小行星带的位置。

(2)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说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A.宇宙环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自身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综合思维)2.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区域认知)3.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预学内容---【我努力】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宇宙间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阅读课本P3图1.2)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级别):总星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阅读课本P4图1.4)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三类。

(课本P6表1.2)(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原因:太阳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有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2)有适合生物生存(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3)有水(原因: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水汽,形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预习检测-----【我加油】1、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5、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分为行星(包括、、、)、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6、小行星带位于星和星之间。

7、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

合作探究----【我探究】1、神舟十号于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期间“神十”是否为天体?“神十”飞船于北京时间6月26日9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着陆之后是不是天体?试说明分析理由。

(5分)2、总星系是否就是宇宙,为什么?(5分)3、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确定外星人的方向?(10分)小结梳理------【我提升】习题检测----【我战斗】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重点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重点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预习检测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等。

?2.1.2.、、1.2.使地表有适宜的使有适中的使地表温度育。

四、选择题1.我们在晴朗的夜晚观看天空,看到数量最多的天体是( )。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2.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B.太阳系共有太阳、行星和卫星三级天体系统C.北斗七星组成一个天体系统D.太阳系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基本的天体系统3.下列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八大行星中温度最高的是火星B.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天王星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D.八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

A.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B.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C.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类似D.从结构特征来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5.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

①A日地距离适中②B地球运动方向C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④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6.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1)A表示,B表示,C表示。

?(2)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相同。

(3)(4)D[,科11倍,[的6.7,(1)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2)由材料可知,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什么?(3)地球上存在生命,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4)如果地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过长,这会对生命活动产生什么影响?基础达标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为距离太阳较近的三大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回答1~2题。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球历史的变迁,增强了学生对地质知识的实践体验。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2.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历史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历史。
2.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质变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讲授新知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地球历史。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希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生命的起源、地质时期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1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1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节1宇宙中的地球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

2、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

3、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小行星及其位置,掌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4、理解并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原因。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自主预习部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限时15-20分钟、独立完成。

【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导学流程】【知识链接】恒星:自身可以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一般位置相对稳定。

例如,太阳,夜晚的繁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

例如: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

卫星:环绕着行星运行的单个天体。

例如:月亮,人造卫星。

【基础感知】(具体要求:通读课文,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出下列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不明白的疑问;记住最基本的概念、方法原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①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②常见的天体:、、、、、等。

▲注释:天体有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星云、行星等;人造天体主要是发射到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和空间垃圾(前提条件是能克服地球的引力)。

附: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①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层次: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地球⑥C 月球⑤B 其他行星系④A 小行星、彗星等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注释: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组成:⑫恒星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⑬光年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⑭河外星系构成的最大天体系统Ⅱ.太阳系见下图Ⅲ.地月系⎩⎪⎨⎪⎧中心天体:○28地球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月面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1.地球的普通性附:八大行星中只有类地行星没有光环;只有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只有金星是逆转(即自东向西);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公转方向也是逆转(即东向西),且公转轨道与八大行星不在同一个平面呈扁平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 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3.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4.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6.大量的铁、金、镍、铬等金属出现的地层往往是()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我的疑惑:
探究案**
【课内探究一】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课内探究二】完成课本P19活动题。

训练案***
科学家近期在南京发现最古老的化石花标本,这一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前推大约5000万年。

那时盘古大陆上分布着郁郁葱葱的绿洲,恐龙称霸陆地。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存在化石花标本的岩层最可能是()。

A.古生代石灰岩层
B.古生代大理岩层
C.中生代粉砂岩层
D.中生代石英岩层
2. 从地质作用的形成看,与化石花最相似的是()。

A.石油
B.花岗岩
C.硫磺
D.铁矿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