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上海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上海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上海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8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

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

(一)默写(10分)

1.,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2. 如今直上银河去,。《浪淘沙(其一)》

3.,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

4. 日暮苍山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一)默写(5×2=10分,每句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 千里莺啼绿映红

2.同到牵牛织女家

3.今春看又过

4.天寒白屋贫

5. 人家在何许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中的“将”的意思是(2分)

7.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6.带来(2分)

7.C(由远及近错误)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

书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好.书画()(2)处士笑而然.之()9..翻译句子(2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0.《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2分)

A.“所宝以百数”是说杜处士家里有上百件宝贝。

B. 作者用“锦囊玉轴”是从侧面表现杜处士对这幅画的珍爱。

C. 牧童的“拊掌大笑”是表示对杜处士绘画技艺的嘲讽。

D. 作者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想告诉大家平时多多向“奴”和“婢”请教。

8.(2分)(1)喜欢(2)认为……对,赞同

9.(2分)耕种的事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10.(2分)B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

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①。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公答曰:“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俟驱逐乎?”

初,公在亳②,已六请致仕,比.至蔡③逾年,复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注】①致仕:退休。下文“引年”与此同意。②亳:亳州。③蔡:蔡州。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1)岂容遽去.___(2)比.至蔡逾年___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2分)

A 我一生的名节声誉是后生们尽力描画的。

B 我用一生的名节声誉替后生们描画全了。

C 我一生的名节声誉被后生们描画全了。

D 我一生的名节声誉为了后生们能尽力描画。

13.文中欧阳修“屡乞致仕”具体表现为“___”(2分)

14.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___的人。(2分)

11.(2分)离开等到 12.(2分)C

13.(2分)公在亳,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

14.(2分)有自知之明

二、现代文(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2分)

描花的日子

张炜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③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

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 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 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5.用简洁语言填入下面①----③方框,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描花前准备→①→②→“我”画猫→③16.揣摩第①段划线字“结了仇”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类似“描花”这种民间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贴春联、制绣球、唱山歌等。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某种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4分)

19.①母亲和祖母描花②父亲画草③大家共同画梅花

20.生动地写出了秋天里躲过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去场子里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

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被我们的描画所吸引的情态,为温馨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同时也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伏笔。22.妈妈是一个贤惠孝顺、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6分)

①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②“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③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shī lín lín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④“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⑤“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⑥“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⑦“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⑧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⑨“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⑩“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20.把第③段中的汉语拼音shī lín lín写成汉语:(2分)

21.第⑦段描写了渔夫抱怨的话在文中的作用是①

。(4分)

22. 第⑨段“桑娜脸色发白”属于肖像描写,此时桑娜脸色发白的原因是

(4分)23. 第?段画线“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用得很好,理由是

(3分)

24.概括引文的内容:。(3分)

20.湿淋淋(2分)

21.①交代渔夫一家打鱼生活非常艰难②解释了前文桑娜担心的原因,又照应下文渔夫也和桑娜一样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的情节,突出渔夫一家人的善良。(4分)

22.肖像因为自己家里本来日子贫穷,过得很艰难,现在又私自把已经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担心丈夫知道不能接受。(4分)

23. 这个“熬”字,表示: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

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3分)

24. 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3分)

三、综合运用(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6题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中的每时刻、每空间都有爱的存在。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5.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2分)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1)(2)

26.探望李奶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引入日记最恰当的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示例:“孝亲敬老”主题班会:“孝亲敬老”演讲比赛:“孝亲敬老”故事会;“孝亲敬老”图片展。

评分说明:(2分)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体现活动形式即可得分。每小题1分。

26. A

四、写作(40分)

27.题目:其实我很坚强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