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铁总开发

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铁总开发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规范资产经营开发行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13〕47号)、《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铁总发展与法律〔2014〕9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的资产经营开发管理。
控股合资铁路公司及其他控股企业的国铁股东,要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按本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所出资企业资产经营开发指导与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资产经营开发的基本内涵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发挥铁路行业和资源优势,在发展运输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通过资产开发和资本运营,组织各类资产盘活利用、增值开发,推动国铁资本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提高资产营运效率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企业创效与资产增值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开展资产经营开发应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节约利用、集约开发;加强非运输业务开发与管理,拓展企业经营领域,增强造血功能;规范对外投资与股权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第五条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应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享有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依法合规、规范决策,规划引领、市场运作,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确保有序高效、协同联动、合力共赢。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总公司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制度。
(二)指导所属企业编制资产经营开发规划、年度计划并实行备案管理。
(三)审核批准所属企业重大资产经营开发项目:1.须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项目;2.限额以上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境外投资项目;4.按规定需由总公司审批的土地综合开发项目。
第四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二)派生条件
1、 生产资料的供求:
I(c+v+m)= I c +II c
表明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 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 生产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要保持 恰当的比例关系。
第四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又回到原预付者手中。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四
“当再生产(无论是简单还是规模扩大的)正常进行时,由资本主义生
产者预付到流通中的货币,必须回到它的起点。(无论这些钱是他自 己的,还是借的)。这是一个规律。”
——马克思
第四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中的固定资本补偿
(一)矛盾的产生
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式上补偿生产社会总产品时消 耗的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卖。 这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前提。
第四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二、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指生产社会总产品时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必须在社 会总产品中找到相应的物质资料进行补偿,以补偿 生产和生活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简单 来说就是买。这是社会总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和关键。
1000m
m
500 x m- m
x
用于个人消费 400 △c 100△v
第I部类的全部产品重新组合为:
I 4000c+400△c+1000v+100△v + 500
m x
= 6000
第四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工资=价值:不赚不赔 工资>价值:亏本 工资<价值:价值增值(资本家) 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劳动: 1)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剩余劳动,无偿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 本家与雇佣工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资本——不可变资本 价值转移:生产资料价值→产品价值 2)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价值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工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源泉。这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 的,也不是由不可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 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 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有 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由此,资本主义所有 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 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4.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商会 生产力低下 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氏族所有、 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无阶级、无剥削、无私 有制 奴隶社会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城乡分离、体 脑分工出现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奴隶 劳动被残酷剥削 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被剥削(地租)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家占有劳动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 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1、劳动 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产品价值=原料+生产成本+劳动 价值=产品价值-不变成本=劳动 利润=价值增值-工资支出=剩余价值
第四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介绍

Ⅱ:2000c+500v+500m=3000
[各种消费资料]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Ⅰ:4000c+1000v+1000m=6000 [各种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 [各种消费资料]
第一节 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本内容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周转的次数。
n=
U u
n:资本周转速度 U:一年365天 u: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 通时间的长短 生产资本 的构成
第一节 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本内容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数量
M=m’ V n
其中:M是年剩余价值, n为可变资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年剩余价值率(M’)=年剩余价值总量/预付可变资 =M/V=m’Vn/V=m’n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资本论》的逻辑:
单个资本的一次生产过程 单个资本的再(多次)生产
第四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第一节 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周期
第一节 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本内容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从事物资资料生产的资本。物质生产部门主 要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 注意:区分两对概念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例题:某产业资本家的固定资本为20万,其中厂房价值为6 万,可用20年;机器价值12万,可用10年;小工具价值 为2万,可用4年。流动资本为8万,一年周转4次,每次 周转时间为3个月。问预付资本1年中的周转次数?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的发 展阶段和历史 进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进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 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
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 (17C末至19C末)
(列宁、斯大林))
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 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在 一起的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根 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 展和不断深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需要 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生产的集中引起垄断是资本主义发 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1、垄断的形成
垄断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 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 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 产和市场的控制。
1、垄断的形成
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 组织向复杂和高级形式发展
垄断组织是占据垄断地位的大 企业或大公司的联合
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资 形态 本 输 出 主体
生产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输出 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资本输出
4、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帝国主义五大基本经济特征
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 割完毕
政治经济学研究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㈢ 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3、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 、
垄断阶段的对外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 ●垄断阶段的对外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 为避免激烈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为避免激烈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各国垄断 资本之间常常订立协议, 资本之间常常订立协议,通过建立国际垄断同盟来 瓜分世界市场、分享利益。 瓜分世界市场、分享利益。 ●垄断资本还通过夺取殖民地的方式在领土上瓜分 世界
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2.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 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严重的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严重的 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和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㈢ 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与金融资本的统治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 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 济命脉和上层建筑, 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 统治者。 统治者。
㈡ 垄断
2、垄断的含义:所谓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 、垄断的含义:所谓垄断,
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少数资本主义大企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某些部门的生产 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 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第一章: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三个决定: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分工、私有3、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4、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5、劳动的两重性——具体、抽象(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6、衡量商品价值量的两个尺度——个别、必要7、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影响的两个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个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的职能、技术规定10、货币流通与经济危机——既打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又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11、货币流通规律的两个关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2、纸币发行后的两个后果——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3、价值的决定和供求关系14、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价格、竞争、供求15、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作用:调解、促进、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和价值增值2、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特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价值增值(形成)过程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否增值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资本构成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形态——物质形态(技术构成)、价值形态(价值构成)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积聚,个别资本和总资本都会扩大。
集中,个别资本扩大,总资本不变。
8、利润转化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在各部门重新分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与价值的两点区别——生产价格直接与资本相联系;生产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10、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资本11、决定股票价格的两因素——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1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1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决定。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既买又卖者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货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1.流通形式不同
W—G—W: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G—W—G’:商品是取得更多货币的媒介 2.流通目的不同 W—G—W:为买而卖,获得使用价值 G—W—G’:为卖而买,获得更多的货币
二、资本经营 1.什么是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
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 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 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第二节 资本经营
2.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的联 系和差异
(1)联系:目的都是价值增殖。 (2)差异: 首先,资本经营的内容和对象的差异。 其次,资本经营的方式的差异。 再次,资本经营的市场的差异。 此外,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较大。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第一,劳动的因素(剩余劳动的比重); 第二,资本的因素(资本的节省及运动); 第三,市场的因素(供求、竞争形势、市场经营能
力等)。
第二节 资本经营
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聚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
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
司的运行质量。全球一的问题出在公司的决策体制上 ,官僚的组织机构使得公司决策缺乏民主。
要使企业间的并购产生积极的效应,各方联手后 能否在资产和市场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管理层之间能 否坦率沟通,在重大问题上能否达成一致,并进而制订 一体化战略,寻求核心竞争优势,兑现最初的承诺等等 ,都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Simple reproduction
扩大再生产 Extended reproduction
是社会生产在原有规模上 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
下面开始举例讲解简单再生产
例如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 6000( 生产资料)
资本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 速度和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在一年时间内, 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反之 越慢。
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直接因素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资本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生产资料的生产(1)
采矿部门
4000c
机器制造厂
购买电力
发 电 厂
接着请看消费资料的生产
消费资料的生产(2)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2
购买生 产资料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的一种比例关系。 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 加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 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第二个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1、 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产 资本的结构或构成。
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根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 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含义
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 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 象形式存在和体现在劳动力形式上的那部分生产 资本。 注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的划分的根本区别(见图示)
对第Ⅱ部类企业内部V+M内容的解释
500( v ) + 500( m )
第Ⅱ部类企业 预付可变资本
价 值 补 偿 价 值 实 现 购 买
第Ⅱ部类企业 的剩余价值
工人所得 的工资
购 买
资本所有者 的收入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 1000( v ) +1000( m ) = 6000( 生产资料)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 3000( 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 6000( c ) + 1500( v ) + 1500( m ) = 9000
生产资料的生产(1)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1、 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各自独立地发挥资本的职能、实现价值增 殖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 和,就是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
2、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问题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在物质上得到替换。 原因: 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物质补偿的前 提,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 第二,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保证社会资 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厂房 、机器等
生 产 资 本
生产 资料 原材料、燃料等 劳 动 力 工资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价值逐 次转移
固定 资本
生产 生 资料
厂房、机器等
产 资 本
原材料、燃料等
价值一 次转移 一次 收回
劳 动 力
流动 资本
工资
3、 固定资本的磨损
固定 资本 磨损
这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采取资本与雇佣劳 动相结合的方式。这便决定了这一生产阶段是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其目的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因这 一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所以它在资本循环中是 决定性阶段。与此相应,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态。 经过生产阶段,资本的形式也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 本,资本的运动进入第三阶段。
2、 时间上的继起性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 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这就是说,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 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职能形式的转换。不 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循环的哪 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 发生中断。
二、资本的周转
资本家要使自己的资本不断增殖,就必须使资本 不断地进行循环运动。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 着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一)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 数来计量。 一年内资本的周转次数n=U(一年的 时间)/u(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3
Ⅱ2000( c ) + 500( v ) + 500( m ) = 3000( 消费资料)
2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的用途
Ⅰ 1000( v ) +1000( m ) 价值形态 工人创造 的新价值
供本部类内部 工人和资本所 有者个人消费 2000( c )
Ⅱ
实物形态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
举例说明:现在我们假定第一年 社会总产品是由下列各个部分组成的
Ⅰ 4000C+1000V+1000M = 6000 生产资料 Ⅱ 1500C+ 750V+ 750M = 3000 消费资料 5500C+1750V+1750 M = 9000 社会总产品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的阶段。与此相应,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态。用 公式表示:
这个销售过程是商品资本的价值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剩 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 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 综上可见,第一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 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 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有形 磨损
无形 磨损
指厂房、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本由于使用和自然力 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损
使
用
自然力 的腐蚀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 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固定 资本 磨损
有形 磨损
技术进 步生产 率提高
制造出 新机器
无形 无形 磨损 磨损
指机器、设备等固 定资本由于科学技术进 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 高而引起的贬值。
扩大再生产
为了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外延扩大再生产, 剩余价值就不能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必须进 行资本积累。这就要求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 为资本。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就 是:社会总产品中要包含有可供追加的生产资 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实现的两个前提条件(1)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除了满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 生产资料以外,还得有剩余 。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快,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 节省流动资本,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周转速度快,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 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预付 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它由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 决定的)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资本的运动
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价
对 上 述 三 个 条 件 的 小 结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基本条件
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
( 第二个条件)
消费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第三个条件)
马 克 思 语 录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条件 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在扩大的规 模上重复进行 的社会生产。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及其对价值 增殖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 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 本的平均周转构成,其公式为: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
= (一年 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 一年中流动 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这个公式表明: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一 方面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 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固定资本占的比重 越大,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相 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越大,则预付总 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另一方面也取决 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 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 付总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相反,固定 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则预 付总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由不变资本(c)、可
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其 中,c是转移的旧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在实物形态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 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想适应,社会生产 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简称为第I部类) 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