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汇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新年作_________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①_________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
被贬谪,有家难回。
②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涌”,在全句中是写灯船,仿佛江面上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以幻写真,以虚托实。
“飞”,这袅袅香烟与悠扬笙歌似乎要飘然而上,飞绕天上的玉楼;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灯船上热闹景象时的感受;前两句写实,后一句由实入虚,导入想象。
(2)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4分)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_________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_________描写生动流畅(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是:①理解词句,产生实感;②立足桥上,“入境”想像;③调动文字,描述场景;④抓住细部,拍好“特写”;⑤字斟句酌,修改定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春桥上举目四望,家家门前张灯结彩,十里江岸人潮涌动。
桥下,锣鼓喧天,龙飞凤舞,观灯人不时暴发出欢呼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专题中国传统节日

诗歌训练专题-------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大量的古典诗词中就写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诗歌训练让我们来了解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3、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4、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10、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11、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12、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一、春节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午元旦①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二、元宵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小升初专题传统节日与古诗词 全国通用(详解版)

传统节日与古诗词一、学习目标1.了解节日的农历时间、习俗、相关古诗;2.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生平、作品。
二、课前热身击鼓传花,看看你了解多少诗人。
1.初唐四杰是哪四位?2.贺知章被称为?3.《凉州词》的作者是?4.“王孟”指的是?5.王昌龄被称为?6.田园山水派代表诗人是谁?7.说出你背过的李白的三首诗?8.杜甫的称号是?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景色?10.白居易的号是什么?【答案】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诗狂3.王之涣4.王维,孟浩然5.七绝圣手6.王维,孟浩然7.《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8.诗圣9.雪景10.香山居士三、知识讲解1.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逛花市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中华传统节日古诗

中华传统节日古诗1. 春节《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元宵节《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3. 清明节《清明日忆诸弟》韦应物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游好,摩诃池上船。
4. 端午节《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 七夕节《七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6. 中秋节《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7. 重阳节《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 腊八节《腊日》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9. 寒食节《寒食日即事》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 上元节(元宵节别称)《正月十五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考点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考点汇编(一)传统节日“节日”一词来源于农事,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发展而来。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做节日。
节日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节日从远古走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1.春节(1)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春节,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终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2)春节习俗①贴门神: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②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所贴的各种剪纸。
“福”字指福气、福运,倒贴“福”字,表示“福运已到”。
(秦叔宝)(尉迟恭)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相传远古时候,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
后来人们为了驱凶,索性在门上画出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以达到驱鬼避邪之效果。
左扇门上画的是神荼,右扇门上画的是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但到了唐代,神荼和郁垒被两位唐代大将秦琼和尉迟恭所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门神。
(倒“福”字)(窗花)③挂贴年画: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部分诗歌:
1.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
2.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
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4. 端午节: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扫
地焚香人法定。
彤彤艾叶抽绿线,织出人间辟邪色。
只为人人挂宝符,艾香争献步如飞。
5.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
月明年何处看。
6.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
此外,七夕节、中元节、下元节、腊八节等节日也有优秀的传统节日
诗歌。
以上诗歌有助于您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传统节日诗句古诗大全

传统节日诗句古诗大全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诗词则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一些优秀的诗人通过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美好景象。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些传统节日的优秀诗句和古诗吧。
元宵节1. 残烛照今宵,心思人自知。
——唐代·李商隐《元宵夜短信》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唐代·李白《将进酒》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清明节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白居易《乐游原》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浣溪沙·其二》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代·刘禹锡《赋得古原草送别》端午节1. 粽子香,龙舟赛,荷花婆娑绿水中。
——唐代·白居易《赏荷十绝句》2. 浴罢沐浴兰亭晚,红文鸟外满园愁。
——唐代·杜牧《北固亭·登临赋》3. 苍茫古木连穹碧,上有青冥之长天。
——唐代·杜甫《登高》中秋节1. 嫦娥奔月,桂枝香载酒,欲饮琼浆先醉。
——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秋节》2. 乘兴南游不戒慎,后羿遗矢射伤人。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3. 月到是秋分,曲园瓜已熟。
——唐代·李商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节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诗经》2. 听雪楼中吟白雪,清江阁上望青山。
——唐代·柳宗元《江雪》3. 家家户户一张灯,欢庆新岁正如庚。
——唐代·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除夕1. 春节到,除旧岁。
万家灯火辉煌,欢乐撒满大地。
——唐代·张祜《除夜》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代·纳兰性德《浪淘沙·北青萝》3. 夜半钟声到客船,十年梦觉共忘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
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
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
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
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
A.①重阳②元宵③春节④七夕⑤端午
B.①春节②重阳③元宵④冬至⑤清明
C.①重阳②春节③元宵④七夕⑤冬至
D.①元宵②春节③端午④重阳⑤七夕
7.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8.下列诗句的内容与括号中所列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七夕)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中秋)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10.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11.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密切的联系,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4分)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
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
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
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
学习-----好资料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C
6.A
7.A
8.C
9.A
10.D
1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端阳)重阳节(重九)(每空1分)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