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2.打扫卫生》教学反思体会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2 打扫卫生(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2 打扫卫生(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2 打扫卫生(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会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二是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卫生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统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需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会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统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设置卫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掌握统计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卫生工具模型和统计图表模板。
2.教学材料准备:卫生情境图片、统计图表模板、卫生工具模型、计时器等。
3.教学软件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一个乱糟糟的教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扫卫生。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打扫卫生。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卫生工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和作用。
然后呈现一个统计图表模板,让学生尝试用这个模板来展示卫生工具的使用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统计图表来展示卫生工具的使用情况。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一组能更快地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扫卫生》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节实践性课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打扫卫生的方案,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计算出各自的得分,从而得出最终答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减乘除的运算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计算不同方案的得分,并选择合适的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计算不同方案的得分,并选择合适的方案。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打扫卫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卫生打扫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打扫卫生的道具,如扫把、拖把等。
3.教学PPT制作: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评分的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 打扫卫生(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打扫卫生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打扫教室的一部分区域。
在打扫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所需的时间、劳动工具的数量等数据。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践操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计算平均每人打扫的时间、每平方米需要的劳动工具数量等。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数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帮助家长打扫卫生,记录相关数据,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学在打扫卫生中应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反映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还培养了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打扫卫生|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
3. 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4. 卫生打扫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打扫卫生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卫生工作。
2. 讲解:介绍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以及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3. 示范:教师示范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情况,强调打扫卫生的重要性。
6. 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打扫卫生的方法,共同参与家庭卫生工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卫生工具。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时 打扫卫生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2课时打扫卫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教材第4~5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2.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能利用小数除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除到某一位不够商1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师:新学期开始了,王老师给班里买了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师:这两个除法算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算式有什么区别?(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讨论)由此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打扫卫生)二、学习新课1.探究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每把笤帚多少元。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问题“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每把笤帚多少元?”及图片)师:你能先估计一下每把笤帚多少元吗?(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把18.9元看作18元,18÷6=3(元),每把笤帚一定比3元多。
(2)笔算每把笤帚多少元。
师:有余数的除法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教师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9÷6。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汇总学生的各种方法)①部分学生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18.9元=18元+0.9元18÷6=3(元)0.9元=90分90÷6=15(分)=0.15(元)3+0.15=3.15(元)②部分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
师:余数现在是几,还能算下去吗?师:请大家讨论,继续往下除。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打扫卫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二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小数除法中的一种重要情况,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小数除法及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通过“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和“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这两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尝试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将遇到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情况,从而需要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技巧。
学情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初步理解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但对于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以及末尾有余数的情况还没有接触过。
2.认知能力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算法时,仍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来辅助。
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讨论,但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方法单一、思维不够灵活等问题。
3.学习特点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但同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对算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以及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打扫卫生》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打扫卫生》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打扫卫生》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活跃。
1、温故知新,明确学习思路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迈向新知识的。
在这里精心设计前一节课的竖式计算,导入新课,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了新旧知识的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既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独立思考,经历探索过程
计算教学要让学生真的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再与全班交流,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全过程。
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也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中,学生在转化思想方法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索、主动构建、轻松地掌握了“整数除于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我们在例题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慢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这方面的培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打扫卫生教学目标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价值。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7.42÷7 78.3÷9 5.6÷16请回忆一下,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试着完成课本第63页第4题。
小组合作完成。
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出示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根据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一)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二)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1.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三)买16个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恐龙玩具多少元?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总结,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1、16个小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多少元?(师点拨:每个不到1元。
个位不够商1,2、完成63页 2、3题,并交流。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15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用多少分钟?先独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