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高考题专题汇总
高中化学高考备考专题强化习题——反应热

(1)在大小烧杯之间填充碎泡沫塑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写出表示该反应中和热(-57.3kJ·mol-1)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改用60mL0.50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下同),所求中和热数值____。
④2CO(g)+O2(g)=2CO2(g) ΔH2=-566.0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
B.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1
C.甲醇的燃烧热726.64 kJ·mol-1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
14.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热ΔH=-3677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2H4(g)+O2(g)=N2(g)+H2O(l) ∆H=+267kJ•mol-1
B.N2H4(g)+O2(g)=N2(g)+2H2O(l) ∆H=-133.5kJ•mol-1
C.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
反应热高考题汇总

1.(2017全国I卷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 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2.(2017全国II卷27)(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 ②C4H10(g)+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mol−1。
3. (2017全国III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4.(2017全国III卷28)(3)已知: As(s)+H2(g)+2O2(g)=H3AsO4(s) ΔH1H2(g)+12O2(g)=H2O(l) ΔH22As(s)+52O2(g) =As2O5(s) ΔH3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5(2017天津7)(3)0.1 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 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 的液态化合物, 放热4.2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2017北京26)(1)氯化过程: 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 加碳生成CO 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2023高考综合大题之 三 热点题空

热点题空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焓变的计算计算反应热的方法(1)根据物质能量的变化计算①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②从活化能角度分析计算ΔH=E a(正反应的活化能)-E a(逆反应的活化能)(2)根据表格键能数据计算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①思维模型②反应热计算技巧同边加号异边负,焓的变化跟系数。
1.运用盖斯定律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已知:25 ℃、101 kPa时,Mn(s)+O2(g)===MnO2(s) ΔH=-520 kJ·mol-1S(s)+O2(g)===SO2(g) ΔH=-297 kJ·mol-1Mn(s)+S(s)+2O2(g)===MnSO4(s) ΔH=-1 065 kJ·mol-1则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酚()催化加氢制备环己醇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该反应为(g)+3H2(g) (g) ΔH=y kJ·mol-1。
已知:(g)+7O 2(g)===6CO 2(g)+3H 2O(l) ΔH =-3 053.5 kJ·mol -1; (g)+O 2(g)===6CO 2(g)+6H 2O(l) ΔH =-3 727.9 kJ·mol -1;172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则y =________。
3.利用CO 2与CH 4制备合成气CO 、H 2,可能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说明: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E 表示方框中物质的总能量(单位:kJ),TS 表示过渡态。
制备合成气CO 、H 2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5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机理-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

专题05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机理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2024·全国甲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B .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 .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D .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答案】C【解析】A .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 正确;B .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 正确;C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 错误;D .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 正确;故答案选C 。
2.(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 (g ),发生下列反应:()1X(g)Y(g)ΔH <0 ,()2Y(g)Z(g)ΔH <0 ,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X的浓度逐渐减小、Y和Z的浓度逐渐增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的浓度逐渐减小、Z的浓度继续逐渐增大,说明X(g) Y(g)的反应速率大于Y(g) Z(g)的反应速率,则反应X(g) Y(g)的活化能小于反应Y(g) Z(g)的活化能。
【解析】A.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而图像显示Y的能量高于X,即图像显示X(g) Y(g)为吸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且X(g) Y(g)的活化能小于Y(g) Z(g)的活化能,B 项符合题意;C.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但图像上X(g) Y(g)的活化能大于Y(g) Z(g)的活化能,C项不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大于0,且X(g) Y(g)的活化能大于Y(g) Z(g)的活化能,D 项不符合题意;选B。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1.(2017·浙江高考真题)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 ΔH=-(b-a)kJ/molB.N2(g)+3H2(g)=2NH3(g) ΔH=-(a-b)kJ/molC.2NH3(l)=N2(g)+3H2(g) ΔH=2(b+c-a)kJ/molD.2NH3(l)=N2(g)+3H2(g) ΔH=2(a+b-c)kJ/mol2.(2014·海南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1/2O2(g)ΔH=-485 kJ·mol-1B.H2O(g)==H2(g)+1/2O2(g) ΔH=+485 kJ·mol-1C.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D.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3.(2016·浙江高考真题)已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ˉ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ˉ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ˉ1D.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ˉ14.(2009·重庆高考真题)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中和热)C.S(s)+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5.(2009·四川高考真题)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机理、原理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机理、原理(真题部分)146.(2023湖南14)N2H4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Ru(Ⅱ)催化剂(用[L−Ru−NH3]+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NH3合成N2H4,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u(Ⅱ)被氧化至Ru(Ⅲ)后,配体NH3失去质子能力增强B.M中Ru的化合价为+3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4NH3−2e−=N2H4+2NH4+147.(2023新课标12)“肼合成酶”以其中的Fe2+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NH2OH 与NH3转化为肼(NH2NH2),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2OH、NH3和H2O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N-H、N-O键断裂和N-N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Fe2+被氧化为Fe3+,后又被还原为Fe2+D.将NH2OH替换为ND2OD,反应可得ND2ND2148.(2023广东15)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
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
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149.(2023河北6)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别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测得W(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0mol⋅L−1⋅min−1B.若增大容器容积,平衡时Y的产率增大C.若k2=k3,平衡时c(Z)=c(X)D.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Z)减小150.(2023.6浙江14)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可与HCl发生催3化加成,反应如下: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C.增加HCl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三、化学反应原理151.(2023海南7)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大学热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热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化学方程式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B. 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有关C. 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有关D. 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有关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A. 氢气B. 氧气C. 氮气D. 氩气答案:A3.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那么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但总量不变C.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但总量会增加D. 能量不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答案:B4.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反应热?A. 量热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质谱法答案:A5. 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ΔH)的单位是?A. 焦耳(J)B. 卡路里(cal)C. 瓦特(W)D. 牛顿(N)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焓是负值?A. 液态水B. 固态冰C. 气态水蒸气D. 液态乙醇答案:B7. 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有关,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越多,焓变越大B.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越多,焓变越小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与焓变无关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越多,焓变不变答案:A8. 以下哪种物质的燃烧反应是吸热反应?A. 碳B. 氢气C. 甲烷D. 氧气答案:D9.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A. 物质的量B.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体积D. 物质的浓度答案:A10. 以下哪种反应是自发的?A. 反应热为正,熵变为负B. 反应热为负,熵变为正C. 反应热为正,熵变为正D. 反应热为负,熵变为负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以______的形式表示。
答案:摩尔2. 标准状态下,水的摩尔焓变为______千焦耳。
高考热化学真题及解析

高考热化学复习题1、(09年天津理综·6)已知:2CO(g)+O 2(g)=2CO 2(g) ΔH=-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 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09年宁夏理综·28)(14分)2SO 2(g)+O 2(g) 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 SO 2(g)氧化为1mol SO 3的ΔH =—99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C 分别表示 、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
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图中△H = KJ·mol —1;(3)V 2O 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 2O 5氧化SO 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v (SO 2)为0.05 mol·L —1·min —1,则v (O 2)= mol·L —1·min —1、v (SO 3)= mol·L —1·min —1;(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 —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 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3、(09年四川理综·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化学高考试题专题汇总(2007-2011)考试说明: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012考点预测
1.预计2012年盖斯定律还会继续考查;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能性很大;
3.10、11年28题的考查形式需引起重视。
2007—2011高考专题
(2007年山东)28.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kJ。
(2008年山东)29.(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⑴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 (g)+H2(g)的△H=kJ·mol-1。
(2009年山东)28. (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2)已知:O2(g) =O2+(g)+e-∆H1=+117 5.7 kJ·mol-1
PtF6(g) + e-=PtF6-(g) ∆H2= - 771.1 kJ·mol-1
O2+P1F6-(S) =O2+(g)+ P1F6(g)-∆H3= +482.2 kJ·mol-1
则反应O2(g)+ PtF6(g)= O2+P1F6-(S)的∆H=__________kJ·mol-1。
(2010年山东)10题: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
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
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
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2010年山东)28.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I SO2+2H2O+I2=H2SO4+2HI II 2HI⇔H2+I2 III 2H2SO4=2SO2+O2+2H2O
(4)以H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O2(g)=2H2O(1) △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
为。
(2011年山东)28.(14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
6NO2+8NH37N2+12 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 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L。
(2)已知:2SO 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 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 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N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 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ΔH0(填“>”或“ <”)。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