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絮凝剂过量

合集下载

保证絮凝反应的两个基本控制参数

保证絮凝反应的两个基本控制参数

保证絮凝反应的两个基本控制参数保证絮凝反应是水处理领域中常见的处理过程,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物质。

在保证絮凝反应中,有许多控制参数会影响其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絮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合速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个基本控制参数在保证絮凝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

1. 絮凝剂的投加量絮凝剂是保证絮凝反应的关键物质,它能够吸附和中和水中的悬浮物质,使其聚集成较大的絮凝团体,从而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

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反应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投加量太少会导致絮凝效果不佳,无法有效聚集悬浮物质;而投加量太多则可能造成絮凝剂的过量使用,增加处理成本,并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投加量的控制需要考虑水的水质特征、悬浮物的种类和浓度、絮凝剂的种类和性质等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实验和调节的方法确定适当的絮凝剂投加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时候,需要结合在线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悬浮物的浓度和絮凝效果,进而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

2. 混合速度混合速度是指在絮凝反应槽中,对水和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速度。

适当的混合可以促进絮凝剂与水中悬浮物的接触,有利于絮凝剂充分发挥作用,并促进絮凝团体的形成。

混合速度还能够保持反应槽内的温度和浓度均匀分布,提高絮凝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混合速度的控制需要考虑槽体内的布置结构、搅拌设备的性能以及水流动的速度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节搅拌设备的转速或者改变进水口的布置方式等方法来实现混合速度的控制。

也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槽体内的流场进行模拟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混合效果。

除了投加量和混合速度,保证絮凝反应的其他控制参数还包括搅拌时间、pH值、温度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参数的影响,对整个反应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和调节,以确保絮凝反应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

絮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合速度是保证絮凝反应中两个基本的控制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絮凝效果和反应的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和工艺要求,对这两个参数进行精准的控制和调节,以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

絮凝剂小试方法

絮凝剂小试方法

鉴别 PAM 可以通过测定产品粘度,和离子度来检验,但是需要特殊的仪器,不适合污水厂现场使用。

污水厂一般都是通过小试实验来验证的。

小试实验一般都是采用杯罐颠倒实验来测试。

实验基本步骤是 :
1.溶解配置 0.3-0.5%的 PAM 溶液
2.量取一定量的污泥,基本为 200ml。

3.按照不同的加药量,如 50ppm,80ppm,100ppm.....等加入一定量的 PAM 溶液,用 2 个烧杯来回颠倒 10— 15 次。

4.观察污泥的性状,看看是否污泥成团,是否有游离的水析出,如果污泥不成团,或析出的游离水很少的话,说明药剂不够。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矾花成团形态良好,游离水较多的投加量。

6.用搅拌棒将矾花搅碎,再加入 5mlPAM 溶液,再用 2 个烧杯来回进行颠倒实验。

看看是否可以重新成团絮凝。

7.如不能絮凝成团,重复 3-6 步骤,直到找到合适的加药量。

8.将上述絮凝好的污泥,倒入过滤漏斗,测定 5,10,30,60 秒, 2 分钟, 3 分钟滤出的水量,并且观察滤出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9.比较不同的投加量,选出滤出水最多,滤出水悬浮物少的投加量为适宜投加量。

10.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不同品种的药剂的情况。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絮凝剂是一种化学品,在水处理、废水处理、矿山废水处理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促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快速沉降,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和澄清。

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有多种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可供选择,并且它们的使用投加量也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1.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它们的优点是投加量较少,处理效果好。

其中,氯化铁通常用于处理含有氨态氮的废水,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适用于处理各种水质,尤其对具有较高的浊度和有机物含量的水体效果显著。

硫酸铝主要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氟化物、碱性离子等。

2.有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物铁盐。

PAM是一类非离子型絮凝剂,具有高效的絮凝作用,适用于处理含有悬浮物的废水和水体。

聚合物铁盐是将聚合物和铁盐复合而成的絮凝剂,具有毒性小、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领域。

3.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是将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混合而成的一种絮凝剂。

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絮凝作用的效果。

例如,将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混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废水的絮凝效果,同时降低絮凝剂的使用量。

投加量是指将絮凝剂投加到水体中的数量。

根据具体情况,投加量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投加量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质特性:包括水体的浊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等。

水质越差,投加量通常越大。

2.目标要求:根据需要达到的水质目标,确定必要的絮凝剂投加量。

如果要求处理效果更好,通常需要增加絮凝剂的投加量。

3.运行条件:根据水处理设备的特点和水体的流量,确定合适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投加量可以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来确定。

通过试验可以进行不同投加量下的实验观察,找到最适合的投加量。

同时,也可以参考实际应用中相似情况下的投加量,作为参考值。

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因素

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因素

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因素引言絮凝是一种处理水中杂质的常用技术。

在处理过程中,絮凝剂是最常用的辅助剂,可以聚集水中不溶性粒子形成小的絮凝体,从而方便沉淀和过滤。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絮凝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因素pH值pH值是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絮凝剂的最佳pH范围不同。

例如,铝盐类絮凝剂的最佳pH范围通常为6 ~ 8,而铁盐类絮凝剂的最佳pH范围通常为4 ~ 7。

如果pH值超过最佳范围,会导致絮凝效果降低。

另一方面,如果pH值不足,会导致结合力不足而无法形成絮凝体。

絮凝剂种类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对不同水质的絮凝效果不同。

根据不同的水源和水质,需要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例如,在有机物较多的污水中,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絮凝剂。

絮凝剂质量絮凝剂质量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药剂用量越多,絮凝效果越好。

但是如果使用过量,会浪费药剂并会导致后面的过滤和沉淀流程变得困难。

另外,药剂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当药剂质量不好时,即使在适当的药剂用量下也无法获得理想的絮凝效果。

水质与水样状况不同的水质和水样状况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

例如,浊度越高、颜色越深的水,需要更多或更好的絮凝剂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对于某些含高浓度离子的水,则需要采用聚合物絮凝剂进行处理,因为与传统的金属盐型絮凝剂相比,其对离子抑制性更弱。

结论综上所述,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熟练掌握这些因素,灵活运用絮凝剂,可以有效提高絮凝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不同的水源、水质、用途等条件进行根据选择相应的综合化学药剂组合和适量操作,在合理的用量下,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

絮凝剂的测定原理

絮凝剂的测定原理

絮凝剂的测定原理絮凝剂是一种用于处理水中悬浮物和颗粒的化学物质。

它们能够结合和聚集水中的微小颗粒,使其形成较大的团聚体,从而方便过滤和分离。

絮凝剂的测定原理是通过准确测量其在水中的浓度来确定其处理效果和使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测定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可靠和准确的测定方法来测量絮凝剂的浓度。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和红外法等。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絮凝剂的特性和样品的性质。

比色法是测定絮凝剂浓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絮凝剂与某种试剂反应产生有颜色的物质,然后利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透明度,从而确定絮凝剂的浓度。

不同的絮凝剂使用不同的试剂,所产生的有色物质也会不同。

比色法测定絮凝剂浓度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但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干扰。

荧光法是一种测定絮凝剂浓度的敏感方法。

该方法利用絮凝剂分子中的特定荧光团对荧光光谱的影响来测量絮凝剂浓度。

通过对样品进行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量,进而测量样品中荧光团的浓度。

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等优点,但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

紫外分光光度法也可用于测定絮凝剂浓度。

此法基于絮凝剂分子中特定官能团对紫外光的吸收,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絮凝剂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仪器简单易得,但对于有色样品会产生干扰。

滴定法也是测定絮凝剂浓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絮凝剂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滴定剂,直到达到等价点,然后通过滴定剂的浓度和用量计算絮凝剂的浓度。

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结果可能受颜色和浑浊度的影响。

红外法是一种新兴的絮凝剂浓度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絮凝剂的红外吸收谱,通过谱图解析和对吸收峰强度的分析来测定浓度。

红外法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的优点,但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以及样品准备过程可能较为复杂。

总结来说,絮凝剂的测定原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来测量絮凝剂在水中的浓度,从而确定其处理效果和使用量。

如何判断PAC与PAM投加过量

如何判断PAC与PAM投加过量

如何判断PAC与PAM投加过量
如何观察PAC/PAM投加过量
比如说电镀废水,在加PAM和PAC的过程中怎么从水体观察出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说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说明用药量过多或过少。

如果可以说下PAM过量水表现是怎样的,太少又是怎么样的;PAC加药量也是。

A答:
通过观察浮渣的颜色可大致判断:褐色正常,黑色偏低,白色偏高
B答:
凝聚剂加药剂量可事先通过烧杯试验(有效剂量)确定。

C答:
D答;
PAC一般配置浓度10%,PAM一般不超过0.1%。

加少了自然是看不到絮凝体,或者絮凝体很好,直观判断是絮体间间隙水是否清澈。

加多了,絮凝体会加大,但是间隙水反而会变浑浊(主要是絮凝体折断所致),通常投加过度的,减少投加后可以发现间隙水变清澈了。

这里特别强调间隙水的清澈,因为只有间隙水清澈了,沉淀后出水才会优良,所以絮凝效果好坏,关键是间隙水清澈否,与絮凝体大
小关系不大。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引言概述:污水絮凝处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旨在通过絮凝剂的添加和混合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物质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与过滤。

本文将从絮凝剂的选择、絮凝剂的投加量、絮凝剂的混合方式、絮凝剂的混合时间和絮凝剂的效果评估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污水絮凝处理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絮凝剂的选择1.1 絮凝剂种类在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中,常用的絮凝剂种类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具有较高的絮凝效果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等,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和较低的用量,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1.2 絮凝剂性能絮凝剂的性能包括絮凝速度、絮凝效果和絮凝剂的稳定性等方面。

絮凝速度越快,絮凝效果越好,絮凝剂的稳定性越高,对不同类型的污水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选择絮凝剂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1.3 絮凝剂的经济性絮凝剂的经济性是指絮凝剂在处理单位水量污水时的用量和成本。

在选择絮凝剂时,需要综合考虑絮凝剂的效果和成本,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絮凝剂。

二、絮凝剂的投加量2.1 污水水质污水的水质是决定絮凝剂投加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污水的浊度、悬浮物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等指标,合理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

2.2 絮凝剂的浓度絮凝剂的浓度也会影响投加量的确定。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浓度越高,投加量越小,但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导致絮凝剂的过量投加,造成浪费。

2.3 反应时间絮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反应时间。

根据絮凝剂的反应速度和污水的特性,合理确定絮凝剂的投加时间,以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

三、絮凝剂的混合方式3.1 混合方式选择絮凝剂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和气体混合两种常见方式。

机械搅拌适用于絮凝剂浓度较高、絮凝速度较快的情况,而气体混合适用于絮凝剂浓度较低、絮凝速度较慢的情况。

3.2 混合设备混合设备的选择也是影响絮凝剂混合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混合设备包括搅拌桨、气浮设备等,根据絮凝剂的特性和处理规模,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

絮凝剂——精选推荐

絮凝剂——精选推荐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由于铜矿的开采,铜冶炼厂中三废的排放,含铜杀菌剂的使用以及城市污泥的堆积,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13]。

目前国内外对羧甲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Cu2+的吸附研究是比较多的,也是实际应用比较多的。

取100mL水样于烧杯中, 120r/m in 的快速搅拌条件下投药后, 继续快搅2min, 然后以40r/min 慢搅10m in, 最后停止搅拌, 静置沉降10minLCu2+测定: 以移液管吸取表面以下2cm 处的上清液测定其浓度,采用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HJ486-2009。

CTS配制1g/L配方1:0.1g壳聚糖加入0.8ml/L1mol/LHCl溶液,加适量水,磁力搅拌4-6h,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配方2:0.1g壳聚糖加入10mL冰乙酸,加适量水,磁力搅拌2h,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配方3:0.5g壳聚糖加入10mL5%醋酸,磁力搅拌2h,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1、对比研究:两者对比、投加顺序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大大优于单独CTS 时的絮凝效果综上所述,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传统絮凝剂PAC 相比, COD去除率提高7 —13 % , SS 去除率提高3 —10 % , 药剂加量减少76 —82 % , 在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单独使用壳聚糖时投加量大,其脱除率远低于TCAS-CTS,当使用TCAS-CTS 时,加入的TCAS 吸附污水杂质,发生电中和、压缩双电层作用而凝聚成小絮体,加入CTS 可使多个胶体颗粒吸附在CTS 的活性基团上,形成网状结构,从而与网捕的其它杂质颗粒一同下沉,携带出更多的污染物。

2、pH影响:pH变化会引起废水中胶体粒子Zeta 电位(电动电势) 变化,从而影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从壳聚糖的分子结构可以看出, 在壳聚糖线性分子链上含有多个羟基( -OH)和氨基( -NH2) , 这些含有剩余电子对的-OH 和-NH2可将电子提供给含有空d 轨道的金属离子Mn + (一般为非碱或非碱土金属离子) 螯合成稳定的内络盐( -N-M-O -) , 使之可去除水中诸如: Al3 + , Zn2 + , Cr6 + , Hg2 + , Pb2 + , Cu2 +等多种有害金属离子. 另一方面, 壳聚糖中的活泼—NH2可与水中H+加质子化形成阳离子型聚电解质, 通过静电吸引和吸附将水中的粗细粒子凝聚成大絮体而沉降下来, 从而达到去除水中COD 和SS 之目的[6-8 ] .当pH 值太高(8 以上)时, 大多数金属离子会水解成羟基络合物, 空d 轨道被占据, 导致CTS 的吸附量下降;当pH 值太低(6 以下) 时, —NH2被大量质子化成-NH3+ , 大大削弱了氨基的螯合作用, 使其吸附量降低, 所以壳聚糖复合絮凝剂所处理溶液的pH 值应为pH = 6 -8 , 当pH = 7 时絮凝效果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投加絮凝剂主要的就是起到一个絮凝沉淀的作用,但因污水的各种条件不同,在投加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数量的,而是需要先取水样通过试验配比来计算准确的投加量,因为过量或过少的投加都可能会影响使用效果,那如何判断絮凝剂是否过量呢?
大家可通过混凝烧杯搅拌试验来取得相应数据,并进行判断,即投入的絮凝剂经过快速搅拌迅速分散并与水样中的胶粒相接触,胶粒开始凝聚并产生微絮体;通过慢速搅拌,微絮体进一步互相接触长成较大的颗粒;停止搅拌后,形成的胶粒聚集体依靠重力自然沉降至烧杯底部。

通过对混凝效果的综合评价,如絮凝体沉降性、上清液浊度、色度、pH值、耗氧量等,确定合适的絮凝剂品种及其最佳用量。

除此以外,大家也可在使用前先进行试验的,加多少絮凝剂才合适,当然,这里的试验并不仅仅前期要在实验室去试验,找合适的用量,而是还需要现场实际使用时去验证,在操作中,可以尝试去加大或减小、调整絮凝剂的添加量,观
察使用效果,总结出哪种添加量合适。

找出合适的投加量, 还需要结合生产情况、废水量及污废水变化而调整抛开产品质量来说,就其絮凝剂种类来说,没有不好的絮凝剂,关键看选型是否正确。

选型正确的前提下,絮凝剂也要足量的添加使用,过多过少都可能达不到处理效果。

综上就是有关絮凝剂是否过量的判断办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如想了解更多有关絮凝剂相关信息可咨询河南豫沣源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